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美术绘画的方法启迪音乐的声乐教学

2018-01-24

黄河之声 2018年2期
关键词:小腹指尖支点

杨 秀

(大理大学艺术学院,云南 大理 671003)

我们都知道音体美在培养人的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一个是再现性艺术,一个是肢体艺术,一个是表现性艺术;一个是空间艺术,一个是时间艺术;一个是造型艺术,一个是运动艺术;一个是用眼睛观察世界,一个是用耳朵倾听世界;一个是用具体形象展示世界,一个是用各种声音倾诉世界。表现的手段各异,呈现的方式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通过具象或抽象,传递给人美的信息,使人受到感染和熏陶。促使人们追求真善美,摒弃假丑恶。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如何在三者不同的教学过程中互相借鉴的彼此的教学方法,取长补短,许多人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例如在书画频道上播出的音乐舞蹈书法创作节目,就是一个大胆的将音体美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成功范例:当音乐声响起,舞者在台上翩翩起舞,书者在背景铺好的宣纸上泼墨挥毫。随着音乐旋律的起伏和节奏的变化,舞者展示的是人体动作变化之美,书者展示的是线条流动变化之美。

观众在欣赏舞蹈的同时,又欣赏到了音乐和书法,在展示肢体语言美的同时,展示了旋律节奏美和线条变化构成美。让观众大饱眼福的同时也饱了耳福。

像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既然在表现上音体美可以有机的融和在一起,那么三者之间一定具有内在的联系,如何找到这个联系的支点,用体育和美术这两根杠杆来轻松撬动音乐的声乐教学,是我多年来一直在走的路。经过多年努力探索研究和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气息的概念

在声乐教学的具体过程中,“呼吸是歌唱的基础,气息是歌唱的动力”。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方法,才有可能产生良好的声音。但要学生准确的理解气息的重要性和掌握正确的方法,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以往的做法是:先进行胸腹式呼吸练习,要求学生吸气时两肋边吸边向外稍胀,上腹和腰围膨胀,肺的容积扩大,气体自然的吸入。呼气时两肋收缩,膈肌舒展,膈肌位置上升,胸腔减小,肺容积缩小,小腹微收。呼气时排出的气体形成的流量,就是歌唱发声的动力。经过我多年的摸索,我用绘画中的素描,帮助学生对呼吸进行理解。绘画中,无论是中国画还是水粉画,油画还是水彩画。首先都要进行素描造型练习,素描中几条主干线的穿插、排列组合。就形成了一个个你所想要的造型。而线条的形状不同,所表现的内涵也是不同的。一般说来圆线条表现出来的物象是向外扩张的。例如太阳、月亮,篮球、足球等,在中国画的线条中叫做中锋行笔。即在运笔的过程中,笔锋在线条的中间行走。这样写出来的线条圆润饱满、结实耐看。也就是如歌唱训练中的吸气和呼气就要象中国画的长线条一样拉得长,圆润饱满送得远。不可忽轻忽重,如果是忽轻忽重的线条那就是粗一段,细一段。给人的感觉是忽强忽弱,不稳定不连贯的。所以,气的吸入和呼出,首先要理解的是稳定、连贯、匀净、饱满,就象学习拉二胡时,首先要进行长弓训练一样,拉出来的声音要做到:通畅、圆润、饱满和纯净。二胡的发音千变万化,其实都是由弓压和弓速两个要素综合调配而成的,要想声音好,一定要使这两个要素的比例恰当,这是关键的一点。人的声音要象一件乐器一样发出美妙的声音,那可比一件乐器发声难多了。因为乐器的音高是固定的,音色也基本是固定的,只要演奏者掌握了正确的演奏方法和演奏技巧,一般不会有多大问题,而声音的训练有许多不确定因素,这就是声乐学习中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二、气息的支点问题

每个人在说话的时候,其实都有一个气息的支点。只不过大家都没有意识到而已,因为人从呱呱坠地发出“呜哇、呜哇、呜哇、呜哇”的声音开始,发声就成了一个人的本能,大家都觉得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声乐的发声却要比普通人平时说话时的发声要求高得多,就象参加奥运会运动员的竞走和我们普通人的走路是不一样的。学习声乐要找到气息的支点,不亚于体育运动跳远时要找到的那块踏板,明暗素描中要找到的明暗交界线。

我让学生用叹气的方法寻找气息的支点,也就是叹气点,让学生明白,就好像在跳远前进行的助跑一样,只有助跑得好,准确地将双脚踩在踏板上,整个身体才跳得远。叹气点就如同我们要翻墙时。墙有点高,在不借助任何辅助工具的情况下,是很难翻过去的。如果我们在翻墙前,先搬个凳子放在墙角,那么我们就能轻松地翻过去。这个凳子就是气息的支点。具体训练的方法如下。

(一)叹气法

要求学生将双手指尖放到肚脐处,然后叹气,象咳嗽一样发“哎!哎!哎!”的声音;再将指尖触摸小腹处,往外叹气,然后发“哈!哈!哈!”的声音,把声音唱响。这样反复地练习,在练习时要求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小腹上,看看小腹是否在积极工作,不要听自己的声音,就象一个战士在打靶时,关注的不是耳边撞针撞击子弹时火药燃烧发出的声音,而是要关注远方子弹是否击中靶心。这样发出来的声音就会飘得很远。

(二)跳跃法

南齐谢赫在《品画》中提出著名的“六法”论:“画有六法……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

气韵生动讲的是绘画的精神;骨法用笔讲如何用线条点划表达形体;三是指准确的描绘对象的形状;四是讲根据对象的类别用色彩予以概括表现;五指绘画的章法构图;六要临摹优秀作品和写生。谢赫的“六法”,为历代画家、评论家、鉴赏家所推崇,成为绘画创作、欣赏批评的重要准则。同时对声乐教学有着重要的启发指导作用。因此,好的训练方法绝不只有一种。

训练气息的第二种方法我把它称作跳跃法。要领是:要求学生将双手指尖放在肚脐上,提起脚后跟、踮起双脚尖。然后猛然放下脚后跟,在脚后跟落地的同时,双手指尖感受小腹向外弹出,同时发“哎!哎!哎!”的声音。也就是在脚后跟落地、小腹弹出的同时发音,这几个动作要做得连贯一气呵成。要求学生在发音时不要去听自己的声音,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小腹上,看看小腹是否在积极工作,把小腹想成是打乒乓球的球拍,声音想成是乒乓球。小腹的运动幅度越大,声音就传得越远。

(三)弯腰法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例如八卦以几根简单的线条,便概括了天地万物及其变化。比如乾卦以“三”表示,为日,为阳,为男;坤卦以“三三”表示,为月,为阴,为女,用线条表示形象和内涵,而不是具体的画一系列日、月、男、女等。所以笔下线条具有独立、丰富的审美价值。线条功夫的高低,关乎作品的成败。

中国画里用“锥画沙”、“屋漏痕”、“折叉股”等来描述线条的内涵和外力。“锥画沙”说的是写出来的线条如锥子在沙子里划过一般有力度,力透纸背,入木三分;“屋漏痕”说的是线条要自然,不能矫揉造作;“折叉股”说的是线条要象古代妇女头发上插的簪子一样有弹性、当你把簪子两头用力折弯、只要一放手,簪子便会弹出去恢复成原状。

我们在射箭的时候,首先也是要把弓拉开,弓拉得越开,箭就射得越远。

弯腰法实际上就同“折叉股”、“拉满弓”一个道理。具体做法是:要求学生站直,然后弯腰,指尖落地,同时发“哎、哎、哎”的叹气声,尽量把声音唱响、唱大、唱亮。然后猛然直立、发声。这时的气息控制是最好的。要领是在弯腰发声时,想象把自己的肠子、胃等肚子里所有的东西往外吐。照这个要求练习一个月,就能获得过硬的气息控制功夫。

(四)半蹲法

书画艺术中的点,有点如瓜子,点如雨滴,点如坠石,没天没地没头没脑点等等,说的就是要自然,要有型有力量。半蹲法就是象高山上坠下来的巨石一般,巍然屹立、雷打不动,地动不摇。具体做法是:要求学生将双手指尖放在小腹肚脐处,双手抱腹弹跳,双脚落地时小腹同步往外弹。跳三次然后象高山坠石一样猛半蹲马步,发声“哎、哎、哎”,然后发一个“哈”的长音。要领是学生在蹲马步发声时手要放在胸前,指尖相对,手掌向下。将声音唱响、唱亮、唱大。

将中国的书法理念和中国画理念运用到嗓音发声训练之中,实际上就是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瑰宝中汲取营养,做到文化自信,理念自信,方法自信。我探索研究和实践了多年,事实证明以上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学生容易理解,容易接受,容易做到。更重要的是容易出效果出成绩,很受学生的欢迎。我认为,只要是能出成绩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只有不断地寻找新的方法,不墨守成规,开辟新的路子,不按常理出牌,才能弯道超车,出奇制胜。

[参考文献]

[1]刘亚谏.中国画道论[M].北京:中国书店,2012.

[2]邹本初.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11.

[3]魏家范.素描入门[M].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12,6.

猜你喜欢

小腹指尖支点
治理“指尖乱像”不宜一散了之
假如给你一个支点
让“预习单”成为撬动教与学的支点
虔诚之花在指尖绽放
睡前揉小腹 缓解夜尿多
指尖上的生活,指尖上的美
周文胜:在管理中反思悟道,找到成功的喜悦和支点
指尖童话
小腹主动脉瘤研究进展
消食8式缩水小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