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虚虚的剃度 实实的画语
——观话剧《哭之笑之》之感怀

2018-01-24龚国平

影剧新作 2018年2期
关键词:八大山人突围抗争

龚国平

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家破人亡;一个朝代的最大悲剧,莫过于国破家亡。历朝历代的平民百姓及皇家世系无一例外。这种痛与悲写下的历史,深入骨髓,沉破心底。普通百姓原本随遇而安,平安即好,而皇家子弟往往怀揣理想,家国家之天下。可在乱世动荡的更迭时代,前帝后裔的这种优越感,不仅成为一种政治祸害,甚至招致人生毁灭。明未清初“朱耷”——八大山人就是那个时代被重塑之人的代表。

近日与友人一同观看了由汪浩编剧、李伯男导演,江西省话剧团有限公司出品的话剧《哭之笑之》,全剧以插叙的形式,通过虚虚实实、实实虚虚的手法,以八大山人少为人知的爱情为暗线,将其传奇的生平经历和卓越的艺术成就交织融合,全方位的展示了八大山人丰富多维的内心情感和深邃永恒的思想内涵。该剧演绎的是明朝宗室八大山人的前朝旧事和爱恨情仇,但故事给予了这个主人公深厚的现代生活性和思想性,全剧启迪人生,印象深刻,写下点滴感怀。

人生之虚实:故事以插叙的手法,虚实结合的方式贯穿始终,创造了一个虚虚实实的八大山人的传奇世界,八大山人削发为“虚”即对红尘别恋和对世事无为是虚。所以从出家开始,他内心就一直在眷念和寻找知己绿娘,直到找到丑娘,认定丑娘就是绿娘。但丑娘不仅不肯相认,反而逃离了他,像他当年决然出家一样,从此红尘恋结抒画语。八大山人表面疯疯癫癫、特立独行是虚,他内心明明白白,执意孤傲是实。八大山人怀着寻找绿娘的初衷,到临川修志,可是志已成,人不觅,于是他开始行为乖张、癫疯,直到独自出走。他实际内心明白的很,只是苦闷、失望,只有以这种方式逃离现状,从后来他对画商求画的表现就可见一斑。对画商势利求画,他报以“汪汪”,对店家诚恳,他泼墨随心,一生不给画商机会,难道这不是清醒吗?

人生之孤独:孤独情怀是本剧一个贯穿始终、涵盖所有人员的感情基调,从开篇的梁上君子入室,到八大山人不仅不责怪,还请求他倾听自己的人世沉浮经历和曲折情感纠缠,到后来以酒对酬,以画相赠,看来令人心酸,人到了一定时候,竟然连一个能互相倾听的对象都没有,以八大山人的名和气,断不是没有观众,但以八大山人的清高、倔强又怎能与现世兼容。对绿娘的爱在心底纠缠了一辈子,始终在尘世与道法里剪不断、理还乱,然而这种孤独注定只有他自己承受,但他内心深处也需要表达、渴望共鸣,应该说导演用这样一种方式确实用心良苦。八大山人是孤独的,一生在自我虚设的孤独世界里修行,连他画里的众生也在孤独里修行,你看他的画,或桀骜、或冷峻、或清雅……从不与世俗为伍。不仅八大山人是孤独的,在那个时代,其他人无一不是孤独的,八大山人的红颜知己绿娘一辈子在孤独中度过,甚至画商一辈子在求画的孤独中煎熬。实际上,我们现代人不也是生活在一张彼此设置的孤独的网中吗?如今信息通达,资讯极度丰富,可是人与人之间,更多的时候只是隔着一个屏幕,真正有谁能让我们心平气和的彼此交流呢?与其说本剧是导演在细数八大山人的孤独,不如说是导演在为我们表面繁华下的孤独的灵魂呼唤。

人生之抗争:这种抗争,既有精神上的,也有理想上的。精神上:明朝灭亡后,八大山人才19来岁,本来正是人生大好时期,而今家毁亲亡,还要到处逃难、躲藏,后来在清朝颁布“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政令下,八大山人悲愤至极,毅然选择出家,抛弃自己的红颜知己,作为皇家世孙,不肯屈尊,但又无法改变现实,于是他用这种自认为与世隔绝的方式来与现实抗争!作为明朝皇族后人,从小诗书礼义,擅书画、书法,能诗文,骨子里暗藏天下,如此实实在在的画语人生注定八大山人又不甘平庸。所以他用出家的方式抗争出世,然后又选择用笔墨抗争入世,并通过不同名号给香客送画的形式影响当时社会,直到后来名气越来越大,而这种抗争更多是八大山人生理想的诉求。其实我们自幼学这学那,学一技之长,渴望成才,长大后奔波工作,努力拼搏,祈盼获得社会的认可、尊重。我们又何尝不是一直在精神和理想的路上“抗争"呢。我们身边到处是不甘平庸,或者曾经成功,而今跌入低谷,始终努力奋斗的抗争者。剧中寺院住持这个角色很巧妙,尤其圆寂时的一番话,表面上是鼓励八大山人既然放不下,就应该勇敢地还俗去追求人生,实际上更像是人生顿悟。古人说“朝闻道,夕死足矣”,住持一生悟之道,就是说人应该遵循自我内心的感受,勇敢地去追求自己渴望的生活和事业,就像当下首倡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一样,所以说这种舞台的表述其实是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的。

人生之突围:说到突围,我们脑海里很快会想到战争片里被敌人重重包围,命悬一线而不得不突围的生死境地,为什么要用突围来形容剧中八大山人的人生境况呢?要知道一个前朝皇族世孙,在始终向前的历史车轮面前,要想回到昨天是无能为力的,他要冲破世俗的阴霾,唯有找到一个理想与情感的支点,八大山人选择突围的支点和突破口是书画、书法,通过这个载体消融内心的孤苦、抑郁,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意愿,同时也作为国破家亡后的精神寄托,到后来,八大山人的书画名扬天下,连清朝皇帝都视若珍宝,商贾名流更是趋之若鹜,为了得到一幅八大山人真迹,商人绞尽脑汁,几十年如一日终不得,而市井小民一碗酒便可得八大山人泼墨,以至于酒家老板用八大山人的墨宝糊墙。其实这种啼笑皆非的结局是当时历史命运注定的。这正是八大山人国破家亡后,郁郁不得志,藐视清朝,复明光祖的一切自我突围。在临川县修县志,意在寻找知己绿娘,可是直到志修完了,也一直未见自己心爱的绿娘,以至于后来疯疯傻傻,癫狂放荡的出走了,意中人不得,他只有以这种方式,实现自我的张扬和突围。在当下物欲横流、压力重重、金钱至上的时代,其实我们又何尝不是在面对压力、歧视、误解后,在苦苦寻找一种专属于自己的方式突围呢?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个这样的突围点,因为人需要释放、宣泄,然后拿出自己“真金白银”技能创造价值被社会肯定。所以,全剧为当下青年人的人生突围提供了一种即要有尊重先辈智慧之责任又要有致远务实的奋斗励志的可鉴之道。

年轻人常常说我们都有两个自己:一个完全真实的自己,这个自己专属于我们自己的白天、黑夜、痛苦和喜悦;另一个是带着面具的自己,这个自己属于社会。人生行走,面对自己,面对亲人,面对朋友,面对工作,面对成功和失败,我们有多少自然流露,有多少身不由己,有多少善意的谎言,有多少残酷的激励……随着智能时代步伐的加快,我们普通百姓在享受便利生活的时候,生存成本和压力在递增,内心也逐渐变得更加孤独、焦虑。我们时时都在与自己、与这个虚虚实实的世界苦苦抗争,都希望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突围支点。既然人生虚实不定却又往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不如意事常八九,成功也好、失意也罢,管它那些个阴晴圆缺,唯有“哭之笑之”虚为领,实为沉,还真有点人生乐子,颇有深意。

当然本剧也不是没有不足之处,比如八大山人为画题诗比较轻漫,本以为的飘逸洒脱豪情没有;酒馆识得丑娘就是绿娘时的忏悔、颤动之情没有,仅是平铺直叙;此外全剧虚虚实实的穿插比较频繁,铺垫有些仓促,让人有些无所适从,尤其不了解八大山人的普通老百姓会很难进入角色,影响传播效果。

猜你喜欢

八大山人突围抗争
八大山人的大尺幅行草立轴书法探析
Enabling the Movement
Enabling the Movement
八大山人作品欣赏
苏东坡突围
回望传承——八大山人纪念馆建馆60周年故宫典藏特展
堵车“突围”记
“稀有气体”刘成城的少年突围
顺命或抗争,接着《天注定》往下讲
弗利尔美术馆解谜八大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