“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林业工程学科的发展与建设
——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2018-01-24
(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 100083)
2015年10月24日,国务院颁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通过重点建设到2020年中国将有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方案》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对高等院校提出了提升高等教育整体实力、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而努力的要求。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处于特定发展时期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方案》的颁布对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奠定长远发展的基础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方案》颁布以来,受到全国各类高校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方案》将我国高校推入国际竞争场境,一场悄无声息的思想革命正在高等教育领域兴起。“双一流”建设方案的提出,除了给已纳入国家“985”“211”工程建设的高校带来了压力,也给未纳入国家重点建设工程的高校注入了“强心剂”。《方案》的颁布虽不能说是对全国高校的一次“重新洗牌”,但至少为中国高校的发展提供了相对公平的机会。有学者认为,“双一流”建设会使中国的大学走上两条不同的发展道路,即强校向综合型转变,弱校向专业型转变。
作为全国林业高等院校的排头兵,北京林业大学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决策号召,于2015年12月2日召开了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工作研讨会,对学校推进“双一流”建设工作的基本设想进行了交流和探讨。宋维明校长在会上介绍了“双一流”建设的背景和意义,对《方案》提出的“五项建设任务、五项改革任务、四个基本原则、三个实施阶段、二个百年目标、达到一流水平”[1]进行了深入阐释。基于《方案》提出的发展目标和任务要求,北京林业大学作为行业特色高校,不仅要调整过去定位于行业人才培养和局限于解决行业内技术问题的发展目标,而且要抓住“双一流”建设的宝贵契机,站在本行业领域的学术前沿,以教学研究团队建设和国家重大项目为依托,强化国家重点学科建设,优化学科布局,重点建设特色学科群,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创新能力;同时,还必须强化学科交叉,加强学科之间的协作与融合,注重协同创新,实现重点学科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北京林业大学的林业工程一级学科是学校的特色优势学科,是以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林产品加工的理论与技术为核心的基础性学科,兼具林学与工学属性,是一个综合性的传统学科领域。但是,随着材料科学、信息技术、电子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迅速发展,林业工程学科的研究范畴正不断向更高层次的理论与应用技术发展。同时,我国是一个少林国家,森林资源的高效利用极其重要,要真正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性发展和高效利用,科学技术是关键,而人才是关键之关键。在党中央提出“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社会发展要求的背景下,社会对林业工程领域的应用型科技人才的需求将日益增加。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林业工程学科的发展及其人才培养势必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笔者在对北京林业大学林业工程学科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在制定学科“十三五”发展规划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就“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林业工程学科的发展进行了积极筹划,力争学科建设能够抓住机遇、乘风而上、再上一层楼。
一、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是建设一流学科的重要基础
(一)一流的本科教学质量需以一流的师资团队为基础
教育部多次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会议上指出一流本科是一流大学的重要基础和基本特征,要求高校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大力发展一流本科教育、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北京林业大学的林业工程学科由原森工学院的部分系组建而成,自2002年11月成立以来,从国内外知名高校陆续引进了一批专业人才,师资力量不断壮大,目前已拥有一支专业基础扎实、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其中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2人,师资队伍已经具备一流学科的教学师资水平。近年来,林业工程学科在本科教学改革与实践中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先后有2名教师获北京市高校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5名教师获校级教学基本功比赛一、二等奖;还有多项教学成果获教育部、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
随着招生规模(包括梁希班、国际班)、招生方式(大类招生)的变化,为了满足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林业工程学科的当务之急是重新定位和调整师资队伍的规模数量。教师队伍的建设和优化,只有在深刻分析教学层次、教学任务、教学数量的基础上,才能做到统筹分配、全面兼顾。因此,除了要建立评聘结合的用人机制以及探索优劳优酬、低职高聘等形式的改革之外,还要注重教师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激发教师不断进取的精神,加强教师队伍的后期建设。首先,要充分发挥老教授、老专家的积极作用。林业工程学科是一门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性应用学科,在教学经验、学校精神、校园文化的承载和科学研究的延续等方面,老教师肩负着传承重任。其次,要珍视中老年教师多年来在专业认知和教学等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激励他们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实践与教学相结合的课程教学中,以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最后,应着重发挥青年教师思维敏捷的特点,逐步确定以科研为中心的工作任务和考核机制,鼓励青年教师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此外,要重点把握好入门关、培训关和考核关[2]。当前,世界各国高校普遍重视新进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提供各种资助经费,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到世界知名大学或一流学科专业学习研修,以促进其开拓视野、提高教学水平。对此,北京林业大学的林业工程学科在建设一流师资团队的过程中应予以积极借鉴。
(二)一流的人才培养需以一流的教学思想为指导
北京林业大学林业工程学科在生物质应用基础理论、木制品加工技术以及家居设计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一定的优势,所以学科的建设目标定位于成为学校的特色优势学科。而要建设一流的学科,首先应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只有充分认识学科优势和特色,并准确把握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就业市场的需求,林业工程学科才能在教学改革中明确主航线,才能使学科的特色更“特”、优势更“优”,从而培养出一流的学科专业人才。
1.立足学科优势,发掘专业特色
北京林业大学林业工程学科覆盖木材科学与技术、林产化学加工工程两大专业,目前两大专业下设置了木材科学与技术、室内与家具设计、包装工程、林产化工、制浆造纸工程等5个专业方向。各专业方向的培养环节主要包括课堂授课、实验和撰写毕业论文等。特别是以林业工程学科为依托的梁希实验班、国际班等已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办学模式,并取得了优异的教学效果,获得了良好的社会评价。
林业工程学科以木制品加工和设计、林产品加工和利用方面的研究为主,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育我国林业工程领域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因此,北京林业大学林业工程学科在原有优质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深化教学改革,开拓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的视野,汲取先进的教育教学新理念,发掘专业特色,紧紧围绕林业工程的基础研究,立足自身优势,致力于以材料分析方法、生产技术创新、可再生资源的优化利用等3个着眼点为基础确定人才培养方向,以期在“双一流”建设中实现“领跑”。
2.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拓展人才培养的途径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我国的经济发展正以全新的姿态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浪潮。对建设一流的林业工程学科而言,国际化道路是学科发展的必由之路。国际化林业工程人才的培养尤应重视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拓宽人才培养的途径。
大学本科教育要培育一流专业人才,不仅要使学生储备深厚的专业知识,更需要全方位地培养学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一定的文学和历史底蕴、良好的艺术修养以及计算机技术、语言、演讲、沟通、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多种能力[3]。这也是对林业工程学科一流人才培养的要求,更是卓越的国际化林业专业人才所必备的素质和能力。而这些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是秉持短期功利目标的教育所提供不了的。因此,林业工程学科在深化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注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注重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加强与专业相关的文化、历史、哲学、美学等人文社科知识的传授,从而为国家培养既掌握理论知识又具有实际应用能力的、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高水平林业工程类人才。
同时,在培养国际化林业工程专业人才方面,不仅要注重引进海外师资力量,而且要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充分认识到师生互动对人才培养所发挥的重要桥梁作用。例如,像哈佛大学这样的世界一流大学,非常注重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以一门有50名学生选修的课程为例,其在课程教学的师资配置上,除了安排1名主讲教授之外,还会安排1~3名助教协助辅导学生,从而保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始终保持紧密的沟通,即便是在课堂教学之后,师生的邮件沟通也从不间断。对此,我国高校在林业工程学科专业人才的培养中应予以足够重视,在汲取国外大学成功经验和先进理念的基础上,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建立和完善已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和以学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为保证一流的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提高科研水平是打造一流学科的关键
国际上将学科科研实力排名在10%以内的学科确定为世界一流学科[4]。可见,提高科研水平是打造一流学科的必由之路。而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表明,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首先必须拥有一流的学术队伍,其次要产出一流的科研成果,最后还要能够培养一流的高级专业人才。
(一)高水平的科研团队是一流学科建设的基石
通过近20年来的“211工程”建设,北京林业大学林业工程学科已拥有较高水平的科研人员以及先进的科研设施、国内外一流的实验仪器设备等坚实的科研基础。目前,学科拥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中组部“千人计划”入选者1人、国家“百千万工程”入选者2人;有接近70%的科研人员具有高级职称,90%以上的科研人员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科研队伍总体上已初步具备建设一流学科的实力。同时,经过多年的积累,学科已经具有较厚实的科研物质基础。学科不仅拥有木质材料科学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林业生物质材料与能源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木材科学与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林木生物质化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木材科学与技术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而且还在河北平泉建设了北京林业大学木质材料科技成果创新与转化基地;此外,还拥有30多个校外教学科研实习基地和产业化示范基地。
然而,根据笔者统计,自200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开始试行创新群体研究科学基金以来,截止到2017年1月,创新群体共计从自然科学基金委获得资助研究项目501项,而北京林业大学林业工程学科在该基金项目获取方面尚未实现零的突破。目前,获得该基金项目已成为一流学科高水平科研团队的标志性指标。为此,笔者针对存在的问题,对建设高水平的林业工程学科科研团队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凝练学科方向,加强标志性战略人才的培养
近年来,北京林业大学林业工程学科在新教师选拔方面,致力于交叉学科优秀人才的引进;同时,以中老年教师为带头人搭建了以学科研究方向为基础的科研团队。但是,目前学科的12个研究方向只有不到20%形成了较为完善和稳定的科研团队,大部分研究方向还没有形成强有力的科研团队。因此,学科应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优化人员组成,科学、合理地配置科研人员,特别是应重视标志性战略人才的培养,从而组建强有力的科研团队。科研团队的学术水平不仅取决于学术骨干的研究能力,而且取决于学术带头人与科研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关系。个人不管有多强的学术能力,精力毕竟有限,思维方式也存在局限性,所以仅仅依赖于个别学术骨干的科研团队难以形成稳定的、可持续创新发展的长效机制。只有以学科研究方向为依托,将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知识结构和职称的人员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优势互补和梯队布局,才能够将不同的理论、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结合起来,才能实现科研团队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此外,学科还必须发挥地处首都的地域优势以及学科的传统优势,深入开展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的基础性研究;同时积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探索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创新性培养。
2.完善科研队伍建设的保障机制
一流的科研队伍应当有灵活、高效的团队管理制度予以保障,从而使科研团队的建设以及管理和运行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首先,要建立职责明晰的科研团队管理制度,明确团队带头人的职责和考核目标,细化团队成员的分工,强化团队成员的协作关系。其次,要加强科研团队内部及其与外部之间的学术交流,将学术例会和讨论会等学术交流形式制度化、规范化。因为创新性思维总是在不断吸收新观点以及在相互学习讨论、相互提示的过程中形成和建立起来的。最后,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激励机制,通过实施公平、公开、公正的激励政策,增加科研项目执行的透明度,特别是在科研经费、科研奖励、成果分配等方面做到公开透明,从而真正实现能者多劳、多劳多得。合理的科研激励机制将有利于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促进其充分发挥个人才智,从而推动团队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一流的科研成果是一流学科的主要指向
一流的学科必须要产出一流的科研成果。在我国“十二五”规划实施期间,北京林业大学林业工程学科主持承担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重大专项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重大国际合作项目、教育部创新引智重大项目、林业公益性行业项目等;并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省部级奖20余项。同时,在学科科研一线教师同心协力共同努力之下,近3年来,年均发表SCI论文150余篇,年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00余项,稳居全校各学科排名榜首;而且发表的科技论文中,高影响因子、高引用论文的比例较高,在全校“双高”论文中占50%以上,为学校和学科的“双一流”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长期以来,林业工程学科科研成果产出的实际转化不甚理想,这已成为学科建设的“短板”。因此,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科,都应着眼于学科发展服务于产业发展需求的原则,进一步加强校企融合,建立长效的沟通与合作机制,深入推进产学研结合;着力解决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企业应用等各环节的问题,扫除障碍,强化各环节间的衔接,为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开辟道路,切实做到科研成果“顶天立地”。此外,学科应当建立推动科研成果转化的奖励制度,大力促进一流科研成果服务于社会,以提高学科的社会知名度;同时通过以点带面,形成良性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
(三)一流的研究生人才培养水平是一流学科的重要标志
当前,北京林业大学林业工程学科培养的本科生数量远远大于研究生数量。这说明林业工程学科仍以本科教学为主、科研为辅。由于现阶段的林业工程学科与“特色鲜明的科研教学型学科”的学科发展定位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必须不断增强科研实力,吸引国内外优秀的本科生参与到学科的研究活动中来。因此,林业工程学科除了要循序渐进地增加科研人员并激励专任教师加强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以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之外,还必须深化招生和人才培养机制的改革,以加强新生科研力量的培养和补充。
自2015年教育部实施鼓励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的优秀本科生申报外校及科研院所的政策以来,林业工程学科有超过80%的具备“推免”资格的优秀本科生选择了外校读研。这导致学科自己培养的优秀后备力量流失非常严重。针对这一情况,林业工程学科除了应根据“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学科科研工作的需求尽快完善招生机制之外,还应通过扩大研究生奖学金覆盖面、完善研究生培养和科研助成保障制度等,健全研究生培养和激励机制;同时,在本科生培养机制建设方面,继续推行和落实“导师制”,从大学教育早期开始就加强学生科学实验思维能力的锻炼。
近年来,林业工程学科不断加强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已与加拿大、日本、芬兰、德国、美国、韩国的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签订了长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协议。在此基础上,林业工程学科还应不断关注和跟踪国际上林业工程学科的发展前沿,继续推进国际合作平台建设,从而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多的海外学习、科学研究和交流的渠道;同时完善国际合作交流机制,以国际化科研评价指标为导向,在政策、资金和项目设置等方面对国际合作项目予以扶持和倾斜。
“双一流”战略同步于我国的“十三五”规划,目前已扬帆起航。这为林业工程学科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逢山开路”,保证教学的高质量,方可建成一流大学;“遇河架桥”,提高科研水平,方能打造一流学科。因此,北京林业大学林业工程学科应抓住发展机遇,乘风破浪,锐意进取,为“双一流”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1]张绍全.学校“双一流”建设工作研讨会召开[N/OL].(2015-12-02)[2016-12-29].http://news.bjfu.edu.cn/lsyw/198168.htm.
[2]陈宝生.培养什么样的人 办什么样的大学[N].光明日报,2016-12-29(9).
[3]洪大用.在“双一流”建设中大力加强本科人才培养[J].中国大学教育,2016(4):9-16.
[4]周光礼,武建鑫.什么是世界一流学科[J].中国高教研究,2016(1):6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