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的逻辑

2018-01-23周新叶

黄河之声 2018年22期
关键词:逻辑性感性旋律

周新叶

(扬州大学音乐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9)

音乐是流动的艺术,其运行必有其内在逻辑规律,极有理论研究之价值必要。可以说自音乐诞生之日起,其逻辑性便有了初始萌芽,音乐的完善就是其背后运行逻辑的完善。对音乐逻辑的系统探索不仅恰如其时,甚至可以说似乎有点姗姗来迟,像交响乐这种具有高度逻辑性的声响与情感系统早在几百年前便已诞生,相应作曲技术理论也已趋成熟,但遗憾的是综合性的带哲学性质的音乐逻辑学却至今尚未出现。此文抛砖引玉,意在引发学界关注,共同思考探讨。

美学家高尔泰说过:“美是自由的象征”,音乐美的特征是倾情而泄,自由而奔放。音乐虽可以灿烂辉煌令人目眩,但并非杂乱无序,音乐可以恣肆纵横,但并非恣意妄为。深藏音乐背后的是强大的逻辑支撑。音乐之所以令人动情,是它暗合了人类情感发展的逻辑,遵循了情感发展的内在规律。

自由与逻辑似乎是一对矛盾,这两者又是如何珠联璧合融为一体的,似乎是个待解的迷?其实,窃以为一切自由也都是某种规律支配下的自由,并无绝对的自由。音乐的自由也不过是遵循人类审美情感运行规律下的自由发挥而已。音乐的逻辑便属于音乐运行发展的这样一种内在规律。

每当我们倾听那些悦耳动听名曲,尽管并非我们自己所创作,但那每一个音符又都仿佛是从我们内心里自然流淌倾情而出,这种心理现象或者说必然性,便是音乐形式暗合了我们审美心理的音乐的逻辑。所谓优秀的作品就是指那些音乐形式符合我们的审美情感,音乐逻辑趋于完美的创作。可以确定的说,那些音乐史上各占一席之地的作曲大师们,同时也就是音乐逻辑的伟大探索者。

人的理性思维具有逻辑特征,同样,人的情感活动也是遵循某种逻辑,具有一定逻辑性的,但情感逻辑与逻辑思维具有质的区分,两者分属于感性范畴与理性范畴。理性思维逻辑遵循的是概念判断推理的轨迹走向,这个逻辑系统对情感运行完全无效。音乐属于感性情感活动,它是非理性的、非概念的、非线性,是发散的,是想象与感悟的。音乐运行的感性逻辑,是全然不同于理性逻辑的独立自洽的逻辑系统。音乐的情感是审美情感,其审美情感逻辑必然也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情感逻辑,有其独立自在性。音乐的诡异,同时也正是其魅力之所在,文字语言对抽象而感性直觉的音乐只能望乐兴叹,无以言表,恰如门德尔松所说:“语言的尽头就是音乐的开始”。音乐的魅力正是在其蕴含的情感逻辑之中绵延伸展。

音乐逻辑指音乐进行的某种合理性(严格讲应该是合感性规律)、有序性、倾向性与必然性,它包括音乐形式逻辑与音乐情感逻辑(简称形式逻辑与情感逻辑)两方面。形式运行的逻辑必须符合人的情感运行逻辑,符合情感运行发展的规律,否则便不成其为逻辑,也不能被听者接受。如康德所言“无目的的合目的性”,音乐美就是声音结构形式暗合了主观审美心理,造成声心共鸣,从而使主体产生精神愉悦,即所谓音乐美。

音乐形式逻辑具体的包括旋律与和声的功能与进行、曲式结构的设计、调性布局、音区音色及音型织体的变换及对比等等诸种子结构的有机组合。其中旋律是音乐的灵魂,尤其是旋律中的主题在音乐中具有核心地位。旋律是否触动人心动人心弦,直接与乐音的进行逻辑相关。旋律上下句的呼应,呈示性乐段到展开性乐段再到呈示性乐段的进行。音乐本质上也是生命现象,遵循生命形式的原则,尤其对比变化、对称平衡和再现这三个重要原则。其中对比变化原则几乎体现在所有音乐构成元素方面,比如音色与和声都可以造成明暗层次与对比,音色选配需符合对形象刻画塑造的要求等。如小提琴、长笛、双簧管都属于亮色,轻盈飘逸,尤其小提琴的华丽柔美,富有高贵的气质。大提琴属于深褐色,沉稳厚重,象征着理性。长号辉煌华丽,圆号旷远悠长。再有音色的刚柔相济与高低音区的对比平衡,以及音乐在曲式结构上的产生、发展、高潮、尾声直至结束,就是一个完整的生命历程,同时也是人之情感过程的完整运行轨迹,这些都充分展示出音乐逻辑的美。

音乐的形式是动态流动的,具有感人肺腑动人心魄的力量。孔子曾在听了韶乐之后,慨叹曰:“三月不知肉味”,可见音乐魅力之强大。又所谓“魂牵梦绕”、“酣畅淋漓”、“跌宕起伏”与“惊心动魄”等这类词语,多半都是用以形容动态性的音乐,而极少用以形容绘画等静态艺术,即使最大众化的电影这样的综合艺术,也必须借助音乐的强大渲染力,而这渲染力则根源于背后强大的逻辑推动。

需要强调的是,与逻辑思维的单线性封闭性不同,音乐是形象思维,是和感受、体验关联在一起,音乐逻辑的运行路径并非是唯一的,而是可以多线条多路径多选择,是发散的开放的。作曲家有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有高度的创作自由度。各种不同音乐进行,其逻辑性强弱是不同的。不同音乐风格类型在逻辑上也有差异,复调音乐的对位法本身可以说就是一种数学逻辑的方法,巴赫的复调的准确性、必然性、智识及音符的逻辑结构顺序,使他的作品十分严谨,像几何逻辑,所以有“巴赫的音乐具有逻辑美”这样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此外,相对而言,古典主义逻辑最为严谨,而印象派的和声则放弃了传统逻辑的功能序进,而强调视觉性的画面感,旋律上也放弃长句,以短小片段寻求瞬间色彩的波动等。我们也可以这样认为,印象主义倾向注重的是视觉性的逻辑,而非听觉逻辑。

猜你喜欢

逻辑性感性旋律
理性的反面不是感性
唐代口哨旋律拟解
理性的反面不是感性
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感性概念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科技书稿的逻辑性审查方法归纳
逻辑性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学生个性化学习
浅谈法律解释的重要性和方法
7月,盛夏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