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的记忆:新疆维吾尔族木卡姆录音、资料收集与研究探析

2018-01-24曾金寿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木卡姆维吾尔维吾尔族

●曾金寿

(西安音乐学院,陕西·西安,710061)

前 言

新疆维吾尔族木卡姆个性鲜明。它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音乐表演形式亦是丰富多样。在内容表达上,它承载着维吾尔族人民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坚强不屈的性格;在表演形式上,它既有民间套曲、民间说唱套曲,而且也有歌舞套曲等特点。在音乐风格上,随着地域性和文化环境的差异因而也形成风格各异、演奏形式各异,调式各异的特点。总体而言,从流传后世的作品来看,新疆维吾尔族木卡姆的数量不仅众多,而且体系完整、形态丰富,是所有“木卡姆类”音乐表演形式中的典范。

有关新疆维吾尔族木卡姆的资料收集工作起始于20世纪中期。当时,新中国建立不久,各行各业百废待兴。为了拯救趋于衰落的木卡姆,中国音协组织专人赴新疆考察、整理、录音、记谱,从而把口传心授式的传承模式上升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文本与录音相补充,考察与研究、翻译为并重的发展阶段。之后,以此为范例,各个历史时期的音乐学者为新疆维吾尔木卡姆的传承与发展,收集与整理,做出了不同程度上的努力。他们的辛勤劳苦被载入史册,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发展的直接推动力。

一、20世纪50年代的资料收集情况

新疆维吾尔族各地区的木卡姆由于长期以来主要以师徒间口传心授式的方式传承、大多作品散落在民间艺人的记忆当中,所以在其发展过程中几乎没有文本流传后世,也没有得到真正的保护和音响资料的收集。1951年,文化部委派中国音乐家协会组成的音乐家小组前往新疆,着手开展录音、收集整理工作,才真正开始了对其的保护与传承。

首批派往新疆的工作人员主要是万桐书、刘炽、连晓梅、邓威、邵光琛、刘烽等人。他们先后采访了著名的木卡姆艺人,并主要对吐尔迪·阿洪演唱的全套木卡姆、哈斯穆·阿洪演唱的木卡姆纳格曼部分、肉孜·弹布尔演唱的木卡姆达斯坦部分进行录制和歌词抄写和翻译。同时,在艰苦的环境下记谱、整理与分析木卡姆音乐,最终,于1960年由北京音乐出版社和民族出版社联合出版了专著《维吾尔十二木卡姆》。

《维吾尔十二木卡姆》是两卷乐谱本(另还有一卷唱词文字本),主要由万桐书、邓威、邵光琛根据演唱记谱,客观、全面地记录了当时传承的十二木卡姆。此外,万桐书还在卷首对收集、整理工作以及维吾尔木卡姆音乐特点做了分析。其中,除了对木卡姆的流行区域、历史渊源和唱词内容作了较为详细的说明外,还对音乐的体裁与形式、调式与调的关系、演唱形式和伴奏乐器等方面做了简单明了的分析。他认为,新疆维吾尔木卡姆音乐有其鲜明的表现特点:其一,在音乐中除了七声调式外还有部分升降音和四分之一音的音程关系;其二,其音乐包含多种节拍形式,既有常见的2/4、4/4、5/4之外,还有3/8、2/8、5/8、7/8等复节拍形式;其三,打击乐器有多种节奏形式、演奏方式和打击乐节奏型。[1](P5)这些音乐分析是他们通过音乐收集整理后的亲身感触,也是最早的文字论述,对于后来深入研究维吾尔木卡姆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继《维吾尔十二木卡姆》乐谱本出版后不久,他们还发行了录制的音响资料。这些音响资料是万桐书、连晓梅两位同志负责录制,由当时著名的民间艺人演唱,以慢转唱片形式发行。它保留了当时艺人演唱的完整的音响资料,对新疆维吾尔木卡姆的传承与保护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他们还把自己对维吾尔族木卡姆的感悟、收集整理工作,以及音乐表现特点撰写成论文形式,发表在当时重要的音乐刊物上。这些文字既有介绍性的意味,同时也是音乐本体研究的开端,可以说是最早有关维吾尔木卡姆的文字论述。

目前所见,该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有:刘峰《新疆维吾尔族民间古典音乐》,载《群众音乐》1951年第24期;万桐书《“十二木卡姆”全部整理完成》,载《人民音乐》1958年第11期;万桐书《一部优秀的民族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载《音乐研究》1959年第1期;何芸《十二木卡姆》,载《人民音乐》1961年第5期。

首批前往新疆开展收集、录音的人员均由当时专业研究人员组成。他们不仅有很高的音乐造诣,而且还有克服困难的精神。最初,先用钢丝录音机录音。录完一套后再对照录音记谱。1954年时,随着新疆物资条件好转,又采用配备较为先进的磁带录音设备再次进行录制、复核。由于吐尔迪·阿洪老艺人演唱的木卡姆的歌词均是察合台语演唱,所以在录音、记谱的同时,他们还请察合台语的大毛拉和作家阿尔西丁先把其翻译成维语,后又请维吾尔族诗人李姆谢依提把维语再翻译成汉语。最终,把历时 9年的积累集合两卷本出版。尽管它们用五线谱记录,没有歌词,但却是最早有关新疆维吾尔族木卡姆的记录,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音乐研究的基础,也为后来者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出版的《维吾尔十二木卡姆》是在物力、仪器设备不足的情况下完成的。其所收集的录音、所记录的乐谱直接来自民间老艺人的演唱。这些演唱,据吐尔迪·阿洪所言,已在民间传唱了五代人。[2]所以说,具有一定的原生态性,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二、20世纪60、70年代的资料收集情况

20世纪60、70年代是中国政治动荡的历史时期。由于“极左”思想盛行从而导致“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这场政治运动也波及到新疆维吾尔族木卡姆的资料收集与研究工作。尽管该时期有零星的采录、资料收集,但再没有超越50年代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2009年,天山电影制片厂录制,肖陈、张瑞成编剧的22集电视连续剧《木卡姆往事》就以真人真事为原型,反映了维吾尔族木卡姆在50余年历史中的传承与演变。其中,有一部分反映了“文革”期间维吾尔族木卡姆和它的传人巴吾东遭受劫难,大量木卡姆遗失的曲折故事。虽然它是以故事情节反映出来,但也从侧面反映出木卡姆艺人在历史波涛中的一波三折、九曲回肠的故事。

该时期,老艺人吐尔迪·阿洪去世(1965年9月18日),其他地区的艺人们虽然也能演唱,但只是片段,再也没有像吐尔迪·阿洪老艺人演唱得那么完整,那么声情并茂、酣畅淋漓、低沉细腻、高亢粗犷的韵味。所以,万桐书开始转向新疆民歌的收集工作①,而其他工作人员也各奔前程,开始从事新的任务。有关木卡姆的收集与整理实际上处于断断续续的工作状态。

20世纪60年代早期,在维吾尔族木卡姆资料收集、录音与研究方面,简其华是一位代表人物。他与毛继增先后到达哈密、伊犁、喀什地区进行田野考察,用索尼立体声录音机记录了 70多首(12套)伊犁民歌、20余小时的木卡姆演唱。这些录音虽然不是当地音乐的全貌,但却真实地记录了当地艺人们的原生态演唱、音乐表现特性和乐器组合特点等。依手头录音磁带来看②,共有24盒,是他们在新疆地区音乐田野考察的成果。其中,北疆木卡姆(4盒),采录时间是:1958-1959、1962-1963;哈密木卡姆(6盒),采录时间是:1963年冬;多郎木卡姆(1盒),采录时间是:1963年冬;赛乃木(1盒),采录时间是:1963年冬。这些录音资料后来均由简其华先生整理,或公开或内部发行。今天可查寻到的发行版有:《新疆维吾尔歌舞“赛乃姆”》,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版;《哈密木卡姆》,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年版;多兰木卡姆(油印稿);《北疆木卡姆》,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8年版。

20世纪60年代后期,“文革”开始、大局不稳定,木卡姆的资料收集、录音与研究工作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此时期,简其华先生也被送去劳改了,所以他有关新疆民族音乐、维吾尔族木卡姆的资料收集、录音与研究工作也完全停止了。

三、20世纪 80、90年代有关木卡姆的资料收集情况

20世纪80、90年代,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市场经济逐步被确立并取得显著的发展。同时,以深圳、珠海、厦门、汕头为首的经济特区相继建立,大大推进了中国的开放和现代化进程。该时期,对维吾尔族木卡姆的收集、整理与研究也在大的历史背景下被重新提到日程、得到政府的重视。

在木卡姆资料整理与研究方面,以下几个方面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其一,1982年,新疆文化厅成立木卡姆研究室,开始对维吾尔族木卡姆进行广泛的整理和深入研究。主要成员有:麦苗(文化厅副厅长兼木卡姆办公室主任)、艾买提江、王秉琏、玉赛江、周菁葆、托呼地等人组成。同时,他们把新疆歌舞团木卡姆小组的吐立莎、卡吾勒、玉素普江、热莎莱提、乌买尔·阿洪、乌买尔伊明等人也调入研究室,[3]以增加研究力度和扩大研究范围。研究室成立后,按计划他们先到喀什,对吐尔迪·阿洪的手鼓伴奏者肉孜·阿洪进行采访和录音;而后又到麦盖提县、巴楚县和阿克苏地区的阿瓦提县对多郎木卡姆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和录音。

其二,1986年,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政协全国委员会文化组、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音乐分会、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学院联合举办第四届《华夏之声》音乐会。作为音乐会的一部分,12月3日,在北京民族文化宫首次举办学术性的维吾尔族木卡姆专题音乐会。它由新疆艺术研究所木卡姆研究室与新疆歌舞团整理演出新疆维吾尔族古典音乐《且比巴亚特木卡姆》,受到各界人士与听众的热烈欢迎。[4]之后,音乐学家星益言、林君、何昌林等先后在《人民音乐》和《中国音乐》撰文,高度赞扬了木卡姆的传承与保护及其所取得的成就。同年,新疆维吾尔族木卡姆还首次走出国门,走进了英国BBC广播节目,引发了世界对它的关注。

其三,1989年,新疆维吾尔族木卡姆艺术团成立。它不仅担负着收集整理木卡姆的工作,而且还把木卡姆音乐搬上舞台,在全国乃至国外进行宣传和推广。该团成立后,先后整理创排了《且比巴亚特木卡姆》、《乌夏克木卡姆》、《乌孜哈勒木卡姆》等一批优秀作品,并以盒式录音带和CD、VCD、DVD等形式出版,向国内外发行。特别是《且比巴亚特木卡姆》和大型主题晚会《木卡姆的春天》被搬上舞台后久演不衰,成为新疆木卡姆团的经典保留剧目。此外,该团演出在足迹踏遍天山南北的同时还多次赴内地省市(区)演出,先后参加了上海世博会、奥运会开幕式、中国大剧院艺术展演等重大演出活动。其精湛的表演技艺,深受国内外各族观众和国家领导人的欢迎和喜爱。同时,该团还先后出访了英国、法国、美国、德国、日本、瑞士、西班牙、荷兰、比利时、伊朗、土耳其等100多个国家及中国的港、澳、台,进行了文化交流。其精彩的表演和独具一格的演出,深受广大观众的重大赞誉。[5]

其四,1989年,新疆木卡姆音乐研究会成立。会长由时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副书记的铁木尔·达瓦买提担任。副会长主要有:买买提·祖农、买买提·玉素甫、艾买提江、周菁葆、阿不都许库尔·穆罕默德·伊明·图尔逊、吾铁库尔。该研究会主要由政府牵头,协调了各方人资源,对于新疆维吾尔木卡姆的广泛性研究打好了一定的基础。

其五,1993年12月,《维吾尔十二木卡姆》第二版正式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该版本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木卡姆研究学会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主编,主要根据50年代吐尔迪·阿洪所遗留的录音进行再整理、再增补,而后再根据演员的演唱并由维吾尔音乐家买提肉孜·吐尔逊和汉族音乐家周吉记谱。该版本在原有245乐曲的基础上增补了75首,成为320首,并配有录音带(代号:XL-100,ISRCCN-H11-93 -0003-0、A,J6)。

其六,1992年,发行《中国、新疆:丝绸之路音乐》(China,Xinjiang:The Silk Road)。它由法国民族音乐厂牌Playa Sound于1986-1987录制。其中收录了多郎木卡姆、古典木卡姆的选段,还有各地的民间音乐。

其七,1994年,“哈密木卡姆整理小组”录制的《哈密木卡姆录音》出版发行(磁带编号:ISBN7-103-01218-0/J1219)。它收录了民间木卡姆艺人阿洪拜克、阿克帕夏、赛都拉等人的演唱与地区文工团演员的演唱。这是一套正式发行且比较完整的《哈密木卡姆》的曲谱及音响资料。

其八,1997年7月,“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成果展”在新疆城市大酒店举办。该展览分“渊源流畅的维吾尔木卡姆”和“木卡姆艺术的春天”上、下两篇,包括 150余副有关南北维吾尔聚居区的照片、为维吾尔木卡姆伴奏的乐器以及民间木卡姆表演时所穿戴的服饰,各个时期出版的维吾尔木卡姆录音带、乐谱,以及以维、汉、英文出版的维吾尔木卡姆论著、论文及部分维吾尔木卡姆演出活动的说明书等实物和两集专题电视片。该展览汇聚了自50年代以来各个方面有关维吾尔木卡姆研究的成果,是历史性的一次总结。

其九,1997年2月,《维吾尔十二木卡姆》第三版正式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该版本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木卡姆研究会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古典文学研究会主编。特点是:一方面,对第一版中原有歌词部分做了修订和补充;另一方面,则把新发现的木卡姆部分增补进去。所增补的部分是:《阿比倩希曼》、《穆斯台扎特》和《依希热提恩格慈木卡姆》。编者认为,《阿比倩希曼》是各个木卡姆原来存在的跋和结论;《穆斯台扎特》则是十二木卡姆中《穷乃额曼》部分的一个曲目;《依希热提恩格慈木卡姆》则是新发现的一套大曲。所以,在该版本中,对第二版中十二木卡姆的记谱未做大的改动,只是把新增补的部分添加进去。该部分由维吾尔艾介克演奏家阿布都可里木·乌斯曼和维吾尔音乐家买提肉孜·吐尔逊记谱,旨在弥补缺漏。针对此版本,2002年,新疆音像出版社还出版了光盘,代号是:ISRCCN-H11-02-363-00、A,J6。

其十,1999年,铁木尔·达瓦买提主编《维吾尔十二木卡姆》(13卷本)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该书内容包括:完整的十二木卡姆五线谱和维汉文歌词,维吾尔歌词的拉丁文转写,现代维吾尔文译释、注释,歌词韵律揭示,古典诗人小传等,是全面汇聚新疆维吾尔木卡姆的丛书。[6]

其十一,该时期,有关木卡姆的研究深度及广度也达到了空前。其参与研究者有汉族学者也有维族学者,他们都从不同角度对新疆木卡姆的形态、调式、结构及其美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涉及论文、专著和会议论文集。

1、论文类主要有:

简其华《维吾尔族著名的古典音乐—木卡姆》,载《中国音乐》1981年第3期;周菁葆《木卡姆探微》,载《新疆艺术》1981年第2、3期和1982年第1期;阿不都许库尔·穆罕默德·伊明《阿曼尼莎汉和十二木卡姆》,载《新疆艺术》1982年第2期。阿布都秀库尔·吐尔地《论维吾尔民间艺术麦西热普》,载《新疆社会科学研究》1983年第1期;周菁葆《维吾尔古典艺术——木卡姆》,载《新疆社会科学》1983年第4期;范承渠《〈伊州曲〉—哈密木卡姆》,载《新疆地方志通讯》1984年第3期;简其华《伊拉克巴格达木卡姆及塔吉克莎什木卡姆》,载《新疆艺术》1984年第3期;周菁葆《伊斯兰诸国的木卡姆》,载《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84年第 2期;卢光《多郎木卡姆音乐浅论》,载《新疆艺术》1984年第6期;祖梅莱提《哈密柯克麦西莱普》,载《新疆艺术》1985年第1期;周菁葆《维吾尔与伊斯兰诸国的乐器比较》,载《新疆艺术》1985年第4、5、6期;周菁葆《丝绸之路音乐概论》,载《新疆艺术》1986年第3、4、5期;杜亚雄《木卡姆的词意及其演变》,载《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7年第1期;阿不都许库尔·穆罕默德·伊明《十二木卡姆的历史层次及审美特征》,载《新疆艺术》1987年第1期;周菁葆《维吾尔木卡姆律制初探》,载《交响》1987年第3期;周吉《试论纳瓦木卡姆的结构》,载《新疆艺术》1988年第1期;周菁葆《维吾尔与伊斯兰诸国的古典音乐比较研究》,载《新疆艺术》1988年第1期;李国香《十二木卡姆史略》,载《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89年第1期;周菁葆《木卡姆与民族音乐学》,载《新疆社科论坛》1989年第1期;周菁葆《香港国际木卡姆学术研讨会侧记》,载《新疆艺术》1989年第2期;杜亚雄《维吾尔南疆木卡姆与龟兹乐是否无关》,载《音乐研究》1989年第2期;艾买提江《关于维吾尔木卡姆及其音乐结构的研究》,载《新疆社联通讯》1989年第3期;阿不都克里木·热合曼《试论木卡姆研究之重点》,载《新疆社联通讯》1989年第3期;杜亚雄《试论维吾尔南疆木卡姆的渊源》,载《乐府新声》1989年第4期;万桐书《维吾尔族木卡姆的几种类型及其比较》,载《新疆艺术》1989年第6期;周菁葆《中国维吾尔木卡姆形成发展史述略》,载《新疆艺术》1990年第1期;周吉《绿洲文化背景上的木卡姆音乐现象》,载《新疆艺术》1990年第4期;吾铁库尔《试论维吾尔十二木卡姆与阿拉伯音乐文化的关系》,载《西域研究》1990年第4期;周菁葆《丝绸之路与东西文化交流》,载《新疆艺术》1990年第 6期;麦海买提·吾司曼《多郎麦西热普》,载《民族作家》1991年第2期;毛继增《维吾尔族音乐之木》,载《音乐生活》1991年第3期;阿·吾铁库尔,张宏超《试论维吾尔“十二木卡姆”与阿拉伯音乐文化的关系》,载《西域研究》1991年第4期;周吉《关于维吾尔族〈十二木卡姆〉乐谱记录的学术思考》,载《音乐研究》1994年第 1期;马成翔《哈密十二木卡姆音乐研究》,载《新疆艺术》1994年第5期;周吉《维吾尔族〈十二木卡姆〉十题(续一)》,载《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2期;茆永福《维吾尔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载《百科知识》1996年第5期。

2、专著类主要有:

阿不都许库尔·穆罕默德·伊明《论维吾尔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1985年版;万桐书《新疆维吾尔乐器》,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周菁葆《丝绸之路音乐文化》,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1987年版;周菁葆《丝绸之路艺术研究》,新疆摄影艺术出版社1990年版;哈密地区文化处整理;阿不列孜·司马义,张国强,马成翔记谱《哈密木卡姆》,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年版;赛福鼎·艾则孜《论维吾尔木卡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4年版;阿不都克里木,格斯丁·巴拉提《论十二维吾尔木卡姆与伊犁民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麦盖提县文化局和麦盖提县多郎木卡姆研究会整理编辑;阿不都热衣姆·尼牙孜,热合曼·依不拉音记谱《维吾尔多郎木卡姆》,新疆摄影艺术出版社 1996年版;周吉《维吾尔族音乐史》载袁炳昌、冯光钰主编《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上)·第八章》,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苏来曼·伊明《论维吾尔木卡姆的音乐结构(维吾尔文)》,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周菁葆《丝绸之路宗教文化》,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1998年版;简其华《北疆木卡姆》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年版;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新疆吐鲁番地区文化体育局,鄯善县文化体育局编辑;闫建国记谱《吐鲁番木卡姆》,北京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

3、主要会议有:

(1)1988年5月,国内首届木卡姆学术研讨会在新疆召开。这次研讨会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和自治区文化厅联合主办,共有来自维吾尔、汉、回、蒙古、哈萨克等七个民族的150位代表参会,30多位学者在会上发了言。此次研讨会上成立了维吾尔自治区木卡姆学会。

(2)1988年10月,首届木卡姆学国际术研讨会在香港召开。这次研讨会由香港文化促进中心举办,汇集了两岸三地学者。其参会者来自美国、日本、法国、土耳其、台湾、香港、新加坡等地。中国派出一个大型木卡姆演出团并在香港举办了新疆民俗展览和新疆油画展。参会代表是买买提·祖农、周菁葆、艾买提江、万桐书。

(3)1992年8月,自治区第二届维吾尔十二木卡姆学术讨论会在莎车县召开。参会者共 200多位,来自音乐文学、历史、文化艺术等不同领域。会后发行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二届维吾尔十二木卡姆学术研讨会材料汇编,十二木卡姆歌词选,论维吾尔十二木卡姆研究,维吾尔十二木卡姆歌词研究,十二木卡姆论文集等。

(4)1996年,新疆十二木卡姆研究会在北京召开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该会正式宣布维吾尔十二木卡姆中的《阿比倩希曼》、《穆斯台扎特》和《依希热提恩格慈木卡姆》等曲目的重新发现。同时,就歌词整理、乐谱记录等进行了研讨。会后出版了《论十二木卡姆》文集。

总体来看,20世纪80、90年代是维吾尔族木卡姆的录音、资料收集、研究成果的丰硕时期。这些成果不仅在国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在对外宣传方面也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尤其是在政府支持下,先后成立了新疆木卡姆研究室、新疆木卡姆音乐研究会和新疆木卡姆艺术团。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均发挥了独特的优势,推进了学术研究,宣传了新疆木卡姆的传承与保护。尤其是发行数量可观的《论维吾尔十二木卡姆论文集》、《莎车十二木卡姆研讨会资料汇编》、《维吾尔十二木卡姆》(13卷本),以及CD、VCD、DVD音响和音像资料等,使国内外民众大大了解了维吾尔族十二木卡姆的艺术成就和艺术魅力。

四、21世纪前15年有关木卡姆的资料收集与研究情况

进入21世纪后对维吾尔族木卡姆的研究、挖掘、整理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其特点是:其参与者由之前的专家学者队伍扩展到高校里的硕士、博士层次;由之前个体的研究上升到国家资助的课题研究;由之前的CD、VCD录制上升到大型系列专题片的拍摄、不同语言的多媒体制作。这些多元化的研究资源与手段大大促进了维吾尔族十二木卡姆的宣传、传承与保护。

该时期,在维吾尔族木卡姆的资料收集与研究方面,以下几个方面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其一,2002年5月始,大型系列专题片《中国维吾尔十二木卡姆赏析》(共53集,总长度为1590分钟)在中央电视台三套播出。每周播出一集,2003年4月底播完。此外,2002年12月18日,以国家文化部和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名义,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联合召开了由国家领导人、中外专家学者、外国使节等参加的新闻发布会,发布了长达24小时用四种语言制作的有关十二木卡姆的CD光盘和长达 12小时用四种语言制作的有关十二木卡姆的CD光盘和长达12小时的VCD光盘。当时,国外主流媒体均详细报道了维吾尔十二木卡姆的录音、录像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其二,全国艺术学科“九·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多郎木卡姆的生态与形态研究》于2004年 11月正式出版。该课题的负责人周吉在前人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的田野调研,并以先进的设备手段收集到有关《多郎木卡姆》的录音、录像、图像及全面的人文背景材料。同时,他就该课题还撰写了6篇31万字的文稿,55幅彩色照片,麦盖提、巴楚、阿瓦提县不同版本的17套《多郎木卡姆》的五线谱,其中有五套以总谱式分声部记录,谱下有国际音标的一段的维吾尔语唱词,维吾尔文、汉文唱词及两张CD光盘。[7]该课题详细阐述了其流布、表现形式、内容、音乐形态等,对深入了解多郎木卡姆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三,2005年11月25日,“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为此申报工作,课题专家组先后两次到南疆、东疆四个区约十个县,行程上万里,采访了一批老艺人,拍摄了大量录像资料(2000多分钟)、同期声录音约18个小时,约600余副照片。最终凝聚成一份申报书,一部十分钟专题片,反映两个小时以上的项目全貌资料。

其四,2006年9月25日至29日,“第六届国际木卡姆研讨会”在新疆乌鲁木齐市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文化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际传统音乐学会木卡姆学科组联合主办,中国文化部外联局、新疆文化厅承办,新疆非物质文化保护研究中心、新疆艺术学院、新疆师范大学协办。来自德国、法国、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日本和中国等9个国家的75位代表就中国新疆及境外的木卡姆之历史和现状、木卡姆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表现形式和木卡姆在21世纪的保护与传播等论题进行了探讨和交流。该次国际木卡姆研讨会是继前五次(柏林:1988年6月、1992年3月;芬兰坦佩雷;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乌兹比克斯坦撒马尔罕)基础上论题的延伸,为中外木卡姆学者相互交流搭建了平台,加深了境外学者对新疆维吾尔木卡姆的了解。

其五,2007年5月,《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乐器图像、音响集粹》由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发行。该书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及其下属的新疆艺术研究所、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编撰,包含乐器图像和录音光盘两部分。它通过文字说明、图像照片和录音光盘等载体,全方位、多侧面地对“十二木卡姆”及“多郎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所沿用的各类乐器及各种不同的组合,作逐一介绍。该书图文并茂,是了解维吾尔木卡姆的百科全书。

其六,2009年11月26日,《中国维吾尔十二木卡姆艺术大全》出版发行。它是目前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最权威、最完整、最接近原生态的高品质音像制品。其中包括《中国维吾尔十二木卡姆》珍藏版 DVD、CD;《中国维吾尔十二木卡姆赏析》DVD;中国维吾尔十二木卡姆歌词等。该套艺术大全是由常年研究木卡姆的多位专家、学者和艺术家的深入浅出的讲解,与观众一起分享维吾尔十二木卡姆的特点及内涵,引领和帮助人们走进维吾尔十二木卡姆的音乐殿堂的经典之作。[8]

其七,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数据库(2007-2010年度)完成。该项目由中央音乐学院、新疆艺术研究所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共同承担。课题组借助高科技手段,并按照录音、录像、图像、传承人、传承班社、谱曲、表演场合、表现形式、唱词内容、功能、沿用乐器、服饰道具、文论、史籍、文物等不同的门类搭建数据库,旨在把所有与维吾尔木卡姆相关的资料归于一库,便于查阅、便于欣赏。

其八,该时期有关维吾尔木卡姆的研究队伍不断地扩大、研究成果逐渐增多,涉及有论文、专著和研究课题等。

1、论文类主要有:

周吉《有关“多郎木卡姆”的比较研究》,载《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周吉《多郎木卡姆的音乐形态特点》,载《音乐研究》2001年1期;樊祖荫《多郎木卡姆多声形态研究》,载《音乐研究》2001年1期;田联韬《从〈维吾尔十二木卡姆〉的三个版本看新疆的民族音乐记谱整理工作》,载《人民音乐》2002年第6期;周吉《论“维吾尔木卡姆模式”》,载《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闫建国《吐鲁番木卡姆编后若干学术问题的再认识》,载《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陈怡《木卡姆学的历史与现状》,新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申报工作组《〈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申报书》,载《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周吉《“丝绸之路音乐文化”的见证——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载《中国文化遗产》2005年第6期;周吉《多郎木卡姆的唱词格式及内容》,载《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赛雅拉·阿巴索夫《多郎木卡姆同十二木卡姆及维吾尔民歌演唱技法的比较》,载《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王文静《〈拉克木卡姆〉音列的测音与分析》,载《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1期;周菁葆《20世纪维吾尔木卡姆研究综述》,载《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6年1期;王文静《维吾尔〈十二木卡姆〉音列研究》,新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周吉《维吾尔木卡姆音体系研究》,载《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余艳《新疆民族音乐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关于新疆艺术学院木卡姆表演专业的调查与分析》,新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吾斯曼·居买《维吾尔十二木卡姆歌词的韵律特点》,新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周吉《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的传承现状及对策》,载《新疆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董海燕《“哈密木卡姆”中的非常规节拍及节奏型研究》,新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王建朝《和田地区十二木卡姆的传承现状调查》,载《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王建朝《新疆和田〈十二木卡姆〉传承现状的调查与研究》,新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张欢《周吉维吾尔木卡姆研究综述》,载《中国音乐》2009年第 1期;韩宝强《维吾尔木卡姆的律学研究》,第六届国际木卡姆研讨会论文集(第12-28页),2009年;吐尔逊·沙吾提《简论吐鲁番木卡姆》,载《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维文版)》2010年第3期;周吉《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载《民间文化论坛》2011年第4期;王建朝,张欢《略论维吾尔〈十二木卡姆〉中的个人创造——以和田地区〈十二木卡姆〉为例》,载《黄钟》2011年第1期;瓦哈普·吾普尔《论中国维吾尔十二木卡姆的族谱学起源》,载《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维文版)》2011年第 1期;热孜万古丽·玉赛因《论维吾尔十二木卡姆歌词中的民间歌谣》,载《新疆社会科学(维文版)》2011年第 4期;阿不都赛米·阿不都热合曼《试论十二木卡姆和西亚玛卡姆调式的共同性(续)》,载《中国音乐》2011年第2期;吾斯曼·居买《新疆维吾尔十二木卡姆各版本歌词的异同》,载《新疆社会科学(维文版)》2011年第1期;王生耀《吐鲁番木卡姆口述史研究》,新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巴吐尔·巴拉提《和田维吾尔木卡姆研究》,中国音乐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陈婷婷《吐鲁番木卡姆“托克逊版”音乐文化调查研究——以〈代尔达格木卡姆〉为例》,中央音乐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范增《哈密陶家宫乡木卡姆传承现状的调查与研究》,新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张丽莉《伊犁木卡姆民间传承研究》,新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王海霞《十二木卡姆在喀什地区的民间传承研究——以莎车县为个案》,新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帕热达·艾尔肯《多郎木卡姆与木卡姆奇研究》,新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王建朝《新疆和田地区“十二木卡姆”的当代变迁及其原因探析》,载《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3年第2期;布海里且木·巴吾东《维吾尔十二木卡姆与赛乃木舞蹈的关系》,载《新疆社会科学(维文版)》2010年第2期;汪菁《新疆维吾尔木卡姆传承人及班社研究》,载《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徐黎丽《刀郎人——对维吾尔族一个特殊文化群体的人类学考察》,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玛尔维娜《麦盖提县刀郎木卡姆舞蹈调查研究》,新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年。

2、专著类主要有:

周吉《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木卡姆》,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汉、维、英对照)》,新疆人民出版社图书发行有限责任公司2006年版;周吉《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解读维吾尔音乐珍宝:木卡姆》,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年版;闫建国《中华瑰宝·维吾尔木卡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6年版;研讨会中方筹备组编《第六届国际木卡姆研讨会论文集》,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7年版;周吉《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音乐(附 CD)(现代远程教育丛书)》,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8年版;周吉《龟兹音韵》,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阿布都鲁甫·塔克拉玛干尼《维吾尔十二木卡姆歌词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田青主编《木卡姆为你送行——周吉纪念文集》,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9年版;铁木尔·达瓦买提《中国维吾尔麦西热普》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韩子勇《新疆故事木卡姆(维文)》,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版;艾娣亚·买买提《意为人类学者视野中的麦西热普》,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6年版;于淼《争奇斗艳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彩图版)·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福建南音、贵州侗族大歌、朝鲜族农乐舞》,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4年版;周吉,汪菁,张云《中华文脉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系列丛书·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2015年版;杜亚雄,周吉《丝绸之路的音乐文化》,苏州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15年版;周吉《木卡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6年版。

3、有关木卡姆论题的会议主要有:

(1)2006年9月25日至29日,“第六届木卡姆国际研讨会”在乌鲁木齐举行。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际传统音乐学会木卡姆学科组共同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外联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承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新疆艺术学院、新疆师范大学协办。这次会议参会者共计75位来自9个国家。其中,32位从木卡姆本体研究(12篇)、木卡姆文化背景研究(6篇)、木卡姆比较研究(4篇)、木卡姆形成与发展历史研究(3篇)、木卡姆方法论研究(4篇)等方面进行了研讨。涉及的问题广泛,学术研讨深入,对中外木卡姆学者搭建了直接接触、互相了解和探讨交流的平台。这次会议还一致通过了《乌鲁木齐共识》,呼吁立即在国际传统音乐学会木卡姆学科组的统筹下,着手创建国际性的“木卡姆学”。[9]

(2)2007年9月28日至30日,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学术研讨会在新疆喀什举行。这次会议是作为“新疆喀什莎车2007年《十二木卡姆》文化艺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新疆维吾尔古典文学和木卡姆学会、喀什地区行政公署主办,新疆艺术研究所、莎车县人民政府承办。它以“维吾尔木卡姆的保护与传承”为主题,重点探讨各种维吾尔木卡姆的传承现状及其对策。此外,还包括不同版本维吾尔《十二木卡姆》的传承和保护,关于原生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的建设问题等。参会者75位,其中宣读论文者28位,对于维吾尔十二木卡姆提出建设性建议和对策。

21世纪,尽管维吾尔木卡姆的传承与保护只走了15年历程,但其研究却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一方面,在注重资料收集的基础上深化其音乐形态与音乐本体的研究;另一方面,在加强宣传力度的基础上把其上升到国际视野进行传承与保护的研究。这期间,有两件事值得我们自豪:其一,2005年11月,申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取得完满的成功。它的获得不仅增强了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提升了它的存在价值。其二,2006年9月25日至29日,“第六届国际木卡姆研讨会”在新疆乌鲁木齐市举行。与会者来自 9个国家,共75位代表。这次会议不仅加深了参会各国彼此之间有关木卡姆的相互交流,而且也让世界认识了新疆维吾尔木卡姆的表现魅力与表现特点。此外,有关木卡姆的录音与资料收集、传承与保护也呈现出系统化、专业化的趋势。这一研究手段不仅加深了维吾尔族木卡姆的宣传广度,而且也使其在新时代背景下依然焕发出青春魅力和无穷的音乐内涵。具有代表性的成果有:其一,2007年5月,《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乐器图像、音响集粹》由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发行。其二,2009年11月,《中国维吾尔十二木卡姆艺术大全》由新疆音像出版社发行。这两项成果集图文并茂、视听相结合的综合特点;不仅包括了乐器图像,而且也包括木卡姆表演赏析,是全方位介绍木卡姆的百科全书,具有高度的学术价值和资料保存价值。

21世纪的前 15年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传承与保护的新开端。该时期,不仅很好地传承了前人留下的优秀成果,而且在保护好它的表演形式、表现特点的基础上融入了许多多媒体的现代手段。其所取得的成绩不仅是斐然的,而且也为后来者的深入研究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结 语

尽管新疆维吾尔木卡姆有悠久的历史与传承,但真正意义上的录音、文本的保护却不足百年历史。严格意义上说,20世纪50年代才引起国家对它的重视;以万桐书、刘炽、连晓梅、邓威、邵光琛、刘烽等人的采访、录音才使它从口传心授式的自然传承模式上升到文本传承模式。可以看出的是,在短短的60余年间,不仅保存、记录了木卡姆老艺人吐尔迪·阿洪演唱的全套木卡姆,哈斯穆·阿洪演唱的木卡姆纳格曼部分,肉孜·弹布尔演唱的木卡姆达斯坦部分,而且也保存和收录了散见在民间的喀什木卡姆、和田木卡姆、阿克苏木卡姆、伊犁木卡姆和根据录音由专业人员演唱的“综合木卡姆”等。这些资料的收集是维吾尔木卡姆传承与保护的基础,也是后来者研究其音乐形态、音乐表演形式、音乐美学的基础。

在60余年中,尤其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维吾尔木卡姆的录制、出版物增多,而且研究的深度也逐渐增加,涉及到木卡姆音乐实践与传播的各个方面,如有维吾尔木卡姆音乐本体的研究(音阶体系、调式、节奏、旋律结构、音列测音、乐器与唱词)、社会和文化价值的研究、各木卡姆之间的比较研究、历史发展的研究,也有表演艺术的研究、创建“木卡姆学”的研究、舞蹈艺术的研究等。可谓其研究广度、深度均达到多元化的研究视野。其次,在传承与保护方面,也做出令人瞩目成果。如先后创立了维吾尔木卡姆教学体系、创建了木卡姆民族乐团,以及利用多媒体录制维吾尔木卡姆的视频、录音等。这些创新手段使维吾尔族木卡姆的历史存在价值与音乐实践相互结合,不仅增加了趣味性,而且也扩大了其传播手段和影响力。

总体来看,新疆维吾族尔木卡姆所走的历程虽然是短暂的,但所取得的成就却是辉煌的。这一路走来,可以看出,万桐书、何芸、简其华、卢光、周吉、樊祖荫、田联韬、赵塔里木、杜亚雄、周菁葆、阿不都许库尔·穆罕默德·伊明、阿不都许库尔·吐尔地、买买提·祖农、毛继增、关也维、苏来曼·伊明、邵光琛、艾买提江·艾合莫迪等前辈为其资料收集、传承与保护、音响数据库的建立等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的辛勤劳作、多次的田野考察,都是宝贵的资料积累,为维吾尔木卡姆的深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注释:

①1962-1963年,万桐书主要负责编撰《中国民歌集成(新疆卷)》的工作。他与工作组先后到喀什、克孜勒苏自治州、塔什库尔干自治县,与当地文艺工作者共同采集、记谱、歌词译配,完成了柯尔克孜族和塔吉克族民歌集初稿本。最后,总共整理 200多首,分别发表在《中国民歌》、《中国民歌集成新疆卷》等书刊杂志和北京、新疆广播电台播唱。

②2015年5月,笔者与乔建中先生在其西安音乐学院工作室交谈,他提供给笔者简其华先生于20世纪60年代录制的新疆维吾尔族木卡姆、伊犁民歌、哈萨克民歌与新疆鼓吹乐等盒式录音资料。

[1]万桐书.一部优秀的民族古典音乐[J].音乐研究,1961(5).

[2]艾买提江·艾合买地.木卡姆大师吐尔迪·阿洪与维吾尔十二木卡姆[J].中国音乐,1993(3).

[3]周菁葆.20世纪维吾尔木卡姆研究综述[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6(3).

[4]林君.第四届《华夏之声》音乐会在京举行,演出新疆维吾尔族古典音乐[J].人民音乐,1986(12).

[5]刘婷婷.新疆木卡姆艺术团传承现状的调查与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

[6]毛激增.铁木尔·达瓦买提.维吾尔木卡姆的弘扬者[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07月09日第07版.

[7]《刀郎木卡姆的生态与形态研究》课题组编.刀郎木卡姆的生态与形态研究[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8]杨黎.《新疆维吾尔十二木卡姆艺术大全》出版[N].新疆日报(汉),2009年11月 30日第 2版.

[9]周吉.木卡姆研究的新开端[J].音乐研究,2006(4).

猜你喜欢

木卡姆维吾尔维吾尔族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浅谈木卡姆艺术与民间艺人
——以新疆莎车县为例
关于对哈密维吾尔族刺绣的研究
维吾尔“十二木卡姆”在新时期的传承发扬路径探讨
关于培养名维吾尔医的初步探讨
从乐律学特征谈维吾尔木卡姆的文化属性
吾铁库尔先生和维吾尔木卡姆研究
维吾尔族传统知识的民族生态学分析
名老维吾尔医学术思想传承工作要创新发展
一位维吾尔族老人的关爱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