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小微科技型创新创业模式引导

2018-01-23徐晶妮

管理学家 2018年8期
关键词:创业环境

徐晶妮

[摘 要] 2018年7月广东省科技厅举办了《第七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港澳台赛》,广东省发挥地域特色和产业优势,对接港澳台地区创新资源,为进一步推动广东及港澳台地区创新创业氛围、构建和谐社会起着重要的作用。面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就业压力的增加,国家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方针。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带动就业,尤其是科技型创新创业在促进经济發展、推动高新科技进步、增加就业等方面有着极大的推动力量。

[关键词] 科技型创新 创业环境 模式引导

中图分类号:F272.2 文献标志码:A

科技部每年举办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以政府支撑环境推动创新创业的新生力量。从2018年第七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数据来看,科技型中小企业已达161252家,广东省在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中位列第一,为全国科技创业型中小企业的领头羊。2018年7月广东省科技厅举办了《第七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港澳台赛》,广东省发挥地域特色和产业优势,对接港澳台地区创新资源,为进一步推动广东及港澳台地区创新创业氛围,营造和谐社会发挥重要作用。

根据人力资源部和社会保障部统计,2014的应届毕业生人数为727万人,2015人为749万人。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但招聘规模没有变化,据《2014企业招聘示范报告》显示,企业招聘规模达到38万,平均每个企业招聘683名应届毕业生,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面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就业压力的增加,国家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方针。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带动就业,尤其是科技型创新创业在促进经济发展、推动高新科技进步、增加就业等方面有着极大的推动力量。

一、大学生小微科技型创业内涵

创业是发现和捕捉到商业机会,并将这样的商业机会转化为新产品或服务,从而实现这些产品或服务的潜在价值的过程[1]。大学生小微科技型创业是指创业者运用在校期间所掌握的技术与知识,捕捉小微型科技创业机会,从事新产品的研发、生产的就业过程,是以管理或向社会提供科技服务和其他形式的活动来实现的[2]。引导大学生突破创业过程中的困境,提高企业生存率,使之可持续性地发展,是目前帮助大学生创业的重点。这需要高校、政府和社会三个子系统,承担各自责任,发挥协同作用,共同构成支撑大学生科技创业的环境。

二、大学生科技创业环境与协同作用

为了积极推进大学生科技创业实践,引导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广东省科技厅与共青团省委联合开展了科技创业活动,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技术型企业,设立了专项基金。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项目不同于一般创业,具有潜在的高收益、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3]。大学生科技创业的关键是创业环境要形成一定体系与结构,实现相互功能,最佳功能的路径是优化创业环境各要素,各环境要素之间要发挥协同作用[4]。

(一)在校期间创业教育的培养是大学生科技创业的智力支持要素

创业教育能否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大学生科技创业而言,丰富的课程资源包括:第一,创业意识课程。内容有创业需求、创业动机、创业兴趣、创业理想、创业信念、创业世界观的形成和培育等。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创业社会意识。第二、培养创业心理素质课程。内容包括创业的独立性、坚韧克制、团队协作、热情明朗等心理特征的形成和发展。第三、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素质。其内容包括培养和提高专业能力、操作能力和综合能力。在校期间的创业教育培养不仅包括课程的培养,还包括创业指导中心、创业教育研究所等创业指导机构,同时也涵盖了社会上创业指导机构、如科技创业园、孵化器、创业培训中心、中小企业开发中心、创业者校友联盟等形成了大学、创业领域和企业相互发展、有效开发和整合创业资源的创业教育体系。

(二)文化是大学生科技创业健康发展的深层影响要素

文化既包括思想、文化、理想、文学、艺术和宗教,也包括社会倡导的文化、社会规范、价值观、信仰与传统等深层次的思想构成。创新文化是在“创新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创新文化是指创新的价值和创新的氛围。也可以说,创新文化是一种鼓励成功、容忍失败、强调冒险和创新的文化。大学生科技创业是一种创新创业活动,必然需要一种创新文化来激励和引导创新[5]。不以失败论英雄,以创新创业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创新文化的浸染也是目前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的重要文化环境氛围。

(三)创业教育与文化环境协同作用

在校期间的创业教育是支持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初步形成,通过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创业教育体系,它对大学生科技创业的成功引导起到了支撑作用[6]。同时,呈现出具有鲜明特色的创业文化是激发大学生创业动机的土壤。创业教育的成败取决于适合创业教育的大学文化的建立和形成。要营造适合大学生创业和创业教育的文化氛围,激发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

创业教育显性功能与文化环境潜在效应的协同机制是创业教育目标定位与文化培育的有机统一[7];课程教育与文化教育的有机结合。创业教育与创业文化的有机链接,校企合作的企业教育和企业文化渗透的合作机制,共同协作影响的机制来实现的。

(四)产业环境和资源平台建设以及创业政策要素的协同作用

良好的产业环境有利于大学生科技创业的成长和繁荣[8]。产业环境包括区域产业政策体系、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和产业链改善等因素。其构成了区域性产业长远发展、良性循环的主客观因素。

创业资源平台建设起到了基础性的支撑作用。构建具有强大支撑力的投资平台是大学生科技创业从观念走向行动的关键。政策体系建设对大学生科技创业起到了支撑作用。大学生创办的小企业风险防范能力较弱,难以吸收外部资源。政策支持是宏观指导和服务,制定长远规划和具体措施。创业的环境支持与政策保障功能的协同作用是通过政策和资源平台的构建来实现的。合理的政策制定可以充分发挥环境支持作用,资源平台的建设可以促进政策的不断完善。

三、大学生小微科技型创业环境的模式引导

(一)制定促进大学生小微科技型创业的政策扶持体系

1.为广东省大学生创业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支持。积极的政策引导可以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提高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和成功率。制定大学生创新创业专项政策,在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设立专门的技术创新和创业基金。发挥资金杠杆作用,重点扶持大学生科技创业的平台和体系建设,并吸引调动社会资金注资大学生科技创业。

2.降低大学生小微科技型创业的准入门槛和运营成本。优化大学生在知识产权申请项目上的资助政策,对大学生科技创业项目申请给予了降低手续费,缩短审批期限等政策。进一步简化和规范工商、质量监督和税收等企业登记批准手续,开辟绿色通道,降低注册门槛,放宽市场准入机制。

(二)建立健全的大学生科技创業公共服务体系

设立广东省大学生科技创业的政府引导基金,用于资助大学生科技创业的风险投资基金;建设大学生科技创业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积极引导银行、证券、保险、融资担保、股权交易等金融机构为大学生科技创业提供特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构建公共服务体系。打造面向大学生的广东“青创空间”科技创业孵化平台,为大学生小微科技创业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科技创新创业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大学生科技创业实践训练平台,鼓励高校为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提供必要的场地和经费保障,有针对性地制订高校创新创业训练(实训)计划。

(三)形成大学生科技创业的文化工作氛围

鼓励企业在创新平台与大学生设置实习实训和项目开发等,推进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为学生在校期间营造良好科技创新创业氛围。鼓励高校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双导师制”,在校内设立校内导师,在校外选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校外专家担任校外导师,协同培养指导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养与能力。鼓励大学生参加各类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召开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创业交流会,提高大学生参与竞争的实践训练能力,提高大学生进行科技项目研究和技术水平。通过媒体和互联网,我们应该增加公众对社会技术创新和创业的意见,宣传广东大学生科技创业相关政策,扩大政策的影响力和认知度。组建一批有代表性的人才队伍,让技术创新和创业成为时尚,倡导创业精神和文化,鼓励大学生将创新理念融入实践活动,使“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从校园中崛起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小雅,熊威.科技创业与科技创业经济的内涵与特征[J].科技创业月刊,2008(7):24- 25.

[2]潘忠文,孙浩波,侯利军.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创业实践的法律缺失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22):116- 118.

[3]朱瑞峰.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中的政府作用分析——以广东为个案[D].华南理工大学,2015.

[4]王以梁.我国大学生科技创业支撑环境研究[D].东北大学, 2014.

[5]郑皓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对大学生创办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思考[J].科技创业月刊,2017(6):24- 25.

[6]于斌,颜贤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9):30- 33.

[7]林晓.“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科技创业协同培育研究[J].闵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145- 149.

[8]毕开元,王浩,栾弘泽.大学生小微企业创业引导研究[J].企业管理统计与管理,2016:129- 130.

猜你喜欢

创业环境
碑林区创业环境评价模型的构建
大学生创业中的高校协同作用
宁波市大学生创业环境分析
制约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动机制
基于大学生创业需求的高校组织环境优化研究
我国创业金融体系现状研究
微商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创业环境对青年企业自主创业动机的影响研究
个性特征及高校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