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的自主学习看得见——大班STEM活动案例“动感小车”
2018-01-23吴冬花
吴冬花
背景
在大班主题“我们的城市”二级主题“新式的车”开展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对车子有着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经验,时常在自由活动中看到孩子们三三两两结伴玩起赛车比赛,还会尝试拆装玩具车、用废旧材料制作汽车。由此,我们的STEM活动“动感小车”便产生了。
活动由问题引入确立工程任务:制作能不借助任何外力,在斜坡上车轮滚动滑行2米以上的动感小车。在背景经验学习中我们设计了4个系列活动——汽车展览会、汽车模型展、让小车动起来、让小车跑更快,让孩子们了解汽车的基本结构及相关信息,根据教师所提供的材料尝试掌握车轮、车轴的组装制作。而在解决工程问题中,我们期望孩子们通过自己设计、制作、测试、展示,不断调整、完善自己的设计方案,从而制作出具有自己组创意的动感小车。
实录
精彩花絮一、让车轮滚动起来
让车轮滚动起来,是孩子们面临的首要任务。在教师的带领下,孩子们来到学校停车场及小区停车场进行参观,孩子们仔细地观察了每一辆汽车,从外形到颜色、从轮子到轮毂,各种各样的汽车让孩子们看得眼花缭乱。看了各种各样的车,玩了不同的玩具车,孩子们要开始自己组装车轮、车身了,看着简单的材料,让车轮滚起来应该不难吧。孩子们信心满满,纷纷表示觉得“让车轮滚动起来”简直是小菜一碟。可想象是美好的,现实却有些小残酷,组装的时候有的车轮装好能滚动,有的却不行。到底怎么样才能让自己的小车车轮滚动起来呢?孩子们并不气馁,不断尝试、改进。经过几天的探索和相互学习,大多数孩子最终获得了成功,并且还发现了让车轮滚动的不同方法。
第一种方法:车轴固定,车轮动
发现一:与车轮一端固定相比较,两端固定让车轮更稳(见图1)。
发现二:车轮固定的两端距离要靠近,防止滚动过程中车轮左右晃;又不能贴紧车轮,防止卡住车轮滚不动(见图2)。
发现三:固定车轮的材料,胶带胜于黏土,因为等待黏土干燥的时间过长(见图3)。
第二种方法:车轮固定,车轴动
发现:粗吸管固定在车底,细竹签穿过粗吸管,有滚动的空间(见图4)。
无论是哪种方法,车轮都能滚动起来了,当师生一起总结孩子们成功的经验和方法时,每一个孩子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微笑。而教师们在这几天的观察中坚定了自己的信心:放手吧,孩子们能行!
精彩花絮二、设计动感小车
解决了车轮滚动的问题,孩子们分成5组,开始设计自己组的动感小车了。他们用五彩缤纷的画笔大胆地画出了自己想要设计并制作的汽车,有可以在水里行驶的汽车,有与众不同的消防车,有漂亮图案的小汽车……可是,这样的设计能制作完成“不借助任何外力,在斜坡上车轮滚动滑行2米以上的动感小车”么?到底怎么样的小车才能胜出呢?在师生共同商量讨论后,孩子们决定暂缓实施自己的设计,先试验一下到底怎样的小车才能滑行得远,再来设计自己的动感小车。
于是,接下来的几天,孩子们利用自由活动时间、个别化时间忙着用各种玩具小车、之前已经组装成功的小车在斜坡上进行试验(见图5),教师则静静做旁观者、倾听者,记录着不同组的发现。
几天的试验后,教师组织了一次交流分享活动,孩子们纷纷说出自己组的试验结果,想要让小车在斜坡上滚动得远,车身要小、轻、短;车轮要跟车身比例协调;底盘不能太低……
于是,在前期探索并讨论“什么样的车开得远”的基础上,5组小车设计师重新开始设计汽车,这次的设计图变得简单明确。然后各组便按照设计图开始选择材料、制作汽车,有的组选择做最轻的动感小车,有的组选择轮子大、底盘高的小车……每个小组都根据前期的试验结果设计并制作他们认为的能开得又稳、又远、最棒的动感小车。孩子的学习不再是随意和盲目的,他们的行动变得更有目标、更有计划。
精彩花絮三、小车测试与改进
各组的动感小车初具雏形,于是小设计师们将自己组设计的小车放上坡道进行测试,用卷尺测量滑行距离,比比哪一组的小车跑得更远。根据测试的结果,孩子们开始埋头检查自己的车,尝试将小车进行改进,有的组更换轮子,有的组改进轮轴,有的组减轻车身,想尽办法让小车跑得更远一些。经过几天的探索和多次改进后,终于各组的小车都比原先的设计提升了很大距离,最远的小车能滑行4米多,远远超出了教师设定的“滑行2米以上”的工程任务。
在一次次尝试过程中,孩子们自己动手探索让小车动起来、让小车开得更远的方法,一次次的经验总结也让他们渐渐了解了汽车开得远的基本条件,尽管有的组可能第1次调整后会失败,但他们在失败中寻找问题,总结经验,有的小组甚至经过了四五次的测试调整。最终,每一组都完成了工程任务,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活动中的分组合作,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在自由组合、互相商量中确定制作内容及分工,也使他们交往合作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反思
本次活动历经近3个星期的时间,从最初的汽车博览会、汽车模型展的系列活动到分组动手设计、制作小车,STEM活动“动感小车”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真正让孩子们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而教师也在这样一个活动中不断学习、成长、收获。
激发学习兴趣,加强学习体验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幼儿园各类活动得以顺利、有效开展的基础,幼儿往往对喜欢的事物特别感兴趣。STEM活动基于其开放性、综合性、趣味性、实践性等特点,其主题与过程能够很好地吸引幼儿,引发幼儿的积极参与与思考,相较于传统的学习活动,能够更好地引发幼儿的学习与参与兴趣。在STEM活动“动感小车”设计中,每一个小活动都是围绕着引发幼儿兴趣开展的。在“动感小车”活动实施的3个多星期中,幼儿持续保持着高度的兴趣,每一个孩子都真正参与其中,而不是旁观者,每一个孩子都在学习体验过程中有着自己的发现和收获。教师关注到适合大班幼儿学习的方式“直接体验,动手探索”为幼儿的学习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工具和材料,同时不断根据孩子们的行为调整方案。STEM活动让教师们看到,孩子完全有自我学习的能力。
基于问题情境,回归现实生活
STEM教育具有情境性特征,它不是教授幼儿孤立、抽象的学科知识,而强调把知识还原于丰富的生活,结合生活中有趣、挑战的问题,通过幼儿的问题解决完成教学。情境是STEM教育重要而有意义的组成部分,学习受具体情境的影响,情境不同,学习也不同。在“动感小车”活动实施中,教师深有感触,有别于平时主題活动中的手工制作,孩子们不再简单地设想如何做一辆美观的小车,而是学会通过自己的试验、判断,结合任务要求思考如何设计和制作“斜坡上车轮滚动滑行2米以上的小车”,在材料选择、外形设计、调整改进中都基于问题情境思考、协商、合作,最终成功解决了问题。
重视学习过程,促进全面发展
STEM活动提供了幼儿动手实践的学习体验,幼儿在参与、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不仅获得结果性知识,还习得蕴含在项目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过程性知识。这种在参与、体验中习得知识的方式对幼儿今后的工作和生活的长远发展会产生深刻影响。幼儿园学习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为幼儿今后的学习与生活打下基础。在“动感小车”活动过程中,幼儿的观察、分析、比较、协作、想象、创造、语言等多方面的能力都得以发展,在此过程中,幼儿的学习品质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与提升。“动感小车”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做到语言、艺术、数学、科学等方面的融会贯通,主张各领域间的综合实施,使幼儿获得了全方面、多方位的学习与发展。
开展STEM活动,孩子们开始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他们的精彩超出教师们的想象,也让教师看到了孩子学习方式的变革。当然,STEM也带给教师更高的要求和挑战,科学素养、观察幼儿、适宜推进等都是后续需要不断思考和加强的。愿STEM活动让教师与孩子共成长,让幼儿的自主学习看得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