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公信仰空间的构建
——以山西运城解州关帝庙为例

2018-01-23马月萍

文物季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关帝庙关公运城

□ 马月萍

关公作为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沙场上战绩卓越,殁后三教共奉,又被尊称为“武圣人”,同时也是广大民众膜拜的对象。关公“忠义仁勇礼智信”的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是华夏民族道德精神的提炼和升华。

作为关公的出生地和青少年成长地,关公故里——山西运城,现存有世界上规模最大、始建最早、保存最完整、档次最高的解州关帝庙宇,以“关圣文化建筑群”成功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这里的关公信仰具有鲜活的生命力,这种外化的关公信仰表征,实质上是国家和地方之间不同力量以及各个不同群体交错融合互动的结果。

一、解州关帝庙景区——各个阶层的共同缔造

(一)建造修建年代

关羽,东汉延熹三年(160年)生于河中府解梁常平里下冯村(今运城市常平村)。关羽殁后,蜀后主刘禅于景耀三年(260年)追封关羽为“壮缪侯”。三国、两晋和南北朝的几百年间,其神迹并不突出。陈、隋之际,关羽显圣于湖北当阳,佛教将其列入护法伽蓝。唐代对关羽的神性继有传诵。宋代是关羽登上神坛的重要时期,北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关羽“盐池斩妖”后,关羽由侯而公,由公而王,赐予“崇宁真君”称号。明代,敕封关羽为“天尊”,清代对关羽的封号已经累叠为“仁勇威显护国佑民精诚绥靖”。

在国家统治者的倡导下,在关公的出生地建造一座供奉关帝的庙宇成为必然。《解州全志》卷三“祠宇”条云:“关圣庙,在城(解州城)西门外,南面条山,北负硝池,创自陈、隋,宋大中祥符间(1008—1016年)重建。”现存解州关帝庙景区部分碑碣以及唐代绳纹砖,都证明了解州关帝庙景区始建于陈、隋年间的说法。民国《解县志》载,从宋大中祥符年间到民国七年,解州关帝庙祖庙进行了32次不同规模和程度的维修,其中明代和清代维修次数较多。

现存常平关帝家庙作为解州关帝庙景区的一部分,最先是民众私葺,后多有修建,其修建次数和规模,与国家统治者的倡导有很大关系。明嘉靖乙卯正月(1555年)立《解州常平里重修汉义勇武安王庙记》载,“距州东二十里为常平下冯村,王故里也。父老相传,庙即王旧居”。常平关帝家庙的碑记计40通,其中明代11通,清代25通,这与同一时期国家对关公的褒封频次密切相关。

地方官员参与其中也成为关帝庙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立《重修解州常平义勇武安王庙记》和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立《重修常平关夫子庙引》都对地方官员参与常平关帝庙修建进行了记载。

地方精英参与其中。地方精英在国家政策的引领之下,以一种积极的姿态参与到常平家庙的修建当中。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立《新立清明节会捐输银记》有明确记载。

通过文献和现存碑碣,可以充分证明,解州关帝庙景区的构建,是在国家的大背景下,由统治者倡导,有政府官员、地方精英、当地百姓共同参与的一场造神运动。关公精神代表着国家意识形态,国家也通过修建关帝庙宇等形式,以期对社会各个不同阶层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建筑规制

解州关帝祖庙总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为我国传统的“前朝后寝”及中轴对称的宫殿式布局。在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端门、雉门、午门、御书楼、崇宁殿、春秋楼,两侧配有木枋、石坊、碑亭、钟亭和东西长廊。庙内悬挂有康熙御笔亲书“义炳乾坤”、乾隆钦定“神勇”、咸丰御笔亲书“万世人极”、慈禧太后题“威灵震叠”匾额。庙中的精华建筑“春秋楼”及其悬梁吊柱结构,是我国古建中的奇葩。

在解州关帝祖庙众多皇家规制的建筑中,有一处比较特别,即为“胡公祠”,相传是关夫人胡氏家祠。至唐代,其后裔胡证官拜谏议大夫振武将军节度使职务,故又称胡大夫祠。把家祠列入解州关帝祖庙中,显然是官方将儒家伦理纳入其中,彰显国家上层对家国一体的重视。

在常平关帝祖祠,民间的在场表现得更为清晰。相传,此处是关羽的故宅,关羽从出生到避祸出走前一直生活于此。关羽殁后,当地人为纪念关羽及祖辈三代,便在此建了一座祠堂。庙内的娘娘殿、圣祖殿和金代砖塔在世界所有关帝庙中绝无仅有,这种布局更符合当地民众对家国的期待。

二、关公传说——国家与民众的共同参与

当地关公信仰空间的构建与民间传说有很大关联,以常平、曲村、蚕坊为中心,形成一个关公传说圈,当地民众往往通过构建的传说来解读关公。

关公诞生传说。当地百姓对关公诞生主要有两种说法,一为关公是火神真君转世,另外一种说法是关公为青龙转世。关羽在沙场英勇杀敌,殁后被封王称帝,当地百姓对其身世进行神化,自然是维护其神祇角色的“权威性”。

关公出走传说。正史典籍对关羽出走原因没有明确记载,陈寿《三国志·关羽传》:“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解梁关帝志》只提到避地奔涿郡。罗贯中《三国演义》,开篇即为《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没有提及关公避地奔涿郡的缘由。而当地关羽斩吕熊传说,对关公出走有一个合理的解读。

关公显灵传说。这类传说将关公的神性特征与当地的具体事件结合起来,用具体事例来彰显关公的惩恶扬善精神。

关公斩蚩尤传说。《大宋宣和遗事》《解梁关帝志》《仿洪小品》《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都对其进行了记载。虽然情节上有些许出入,但大都认为蚩尤作祟,致使盐池不能正常产盐,于是派遣关公降服蚩尤。

关公故里关公传说,迎合了历史文献,同时也是对历史文献的补充。这种口耳相传的集体记忆,也是民众智慧的显现。

三、关公仪式展演——各个阶层的共同互动

关公仪式展演作为关公信俗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公布为国家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解州关帝庙景区每年举办的三大文化活动,农历四月初八古庙会暨关圣帝君巡城活动、农历六月二十四关帝诞辰纪念日和国际关公文化旅游节,已经成为展示运城的一张靓丽名片。

从现存碑碣、文献资料以及当下活动来看,祭祀关公的仪式,自古至今,参与人员既有官员也有关公信众等不同的角色,充分体现了国家主流意识和民众的交流互动。关公故里以关公为核心的庆典活动,不论在任何朝代,国家的在场与民众的狂欢成为仪式活动日久弥新的动力。这也充分说明,关公信仰既是国家文化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国家的形象,同时也证明了关公信仰在民间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关公已经深刻影响了当地民众的日常生活,关公“忠义仁勇”的精神内化为当地民众的道德品质。

四、关公神性角色——各个阶层的共同塑造

作为上至国家下至百姓共同缔造的一个神灵,关公的神性角色随着时代的演进,与当地的民风民情紧密结合在一起,被塑造成了集多种神祇角色于一体的万能神。

如关公的雨神角色。关公为雨神,与运城的气候有很大关系。运城伏旱和秋旱频繁,使农业生产受到很大影响。运城年均降水量只有500多毫米,旱灾时有发生。在解州还流传着“大旱不过五月十三”的说法,相传是日关老爷磨刀,必定下雨,现在解州关帝祖庙崇宁殿前有关公磨刀石一方。

关公的财神角色。很多不同的行业将关公奉为财神。从晋商作为商界的典型代表,出于祈福避难的精神需求,将关公精神带到了所到之处,山陕会馆成为晋商供奉关公的神圣空间。在关公故里,关公的财神形象深入人心,这也说明了关公精神已经成为商人的一种精神动力。这种忠于国家、恪于职守、坦诚待人、光明磊落、积极进取的优秀品质,为晋商走出山西,走向世界打造了良好的对外形象。

在关公故里,关公还是生育神。孩子从小多病,或者八字和父辈不合,家长就会把孩子领到常平关帝家庙崇宁殿前的柏树上为孩子拴红绳,认关老爷当干爹,希望小孩健康。而关夫人也因关公的神迹而被更多民众奉为送子神和药神。

五、新时期关公信仰空间的构建——城市形象与村落资本

近年来,关公故里——山西运城,已经成为运城政府宣传旅游文化的重要名片,更多的外地人也通过关公了解了运城。同时,地方民间也积极参与其中,成为扩大村落文化资本的重要方式之一。

从官方构建来看,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解州关帝庙景区打造力度,如新建了占地面积达105亩的关帝御园,于2009年9月25日正式对外开放。同时,在重要城市地标建筑设立关公像,彰显运城厚重的关公文化。如运城市政府于1992年在火车站广场设立关公骑战马雕塑。2015年在高铁北站设立关公塑像,将运城机场以关公命名,等等。这种以关公为载体的城市宣传,极大地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

在关公故里这样一个以关公信仰为标志的城市,弘扬关公文化也成为很多村落彰显文化资本的重要方式。一是通过修建关帝庙的方式。如解州关帝祖庙西侧的西元村,常平关帝祖祠东侧的曲村,盐湖区北乡镇的西古村、临猗县的关源头村、万荣沙石范村、芮城太阳村、垣曲关家村,等等。二是举行祭祀仪式。如清明节祭拜关公,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几近中断,近年来,关氏后裔和常平村村委积极倡导恢复了这一传统仪式。

关公文化集中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当下弘扬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村落通过构建关帝庙、举办纪念活动,表明村落文化极力迎合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成为村落重要的文化资本。

近年来,随着交通的便捷和宣传力度的加大,解州关帝庙在海内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有人形象地将世界现存的关帝庙比作一棵大树,而山西运城就是这棵大树的根。据不完全统计,与解州关帝庙有交往关系的关帝庙已经遍布五大洲近100多个国家,关公文化的影响力更为深远。

通过解州关帝庙这一个案,我们可以分析,关公信仰空间的构建,不论是任何历史时期,都是社会各个不同的角色共同参与、互相影响的结果。在当下新媒介如此便捷的情况下,每个人都可以是关公文化的学习者、传播者和传承者。

猜你喜欢

关帝庙关公运城
藏传佛教关公信仰新论
运城面粉、运城苹果、运城蔬菜 “三个运城农业品牌”打造运城新名片
关公面前耍大刀
关公
福建东山关帝庙
点赞!李克强总理山西运城赶年集
运城清廉地图
山西运城:冬日盐湖色彩斑斓
关帝庙
关公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