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职学校开展新型农民培训的“五性”问题
2018-01-23张敏
张敏
【摘 要】本文论述中职学校开展新型农民培训的必要性,分析中职学校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存在的参与性不够高、持续性不够强、针对性不够明、有效性不够显、发展性不够足等“五性”问题,提出加大宣传力度、进行开源节流、实施优化整合、加大合作力度、做到内培外引等对策,从而增强新型农民培训的参与性、持续性、针对性、有效性以及发展性。
【关键词】中职学校 新型农民培训 参与性 持续性 针对性 有效性 发展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9B-0007-02
在知识经济时代,现代农业的发展与教育、人才、科技三大要素息息相关。中职学校在教育资源优化整合和农业、科技、教育紧密结合方面具备较大优势,可以为新型农民优化知识结构、掌握先进技术、获取前沿信息等提供便利条件,有效促进培训平台的构建,因此中职学校承担新型农民培训责无旁贷。中职学校在针对广大农民开展教育培训工作以来,培养了大批新型农民走上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培训成效显著,社会反响强烈,好评不断。但因条件有限,中职学校针对新型农民开展的培训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或障碍,值得引起大家重视。本文就其培训工作存在参与性不够高、持续性不够强、针对性不够明、有效性不够显、发展性不够足等“五性”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以期为新型农民培训工作提供理论指导或实践思路。
一、中职学校开展新型农民培训的必要性
(一)培养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伴随农业发展由传统型转变为现代型、创新型,新型农民不但要懂得一定的农业技术知识,而且要了解有关的农村法律法规,同时拥有一定的农业技能。目前我国普遍存在农民素质过低、农业技能不足等问题,不但影响了现代农业的发展,而且影响了城乡经济统筹协调工作的开展,最终导致新农村建设受到阻碍,因此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工作迫在眉睫,不容忽视。但是农村教育整体薄弱的问题尚未解决,城乡教育差距较大,教育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能力有待提高,在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方法等方面存在与农村发展实际相脱离的现象,同时存在教育资源建设缓慢和应用失衡现象严重等问题。中职学校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可以有效扭转农村教育落后的局面,有助于培养一大批新型农民,让他们更快地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
(二)培养新型农民是中职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目前中职教育尚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社会影响力不足,受传统思想影响,“重普高轻中职”观念比较突出,很多学生认为读中职是考不上高中之后的无奈选择,而中职毕业生就业岗位报酬低、发展机会少等,这些观念极大地影响了中职学校的招生规模。二是为地方服务的能力稍弱,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发展不相匹配,涉农专业无法满足新型农民的培养需要等,导致中职教育发展遭遇瓶颈。但与此同时,很多农民非常希望能够通过职业教育优化知识文化结构,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尤其是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农民,特别希望在职业教育中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因此,中职学校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工作,能够有效增强农民的专业能力和就业能力,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同时拓宽中职教育的教育目标和教育范畴,为其稳步发展提供崭新思路。
二、中职学校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存在的“五性”问题
(一)学习意识淡薄,培训参与性不够高。部分农民的小农经济思想深厚牢固,由于本身文化水平不高,认知能力有限,大多在短时间内无法转变自身的固化思想和观念,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农业文化缺乏、政策法规淡薄、生产模式守旧等问题,不愿接受新事物,学习意识不足,对成为新型农民保持观望态度,最终导致参加培训的农民在数量、质量上都不甚理想。特别是贫困山区农民大多生活压力大,生产劳动强度大,他们改善自身物质生活现状的愿望特别突出,因此更加没有时间关注其他事务(包括提升自身的新型农民培训)。
(二)经费来源匮乏,培训持续性不够强。目前用于农民培训的资金大多来自政府财政拨款,虽然政府近年来投入农民培训经费有所增长,但这些经费仅占整个教育经费的很小一部分比例。而国家对农业财政预算总额的比例本就不多,专门用于新型农民培训的经费更是极少。大部分农民不会主动自己出钱参加新型农民培训,而各种社会资金、民间资本没有有效途径引入农民培训中,因此新型农民培训的规模有限,培训持续性较差,无法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三)内容供需脱节,培训针对性不够明。在目前的培训机制下,新型农民培训工作的资源、经费、教材等方面存在差异性,无法进行通盘筹划,无法实现共建共享共用,导致培训工作整体薄弱,供给欠缺,甚至出现供需脱节现象。伴随农民职业分化日益加剧,农民的培训需求也产生了很大改变,他们不仅仅把目光聚集于种植业,而是延伸至其他领域,由此也产生了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培训需求。农民除了需要农业科技方面的专业知识培训外,还对其他专业技术、经营管理、政策法规、人际交往、休闲娱乐等方面存在较大需求,但目前中职学校在培训项目、培训形式上尚不能全部满足他们的需求,培训针对性不够现象突出。
(四)社会合作欠缺,培训有效性不够显。中职学校在开展新型农民培训过程中可以采取社会合作方式实现培训途径的多样化。例如可以引入企业参与新型农民培训,这样可以让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相结合,更具有针对性,并且还可以为培训对象提供实践学习的设备设施以及场所,达到培训与就业的有效对接。但是就企业而言,其参与新型农民培训需要付出投资成本,投资周期长,见效慢,因此合作积极性不高,更谈不上拓展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至于中职学校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合作更是极少。
(五)师资力量薄弱,培训发展性不足。在中职学校中,符合新型农民培训要求的教师较为缺乏。這些教师应该是深入了解、掌握农村基本情况和发展特征,在具备充实农业科技知识的同时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优秀教师。但是中职学校教师大多数来源于普通高校毕业生,他们在学习期间未经过相关系统学习,大多没有在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实践经验,理论知识丰富,但操作经验不足,实践能力较差。很多参与新型农民培训的教师在上课时照本宣科,教学内容缺乏新意和创新,教学方式呆板滞后,无法吸引农民的目光,导致培训发展性不足。
三、中职学校开展新型农民培训的策略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培训参与性。中职学校必须立足于实际,采取政策宣传、市场引导和奖惩激励等多种措施,通过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简报专栏、互联网以及走村入户等方式,向农民主动宣传新型农民培养的相关优惠政策、培训目的、培训方向、培训项目以及培训标准等,积极动员他们参与到培训中来,让培训工作人人皆知,让培训信息传播到农村的各个地方,构建科教兴农的浓厚氛围。中职学校还可以选择部分创业成功、生产致富的农民代表现身说法,发挥他们的典型模范作用,进一步激发农民参与培训的主动意识。
(二)开源节流,实现培训持续性。中职学校在进一步争取财政经费的同时,还要多措并举,继续探索投资、融资渠道,积极推动其他社会资本、专项经费、企业或个人投资到新型农民培训工作中,形成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资金来源有效保障新型农民培训工作正常进行,实现既定目标。同时,加强现有资源的充分利用,与高校、企业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合作,充分利用他们的场地资源、培训资源以及人才资源实施精准培训,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开支,争取把培训经费全部都花在“刀刃”上,发挥其最大效用,以确保培训工作的长期性与持续性。
(三)优化整合,增强培训针对性。中职学校在新型农民培训过程中,必须依据农村现实情况和本校教育资源情况确定符合当地农民目前最欠缺的专业知识范畴,依据调研结果确定当地农民的培训目标、培训内容以及培训方式,逐渐改变以往固定时间集中授课的传统教育培训模式,探索更为有效的培训形式,比如把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课堂授课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由以往的粗放型技术培训转变为精密型技能培训,等等,并且通过互联网这一平台,加强教师与培训对象、培训对象与培训对象之间的互动交流,进一步强化学习内容,增强培训针对性。
(四)加大合作力度,强化培训有效性。在如今多元化时代,中职学校一定要推陈出新,加大多方合作力度,以实现培训的有效性。首先,加强中职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中职学校依据企业的岗位需求确立新型农民培训目标,并适当调整培训内容,以保障培训与就业的有效链接,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企业设备设施进行实践操作,以增强培训有效性,并且给予合作企业用人优先选择权,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深度发展。其次,加强中职学校与群体培训机构的合作,共同构建资源共享共建、经验相互交流、师资相互使用的培训平台,以实现优势互补、节省经费以及减少资源闲置等,通过使用合作资源,开展优质、高效的新型农民培训,进一步强化培训的有效性。
(五)内培外引,保障培训发展性。中职学校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工作,必须有一支具备农业科技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培训师资队伍作为人才保障,重点是要落实“内培外引”工作。首先,中职学校要把内部培训工作真正落实到位,鼓励培训教师通过在职培训、脱产培训以及自我学习等方式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培训教师每年必须到生产一线上去进行实地实践,把所掌握的理论知识有效应用到實践中去,深入了解行业动态和社会需求,真正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指引者。其次,中职学校要提高引进门槛,尽量引进专业知识丰富、实践能力高超的优秀人才,为培训师资队伍增加“新鲜血液”,进一步优化培训师资队伍结构。最后,中职学校还应该特邀一直工作在生产一线的农村致富能手、农业专家等参与到新型农民培训中来,为中职学校建设一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师资队伍。
中职学校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工作,是新农村建设所需,也是中职学校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要真正做好新型农民培训工作,中职学校必须外塑形象,内强素质,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培训能力,构建科学规范、合理有效的培训体系,培养一批批既懂专业理论知识又有操作技能的高水平农民,真正为新农村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滕卫双.地方职业学校服务于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探析[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2]周莺歌,姚国庆.中职学校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教育,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