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送孟十二仓曹赴东京选》等[HJ*2][JZ]两首诗论杜甫的思乡情

2018-01-23李优优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11期
关键词:杜甫

李优优

摘 要: 对故乡的眷恋和思念是杜甫诗歌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其中《送孟十二仓曹赴东京选》《凭孟仓曹将书觅土娄旧庄》均直接提到了故乡巩县和偃师土娄旧庄,是其怀乡诗中的一个缩影。诗歌中有故土物产之思、羁旅他乡之悲、战后家园之痛、故土亲人之念、理想落空之辛等,体现着思乡情中所蕴含的对政治理想的执着坚守,对于人生价值的不懈追寻。

关键词: 《送孟十二仓曹赴东京选》;《凭孟仓曹将书觅土娄旧庄》;杜甫;思乡情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1-7836(2018)11-0102-03

“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便开始了半生漂离生活。他过白水,至羌村,回朝廷,离长安,到华州,逃秦州,下成都,滞夔州,十几年的时间,漂泊万里,一直生活在“万方多难”(《登楼》)的社会里,穷困潦倒。然而,在至情至性的诗人心中,有着深厚难抑的乡土情结,对故乡无限的眷恋和思念,时时在诗歌中流露出来,折射出诗人丰富的内心情怀。

众所周知,杜甫出生在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巩县在唐代也属于河南府(府治位于东都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所辖。因巩县位于黄河、洛河交汇处,自古以来被称为河洛地区。洛阳是他少年时代的居住地。后又在偃师(亦属河南府所管辖)的土娄村其远祖杜预墓旁修建了几间土屋,为父祖守墓,家也暂时迁至此处。故洛阳(含巩县、偃师)可谓杜甫故乡的总称。杜甫诗歌中直接提到其故乡巩县和土娄旧庄的有三四处[1]。试从以下两例中感受诗人强烈的思乡情。

一、从《送孟十二仓曹赴东京选》看思乡之念

君行别老亲, 此去苦家贫。藻镜留连客,江山憔悴人。秋风楚竹冷,夜雪巩梅春。朝夕高堂念,应宜彩服新。

这是杜甫诗歌中唯一直接提到故乡巩县的一首诗,因此显得格外珍贵。这首诗作于大历二年(767)的夔州。据《新唐书·选举志》记载,贞观元年,因岁旱谷贵,(太宗)命潼关以东应选者集于洛阳,就近铨选,谓“东选”。当时杜甫在夔州新结识的朋友孟十二要到东京洛阳参加选官考试,杜甫便写了这首诗为他送行。

诗的前两句写孟十二父母已老,但仍要辞别前去东京参选,是苦于家境贫寒。其中,“老亲”谓年老的父母。中国自古就有“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的传统,曾子曰:“故吾尝仕齐为吏,禄不过钟釜,尚犹欣欣而喜者,非以为多也,乐其逮亲也……故家贫亲老,不择官而仕。” (《韩诗外传》卷七:287)岑参也有《送张子尉南海》诗云:“不择南州尉,高堂有老亲。”孟十二在家奉养父母和出门谋求官俸二者不可兼顾,极为矛盾。而杜甫此时家中父母已过世多年,自己却是饱经战乱漂离,辗转流寓,内心孤苦,又比孟十二的处境好多少呢?此时已经激起了诗人的思乡之念了。

所以杜甫接着说“藻镜留连客,江山憔悴人”。铨部鉴别人材,故曰藻镜(仇兆鳌《杜诗详注》:1759)“留连”即滞留,又有流离,流浪之意(《汉语大词典》)。“客”,寄居,旅居。《说文解字》:客,寄也。王筠《说文解字句读》:“偶寄于是,非久居也。”这是写孟十二,但又何尝不是诗人的自我写照?中国古代与农耕紧密关联的农业文化,使古人具有 “重土难迁”的怀乡情结,而诗人在夔州不足两年,却多次迁徙,是生活毫无保障又最为孤独的时期,亲人难以团聚,无老乡朋友坦诚倾诉心曲,所以从内心上无法有主人公认同意识,而是在诗歌中曾多次表达自己客居他乡,旅居之况,始终有着一种乡土情怀。如他客居陇南时就作有“有客有客字子美”,(《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在夔州时写下“客居愧迁次,春色渐多添”“为客无时了,悲秋向夕终”(《大历二年九月三十日》)、“东来万里客”(《归雁》)、“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客夜》)的诗句。暮年漂泊的诗人所感受到的由来已久的挥之不散的客愁是无法排遣的,是无处不在的,没有尽头的。

“憔悴”,学界的注释大多为困顿之意,《孟子·公孙丑上》有:“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战国策·燕策一》也曰:“西困秦三年,民憔瘁,士罢弊。”确实,诗中说孟十二这个滞留天涯将被品藻镜鉴的客子,真是个寄迹茫茫山河间的困顿之人。“憔悴”还有另一层意思,即黄瘦、瘦损。《国语·吴语》:“使吾甲兵钝弊,民日离落而日以憔悴,然后安受吾烬。”韦昭注:“憔悴,瘦病也。”《三国志·魏志·于禁传》:“帝引见禁,须发皓白,形容憔悴。”面对困顿的生活,古人有乐观坚强地面对现实的,但随着唐王朝在安史之乱后的风雨飘摇,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即永泰二年,十一月改元)到夔州,已经55岁,长期四方飘零,居所一换再换,国难不已,这时的杜甫已经“卧病愁废脚”(《客居》),“半顶疏白头”(《入宅》)“牙齿半落左耳聋”(《复归》)“久客则艰难备尝,病多则潦倒日甚”,疾病折磨如此。这里的“憔悴”一语双关,既指江山憔悴,也指人憔悴。这时的唐王朝风雨飘摇,百姓生活艰难万分,诗人韶华空逝,功业无成,加之贫病、饥苦、寄人篱下,怎能够不瘦损呢?

在孤苦的异地,诗人常常会对故乡回忆牵挂。当听到朋友要去故乡选考时,故乡的物产在诗人的内心是那么的清晰,那么的亲切。于是,诗人说“秋风楚竹冷,夜雪巩梅春。”希望孟十二此次到洛阳选官之余,能顺道到自己的故乡巩县去探望一下雪中的梅花。诗句由冷色“绿”与暖色“红”的颜色对比,现实中“冷”与想象中“春”的对比,带来鲜明的情感对比。“盛唐人工于缀景,唯杜子美长于言情”(陆时雍《唐诗镜》卷二一),杜甫以雪衬梅,移情入景,借“梅”之意象来抒发其思乡之愁。我们仿佛看到,杜甫记忆中故园那挺立于茫茫雪地里傲然盛开,带来了春意的梅花。家乡、故土在杜甫的头脑里绝对不是一个抽象的、空泛的概念,他那浓厚的家乡观念包含着极其丰富、具体的内容,有对家乡物产的思念,“风吹紫荆树,色与春庭暮。花落辞故枝,风回返无处。”杜甫在西南时,他的几个弟弟正在战火频繁的河南和齐鲁一带,所以思乡中也有对亲人的挂怀,“中原有兄弟,万里正含情。”(《村夜》)“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恨别》)“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野望》)《杜诗镜铨》卷三引邵子湘说:“忆弟诸作,全是一片真气流注”;有童年、青少年时期的学习和生活,“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百忧集行》)“往者十四五,出游翰墨场。”(《壮游》);有家乡所蒙受的战乱灾祸,“河洛化为血,公侯草间啼。”(《咏怀二首》之一)“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青袍白马有何意? 金谷铜驼非故乡。”(《至后》) “洛阳昔陷没,胡马犯潼关。天子初愁思,都人惨别颜。”(《洛阳》)“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穴。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初从乱离说。”(《忆昔二首》其二)等等,都是他浓厚家乡观念的构成因素。这些记忆使杜甫虽漂泊万里,也一直同家鄉保持着不可割断的感情联系。

最后,注重孝道的杜甫对孟十二殷切祝愿和勉励:“朝夕高堂念,应宜彩服新。”祝愿他早日得官。

二、从《凭孟仓曹将书觅土娄旧庄》感故乡之思

平居丧乱后, 不到洛阳岑。为历云山问, 无辞荆棘深。北风黄叶下,南浦白头吟。十载江湖客,茫茫迟暮心。

由于牵动乡情,与《送孟十二仓曹赴东京选》的同时,杜甫还给孟仓曹写了一首诗,让他趁赴东京选官之便,寻觅和探望一下在洛阳附近偃师西首阳山下的土娄旧庄。

诗歌一开始“平居丧乱后,不到洛阳岑。”给我们带来的就是深深的故乡之思。“平居”,平日,即平日所居,杜甫在其另外的诗歌《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里也提到“平居”:“晚节嬉游简,平居孝义称。”这里指杜甫的家乡土娄旧庄。“岑”,《尔雅·释山》:“山小而高曰岑。”“洛阳岑”点题“土娄旧庄”,指洛阳附近的山,这里指偃师县北的首阳山,杜甫的居所就在首阳山下之土娄。青山是故乡的象征,故乡山脉的轮廓是游子心中最清晰的痕迹。这句诗是说:自从故乡遭到死亡祸乱之后,我就再也没有回到洛阳首阳山下的故居了。表达了遭逢战乱久别洛阳的怅恨。

回归故里、落叶归根的思想在国人心中根深蒂固,杜甫的乡情更为浓厚。诗人经常在诗歌中表达出有家难回的悲苦和辛酸,“贫病转零落,故乡不可思。常恐死道路,永为高人嗜。”(《赤谷》)“鸟雀夜各归,中原杳茫茫。”(《成都府》)“天边老人归未得,日暮东临大江哭。”(《天边行》)无尽的漂泊中遥远的思念,读之令人不忍。

故居在杜甫的诗歌中已经变成了什么样呢?无疑是令人心痛的“荆棘深”。战火之后,家园已然荒废,无复人烟,让我们想起“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满目荒凉;亲人们也不见踪影:“故园花自发,春日鸟还飞。断绝人烟久,东西消息稀。”(《忆弟二首·其二》) ,在自然与人事的反差中表达出痛彻肺腑之情;“干戈犹未定,弟妹各何之。拭泪沾襟血,梳头满面丝。”(《遣兴》)“渐惜容颜老,无由弟妹来。兵戈与人事,回首一悲哀。”(《遣愁》)国事家事浑然一体。除了亲人之外,诗人的爱国仁民之心,使其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家乡的百姓亦不能忘怀,在表现对故乡的思念时往往渗透着对国家社稷的忧念。如“故乡门巷荆棘底,中原君臣豺虎边。”(《昼梦》)“中原戎马盛,远道素书稀。”(《登舟将适汉阳》)“中原格斗且未归,应结茅斋看青壁。”(《阆山歌》)皆传达出诗人对故乡的关心和对国家的忧心。诗人拜托孟仓曹力行遥远的路途,探视自己的家乡和故居,不辞辛苦地穿行于丛生的荆棘之中。殷殷嘱托中强烈的思乡之情溢于言表。

为了这深沉的嘱托,诗人说“北风黄叶下,南浦白头吟。”身在夔州的诗人已饱经沧桑,回想时事动荡和个人无力拯救的痛苦,只能发出凄凉的哀叹。诗人笔下的 “北风”早已没有了早年诗句“林风纤月落,云露静琴张”中在和谐恬静的景物中陶醉的闲适自信,而是饱含了浓郁的羁旅乡愁。“黄叶”是秋日最普遍的情景,让人联想到时光飞逝、生命凋零,与“白头”前后呼应。“由秋悟老,由老而生悲,由悲而愈感秋气之烈,由秋气之烈倍感人生之短暂,乃是古代文人悲秋心态的一个合乎逻辑的发展过程。”[2]“南浦”首出《楚辞·九歌·河伯》:“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后人据之引为“送别之地”。南朝梁江淹《别赋》即写道“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杜甫在这里借“南浦”之语,抒离别伤情。在深秋黄叶纷落之时,诗人将为孟仓曹送行,此时诗人年事已高,头发花白,亲朋万里,归乡无望,仍旧为民生多艰忧虑。景物的描写与国家的命运、个人的经历、思想情感浑然相融。

此时此刻,诗人的情感已经达到顶点,忧郁地痛呼“十载江湖客,茫茫迟暮心。” 在这里,杜甫自称为“江湖客”,指流落江湖的人,“江湖”与“庙堂”对举,“客”与“主”角色意識不同,反映了作者积极入世的个人意愿在现实挤压下,政治追求幻灭的压抑心态。仇兆鳌引《杜臆》:“末云迟暮心,盖有首丘之思。”[3]人至暮年,怀乡之情更浓,我这个流落江湖的游子在外漂泊十年了,晚年的心绪纷杂,对故乡是那样的魂牵梦绕,又有着客死他乡的沉痛忧郁。何等悲苦!读之令人恻然。

受农耕文化的影响,思乡之情成为中国人的一种常见的情怀。杜甫出身于“奉儒守官”的中原地区的家庭,也深受农耕文化和先秦儒学思乡的影响,一再表明自己的心迹“致君完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致君完舜付公等,早据要路思捐躯。”(《暮秋枉襄道州手札率尔遣兴寄递近呈苏淡侍御》)。匡君济世的政治理想是诗人的精神支柱和生命意义所在。在陆浑庄落成的那年寒食节,杜甫作《祭当阳君文》昭告远祖,矢志“不敢忘本,不敢违仁”,要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但是杜甫一生施展政治抱负的机会并不多,尤其是他晚年在西南漂泊时期,国家自“安史之乱”后元气大伤,内忧外患,对外朝廷忙于应付边境不宁的乱局,对内则对藩镇争锋不断的状况无能为力,“朝廷专事姑息,不能复制,虽名藩臣,羁摩而已。”[4]百姓生活辛酸沉重,而诗人,离政治中心长安越来越远,理想落空,壮志未酬,“欲陈济世策,已老尚书郎。”(《暮春题瀼西新赁草屋五首》)“郁郁苦不展,羽翮困低昂。”(《壮游》最后只落得“素发干垂领,银章破在腰”(《奉赠卢五丈参谋据》)的境况,且正值疾病缠身,故园远隔万里,“卧病愁废脚”(《客居》)“半顶疏白头”(《入宅》),但是根深蒂固的儒家思想使诗人无法放下苍生社稷,无法做到不问世事、独善其身,“不眠忧战伐”,却又“无力正乾坤”(《宿江边阁》)。所以诗人的故园之思总是和恋阙思君的赤诚以及欲归不得的哀伤联系到一起的。“落曰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江汉》)“夔府孤城落曰斜,每依北斗望京华。”(《秋兴八首〉其一》这种对政治理想的执着坚守,对于人生价值的不懈追寻,使其思乡情具有更加深沉的意蕴和凝聚力,这种凝聚力,联结着炎黄子孙、华夏民族的爱国之情,故土之心,永远不会断绝。

三、結束语

总之,杜甫的这两首诗是其怀乡诗中的一个缩影,诗歌中故土物产之思,羁旅他乡之悲,战后家园之痛,故土亲人之念,理想落空之辛,读之令人悱恻。

参考文献:

[1] 葛景春.杜甫与中原文化[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137.

[2]尚永亮.生命在西风中骚动——中国古代文人与自然之秋的双向考查[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3][清]仇兆鳌.杜诗详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7:1760.

[4]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三)[M].北京:中华书局,1956:7175.

On Du fus Homesickness as Seen from Two Poems Including

Seeing off [JZ]Meng Shier Cangcao leaving for Luoyang for Examination

LI You-you

(School of Journalism & Communication, Zhengzhou Chengg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Gongyi 451200, China)

Abstract: Attachment to the hometown and homesickness is a very important part of in Du fus poems, among which,

Sending Meng Shier cangcao to Luoyang for Election

and

Depending on Meng of the Granaries Section to Take a Letter and Seek Out My Old Estate at Tulou

both directly mention the hometown of Gong County and his old estate at Tulou, Yanshi, which are a microcosm of his hometown poetry. The poetry has the thoughts of missing homeland products, the sadness of the detention in other places, the suffering of the post-war homeland, the thoughts of the homeland beloved ones, and the failure to realize the ideal, etc. It reflects the persistence of the political ideal contained in the homesickness and the unremitting pursuit of life value.

Key words:

Seeing off Meng Shier cangcao leaving for Luoyang for Examination; Depending on Meng of the Granaries Section to Take a Letter and Seek out My Old Estate at Tulou;

Dufu; homesickness

猜你喜欢

杜甫
杜甫的一生
登高
跟着杜甫游成都
杜甫改诗
杜甫与五柳鱼
绝句
杜甫的维稳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