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卡尔维诺创作视角下试析《茫茫藻海》

2018-01-23直安丽

校园英语·上旬 2018年13期
关键词:复制增殖卡尔维诺

【摘要】《茫茫藻海》是著名英籍女作家简·里斯极尽一生,一举成名的代表作。本文以卡尔维诺小说中的后现代主义写作手法为视角, 卡尔维诺在其创作中综合运用了重复、复制、增殖、片断化叙事、短路等技巧, 形成了典型的“迷宫叙事” 。在对其复制与增殖的概念溯源的基础上,指出《茫茫藻海》与《简爱》在创作背景和逃离主题的复制以及在叙述视角和小说结局的增殖等方面,其目的在于对《茫茫藻海》与《简爱》的互文性研究中进一步探析和解构安托瓦内特的悲惨命运。

【关键词】茫茫藻海;卡尔维诺;复制;增殖

【作者简介】直安丽(1986.12.01-),女,摩梭人,云南丽江人,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研究方向。

引言

国内外学者对《茫茫藻海》的研究是多视角的,大部分学者从新历史主义、生态女性主义、空间叙事、身份不确定性、后殖民话语和神话原型来解读。本文着重从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小说中的后现代写作手法为切入点对《茫茫藻海》进行研究。卡尔维诺小说在文本结构方面的一个独特的特点,即复制与增殖的结构手法。卡尔维诺论述了两个方面的复制与增殖:1.情节的复制与增殖;2.人物和叙述者的复制与增殖,下面主要引述第一方面。在情节的复制与增殖方面,作者认为“改写”(riscrittura)这种手法代表了卡尔维诺小说里的第一种复制形式。卡尔维诺在小说里,通常对别的作品, 常常是对属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传统的文本进行改写。在这种情况下,复制工作便导致了引用该文本以外的其他文本的内容, 被复制的文本,原先是独立于正在复制中的文本而存在的,这时就以引语、隐喻和变形等形式成了进行复制的文本的一个组成部分。复制的第二种形式,导致了文本内部的互文性;文本之间彼此反应、相互影响。学界一般认为互文性(Intertextuality)是由当代法国文论家克里斯蒂娃创造的一个文评新词,1969年,她在《词语,对话,小说》一文中说,“互文性是一套色彩斑斓的引用,任何文本都是对另一个文本的吸收和转换。互文性的观念取代了互为主体性,因而诗学语言(文学文本)读起来至少具有双层含义。” 而这个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巴赫金,他在1929 年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中,批评了历史主义文学批评及其认为小说是现实的同质表征、表达作者自身观点和他/她的心理状况的观念,从而提出复调小说的概念,认为“写作是对前文学素材阅读活动的一种反映,因而所写文本是对他文本的吸收和回应。”简言之,那些通过引用、例证、暗指、改编、挪用、戏讽、拼贴、模拟等方式与他文本相连,从而使得“每个文本都与他文本形成对话关系”的文本就具有互文性。正如琳达·哈钦认为的,“无论是对于读者、观众,还是听众来说,如果他们熟悉被改编的文本,该改编与源文本就形成了互文”。 因此,文本改编是“对可识别的他文本的一种创新性和阐释性转换。”这样,所谓互文性,就是描述存在于文本间/中的关系;或者说,就是后文本对前文本的回写或再创造。从这个意义上说,简·里斯的《茫茫藻海》可以说是对《简爱》的改编或者说颠覆性再创造。

在“复制” 与“增殖” 手法的运用上,卡尔维诺的动作更大。荷兰学者厄勒·缪萨拉认为, 在卡尔维诺的作品中, 复制存在着两种方式, 一种是改写, 常常是对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传统的文学文本进行改写, 导致了引用该文本外的其他文本的内容。被复制的文本, 原先是独立于正在复制中的文本而存在的, 这是以引语、引喻和变形等形式成了进行复制的文本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次, 复制导致了文本内部的互文性:二部次文本彼此反映、相互影响。进行复制的文本和被复制的文本之间存在着彼此相似的关系。增殖则是把文本分割成各种毫不相干的、有时是短小和不完整文本的过程。在完成复制和增殖的过程中, 极其重要的工作是组合、替代(作为原文本里的某些成分被别的与之密切相关或相对的成分替代)以及转换(对一组成分进行重新安排, 改变原来的顺序)。这充分体现了卡尔维诺这样一种文学观念,“文学是一种挖掘利用自身的素材所固有的可能性的组合游戏。”《看不见的城市》是对经典文本《马可波罗游记》的改写,这个经典文本在中西方文化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但与马可·波罗相反,卡尔维诺描写的是城市文明走向极端发展和消亡的景象,具有后现代寓言的性质。卡尔维诺认为“文学只不过是一组数量有限的成分和功能的反复转换而已。”很显然这是对小说及写作本身的游戏性质的另一种说辞。卡尔维诺小说游戏般的叙事,片段化和碎片化的结构,和对以往的文本的戏仿、复制、增殖,这些都是后现代小说家常用的手法。

进行复制的文本与被复制的文本之间,存在着一种彼此相似的关系。无论是增殖还是复制,都有可能与文本的自我生成过程相吻合:通过暗喻和换喻,文本的一节产生了同一个文本的另外一节或另外几节。第一类复制是通过“改写”的方式进行的复制,构成了小说《看不见的城市》的基础。卡尔维诺的作品是对马可波罗的经典文本《世界奇异书》的复制。这种复制是后现代式的戏仿。他只描述了一大批存在于马可波罗的想象、记忆、梦幻和憧憬里的“看不见的城市”。这样,小说的时空逻辑被打破了。简里斯在《茫茫藻海》中,其改写方式是双重的复制:第一种形式是對创作背景和逃离主题的复制,第二种形式是对逃离主题的复制。以此同时,其改写方式也引起了双重增殖:第一种是叙述视角的增殖,第二种是和小说结局的增殖。

一、创作背景的平行线复制

简·里斯生于多米尼加,父亲是来自威尔士的医生,母亲是生于西印度群岛克里奥耳的白人,她16岁才回到英国。“作为殖民地或前殖民地居民,里斯总认为自己在欧洲是外来者。”由于其特殊的经历,她一直处于社会边缘:既不真正属于“祖国”英国,也漂离了“老家”多米尼加;作为女作家,里斯深刻感受到文化殖民主义的压迫;作为“他者”,在英国她常被视为西印度群岛的作家。由于对边缘双重身份的深刻体验,里斯对事物的理解都具有自己的个性和存在的烙印,安托万内特正巧反映了她的这一侧面。而《简爱》这部小说的副标题是一部自传, 我们从夏洛蒂·勃朗特的生平考察可以得出作者与简爱有很多相同之处。矮小、不漂亮、独立、接受过较好教育、办过学校、被牧师求过婚、爱上了有妇之夫等。可以说简爱就是作者本人及她幻想中的女性的新形象。

二、逃离的复制——红房子与西印度群岛

桑德拉吉而伯特和苏珊格巴合著了《阁楼上的疯女人:女作家与19世纪的文学想象》, 在这部论著中他们仔细地考察了十九世纪妇女文学的文本, 明确指出历代的女性文学中都反复出现锁闭和逃跑的意象, 小说中往往有精神失常者作为主人公的对立面现出, 这些疯瘫人物充当了那些安分守己的自我的社会替身, 这些作品中还反复出现被禁闭在冰冷的或滚烫的环境中痛苦煎熬的种种隐喻。这种逃离的主题贯穿在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的女性文学的叙述模式中,爱玛、安娜、娜拉等都在逃离,逃离的方式各不相同。简爱身为孤儿, 寄人筒下, 不仅得不到任何亲情的温睡, 还要忍受舅妈的白眼和表兄的打骂,在简爱十岁那年冬天, 当她再一次被表兄里德欺负, 心中反抗的情绪终于火山般爆发“你像个杀人犯——你像个虐待奴隶的人——你像罗马的帝!”她哭喊叫骂, 和里德疚狂对打, 其结果是被囚禁在红房子里。囚禁在红房子中的简·爱通过“发疯”来逃离这所父权制的囚笼。作为岛上的奴隶主和克里奥尔人的混血种后裔, 安托万内特的童年和少女时代尝尽了黑人的仇恨和白人贵族的鄙视, 在被社会排斥的夹缝中, 在充满种族隔离和种族仇恨的环境中过着孤独的生活黑人骂她们一家为“白蟑螂”(white cockroach), 白人喊她们“白皮黑鬼”(white nigger )甚至和她一道玩的黑人小女孩泰伊也敢欺负她,生活在两种文化间却不被任何一方所接受的痛苦使得安托万内特悲愤地喊出:“在你们中间我常常奇怪我到底是什么人, 我的祖国在哪儿, 哪儿是我的归宿, 我干吗要出生在这个世界上。”无论是在西印度群岛还是在英国, 安托万内特都无法找到属于自己的家园和归宿。

三、叙述视角的增殖

叙述视角的增殖体现在《茫茫藻海》中《简爱》里被剥夺了说话权利的疯女人开口说了话。她的声音揭露并颠覆了父权制和殖民主义价值观, 揭露了殖民主义给广大黑人和白人所带来的痛苦、愤恨和人格扭曲, 揭露了安托万内特的不幸命运是买卖婚姻和残暴的英国殖民者的罪恶所造成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 里斯采用了多声部、多视角的叙事方式。小说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以女主人公安托万内特自述的笔法描述童年和少女时代的生活和遭遇。第二部分约占全书三分之二,大半篇幅是罗切斯特叙述,穿插了一节安托万内特的叙述,分别从各个角度描述了他们的新婚蜜月,以及关系破裂,安托万内特被迫酗酒,精神失常的痛苦过程。第三部分仍从安托万内特的视角自述,穿插了一节被高薪雇来看守她的女仆人格雷斯·普尔的叙述。而在《简爱》中,来自西印度群岛的疯女人伯莎和桑菲尔德庄园的主人罗切斯特的婚姻悲剧是由罗切斯特本人叙述的,罗切斯特把自己打扮成婚姻的受害者,把疯妻子伯莎·梅森则抹黑到无以复加的地步——遗传性的疯病、纵欲、凶残, 一个声名狼藉的母亲的忠实的女儿。罗切斯特的种种自我辩白其实是一面之词,因为他是对关在阁楼里的不能为自己辩护的疯女人进行缺席审判。在《茫茫藻海》中, 里斯同样把这段历史的叙述权交给了他,这个人并未被脸谱化,他作为贵族家庭里无继承权的次子,地位尴尬,心理矛盾,这些都得到了相当充分的表现也正因为如此,他的自述更有力地说明了从他的宗主帝国的贵族阶级视角,从他所接受的逻辑出发,安托万内特这样的“另类”,殖民地克里奥尔女人,不过是他敛聚财富的工具而已。

四、结语

《茫茫藻海》不仅仅是对一个已有文本的颠覆, 它不是《简爱》拙劣的模仿品,而是既与《简爱》有互文性,又具有独创性的独立文本。里斯颠覆了罗切斯特在《简爱》里的绅士形象,使读者看到,淫荡堕落是罗切斯特, 而不是安托万内特。从简爱的愤怒看她与疯女人的关系,一目了然. 正如女性主义批评家桑德拉·吉尔伯特和苏珊·格巴她们指出简·里斯笔下的疯女人, 就是女主人公简爱最真实最黑暗的“重像”(double),是女主人公心灵中的阴暗面, 就是她一直想压抑的另一个凶悍的自我。疯女人是秘密藏在简爱体内的怒火的化身, 即是简爱的另一个自我,代表了她心中潜念识的反抗愿望。安托万内特是男权社会中另一个被压抑的简爱,是简爱的内心世界,或者说是她性格的另一个侧面。

参考文献:

[1]卜伟才.卡爾维诺小说的“迷宫叙事”探析[J].当代外国文学, 2005.

[2]佛克玛·伯顿斯,王宁等译.走向后现代主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166.

[3]张京媛,加亚特丽·斯皮瓦克:三个女性的文本与帝国主义批判. 后殖民理论与文化批评[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08.

[4]桑德拉·吉尔伯特,苏姗·格巴.阁楼上的疯女人:女作家与十九世纪的文学想象[M].美国耶鲁:耶鲁大学出版社,1979.

[5]沈萼梅,刘锡荣.意大利当代文学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6.

[6]王家湘译.苍海茫茫[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7]赵炎秋.文学批评实践教程[M].中南大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复制增殖卡尔维诺
看不见的城市
卡尔维诺名言五则
伊塔洛·卡尔维诺
‘金凯特’杏的组织培养与快繁
一种协同工作环境中(分布式)的容错和安全数据存储方法
普伐他汀对人胰腺癌细胞SW1990的影响及其协同吉西他滨的抑瘤作用
雷帕霉素对K562细胞增殖和凋亡作用的影响
卡尔维诺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