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媒体对基层民族青年教师力量的影响

2018-01-23王天禹

新西部下半月 2017年12期
关键词:民族教育新媒体

【摘 要】 本文探讨了新媒体技术对于基层民族青年教师的重要影响:新媒体是基层教师建设工作开展任务的传递者和承载者;新媒体是青年教师意志的收集者和抒发途径;新媒体是青年教师教育创新的新路径和广阔舞台;新媒体给民族教育和中华文化教育带来新机遇,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激发民族教育的文化自觉性,同时也让民族文化教育面临挑战。

【关键词】 新媒体;民族青年教师;民族教育;基层教育建设

新媒体是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网络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等新型技术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兴大众传播媒介。一方面,新媒体技术引发的思想热潮给高校青年教师带来了意识形态的冲击,对基层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一系列严峻的考验,同时也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另一方面,中国民族教育实践历史悠久,但学术人才的培养依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一直以来,西部地区存在着教师资源贫乏、教学资源落后的问题,这与当下新媒体时代更是难以契合。民族教育的重擔不可避免要落入青年教师队伍当中。如何利用新媒体先进技术,加强基层教育建设成为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新媒体是基层教师建设工作开展任务的传递者和承载者

基层教师建设是教育最为直接具体的践行方式,也是关系到民族未来和国家发展的长远大计。新媒体的出现,对于教师自身而言,一方面有利于自身师德建设。师德建设是引导青年教师职业道德认知的导向性工作,通过手机报、电子图书、微博、微信等多元渠道,对新形势、新政策、新法规做到及时了解,及时关注,这种资源共享是新媒体的巨大优势,也体现了它的时效性特点。

而另外一方面,新媒体对于学校建设和班级建设也起到了传递执行作用。在当地走访调研,笔者发现很多学校对于校网、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网络建设十分重视。对外是学校形象的“宣传板”,对内则是教师监督、分管的平台。随着近年来新媒体技术的不断推进,多媒体教学也日益普及,方便教学的同时,也为青年教师提供了新的突破点。这为基层教师建设提供了物质保障,新媒体的发展功不可没。

二、新媒体是青年教师意志的收集者和抒发途径

青年教师作为一支新生力量,能够迅速洞察并充分利用新媒体。相比于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新媒体可以利用自身的互动性特点,将青年教师的反馈及时传达出去。对于教育工作中的问题,青年教师能够用新眼光、新思维、新视野去看待并提出整改建议。而新媒体方便快捷的特点也使青年教师能够更好、更迅速的发声,表达自己的意愿。多数网络平台都拥有实时监测和评价功能,青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百度文库、道客巴巴等网站,将自己的课件、试卷等教学资源上传,青年教师在自我测评、认知自身的同时,也便于取长补短,通过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甚至于网友之间,互相学习、互相评价、互相监督。

除此之外,对于家校沟通方面,新媒体也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在青铜峡五中走访过程中,校长告诉笔者,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家校微信群组,老师可以十分高效快捷的把学生的信息反馈给家长。网络群组的建立,将家校紧密联系到一起,通过家长和教师之间的互通有无,能够采集到更多教育教学方面的问题,及时商讨提出整改建议,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提高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青铜峡一中的校长也向笔者指出,家校联合不仅体现在微信群组,而且可以优化网站,为家长提供有效的建议平台。家长可以在学校官网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有专人进行收集。教师对于学生在校学习状况的反映不仅是一种监督作用,而且是保障孩子们人身安全状况的有效措施。

三、新媒体是青年教师教育创新的新路径和广阔舞台

青年教师和老教师相比,虽然资历和教学经验不够,但胜在活力和创造力。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更强,也有热情去面对挑战。这从很大程度上激发了青年教师的创新性和变革性。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教学实践中的创新,面对教学任务和计划有新思路、新思维,通过多种渠道实现教学结果的最大化。新媒体更加适应当下青年教师的思维方式,媒介空间成为青年教师共同享有的发表观点、进行辩论争锋的场地。利用新媒体,青年教师经常通过课件评比、网络问卷调查、视频授课、电子试卷等方式,达到教学目的,更加高便捷,并且能切实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

新媒体可以对青年教师进行帮助和考察。“一帮一”教师小组、评课等方式,实质上是对青年教师创新成果的检验和肯定,也是促进教育资源合理优化配置,各领域教师协调发展、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有效方法。一方面青年教师可以利用当下网络科技技术改进教学方式和教育方法;另一方面,也能够带动老教师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让其分享新媒体所带来的便利,使教育教学资源和新媒体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青年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的差距和代沟较小,学生愿意并且往往把青年教师当作同龄人对待,对于学习和生活上出现的问题也乐于和青年教师沟通交流。这就要求青年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洞悉人心的能力,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所出现的问题,并且能够跳出“教师”这个角色的框架,站在学生角度去思考问题。青年教师思维活跃并且紧跟时代潮流,和学生之间有更多话题可寻。而新媒体作为教育载体之一,也承担着青年教师和学生之间沟通的作用。新媒体对于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能够调动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这和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定程度上不谋而合,促进了其在学生之间的开展,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四、新媒体给民族教育和中华文化教育带来新机遇

1、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

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也是各民族自豪的宝贵资源,需要传承和创新。最基本的方式就是教育,而新媒体让这种教育最大化程度普及。新媒体给人们提供了一个低门槛的信息发布和获取平台,可以十分便捷找到自己所需文字、影音资料下载。现今,影视行业发展迅速,“家庭DV”等形式也普及到个人,各类草根微电影也层出不穷,爱奇艺更是推出了“分甘同味”计划,将PGC推向高潮。普通用户也纷纷入驻各大视频网站,像青铜峡一中和五中也运用视频传播,将本校举办的民族文化节活动以及特色跑操活动录制成影,上传在视频网站上,留作纪念的同时,也是对民族文化教育的一种传播。endprint

这为民族教育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文化资源,使民族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利用新媒体技术,可以将民族教育渗透到方方面面,丰富和完善民族文化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2、激发民族教育的文化自觉性

“文化自觉”简单来说,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和形成的过程,以及所具有的特色和发展趋势。这是为了加强对于文化转型过程中的自主能力,以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新媒体的出现,是民族发展环境的一次重大改变,激发了民族地区教育各方面的自觉意识。

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位置,对于外来文化接触较多。尤其是新媒体发展之后,更是通过电视节目、网络信息等进入到民族地区,外来文化和本土民族文化的碰撞交流,会对当地的语言、服装、艺术、生活方式带来影响。但更多的是,通过两者的对比,人们会发现本民族文化的独特性特点,能够更深入地体会到民族文化的价值和意义所在,从而达到民族教育的目的和文化自觉性。

有关本民族文化探讨和挖掘也受到了新媒体发展的影响,便于民众参与其中,能够广泛反映群众对于民族文化和民族教育的呼声和心愿,更好地开展基层建设工作,将民族文化自觉性落到实处。

3、民族文化教育面临挑战

首先,新媒体日益发展的同时,对于传统民族文化具有冲击性,传统意义的生活生产方式也逐步被更加高效便捷的现代化所取代,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民族文化的缺失。而民族语言也在逐渐弱化,民族教育缺乏文化环境。

其次,新媒体改变着民族教育观念。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迫使一批又一批向往大都市生活的年轻人走出本民族区域。这其实也是目前民族青年教师面临的巨大挑战。师资队伍的建设并不完善,挽留人才的资本也相对匮乏,影响了年轻教师群体的发展。从长远来看,不利于民族教育的繁荣。青年教师群体有巨大潜能,谁掌握了青年教师,谁就掌握了教育的未来。如何规避新媒体的不利因素,利用新媒体革新教育,把青年力量转变为民族教育的中流砥柱,这是目前教育发展的难点。

【参考文献】

[1] 罗良忠.新媒体环境下家校沟通方式的创新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

[2] 张涛.我国民族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反思[D].重庆:西南大学,2012.

[3] 吴国民、姚治兰.“老话题”面临的“新挑战”——新媒体环境下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面临的挑战[J].北京教育(高教),2013(10).

[4] 徐莉等著.在文化的浸润中:民族民间育儿习俗的教育人类学观察[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 费孝通.论人类学与文化自觉[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194.

[6] 陈艳花.新媒介对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影响[J].新闻爱好者,2010.

[7] 徐莉、陈时见.论民族幼儿教育中传统与现代的断裂与对接[J].学前教育研究,2005.

【作者简介】

王天禹(1997.4-)女,山东人,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学生會副主席.endprint

猜你喜欢

民族教育新媒体
藏族文化变迁对其教育的影响
民族教育的多元文化特征与少数民族学生就业
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
发展民族教育现状及解决新措施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新招数化解新难题:新媒体环境下防止报道差错路径探析
新中国民族教育发展道路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