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2018-01-23陆琦

校园英语·上旬 2018年13期
关键词:文化意识语言教学创设情境

【摘要】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英语教学中需重视文化意识的培养,帮助学生拓展文化视野,建立跨文化交际意识,形成初步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作为语言教师,应该把与语言相关的文化意识融入语言教学的全过程中,让学生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关键词】语言教学;文化意识;创设情境;跨文化交際

【作者简介】陆琦,南京市第十八中学。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可见文化意识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英语教学应有利于学生理解外国文化,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理解,继而拓展文化视野,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初步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一、语言和文化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文学艺术、价值观念等。语言和文化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它既是整个文化的产物,也是形成并沟通文化的媒介。大量的事实证明,理解和使用某种外语的能力不仅取决于他对该语言掌握的程度,还取决于他对该语言相关文化了解的程度。事实上,人们在特定的文化体系中生活,一言一行无不受该文化模式的制约。要想正确地理解生活在另一文化体系中的人们对事物的各种自然反应,或学会做出某些同样的反应,首先必须了解他们产生这些反应的社会文化背景。例如:中国人在吃饭的时间相遇,总好说一句“吃了吗?”这句极普通的招呼语却让外国人感到费解甚至反感。一位刚来中国不久的英国留学生用不流利的中文抱怨道:“你们为什么老问我吃饭了吗?我有钱。”在他看来,老是问他这个问题,可能是觉得他囊中羞涩,以至于不能按时进餐。可见,对话的双方在理解上的分歧皆是由于不同的文化所导致的。

即使是美国人和英国人,尽管他们使用的都是英语,但由于地理、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两国人民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很自然地会产生某些歧义。例如:wash up这个词组在英国是洗碗的意思,而在美国是洗手洗脸的意思,说洗碗用wash the dishes。如果你只知道前者不知后者,那么当一个美国人请你吃饭,饭后你对主人说“Ill help you wash up.”主人听后首先感到很尴尬,等明白过来之后不禁哈哈大笑,反而弄得你莫名其妙。

总之,语言和文化不可分割,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语言差异体现着文化差异,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接触和了解外国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热爱,有益于接受全人类先进文化的熏陶,有益于培养国际意识。

二、英语教学中应重视文化意识的培养

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密切关系,外语学习自然而然地就要涉及文化学习,英语学习也必然离不开对英语国家文化的学习与理解。由于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交际,英语学习也就要涉及不同文化之间的交际,这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重视文化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正确地理解语言和得体地使用语言。

文化理解主要指两个方面的问题。1.对具体的、个别的文化知识和文化现象进行理解,了解一些与语言密切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如人们的信仰、观念、生活习惯、民族的性格特点、风土人情,乃至历史、政治、人们的思维方法等;2.把其看成一种客观存在,文化并无良莠之分,每一种文化中精华与糟粕并存。应该采取一种客观的、宽容的态度对待异国文化,坚持自己的优秀文化传统。比较两种文化的异同,使自己在跨文化交际中能恰当、得体地进行。

人们往往对异国文化的表达方式和意义与本国文化的不一致而会产生理解偏差。值得注意的是文化意识的差异比语言行为的差异所引起的文化冲突还要严重,而且语言越流利,发出的非语言信息若是有误,它所引起的文化冲突亦越严重。因为人们想当然地认为外语流利的人也十分清楚他们的行为准则,于是违反准则的行为往往被认为是有意的,从而导致交际失败。迪纳R·莱万(Deena R·Levine)举过这么一个例子:一年轻女子从窗口往下看,看见一位她熟悉但文化背景不同的男子,这个男人见她从窗口看他,就向她努嘴,意思是:“谢谢,我看见你了。”可是依据这个女子的母语文化,男人向女人努嘴就是调情,因而她生气地从窗口退进屋里。从此,她再也不理睬这个男子了。这个例子说明同一非语言行为,因在不同文化中含义各异,导致了跨文化交际中的信息传递偏差,产生误解。由此可见,为达到和谐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我们不仅应掌握目的语的语言交际体系,也必须了解非语言交际体系——具备目的语的文化意识,从而形成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三、在英语教学中培养文化意识的几点建议

在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的培养至少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文化知识的传授;二是跨文化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1. 文化意识的培养应与语言教学同步,且从初级阶段即应开始,而不要等到中、高级阶段,否则,必然会产生语言和文化的脱节。

正如美国外语教学专家温斯顿·布瑞派克(Winston Brembeck)所说:“采取只知其语言不懂其文化的教法,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办法。”外语教学专家把交际中的错误区分为语言错误和文化错误,并认为后者的性质更为严重。沃尔夫森(N·Wolfson)曾说过:“在与外族人交谈时,本族人对于他们在语音和语法方面的错误往往比较宽容。与此同时,违反说话规则则被认为是不够礼貌的,因为本族人不大可能认识到社会语言学的相对性。”因此,语言教学不可脱离文化意识的培养。

2.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和语用中的文化因素,了解中外文化的异同,逐步增强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力,为开展跨文化交际做准备。

在起始阶段应使学生对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教学中涉及的外国文化知识应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以《牛津初中英语》教材为例,8A Unit2 School Life 中Reading通过British English和American English单词的差异导入,学习a British school和an American school的异同,从而组织学生自由谈论中国学校以及和中国学校的对比。因是学生感兴趣且非常熟悉的学校生活,每个孩子觉得有话可说,有话想说。通过学习,学生们了解了英国和美国中学生的在校时间、所学课程、班级建设、课外活动等不同信息,增加了对英美文化的了解。在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外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牛津初中英语》课本中编排了许多涉及英美国家历史、地理、社会生活、节日、风俗等方面的内容,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语言这个交际工具的同时,了解与该语言密切相关的文化知识,产生文化理解。例如8B Unit5 Good manners向学生们介绍了英国及中国不同的社交礼仪和社交禁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注意挖掘和利用这些知识,采用列表、设问、判断正误、短文填空、分组讨论等方式指导学生捕捉文中所含的文化知识并加深对其透彻的理解,加强学生自身修养和文化素质的培养,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创设尽可能真实的跨文化交际情景,让学生在体验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

情境在英語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其主动学习和运用语言。教师有必要在充分利用教科书所提供的信息的同时,指导学生了解英语中的习惯表达和遵守英语交际的基本礼仪。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对学生在称呼、问候、道谢、恭维、赞扬、告别、致歉、忠告等方面我们应提供必要的文化常识和惯用例句,并告诫学生不要套用中文的句型,而应该根据时间、场合、对象的不同做出适当的反应,发展与英美国家人们的沟通与合作的能力。

创设跨文化交际情景应注意的事项:

(1)要合理分配时间:创设的情景应为教学服务,不能哗众取宠,成为一个花哨的外壳,避免因情景创设的累赘与重复而导致无法突出教学重点和实现教学目标。

(2)要与教学目标一致:教学目标是情景创设的依据,情境的创设要围绕教学目标,它能使学生的视野和思想不再禁锢于教材和教室,情境教学的过程充满了形象与情感的张力,使学生在情趣和意象中舒展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要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情境中进行教学就是让学生回到生活中去学习语言,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的情境能化解学习的难点,使学生容易理解所学内容,更好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即通过学生具体的语言实践学习和了解异国文化。这些实践活动包括听、说、读、写、观察、看电影和录像、阅读英语文学作品等。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与学生学习内容、生活实际相契合的跨文化情景,并灵活运用情景组织课堂教学,能给课堂带来良好的氛围,高质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4.要做到外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对英语教师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就要求教师自己也要不断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运用自如地把语言知识连同文化知识介绍给学生。Peter D.Strevens“The Nature of Language Teaching”认为:“所有的教师都应该有进一步接受培训的机会,无论是在职培训,还是脱产进修;而且这种培训不能只有一次,而应该在职业生涯中定期地进行。”教师培训的目的不仅仅是促进新课程的实施,推进新教材的使用,同时也是教师职业发展的有效手段。作为教师个体,不能单纯地等待培训,实施新教材的过程也是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行为的过程,做一个“学习型”的老师,主动地就教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开展自主学习,在“用中学”,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必需过程。

英语课上,不仅要教会学生使用一门外语,掌握用这门语言听说读写的交际能力,而且要努力使这门外语中所包含的优秀文化为我所用,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建设人才服务。中华民族既要坚持、发扬并向国际社会介绍自己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和古老文明,也要不断吸收世界各国优秀的、文明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外语教学应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作为语言教师,应该把与语言相关的文化意识融入语言教学的全过程中,让学生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初中英语教学指导与参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3]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曹苏荣.英语问题与问题解决[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5]杭宝桐.English,Teach It Better[J].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猜你喜欢

文化意识语言教学创设情境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对乔姆斯基普遍语法的认识及其与语言习得和教学的关系探究
理工科英语教学中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
浅谈西班牙语歌曲在教学中的运用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浅谈初三语文阅读教学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试评文化意识在高中英语人教版教科书中的渗透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