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数学游戏,引导学生“动”中学

2018-01-23

上海课程教学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生活化笔者游戏

◎ 周 华

刚刚告别幼儿园、踏进小学的一年级新生,活泼、好动且坐不住。课堂上偶发事件此起彼伏,教师常常要中断教学来维持秩序。有人说“小学教学是学生自己的教学,是生活化的教学”。既然“好动”是低年级学生的特性,而小学数学是生活化的数学,教师何不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数学课上感受生活化,名正言顺地“动”起来呢?

一、多角度梳理,寻找教学策略

笔者对教材进行多角度梳理后发现:一年级数学主要强调的是学生对于数学的初步感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简单的数字、形状等数学概念,并进行简单的计算,建立对于数学的初步意识。

而一年级的学生已开始逐渐显示出童年期的年龄特征,他们的认知过程由形象性向抽象性过渡,心理活动由随意性向自觉性发展。马丁·加德纳曾说:“唤醒学生的最好办法是向他们提供有吸引力的数学游戏。”小学生,尤其是一年级新生,学习动机主要取决于他们对学习内容感兴趣的程度以及对教师的偏爱。教师通过积极创设情境,借助各类游戏,引导学生在数学课上名正言顺地“动”起来,展示他们的天性,发挥他们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数学教学常常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严把教学主阵地,分设各类游戏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可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引导学生“动”中学,而游戏可以把学生的兴趣吸引到课堂上来,兴趣是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强大动力。教师通过在课堂中运用生动的数学活动情景,精心设计学生乐于参与的课堂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释放他们的热情,引领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引导他们爱上数学课,从而爱上数学这门学科。

(一)设计“调节游戏”,调动学生乐学情绪

1. 课前调节游戏,营造乐学氛围

利用上课预备铃时间,让学生创编儿歌,在兴趣盎然中做好学习的准备。比如学生尝试创编《比一比》中三个符号的儿歌游戏,在学习了“9>1”这个不等式后,笔者启发学生:“大于号的开口对着大数还是小数?”“你能给大于号编句儿歌吗?”学生很快能答出:“大于号开口对大数。”当看到“1<9、9=9”,孩子们由于新奇感顿时兴奋起来,这时教师接着追问:“你们还能编小于号、等于号的儿歌吗?”有的孩子马上想到了“小于号尖尖头对小数、等于号两边相等画等号……”孩子们畅所欲言,有的学生边编儿歌边做出形象的动作,潜移默化中他们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通过游戏活动,相关“比大小”的重难点全都串联了起来,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寻求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 课中调节游戏,调动积极情绪

游戏不仅用于课前热身营造氛围,还能在课中调动学生积极情绪。拍手游戏可以作为调节游戏的首选形式,因为它用途广泛,操作简单,学生参与热情很高。

比如认识了10以内的数以后,笔者设计了一个“看数字,拍拍手”的游戏,请一位学生到讲台前随意挑选一张数字牌,下面的学生看到数字后,按数字拍手,教师一定要强调拍手的节奏,这样如果有学生拍错,就能马上发现,及时进行纠错和辅导。这个游戏既让学生认读数字,又在拍手过程中练习计数。在学生学习了“左”“右”的概念后,笔者又设计了“听口令,拍拍腿”的游戏,如教师喊“左右左”,学生边跟喊边用双手在双腿上拍出正确的节奏,也可邀请学生上来喊口令,“左左右,右右左,左右左右”,通过这一游戏的设计和组织,学生对于“左”“右”的学习就有了一种最直接的经验,而且印象深刻,记忆清晰。学生以自身的活动和具体的情景,通过动脑,用动作和语言来表达,改变以往教师单纯地灌输知识的教学方法,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和理解水平,使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

(二)设计主题游戏,激发学生好学意识

1. 以计算为主题的游戏,让数学多样化、合作化

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在计算方面两极分化现象尤为严重。一部分孩子对10以内的加减法已熟练掌握,但有相当一部分孩子计算很慢,有的孩子仅能靠扳手指完成,甚至个别孩子连扳手指都不会。所以笔者设计了四人小组进行“口算我能行”游戏,在周一给每位学生发放25粒奖励豆,游戏规则是一人提问,三人抢答,每人提前准备5题,轮流进行,提问者给答对者一枚奖励豆,到周五统计,每个学生手里的奖励豆数量,在“加星榜”上逐一加星。这样的游戏模式打破了以往口算练习“学生每天反复做,教师每天反复批”的常规,使训练更加多样化,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小组游戏的模式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此游戏,学生扳手指的现象明显减少,计算熟练度与正确率有所提高。

2. 以解疑为主题的游戏,使数学更生活化、趣味化

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根据这一理念,笔者在教学中努力贴近现实生活,增加教学的趣味性,灵活地整合教材内容,将数学学习置于学生生活的“大课堂”,引导学生自主观察、自主探索和实践。学生学习数学,获取了知识,学以致用,并且能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使用到生活中去,不仅加强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而且由此产生对数学学科的喜爱。

比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笔者设计了“小管家招聘会”的游戏环节。笔者准备了像模像样的招聘牌和一顶小毡帽,并担任面试官向全体学生提问:“我们家5月1日要出去喝喜酒,你们看,我应该在红包里放什么币值的人民币啊?”“我做饭的时候,突然发现酱油和盐没有了,要到楼下的小超市去买,该带什么币值的人民币呢?”“我要乘安亭1号线到上海赛车场参观一下,又该带什么币值的人民币呢?”……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笔者适时地给予鼓励和表扬。相信这样生活化的游戏,对学生来说一定记忆深刻,对人民币币值的认识也更深刻了。教师将生活实例引入课堂,是课堂情境模拟的重要途径,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境结合起来,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使学生感到数学问题亲近、易学。

三、依托活动课,感受数学魅力

学生学习的内容应该是现实的、生活化的、有趣的,从儿童的生活经验来看,数学不再是一种局限于教室中的活动,而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学生的生活环境和任何一个活动场所,都可以作为数学学习的课堂。

(一)依托“快乐十分钟”,培养数学意识

因为笔者一直担任班主任,发现可以利用“快乐十分钟”,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在校园里做各种游戏,培养数学意识,体验数学概念。比如“马兰花”是一年级学生特别热衷的室外游戏,全班学生手拉手围成圈,教师在圈正中喊:“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们在说话,请你马上就开花。”学生问:“几瓣花?”教师答:“5瓣花!”大家迅速找到小伙伴,结合成一朵“5瓣马兰花”。这个小游戏在教授“10以内的数”单元时,就可以指导学生做,他们一下子就会和教师亲近起来,和数学亲近起来,这样可以消除孩子刚上小学的陌生感和不适感。教师还可以设置“每日一秀”板块,每个学生利用周末画水果、动物、花、玩具等各种物品,数量2—5个,邀请也画同类物品的小朋友一起秀:“我有2只熊,你有3只兔子,2+3=5,我们共有5个小动物(手拉手)。”这样的游戏在不经意间训练学生应用题的解题思维。学生在快乐的笑声中,不知不觉地开动了脑筋,掌握了知识。数学对他们而言不再是枯燥的数数算算,而是成了活力十足的游戏。

(二)利用体活课平台,体验数学概念

只要留心,不难发现体活课上的游戏,在数学教学中也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这方面,笔者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刚学好20以内的数后,笔者就利用体活课排队的契机,让学生在操场上整好队,开始报数,男、女生各一队,每次笔者都随机挑四五个监督员出列,这样既保证每一列学生数不超过20,又让学生所报的号码经常发生变动,锻炼他们的灵活性。随后笔者随机地说“第5个出列”或“第9个出列”,帮助他们辨别和区分了“几个和第几个”的概念。为了让学生对于长度单位“米”有更直观的理解,笔者在操场上画6条10米的线段,先让大家猜猜看走完这条线段需要多少步,然后,邀请6位学生走一走,数一数,使他们通过体验真正感知了“米”的概念。学生对于自身体验的数学活动特别感兴趣,课后,还有学生意犹未尽地对笔者说:“老师,数学真有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在游戏中找到原形,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用学到的知识去解释活动课中有关数学的现象,并能解决一些有关数学问题。

总之,一年级新生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经常在数学课上坐不住。作为教师,与其一味提醒、强化学生的行为,不如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智慧地运用数学学科的特点,因势利导,积极创设情境,注意教学策略,借助各类游戏,如巧设调节游戏、创设主题游戏;同时,利用“快乐十分钟”、体活课等日常活动,正面引导学生在数学课,甚至其他课上名正言顺地“动”起来,有意义地“动”起来,充分利用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使学生对于教学活动的参与度更高、学习兴趣更浓,引领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全过程,实现由“乐学—会学—会用”的转化,激发并保持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提升教学效果,为他们将来学好数学,用好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刘加霞.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3-15.

[2] 楼明霞.小学数学课堂游戏100例[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17.

[3] 斯苗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透视[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21.

[4] 张丹.小学数学教学策略[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6.

[5] 张兴华.小学数学教学心理学:儿童学习心理与小学数学教学[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6.

猜你喜欢

生活化笔者游戏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老师,别走……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