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学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以河南农业大学为例

2018-01-24

中国林业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林学农业大学林业

  

(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郑州 450002)

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主要依托,决定着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体现了高校的办学水平。开展高校特色专业建设作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既是高校优势与特色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又是高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基础[1]。目前,我国高等林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处于“大一统”的状态,专业特色不够突出,过分强调专业专才教育,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重知识传授、轻素质教育”,“重理论学习、轻能力培养”,这都不利于高水平林学专业人才的培养[2-3]。而林学特色专业建设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因为特色专业建设的首要目标就是使专业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和鲜明的办学特色,以及产生较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影响。

河南农业大学是一所地方性本科院校,以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其办学定位是建设一所以生命科学及其相关基础学科为先导、以农业科学为优势的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河南农业大学的林学专业具有百年历史,办学实力雄厚,作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其定位是建设成为研究型专业。因此,根据专业定位,并结合省情和林情,积极探索开展富有特色的林学专业教育,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充分发挥大学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三大职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依托“林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等教改项目的实施,河南农业大学林学专业在特色专业建设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并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一、做好专业特色凝练,提出林学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路和途径

特色专业是高校在特定办学思想指导下和长期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各高校自己独具特色、富有个性风貌的专业。特色专业的实质内涵是指教育教学整体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较高且在办学思想、专业建设、教学改革、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显著特色和较高社会声誉的专业[1]。因此,林学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是造就一大批具有良好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创新、实践能力强且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性林学专业人才。

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前提是要具备与时俱进的人才培养理念。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可以带动特色专业建设及其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课程教学体系等进行根本性变革。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河南农业大学凝练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林学专业人才培养总体思路和培养途径。其核心内容是:首先,林学专业建设要适应现代林业生态建设的需要,充分利用生物和信息等领域的科技创新成果,大力改造传统林学专业,提升专业办学水平;要推进与人文社会科学类学科专业的交叉与融合,拓展林学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和口径;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为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其次,林学特色专业人才培养要基于林科教合作、产学研结合,积极探索与林业科研院所、企业和用人单位等联合培养人才的模式,建设林科教人才培养基地;要不断推进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的深入,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强化林学专业基础理论,构建系统的专业知识体系;要积极探索先进、适用的教学方式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完善实践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要鼓励学生参与林业科技活动,引导学生拓展学术视野、提高科研能力。

二、拓展专业办学方向,优化林学特色人才培养方案

(一)紧扣林业行业发展,探索开设多个专业方向

随着信息技术在林业行业各个领域广泛而深入的应用,数字林业已成为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森林资源调查、规划、管理、监测、评价、决策等各个环节,都离不开现实、客观、准确的信息以及信息的表达、处理和分析[4-5]。但是,长期以来,受林业行业特殊性的影响,掌握信息技术的林业应用型专业人才在林业行业一直都严重缺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林业信息技术应用系统的深度开发和推广,严重制约了林业现代化的发展。为此,在林学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河南农业大学根据林业现代化发展的趋势和需求,积极拓展专业办学方向,设置了林业信息化专业方向,着重培养既掌握信息技术又具备林学专业基础知识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迄今为止,河南农业大学林学特色专业已经培养了一批掌握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林业调查与规划设计、森林培育、“3S”技术、林业信息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能够从事林业调查与设计、林业信息管理、林业数据处理与分析、森林资源管理与监测等工作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此外,在林学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河南农业大学还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林业的需要,结合区域发展特色,积极探索开设了自然资源管理和城市林业等林学专业方向。这对林学专业人才的差别化、特色化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完善“3+1”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林学学术拔尖人才和卓越林业工程师的培养

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是高校教学水平高低的真实反映,而采取的人才培养模式科学与否,则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所培养的人才符合国内外林业发展趋势的要求,必须与时俱进地不断更新教育思想理念,并以现代教育思想理念为指导,对林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完善和创新[6]。为此,根据现代林业发展趋势对高级专业人才综合能力的要求,河南农业大学林学特色专业在实施过程中对“3+1”人才培养模式(即由3年课程学习和1年实践实习构成的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不断完善,不仅加大了实践教学的比重,而且打破了以往以课程实习为主的实践实习模式,形成了以解决林业生产实际问题为导向的实践实习新模式。

同时,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方面,河南农业大学林学特色专业对林学学术拔尖人才和卓越林业工程师的培养进行了积极探索。

河南农业大学重点实施了《林学学术拔尖人才培养试验计划》,旨在指导学生积极参加林业科研活动,使学生在全面了解科研工作全过程的基础上能够独立完成部分科研活动,并产生一定数量的科研成果。实施林学学术拔尖人才培养的具体环节主要包括:①通过学生自主申报林业科研活动,每年从大学三年级学生中遴选一定数量的具有科研潜质的优秀学生,为其配备指导教师,实施为期2年的林学学术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同时,该培养计划与学生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撰写等环节无缝结合。②指导教师必须根据每位学生的兴趣,与学生一起制定专门的培养方案等。此外,指导教师的遴选也有一定的标准,如要求指导教师在林业科学研究方面有一定的基础,要有充足的科研经费作为保障,原则上要有纵向在研课题等。③在2年的培育期结束后,根据《林学学术拔尖人才培养试验计划考核细则》,要对每位学生进行考核,原则上要求培养对象至少在核心期刊发表1篇论文;同时规定学生取得合格及其以上的考核成绩,可计入学分。

河南农业大学还重点实施了《卓越林业工程师培育计划》,培养目标定位于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之能够独立地开展林业生产活动,并具有较高的实际动手能力。实施卓越林业工程师培养的具体做法是:遴选有志于从事林业生产工作的优秀学生,为其配备具有丰富林业生产一线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要求指导教师原则上要有横向课题,并鼓励指导教师与校外林业企事业单位联合对学生实施指导;对学生最终的考核更强调多样化,可以以编制《森林资源调查报告》或撰写某个生产活动报告等形式进行考核。

三、加强课程建设,完善林学特色专业课程体系

(一)以核心课程为抓手,构建林学特色专业课程体系

林学及林业类专业的发展,应在遵循专业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聚焦于“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的战略需求。但是,现行的林学专业课程体系远不能适应这一要求[7]。为此,河南农业大学对林学特色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和完善,在加强对林业领域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培养创新性专业人才的目标,并围绕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了与林业生产实践、林业生态建设、林业产业化发展、林业信息化建设和林权制度改革等现实需要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河南农业大学林学特色专业课程体系将“森林培育学”“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学”“林木遗传育种学”“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生态学”“土壤学”“树木学”和“森林资源计测学”等最为重要的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确定为核心课程,作为课程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同时,针对不同的专业方向,构建了各具特色的课程模块,以满足现代林业精细化分工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二)加强精品课程和双语课程建设

在加强课程建设方面,河南农业大学林学特色专业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全面开展“森林培育学”“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学”等精品课程的建设,并争取将“森林培育学”课程建设成为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二是根据林学学科的发展趋势和林学专业师资力量的现实情况,鼓励留学归国教师开设双语课程。目前已经在“森林培育学”“林木遗传育种学”“城市林业”和“林木生物技术”等课程实施了双语教学。三是为了扩大林学专业学生的国际视野,完善研究型特色专业教学内容,开设了全英语教学的专业选修课程。目前已开设了“城市林业”“世界林业概况”“林业与生态文明”“生物多样性保护”“林业科技进展”等5门全英语教学的专业选修课程,主要由从国外留学归来的教师授课,学生可以从大学二年级开始选修。

四、以能力提升为导向,创新林学特色专业教学方式方法

林学专业是一个涉及学科门类比较多的专业,包括了森林培育、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森林生态、森林资源保护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同时,河南农业大学林学特色专业确定的创新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所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创新与创业能力等。因此,河南农业大学林学特色专业以能力提升为导向,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探索实施从“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分析问题、解答问题”到“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教”与“学”循环互动的教学模式。采取的主要措施如下。

(一)实施“导师制”

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以及为研究生层次的人才培养奠定扎实的基础,河南农业大学林学特色专业在本科教育阶段就为学生配备了导师。通过实施“导师制”,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能力和兴趣因材施教,从而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

(二)开展多种教学形式方法和手段相结合的课堂教学

在课程教学方式方法创新方面,河南农业大学林学特色专业根据核心课程各自的特点,分别采取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堂教学与野外授课、专题讨论与小组讨论、课程设计与实验操作相结合的多种教学方式方法。例如,在“水土保持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开展了一些野外考察活动,请当地水土保持措施的规划者和实施者为学生介绍水土保持规划设计方案及其具体实施以及在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获得的经验和教训等。再如,在课堂教学中,采取板书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对一些理论性强的教学内容,充分发挥板书的优势开展教学;对一些信息量大、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则注重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如在“水土保持学”课程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动画功能展示水土流失的形式、危害以及治理成果等,使学生更易于理解且印象深刻,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

林学特色专业通过采取多元化和现代化的课程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手段,开展启发式教学,探索现代网络教育途径,收集和制作声像教学资料并将其应用于教学,等等,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独立获取知识能力、主动进行思考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三)组建学生创新训练兴趣小组

河南农业大学林学特色专业还组建了多个学生创新训练兴趣小组,如种苗繁育学生兴趣小组、“3S”技术学生训练小组等。通常,学生创新训练兴趣小组从大学二年级开始组建,并配有指导教师,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使学生通过小组活动掌握林业某个技术领域的关键技术,熟悉每种技术的操作环节或科研工作的过程,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开展实际工作或科研工作的能力。

五、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提升林学特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一)重点开展林学特色专业综合实习改革

实践教学在林学专业培养创新性专业人才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8-9]。河南农业大学林学特色专业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重点对专业综合实习进行了全面改革。首先,协同专业教师、政府主管部门和生产单位共同制定实践教学目标、综合实习方案,共同构建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共同组织实施校外实践教学环节,共同评价校外实践教学质量。其次,依托不同层次类型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大学生科研创新实验平台,合理有效地利用实践教学基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同时积极引导专业教师在实践教学基地开展森林植被资源调查、生物多样性调查、森林水文观测、生态过程与效益评价、景观格局调查、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方式、景观资源格局配置与优化、森林旅游资源规划、森林资产评估和森林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大学生创新科研计划。最后,在课程的实践教学方面,采取课堂教学、野外实习、室内实验和项目研究等多种形式,与实践教学基地的相关技术人员一起指导学生完成“森林植物学”“树木学”“森林资源计测学”“森林生态学”“森林防火”“林业‘3S’技术”和“森林病虫害防治”等课程的基本实验实习。

(二)构建以核心知识为链条的综合实习模式

河南农业大学林学特色专业打破传统的以单一课程为主体的实习模式,逐步构建了以林学专业核心知识为链条的综合实习模式。围绕“种苗、造林和林木育种”“森林资源调查、森林抚育和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两大知识链开展的林学专业综合实习,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编制造林规划设计方案、林木育种设计方案和森林森林经营方案等作为综合实习的成果。林学特色专业综合实习模式的改革有效地解决了以往实践教学与生产实际脱节的问题,解决了实践教学成果不明显、不突出的问题。

(三)建设高标准的实践教学平台体系

林学实践教学平台是林学及相关专业开展实践教学的主要场所。建设高标准的林学专业实践教学平台体系是提升林学特色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但是,长期以来,河南农业大学的林学实践教学平台存在着教学基地不稳定、不完善和容纳能力有限等问题,进而导致实践教学内容单一和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为此,河南农业大学依托林学学科的科研优势,密切联系基层一线的生产单位,按照“统筹规划、分类建设、集成功能”的思路,构建了由林学实验教学中心、实践教学实习基地、科学研究基地构成的“三位一体”实践教学平台体系。这不仅可以为本科生的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优秀的指导教师队伍、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和良好的创新环境,而且可以将优质的科研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从而促进实践教学效果的提高。

1.林学实验教学中心

河南农业大学林学实验教学中心是在整合各专业实验室的基础上成立的,包括了森林培育实验室、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实验室、“3S”实验室、森林生态实验室、树木学实验室、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多媒体电教室和计算机室等。林学实验教学中心打破了原有的实验室依附课程和专业、实验教学依附理论教学的格局,加强了相近专业之间的交流与优势互补;同时,在运行管理方面,实现了对校内相关专业和校外科研院校的全面开放,全开放的实验教学促进了林学专业知识的交叉融合和相互渗透。

2.实践教学实习基地

实践教学实习基地是林学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依托。河南农业大学通过拓展校际之间、校企之间、高校与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开展多种模式的实践教学实习基地建设,分别与河南省具有代表性的国有林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苗木生产企业合作建设了实践教学实习基地。

3.科学研究基地

河南农业大学依托雄厚的林学学科科研实力,建成了国家林业局农田防护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教育部高校林木种质资源创新和生长发育调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等科研平台;同时,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以科研团队建设带动教学团队建设,以重大科技项目研究带动教学内容更新,建立了吸纳本科生参加科学研究工作的长效机制。

此外,河南农业大学还以林学特色专业实践教学平台体系建设为基础,利用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等项目的资金支持,在信阳鸡公山建立了一个集实验教学、实践实习和科学研究三大功能为一体的多元化、多层次、全方位的综合性人才培养基地。

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组建林学特色专业教学团队

师资队伍是高校发展的根本保障,是专业建设的重中之重。在林学特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河南农业大学坚持培养与引进并举,在引进高水平大师级领军人物和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青年才俊的同时,有针对性地从校内专业教师中选拔一批学科骨干,派送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或科研单位进行定向培养或者开展合作研究。采取的具体措施如下:①通过提高引进人才的待遇、提供高水平的科研平台等,吸引海内外高水平的科研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来校任教;②提高进人标准,要求新进教师必须要有在国内外高水平教学单位或科研机构的学习经历以及有高水平成果的产出等;③对现有的师资力量,依托各级各类人才培养项目,利用攻读学位、开展博士后研究或合作科研、作访问学者、教师进修等多种途径,强化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④对青年教师,实施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双导师制”,注重在科研方面“搭扶手”,提升其学术素养;在教学方面“筑阶梯”,推动其教学能力的加强;⑤组织多种形式的教学竞赛和教学经验交流活动,有效地促进课程教学新方法和新知识的快速传播。

河南农业大学还围绕林学特色专业课程体系,组建了5个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学团队,即森林培育学教学团队、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学教学团队、森林生态学教学团队、林业“3S”技术教学团队和林木遗传学教学团队;同时,在教学团队建设方面,强调老、中、青教师的合理搭配,以及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和知识结构的优化;在教学团队运行机制建设方面,出台教学团队建设办法,创新教学团队合作机制,通过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引导教学团队成员共同开发教学资源以及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从而显著地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七、林学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实践的成效

河南农业大学林学特色专业充分发挥林学学科多年来积淀的优势,紧扣特色专业人才培养规律,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对人才培养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创新,基本形成了符合现代林业发展趋势的专业方向和满足行业人才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成了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和高效运转的教学团队以及科学的创新性课程体系和先进、完备的实践教学平台体系。经过多年的改革实践,河南农业大学林学专业成功入选国家级特色专业以及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共同实施的第一批次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不仅建成了特色鲜明、结构合理、模块优化的课程体系,而且针对主要专业课程实施了双语教学,并开设5门全英文授课的专业选修课程;“河南农业大学鸡公山农科教人才培养基地”成功入选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引进了多名有留学经历的青年英才,且有多名教师入选“中原学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等人才培养项目;森林培育学教学团队和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学教学团队被评为校级教学团队。特别是在人才培养方面,河南农业大学不仅基本形成了与林业发展趋势相符合且具备一定地域特色的林学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而且通过实施各类人才培养计划,引导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和大学生课外学术活动。近3年来,林学特色专业累计共有15人次获得大学生“挑战杯”和“梁希林学优秀学子奖”等奖项。

[1]张启昌,孙广仁,刘宝东.地方本科院校林学特色专业建设的构想[J].中国林业教育,2010,28(6):19-22.

[2]毕会涛,刘震,王玲,等.林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体系化[J].中国林业教育,2006,24(5):17-20.

[3]丁喆.林业本科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的研究——以福建农林大学林学专业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4,32(4):18-22,61.

[4]闫东锋,黄家荣.以信息技术整合林学专业教学[J].高等农业教育,2011,11(11):44-47.

[5]闫东锋,毕会涛,李继东.地方农林院校开设林业信息工程专业的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12,30(4):23-26.

[6]吴国春,翟雪峰,姜中珠,等.林学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林业教育,2014,32(6):5-7.

[7]周志勇,郑景明,康峰峰,等.“森林生态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以北京林业大学林学专业综合实习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6,34(4):30-33.

[8]曹帮华,魏蕾.林学专业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林业教育,2009,27(1):36-38.

[9]刘月秀.林学类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途径探析[J].中国林业教育,2009,27(2):17-19.

猜你喜欢

林学农业大学林业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被国内外数据库收录情况
湖南农业大学通知教育中心
湖南农业大学“中非农业发展与合作基地”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land produces
农林类专业实施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湖北民族学院林学、园艺专业为例
如何构建高效的职业院校林学教学课堂
《化学名词》(第二版)、《林学名词》(第二版)预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