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体态律动的具体方法分析
2018-01-24夏一榕
夏一榕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山东 济南 250014)
体态律动是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重要内容,指的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让学生充分调动身体来感受音乐,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专心致志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达尔克罗兹教学法认为,学生利用身体来感受音乐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水平,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体态律动教学要求教师改变以往的以教授音乐歌唱的教学模式,而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学生发挥想象力和自主创新的空间,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通过身体来感受音乐的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一、体态律动的意义
体态律动是一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其实质是围绕着音乐进行各种肢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小学生的年龄较小,认知程度不够,自制力较差,喜欢玩游戏和活动,在学习中很难做到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这是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所决定的。体态律动能够将肢体活动与音乐教学结合在一起,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提高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能够有效的改善音乐教学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演唱能力,能够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体态律动的具体方法
(一)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个性发展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小学生也不例外。小学音乐教学应该从本质出发,找到面对全体学生的教育方式。体态律动运用到小学音乐教学中,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同时,教师在讲授音乐知识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对个别学生进行鼓励和纠正,并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来实施个性化的教学,尊重学生的特点,发展学生的个性。
例如,在《长鼻子》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播放歌曲的同时让学生来模仿大象和小象,学生通过身体动作能够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准确掌握歌曲的内容,此时教师再教育学生保护小动物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和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小学音乐不只是一门学习音乐知识的课程,更多是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让学生能够在音乐的学习中提供音乐的鉴赏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伴随着音乐节奏通过肢体语言来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从内心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增强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例如,在《我是人民小骑兵》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的对歌曲进行分析,进行自由讨论,然后教师播放歌曲,学生在听完以后,就会想象如果自己作为小骑兵,会做些什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肢体语言来对这首歌进行创作,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通过体验律动教学模式,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大大提高,从而提高了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三)引导学生对音调的把握
音调和节奏的完美结合是小学高年级音乐教学的教学目标,通过体态律动的教学方式,教师应指导学生利用肢体动作来展现歌曲的音调和节奏。例如,教师在讲授四分之一节拍时,对于其强弱关系可以进行示范讲解,可以通过拍手打节拍等来让学生理解节拍中的强弱关系。如果教师只是单一的讲授枯燥的音乐理论知识,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时将体态律动加入到教学当中,学生能够利用肢体语言来体现音调,让学生对音乐学习充满兴趣,能够大大的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成长,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大大提升。
(四)引导学生掌握节奏
节奏是音乐必不可少的要素,通过节奏的变化能够展现不同的音乐风格。快节奏往往强调情绪的欢快,慢节奏则突出忧伤的音乐氛围,这都是音乐传递情绪的重要方式。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利用体态律动,能够提高学生对节奏的感知能力。
例如,在《义勇军进行曲》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拍手等动作,来感受歌曲的节奏。作为一首进行曲,其节奏是偏快的,通过体态律动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进行曲的节奏特点,体会到歌曲所传达的激昂的情绪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同时,教师用手势进行指挥,根据歌曲的节奏特点来控制指挥的动作幅度,对于感情色彩浓烈,激昂、慷慨的歌曲要加大指挥动作幅度,对于感情色彩忧伤、安静的歌曲,要减小动作幅度,让学生能够从教室的肢体语言中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所传达的感情。
(五)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小学音乐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基本的音乐技能,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教师要利用体态律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身体上感知音乐,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传导的情感,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瑶.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育学模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5.
[2]张荞.体态律动在高师音乐教师教学技能课中的创新应用[J].2017,21: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