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教育的科学做法(九)
2018-01-23向世清
向世清
这一讲我们继续阐述如何具体实现“想有所想”,即集中阐述“四个走进”的理念和方法。“四个走进”既是一种实际创新行动的指导方法论,又是一种哲学意义上的创新思维准则,可以推动未来的创客们掌握创新方法的逻辑起点和核心。“四个走进”包含了几乎所有产生创新选题的源头性关注范畴,也为所有创新提供了过程和目标检验逻辑支点。由于它的重要性,我们在这里专门用一讲的篇幅具体展开描述。
人周围的世界无非就是大自然、周围人群,以及人所面对的生活和在生活中必须用到的知识等。这个世界就是我们创新的源头和目标。创新的前提是要和创新的对象发生关联,站在更高的层面上讲,这等同于创新思维必须来源于所生活的世界,最终又回归这个世界,且在此过程中要反复相互作用于这个世界。正是基于这样的本原性思维,我们将人及其创新活动的作用对象和服务目标归纳为“四个走进”,即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走进人群和走进知识海洋。
需要说明的是,“四个走进”不算是一种理论,在教科书中也找不到这样的称谓。它是我在长期的青少年创新活动指导过程中渐次总结归纳出的一种方法论,描述的是如何寻找创新源头、寻找关注点、判断创新是否合适和有用、检验创新是否达成和可行的方法。某种意义上,是一种理念。之所以说成“四个走进”这样的说法,最初只是考虑到易懂、易记、易用、易行,特别是让学生们形成更强的兴趣和好奇心。(大家可认为我这是为吸引孩子们有兴趣实践创新而用的一种“蛊惑性”的趣味说法。但是,它的确是具有哲学意义高度的一种方法论描述。笑!经过了这么多年后,我严肃地告诉大家,它对实践创新真的很管用。它是具有科学方法论的严谨性的。我郑重地向大家推荐这一带有客观价值观的创新方法论。)
“四个走进”方法论的认识和持续反复践行
(1)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发现创新点
生活的范畴遍及日常的吃喝拉撒、耕读玩乐、作息思行,人的过程就是生活本身。走进生活,就是要在真实的生活中直接体验生活的本身并形成自身的感受。
作为创客,在这种感受中,就有可能发现问题和不足的存在,然后将这些问題和不足经过反复的辨析,最终上升为值得解决和可能在解决后对生活本身有改良或促进的创新性问题,这样的问题就是创新点。
许多人总觉得无法发现创新点,尤其是感叹当今的青少年总是没有创新灵感。其实,这就是没有在生活中进行真实体验和经历,当然就不可能有对生活中问题的感受,更不可能发现有什么需要改良和创新了。图1给出的案例,说明只有在生活中经历了供水过程的了解和用水结果真实的体验,才有可能找到“二次供水”需要创新解决的问题。
说到底,生活是我们的基本目标和要求。没有生活中的直接体验,就没有对生活的认识,也就不可能发现生活中的奥秘和需求,就更谈不上在生活中找到可能创新的点。反过来,如果不是从生活中找到的创新点,那创新又有什么意义呢?
今天的中国教育,让孩子们一直置身于非真实的学习环境,学习知识已经在生活的“虚拟”范畴,怎么能够期望学生经常有创新的好问题,又怎么可以期望孩子们有很好的创新素养呢?
(2)走进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发现创新点
大自然,就是我们周围的真实存在。到目前为止,人类已部分认知了大自然,包括了解了大自然的许多奥秘。比如雨怎样形成、小鸟为什么会飞等等,但是截至目前大自然还存在约90%的奥秘没有被人所认识。同时,已有的对大自然的认识也是我们所认为的,而真实的大自然可能更是另外一番解释。所以,走进大自然是我们最本原的行为,更是人类形成更好生活的根本。只要走进大自然,自然存在着无数的创新可能,那里有太多的奥秘和太多的启示,就像仿生学的概念。
让孩子们走进大自然,他们的方式更加多元化,他们有自己的认知和解读可能,他们会根据自己对大自然的期待和热情,选择如何创新。就像图2所示,应该让他们或短途感知,或长途体验;或独自漫步丛林,或集体外出玩耍;或开展兴趣使然下的钻研探究,或追求心灵的陶冶安宁……这时候,大自然是他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供他们形成创新灵感。
我们还要将孩子们远隔大自然,局限在“纸上谈兵”么?
(3)走进人群——在人群中发现创新点
任何个人只是众多人群中的个体。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思维,尤其是对生活和大自然均有着不同的认识,可谓千差万别、千奇百怪。不到人群中,就不会知道这些认识的不同,自身对生活和大自然的思维也就单薄、浅表和孤立,甚至无知。因为个人的认知和思维总是有限的。
走进人群,就会在其中获得更多的认识角度、侧面、走向,甚至将他人对世界的认知问题予以收集,促进自身认识的修正、拓宽、完善和提升。其中,他人的谈论、表达或交流都可能启发个人的新认识,从而形成新的创新点。说得形象一点,不和别人聊天、不听别人表述,很有可能就不知道创新什么。图3给出一个在人群中调查发现问题的示例。(不要以为聊天不是学习,那其实是非正式学习的一种非常好的形式。)
(4)走进知识海洋——在书中发现创新点
依靠人类已有的知识积累,我们才可以站在现在的起点和髙度认识世界。所以,读书是很好的建立自身认识的方式,使得人自身不需要从头开始认识这个世界。目前,人类知识已是一个浩瀚的海洋,走进这个海洋就是为创新奠基,也是寻找新的创新点的基础。不知什么已有,哪里知道什么是刨新和什么还值得创新呢?
当然,知识海洋太大,以至于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读书。但是,先读好基础的书,再多读依据自身兴趣关联的书,就一定可以在知识海洋中了解到更多的创新点。(至少就可知道别人在做的创新前沿在哪里。)
必须强调,多读书一定可以具备更好的创新基础。毕竟人的认识高度不可能凭空而达,而创新是需要认识高度的。
最后我们归纳一下,作为一种非常实用的方法论,“四个走进”回答的是创新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回答的是创新为了什么、以什么为标准。它是一种科学的创新方法论。走进了,就能关注、观察、思考、认识,就能辨识、质疑,就能发现问题,就能引发解决问题的新思考(这样就能选题哈),还能判断创新是否合理、正确、科学,是否真正创新。所以“四个走进”是创新思维的主体之一,极其重要,一定要在创客教育中有效地传递给孩子。
你还担心创客没有创新问题点么?那是你没有将他们引导至可找到创新的地方。请你作为创客导师带领未来的创客们掌握“四个走进”的思想,实践“四个走进”吧!(让未来的创客们知道到哪里寻找创新点,是创客导师们最应做好的创客教育工作。哪能不重视“四个走进”呢?顺便说,“四个走进”是人学习的本来自然范畴,是教育的本原性所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