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应对“意识形态淡化”问题

2018-01-23张丹丹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淡化意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

张丹丹

[摘要]本文首先談论了意识形态的概念以及意识形态淡化对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影响,然后概括出当意识形态淡化的现状以及系统分析意识形态淡化的主要原因,最后对思想政治教育应对“淡化意识形态”问题的对策进行了概述,望能够促进意识形态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融合,以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淡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7)04-0062-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7.04.032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当前,在政治学界以及哲学界中对“意识形态”这一概念的基本定义为:意识形态是一种具有系统化、理论化特点的阶级意识,阶级性是意识形态的本质特征。换言之,在阶级社会中,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符合竖立在经济基础基础之上的法律、政治的上层建筑而形成的,能够代表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表象、情感以及观念的总和即为“意识形态”。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上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意识形态的特点即思想政治教育是面向一定阶级的教育活动,其最终目的是为维护并传播一定阶级的意识形态所服务的,所追求的最终目标是阶级根本利益的维护与实现。

一、意识形态淡化现状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政治文化的传递情况,与大众政治层面价值观以及政治行为方式的形成是否稳定密切相关,进而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巩固、乃至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目前,在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教育领域里,虽说大体方向趋向稳定向好,但也的确由于根本利益和价值取向的差异,存在着世界各地思潮的相互激荡,我们与本国之外的文化软实力实际上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激烈的“搏斗”。当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广泛存在着“淡化意识形态”问题,例如青少年普遍存在政治淡漠心态,民众普遍存在逃避政治心理,大多对我国当前的方针政策,核心价值观念模糊,并且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以及集体主义价值观念无法得到应用的追捧与看待,这些都对整个课程的教学效果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

二、淡化意识形态的主要原因

只有找准意识形态淡化的产生原因,查清思想政治教育中淡化意识形态的现实,才能够有针对性的实施改进措施,将意识形态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的融合在一起。

(一)历史遗留因素导致政治排斥、政治冷漠心态

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及建设的初期,强化意识形态的政治性功能以便凝聚人心,确保革命按正确的方向前进,这一时期的确发挥过正面作用。但是问题在于,当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后,仅仅强化意识形态这个看问题的视角,就有点简单化了,以致任何意见和行动都要按照意识形态的标准来评判。人民的生活若被全面政治化,自然便有排斥及冷漠的回避心理。

(二)社会转型期的环境影响

当前,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以及攻坚克难期。在此过程中,我们在认同改革带来的巨大效益和发展时,也承认社会转型中出现的负面问题,例如教育不公、就业难、看病难、贪污腐败等问题。于民众来说,他们迫切关心自己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当被社会环境负面因素所影响之时,便会对意识形态的内容产生逃避和不信任。易形成“听其言,观其行”,凭据经验事实作价值判断的习惯,而现实中的种种不良问题,尤其是在被有意或无意夸大之后,容易激起普通民众“淡化意识形态”的情绪。

(三)过度专业化及实用主义倾向

当前整个经济社会中所面临的竞争关系不断加剧与复杂,青年学生群体为了能够在择业、就业的过程中有更多选择,会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放在各种考试(如考研、考证、过级等)之上,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被客观弱化。他们普遍认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学习意义不大,学得好对今后的找工作没有太大帮助,学得不好也不会产生什么危害,因此导致他们对此项课程的兴趣缺缺。同时,在现阶段的专业性教育模式背景下,高校在某种意义上成为培养专门高级人才的职业训练所,人文素养和价值理性被普遍的漠视。

(四)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有的人当前仍然将思想政治教育仅仅视作是对政治理念的宣传,政治表态,以及政治口号。由于对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认识存在一定局限,故导致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产生了疑问,甚至认为在青年阶段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是完全不必要且浪费时间的。除此以外,部分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意义的认识也存在一定偏差,常常出现“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局面。并且,从事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一些教师已经不能够安心、满足于当前的教学工作,正伺机向专业课教师的角色过渡,最终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中意识形态的淡化与流失。

三、应对淡化意识形态的对策

(一)坚守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

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正确认识思想多元、价值取向多样以及思想观念差异已成为我国社会的客观现实,是社会日益发展与进步的体现。思想意识的多元化对当前的思想解放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新的素材和思想源泉。但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中也不能对各种反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念放任自流。正确的态度是:在尊重不同价值观念差异,包容思想观念的前提下,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加以坚持与巩固。

(二)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夯实文化基础

文化是具有持续性与传承性特点的。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扎根于博大精深的传统民族文化中,才能够体现其意识形态方面的特点,使教育资源得到充盈,起到强化中华民族文化根基的目的。针对目前思想政治教育中意识形态方面存在的集体主义观念弱化、缺乏诚信、功利主义色彩强以及爱国主义情操淡薄等问题,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学者积极鉴别,有针对性的吸收传统文化中的道德教育思想,如“国而忘家,天下为公”的思想、“仁者爱人,忠恕之道”的思想、“言信行果,以诚相待”的思想、“贵义轻利,杀身成仁”的思想,从而使得民族精神能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得到弘扬,进而实现与意识形态性的融合。

(三)加强新闻舆论工作的研究

新闻舆论工作是处在意识形态斗争最前沿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舆论的力量绝不能小觑。现在,舆论环境、媒体格局、传播方式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新形势下新闻舆论工作者更应做出积极的引领导向行为,坚持传播正能量,起到团结人民、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强大作用。只有舆论环境健康了,本土的意识形态才会得以内化为国民素质,并外化于行。

(四)培养高素质思想政治教育人才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传播思想过程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是受教育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的主要来源“场地”。培养高素质思想政治教育人才,主要从两方面来提高。一方面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知识体系和综合认知能力;另一方面要提高其思想表达方式以及传播技巧。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既要用自己的认知体系去客观应对和回答教育对象对现实的失误和狭隘判断,同时也要积极引导其正确认识国情和世情,实事求是评价和概括。既要创新传达思想的方式,提高教育对象的认同感,也要积极反省工作自身的不足,不断向前。

四、结束语

思想政治教育中对意识形态的体现是非常重要的。但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还普遍存在淡化意识形态的问题,这种现象的存在导致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以及集体主义价值观念无法得到应用的追捧与看待,从而对整个课程的教学效果产生了不良影响。文章以上对意识形态的内涵以及当前意识形态缺失的现状入手,然后客观探讨了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中意识形态被淡化的几点原因,包括历史因素、社会大环境以及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足等几个方面,并提出了应对意识形态淡化现象的几点对策。认为:只有找准意识形态淡化的产生原因,人情思想政治教育中淡化意识形态的现实,才能够有针对性的实施改进措施,将意识形态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的融合在一起,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发展。endprint

猜你喜欢

淡化意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海水淡化前途无量
美高官试图淡化军售争端
稳定 衔接 淡化 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