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牵手STEM 遇见精彩——区域推进幼儿园STEM课程实践思考

2018-01-23陈洁丽

中国科技教育 2017年6期
关键词:泡泡幼儿园幼儿

陈洁丽

STEM教育作为跨学科综合活动的新兴教育模式,与当前上海市二期课改倡导“以幼儿发展为本”构建整合、开放为特点的课程内容的理念不谋而合,都强调凸显以活动、体验为特点的课程,关注幼儿经历,关注其终身发展。同时STEM作为引进的课程,它强调打破学科界限,注重学习与现实的联系,注重学习过程,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自己感兴趣的项目,从中获得多领域的相关知识、经验与能力。可见,STEM课程是深化二期课改实施的一个途径,牵手STEM,把STEM课程融入幼儿园基础性课程与特色课程,依托新支点,助力区域学前教育新一轮的内涵发展。

要实践STEM教育,我们将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比如,STEM是什么,如何理解STEM课程,为什么幼儿园也要做STEM课程,又该怎样实践;又比如,幼儿园原有的课程框架、课程实施因STEM如何思考,幼儿教师自身的科学素养、专业技能因STEM如何弥补,幼儿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深度学习又因STEM会发生哪些变化等。上海市奉贤区39所幼儿园的39名STEM种子教师肩负了创新实践、示范辐射的责任,经历了近1年的STEM课程培训与教学实践,我们有做法、有思考、有收获、有惊喜。

借助项目,整体推进STEM教育

STEM教育源于美国,即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ematics)教育的统称。为加快推进奉贤区幼儿园STEM课程建设与开发实践,我们确定了区域STEM项目,开展STEM师资调研、课程培训、实践活动观摩研讨等活动;创建STEM微信平台;组建了一支由多学科组成的STEM教研团队——区STEM课程研究组,一支推进幼儿园STEM课程开发与实践的教师团队——区幼教STEM课程核心组,以及各幼儿园组建的STEM研究实践小组,共同参与了STEM项目/课程培训及进课堂教学实践研讨活动。截至目前,团队设计STEM方案付诸实践研磨的有“环保时装秀”“小书包”“垃圾桶”“动感小车”“橡皮泥”等10多个,切切实实地让STEM教育在区域内生根发芽。

注重实践,探索STEM课程园本化实施

在实施STEM课程过程中不能简单照搬,我们要求结合幼儿园条件有选择地使用和借鉴,幼儿园教师通过创造性的做法,把握课程实施的适宜、适切、适合,力求实现STEM课程园本化、本土化发展。

在实践STEM课程时需把握的几个要点

整体性在落实STEM课程时要落实整体性的思想,它是一种综合教育,需要教师具有融合、整体性的视野设计和实施STEM课程的方案。

生活性 STEM课程一定要联系幼儿现实生活,强调把知识还原于丰富的现实生活,并结合生活中有趣、挑战的问题构建一定的情景。嘗试用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不需要很高的成本,让幼儿体验真实的生活,解决真实生活中的问题,获得社会性的成长。

问题性 实践STEM课程的整个过程其实是一个科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犯错、不断出现问题、不断修正、不断假设的过程,幼儿通过很多次的小组合作、交流表达,在这样的过程中尝试、探索,解决问题。

实践性 STEM课程方案的实践、经历源于生活中的问题。讨论制订计划前的构想、决策,制订计划,付诸实际地设计,分享、总结、改进的循环往复的过程。时间上教师可以安排在1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比如游戏、个别化学习等;空间上安排在教室的一角、一区或者活动室等;形式上可以是幼儿的一个低结构活动、一块版面、一本日志、一个榜单等。

实例:解放路幼儿园大(1)班幼儿为了完成新年泡泡秀演出,方丹老师和幼儿共同设计了“新年泡泡秀”。

步骤1:提出问题。泡泡哪里来?需要哪些材料制作泡泡?用什么工具吹泡泡?吹出怎样的泡泡?怎样表演泡泡秀?

(帮助幼儿思考相关泡泡的问题,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

步骤2:讨论决策。共同计划新年泡泡秀演出,用不同工具吹出各种大小的泡泡。

(通过主动、自我鼓励地设定每一环节实施的议题,增加信心,并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完成任务。)

步骤3:制订计划。创意设计,需要吹出怎样的泡泡。

(提倡个性化和创造力。)

步骤4:计划实施。开展一系列活动。

制作泡泡水:让孩子们研究什么液体可以吹出泡泡,孩子们通过尝试发现洗洁精、沐浴露加水可以吹出泡泡来,孩子们找到了泡泡液的来源。

制作吹泡泡工具:给孩子提供大量材料,有吸管、绳子、铅丝、网等,孩子们通过探索尝试,找到了适用的吹泡泡工具。

吹出特别的泡泡:孩子们通过各种尝试发现最大的、持续时间最长的、最多的泡泡。

新年泡泡秀:孩子们用之前的泡泡液、吹泡泡工具,吹出自己独特的泡泡,并且在班级迎新年活动中表演。

(强调领域间的融合和整合:保证制作泡泡液的成功,需要哪些材料?怎么制作?做完泡泡液后能吹出泡泡吗?这些都是技术的思想,之后还可以迁移到橡皮泥、风筝、车等,实际上就是跨学科的整合。)

步骤5:分享改进。教师将这些图纸展示在教室的墙面上,并且与幼儿一起分享泡泡秀活动中的经验,并将每组的泡泡秀造型展示在环境中。

(了解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学会设计、测试、再设计,最后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以载体推动STEM的实践探索

在STEM课程实施之初,我们发现STEM课程强调过程性,但并没有提出明确的主题核心经验,教师和幼儿容易沉浸在实施过程中的“为做而做”的误区,过分关注完成课程实施的几个环节步骤。对此教师应该清楚知道幼儿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获得哪些核心经验,如何很好地落实;知道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如果园本课程、主题课程、区域特色课程等与STEM课程有机结合的话,我们可以借鉴什么、调整什么、对教育教学可以迁移什么。特别是对核心经验的思考,要知道如何使STEM课程更贴切幼儿、幼儿园,以及一个区域的教育实际。endprint

以幼儿园主题课程实施为载体 我们在实施主题课程当中,孩子们会发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可以生成STEM。比如金贝幼儿园大班的“小书包”来源于“我要上小学”主题,中班的“垃圾桶”来源于“我在马路边”主题等。但幼儿园开展的主题课程强调主题核心经验,如何把握二者之间的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不偏离主题的核心经验,选择完整地做、挑选着做是我们需要不断摸索的。

实例:造房子(由上海市奉贤区月亮幼儿园结合《学习教材》中“我们的城市”主题开发而成)

活动“造房子”的设计源自幼儿生活经验和真实情境。幼儿在造房子过程中,涉及重心、支撑、承重、结构、连接等方面的科学原理。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方式(粘贴、涂色、符号、绘画等)记录“我眼中的房子”,运用测量的方式对幼儿造的房子进行比较,培养幼儿观察、记录、比较的科学品质;通过“房子设计交流会”,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倾听他人想法的能力。真正凸显幼儿园的STEM活动不局限于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还应该结合语言、艺术、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培养要求。

表1就原主题和改编后的STEM活动进行对比,可以明显地发现加入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内容后,课程的核心经验发生了根本变化,学习和表达的方式也随之改变,使之更贴近幼儿的生活。

以园本课程特色项目为载体 二期课改以来,我区开发了一批富有幼儿园园本特色的课程,形成了因地制宜、因园而异的个性化课程特色。如瓶玩活动课程、编织活动课程、生态绿色教育活动课程、海派文化活动课程等,STEM课程与幼儿园园本课程有机结合,以此丰富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和形式。

实例:我的收纳我做主(由上海奉贤区金贝幼儿园结合园本特色活动“纸玩活动课程”开发而成),以下节选张羽婕老师在教学实践中的教学反思,呈现出幼儿园纸玩特色活动与STEM课程结合的精彩。

实录三(为箱子上锁的意外之喜)

第3次制作过半,我走到了土土身边。

“土土,让我看看你的收纳箱吧。”我接过手一看,盖子竟然封住了。我就觉得很奇怪,按照之前的套路,不应该出现这样的失误啊。

“这是一把锁!”土土解释道,“你看。”

只见他将透明胶撕开了一点,打开盖子,又合上盖子重新将透明胶贴好。土土说他本来用了双面胶做锁,可是开了几次就锁不住了(失去黏性)所以后来选了透明胶。多么机智的一个小玄机啊!(见图1)

其实通过土土的3次制作可以看出他能自己操作,发现问题,尝试解决。在一次次的埋头鼓捣中,总能偶然地迸发出新的制作想法,不断尝试、积累经验并且找到诀窍。我越发地反思,自己从前忍不住一次次的指手画脚真的限制了孩子的自由发展。在开展STEM活动之前我和孩子一直保持着师生间的距离,我自以为眼睛看到的、心里设想的就是全部,总是放不开手真的让孩子完全自主地操作。谁知道这次的放手让我又对孩子们另眼相看。他们总是充满了各种奇思妙想,我们真的不能以成年人的标准审视孩子的成功与否。或许在外人看来,孩子们的收纳箱不合乎常理甚至都不能称之为一个完整的成果。但是我所看到的是孩子们自主地、大胆地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下进行尝试。从自己设计到自己制作,一次次的过程中从无到有,从失败到进步,从迷茫到有共同的目标。真的很感慨,这一切的一切不就是孩子们从活动中收获到的最宝贵的经验吗?其实不光是土土,几乎所有的孩子在一次次的活动中都向我展现了无限的可能。

以区域特色(贤文化)课程创建为载体怎样把STEM项目落地到奉贤区域化、本土化,把STEM和我们奉贤“贤文化”有机结合,这是我们在思考的问题。怎样与特有的课程资源更好地结合呢?比如奉贤的风筝、滚灯、家乡的桥文化等,希望把更多的STEM理念融入到奉贤的土地上生根发芽。我们不要单一地做而要整体地做,用专业的眼光判断,才能使我们要做的每一件事情有专业价值。

啟示

牵手STEM课程能让幼儿对探索产生兴趣,能提供给幼儿持续的时空经历,而这种经历会引发幼儿以后更多的认知和反思,这恐怕也是我们做STEM过程当中强调的一点。在本期的几个案例中,时间充裕是一个共同的特点,我们不仅通过课程,还利用区角活动与游戏,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投入到任务中去。其实也在不知不觉中帮助他们建构对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基本概念的正确认识,虽然这些认识并不显性,但却是幼儿以后学习的基础。而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想法、创意、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真实而显性的。通过与幼儿日常生活密切关联的任务,我们利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中的相关因素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去,促使幼儿去经历、去体验,这种经历、体验会给幼儿以后的成长留下很多思考、想法、愿望,这才是有意义的,也是我们追求的精彩。endprint

猜你喜欢

泡泡幼儿园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巨型泡泡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爱“上”幼儿园
动手做个方泡泡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