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18-01-23毛艳
毛艳
[摘 要] 在企业的发展中,生产是基础,质量是根本,经营是关键,管理是核心,效益是目的。企业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基层管理则是核心中的重点。钻井队作为公司最重要的基层单位,也是最前线的单位,是公司整体效益的重要来源,公司各项工作任务最终都落实到基层、体现于一线,井打的好不好,井队效益如何,不仅直接关系着井队员工的切身利益,对公司长期持续发展的后劲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层队只有自身管理水平提高了,才能充分激发每一位员工的工作热情,技术措施才能落实到位,才能打好井,创造出更好的效益。
[关键词] 基层管理 企业管理 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基层队管理,直观来说就是“三管”,即管人、管财、管物。核心在管人,通过对人的管理来强化对财和物的管理。管理的目的就在于通过组织、计划、协调、控制等手段,对人、财、物进行合理有效地配置,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充分发挥各项资源的积极作用,从而达到提升效益的目的。
一、基层管理的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公司大力实施“三基”检查考核机制、开展“抓培训、反违章、强监管,切实落实岗位责任制”等各项主体活动,各基层队的管理水平有了一定的进步。
(一)管理基础基本具备
随着“管理提升年”等活动的开展,各基层单位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加强了对基础资料的管理,同时基础设施,尤其是现场生产、生活的基础条件大大改善,为基层队伍建设和制度标准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基层队伍素质稳步提高
通过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能培训等相关活动的开展,基层干部职工中的中高级职称、高级技师、高级工人数比重逐步增加,新分大中专毕业生、从一线工人中选拔出的佼佼者陆续走上了基层领导岗位,队伍素质稳步提升。
(三)基层考核机制逐步建立
逐步建立起了基层队伍考核激励制度,例如大部分基层队制定了月度考评制度,通过单井考核或者当月考核的方式加以执行,较好地调动了职工群众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二、基层管理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基层队伍在建章立制上问题突出
一是“脱离实际”,基层队伍在制定各项制度和规范的时候,往往走入理想主义的误区,从理论的角度出发而忽视现场的实际,造成很多制度可操作性不强,最终形成制度和规范都是挂在墙上,落实在口中。二是“形式主义”,部分基层队伍为了应付“三基”检查或者上级部门检查而盲目地编制度、编规范,结果条条框框一大堆,实际起作用的没几条。三是“不够全面”,在制度的制定上,部分基层队伍没有全盘考虑,该管的方面却没有制度,出现“制度盲区”,形成管理漏洞。四是“一成不变”,有些基层队伍的管理制度好几年都是用一个版本,一个模式,没有与时事接轨,制度的毫无新意,终将造成管理的停滞不前。五是“朝令夕改”,有些基层队伍在初期进行制度制定时没有进行系统全面的考虑,隔三差五修改制度的现象时有发生,标准和规范没有定性,让员工无所适从,丧失了制度的严谨性、严肃性。
(二)基层职工思想教育难度大
随着油田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深层次的积累问题、新问题不断凸现。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越来越多,住房问题、工资收入问题、社会公平问题等,加上现在网络信息发达,一些夹杂着负面影响的消息传播迅速,职工思想动态日趋复杂。同时用工方式的多样化,使得员工大多存在着思想观念、文化氛围、价值取向上的差异,员工思想工作越来越难开展。在实际的基层管理中,常常听到一些基层干部抱怨生产压力、安全压力、管理压力等。在实际工作中,工作难推动、问题难解决、职工思想难以揣摩、员工抵触情绪时有发生、队伍缺乏稳定性,这些问题都大大影响了生产效率。
(三)基层考核管理手段不完善
一是考核制度执行标准不一,缺乏严谨性。二是忽视了对班组的考核,仅仅对个人进行考核。目前大部分基层队实行的是一杆到底,由基层管理者包办考核,直接考核个人,而对班组并无相应考核,班组内部也无考核,这样使得班组不能起到发挥日常管理职能的作用;三是考核人大多固定为队长、书记。从日常“三基”检查中发现,大多数基层队月度考评,都是队长、书记签字考核,其余干部基本上没有参与考核,这样无形之中就会漏掉许多该考核而没有考核的情况,考核权力的过度集中也会使其他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受挫;四是考核指标制定不合理,突出表现在定性指标太多。
三、对做好基层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狠抓建章立制,夯实管理基础
一是“结合实际”,基层队伍应对日常生产组织、工程技术、HSE管理、设备管理、经营管理等各项活动进行全面梳理,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操作程序和规程,制度应“接地气”。二是“由繁入简”,对现有的制度进行逐一清理,对于实用性不强,操作性不强的制度进行删减,基层的制度和办法不在多而在实,形式主义最终带来的是管理的乏力,“花架子”不会产生真正的现场效应。三是“统筹兼顾”,制度制定之初,应全盘统筹,方方面面都应该兼顾,大到安全生产,小到生活管理,各方面都有制可循、有章可依。四是“开门纳谏”,俗话说“一人思,亦孤僻;两人辩,可挖掘。四人谈,能周密;众人论,方详实”,同样制度的制定也需集思广益,听取各方意见。基层队可以安排每年召开一次队部会议,收集各类意见,逐一斟酌筛选,进而对制度逐步完善,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一方面能增强队伍的凝聚力,树立主人公意识,另一方面通过这种形式建立起来的制度更能“入人心”。五是“板上钉钉”,制度一旦制定实施,就不能随意更改,确实有需要更改或进一步完善的条款,可以定于每年年初进行统一修订完善,以确保制度的严肃性。
(二)重视作风建设,提高基层工作执行力
作风决定执行力,实质是基层单位或个人的价值追求和精神状态,是确保把各级指示和决策落到实处的决定性因素。作风见思想、见精神、见魄力、见境界。作风强,则执行力强;作风弱,则执行力弱。基层单位和个人如果具有良好的作风,就会有一种废寝忘食的敬业精神,真正落实上级指示决策,不计得失。基层单位要开展各类学习班、培训班,通过自主学习、集中学习等形式,加大基层员工的教育培训力度,加大基层管理知识的宣贯,不断提高其自身能力和素质。一流的执行力,来自于高素质的执行者,只有素质真正提升,才能确保执行力提升。当然,员工素质提升,首先得基层干部素质过硬,基层干部是榜样。同时,要大力宣传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员干部和个人,通过树典型、立标杆的方式激励其发展,同时为其他基层队和个人树立良好的典范。
(三)完善考核制度,基层管理考核常态化
一是要重视基层班组的组织绩效考核工作。在日常的生产管理中,逐步建立起基层—班组—个人的考核模式,真正形成管理一条链,奖罚一条线。二是要制订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基层工作往往千头万绪,干部所处的环境、工作量不同,考核的内容和标准也不尽相同。但是一个总体原则应遵循关键指标合适、科學、合理、可行。指标过高,难以企及,指标过低,伸手可得,这些都不能真正起到通过指标考核进而激励员工的作用。三是绩效考核的方案、标准、细则、程序及考核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广泛地征求意见和论证修改,考核结果也应公诸于众,透明化、公开化,这样才能使职工产生信任感、认同感,也会对考核结果持理解与接受态度。四是坚持公平公正原则,绩效考核应当根据合理的目标,在公平化的基础上,针对职工工作表现和工作业绩,进行客观、公正评价,避免掺入主观性和感情色彩。五是制定合理的奖罚梯度,不能大事小事一个样,“井队大事,奖罚二字”,该奖的要奖到让人“眼红”,该罚的要罚到让人“心痛”。
四、结语
总之,随着公司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新挑战,基层队应结合实际不断探索创效管理模式,完善管理制度,真正实现“用制度管人、按程序办事、凭业绩考核、用奖励激励”管理方针,为确保基层队伍的健康、长远、持续、高效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推动公司各项工作的平稳运行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