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语言运用新题剖析
2018-01-23张志先
张志先
在高考语文试题中,语言综合运用题一直被誉为“高考试验田”,正所谓“稳中有变,守正出新”。研读2018年高考语用新题,无疑会对2019年高考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全国卷Ⅰ)下面是某校为教师编写个人专业发展规划而提供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命题剖析:从表面上来看,这是一道图文转换题,但从深层次来看,这又是一道事关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的好题。在新高考持续推进的今天,高考命题人对教师发展予以关注,也正契合了新高考的要求。不可否认,教师的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是教师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是教师在充分认识教育意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材,新评价,这些都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参考答案:编写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首先要进行环境分析和自我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个人定位并设置发展目标,然后制订达到目标的操作策略,最后展开评估与信息反馈,再据此作进一步修订。
指点迷津: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或者是从事其他工作,个人专业发展规划都很重要。就本道题来说,在教师专业发展规划过程中,一要有认真剖析的自我认识,二要有用心思考的目标定位,三要有切合实际的目标推进,四要有详略得当的规划内容,最后还要有令人眼前一亮的、必要的评估和反馈环节。
二、口语与书面语
(全国卷Ⅱ)下面是某报社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如果您是重大事件的参加者,事故现场的目击者,业界内幕的打探者,社会热点的关爱者……请与我报“社会深度”栏目联系,本栏目长期公开征询有价值的新闻线索,等着您的支持。
命题剖析:本道题考查的是高考语言表达运用中的简明、连贯、得体等内容。再从细小角度分析,主要涉及到口语与书面语的使用问题。报社启事,这是典型的书面语场合。书面语体一般比较舒展、严密,词汇量也较口语丰富。它是以书面形式为基本形态,用于正式的交际场合,既包括图书、报刊或其他书写形式,也包括经过加工,比较文雅且合乎标准语规范的书面转换形式。书面语体一般都有加工和润饰的过程,由于不在口语交际场合,因而使用长句、复句、结构严谨的句子比较多。可以说,布局层次分明、逻辑关系严谨是它的主要特征。
参考答案:“参加者”改为“见证者”;“打探者”改为“知情者”;“关爱者”改为“关注者”;“征询”改为“征集”;“等着”改为“期待”。
指点迷津:报社启事,为公开对外发布,尤其要注意文字的严谨、逻辑层次的严密。就本题而言,一是重大事件需要共同见证,“参加者”可以參加活动,但在此出现不够妥帖;二是业界内幕需要知情,“打探”的是小道消息,在此出现不能体现业界内幕的公正、公开性;三是社会热点需要关注,关爱的应该是社会的群体,热点不是人,不需要关爱;四是征询是征求询问的含义,此处表达含义是对新闻线索的征集,不是对问题的意见的询问;五是“等着”过于口语化,在启事初稿的片段中应该使用双音节词——期待。
三、拒绝是一门学问
(全国卷Ⅲ)某同学拟了一个被拒绝后常见的四种反应及应对方式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框架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6分)
命题剖析:在很多人的眼里,拒绝,是不好的,怎么好意思拒绝别人呢?于是乎,我们面对别人的请求,只得答应“好的”。然而,这份回复的背后,真的是你内在真实的语言吗?此刻,你感到舒服吗?有时候,我们需要拒绝。是的,拒绝的确是一门学问。良好的拒绝艺术,不会影响人际关系,应该还会有促进的作用。当然,这里强调的是有技巧、有艺术的拒绝。能不能拒绝,需要权衡利弊。除了利弊以外,还有爱心、使命感和责任感。有些人无亲无故,然而基于爱心,他们的要求也不能拒绝。因此,善良也要有智慧,需要区分。
参考答案:面对拒绝,有人会说“算了”,然后结束这件事,另作打算;有人会说“好吧”,心中闷闷不乐,感觉被挫败;有人会问“凭什么”,随后不断怀疑、批判;有人会问“为什么”,接着分析原因,再作尝试。
指点迷津:拒绝,需要胆量,更需要一份对自我的了解。不懂得拒绝,有时候代价是惨重的。就本道题而言,只是拒绝后的一个本能反应,从本质上来说,还是属于拒绝的范畴。需要注意的是,关注题干说的是“一个被拒绝后常见的四种反应及应对方式的构思框架”,要求“把这个构思框架写成一段话”。二是在组织答案时,应该要注意话语的完整性和流畅性。三是四个方框内写的则是四种反应的具体内容,因此答案必须将四种反应完整地写进去,同时注意用词的准确和表达的清晰。
四、拟写电子邮件
(天津卷)中学生刘星写给天津滨海新区文化中心图书馆馆长的电子邮件,在语言、逻辑等方面存在若干问题。请找出四个有问题的词或句子。
尊敬的馆长:
您好!
今天我到贵馆读书,被其别出心裁的外部设计和炫酷的内部场景震慑,“最美图书馆”果然名不虛传。阳光透过玻璃洒满大厅,有人专注选书,有人静静阅读,这真是“书香天津”的最好写照!
为了提升图书馆的品质,更好地服务读者,我提两点建议,请采纳。
首当其冲,希望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读者只有参加图书馆的活动,才能真正实现个人素质的提高。
其次,希望在买书上继续加大投入,增大藏书量就能实现图书馆的内涵发展。
谢谢!
此致
敬礼!
刘星
2018年3月3日
命题剖析:拟写电子邮件,对于现在的高中生来说,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发送电子邮件也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电子邮件方便快捷,而且非常环保,因此其在生活中得到广泛的运用。拟写邮件,一定要把握好主题,邮件中主要想反映什么问题,需要我们在写作之前通盘考虑。
参考答案:①震慑;②采纳;③首当其冲;④读者只有参加图书馆的活动,才能真正实现个人素质的提高;⑤增大藏书量就能实现图书馆的内涵发展。
指点迷津:这封电子邮件在格式方面没有问题,主要问题在语言、逻辑等方面。就本题来说,一是“震慑”指震动使害怕,用在此处不合适,可改为“震撼”。二是“采纳”指接受(意见、建议、要求),多指主动性行为,此处是要求别人接受的,不准确。三是“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被误用为首先应当做某事了。四是“读者只有参加图书馆的活动,才能真正实现个人素质的提高”,“增大藏书量就能实现图书馆的内涵发展”这两句中,“只有……才”和“就能”说法太绝对,存在逻辑错误。
五、对社会现象写评述性的文字
(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8年4月18日在京发布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各种媒介(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的综合阅读率为80.3%,较2016年的79.9%有所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3.0%,较2016年上升了4.8个百分点。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与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保持增长势头。
调查还发现,有声阅读成为国民阅读新的增长点。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的听书率为22.8%,较2016年的17%提高了5.8个百分点;0—17周岁未成年人的听书率也有所增长。具体来看,未成年人群体中,14—17周岁青少年的听书率最高,9—13周岁少年儿童和0—8周岁儿童的听书率相差不大。同时,听书的方式也很多样。我国成年国民中,选择通过移动有声应用软件平台听书的人最多,选择通过广播和微信语音推送听书的也占一定比例。
针对上述消息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写一段评述性文字。不超过80个字。
命题剖析:读完一本书,对这本书发表一些看法,是書评;看完一场电影,谈谈自己的想法,这是影评。现实生活中,对某一社会现象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谈谈自己的看法,写一些评述性的文字,这属于时评。对某种社会现象进行点评,加以褒贬,及时引导,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针对某种倾向,提醒人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或者针对生活中的一些弊端,要求人们加以克服;或者针对人们比较关注的问题,给予正确的回答;或者针对某些陈旧落伍的观念,希望人们弃旧图新。
参考答案:科技的进步为国民提供了灵活多样的阅读方式。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听书这种阅读方式因为更加便捷,为越来越多的读者所喜爱,却会带来阅读浅表化问题。
指点迷津:对社会现象进行点评,主要是对具体事实进行画龙点睛式的评说。就本题来说,一是评到点子上。点评一般篇幅短小,务必要选择好角度,目标集中明确,“眉毛胡子一把抓”是不妥的。二是评得有理。好的点评应做到以理服人,以法阐释,导向鲜明,鞭辟入里,切不可毫无主张,无理取闹,凭空漫说。三是说理要有深度。不仅看文字的表面,更要看作者隐藏在文字背后的观点。当然,有些明显带有作者观点倾向性的句子,我们更不可放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