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财务监控问题研究
2018-01-23李为毅
◎李为毅
在我国农村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农村财务管理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农村各项建设活动的顺利进行离不了良好的经济环境,而农村财务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农村经济环境。针对建设新农村的需要,有必要提高农村财务监控水平,这一点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尤为重要。
一、农村财务监控的主体与客体
(一)农村财务监控的主体
通常,外部控制要比内部控制要弱,外部监督比内部监督要强。财务监控为相关主体依据契约条件下的监督权与控制权的辩证施治。在组织方面,控制是依托一定权利而进行的控制,具有垂直性。监督不单单是停留在村级内部,更来自于审计单位与政府部门等外部性的监督。监督并非依托于物权而存在,监督权是法律所认可的察看权与建议权,其发挥状况与组织制度、监督者自身的素养有很大关系[1]。
在村级财务监控中,监控关系有两种,分别为:一是村级内部的监控关系,监控主体主要有村委会与村民。村委会和村民之间为委托代理的关系。因为村级财务所涉及到的内容非常专业与庞杂,普通村民无法胜任监控工作,多成立专门化的理财监督小组来负责监督工作。村干部能否为村民办实事,主要是由村干部的个人素养所决定的。在村集体中,村委会为集体资产的掌控者,农村财务工作由村委会直接领导。二是外部的监控关系,如相关经济管理部门、审计组织等。由于内部监控机制不完善,所以很多村民都寄望外部财务监控能够充分发挥效力。农业经管部门负责农业方面的各项工作,对农村地区非常熟悉,在开展农村审计工作时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长年以来,农业经管部门在规范与监管村级财务管理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然而农业经管部门不是审计单位,独立性与专业性都不强。随着市场化经济的发展,农业经管部门直接参与到审计市场的行为应该被遏制。专业的审计单位应在农村财务监控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农村财务监控的客体
如果不能够准确地界定农村财务监控的客体范围,那必然会导致农村财务监控工作一片混乱。倘若将财务监控的客体认定为所有农村经济活动则太过宽泛,这是因为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相关的经济活动太多了。农村财务监控的关键是对利益主体的各项行为加以规范与约束,促使农村内外部财务关系得以优化,具体涵盖集体资产所有者间的财务关系、与债权人间的财务关系、与债务人间的财务关系、与村民间的财务关系等。该方面相关的具体内容包括:年度财务收支计划与具体的执行状况;村集体资产的使用、转移等;债权与债务等;村集体投资项目的财务状况;相关人员的经济责任履行状况;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有偿使用费用与收支状况等[2]。
二、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财务监控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准则与财务制度不全,缺乏可操作性
一是当前我国农村财务管理相关制度制定已久,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各种不足逐步显现出来。1997年我国颁布了《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制度(试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试行)》,要求村级财务管理应做到编报简单会计报表和做好会计记录。2005年我国推出《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在会计科目设置与核算内容方面进行了修改,然而在信息披露与信息质量方面未有改观。二是当前农村财务管理制度没有对会计核算主体进行详细规定,实际核算中未能够有效的区别具体经济组织,使得农村财务管理出现混乱的局面。三是2006年我国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仅有第5号生物资产提及农村财务活动,其他均未涉及[3]。
(二)监控体系存在漏洞
一是民主监督制度不够完善。村委会成员为村级财务监控的主要对象,而村委会成员又是农村民主监督工作的领导者,监督者和被监督者在很多情况下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导致村级财务监督没有独立性。二是村民民主意识非常差。部分村民缺乏集体观念,很少参与到民主监督中来。三是审计监督的有效性不强。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乡镇农经部门仍然是主要的审计主体,其和当地的村集体间有着诸多利益关系,在物质条件的限制下,难以充分发挥审计作用,审计结果往往缺乏客观性。
(三)财务信息披露制度难以落实到位
随着《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暂行规定》的出台,村级财务公开的相关程序、要求与内容得以明了。然而由于村民的需求力不强,村级财务信息的披露情况差强人意,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得不到保障。对于农村会计信息披露而言,所有村民的需求是最重要的外部动力,内部动力则为上级政府部门的要求。广大人民群众仅关心与自身切身利益直接相关的内容,对其他内容则有所忽视。加之信息渠道不畅通,导致农民对村级财务信息的需求进一步降低。很多村级财务公开信息缺乏可靠性,质量欠佳。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引发群体事件,激化社会矛盾,影响基层农村的稳定发展。
(四)财务人员专业能力不强
一是农村财务人员整体上文化水平较低,很多人的会计专业知识严重匮乏,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难以胜任实际工作的需要。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教育水平低下,很多村级会计的文化程度为小学或初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村级财务人员非常少见。现有的村级会计仅仅熟悉少量会计业务处理知识,有很多无法完成记账工作,使得村级会计账务积压,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在编制会计报表的过程中,这些人的随意性非常突出,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往往达不到要求。二是村集体在聘用会计人员时不规范,财务人员的稳定性不高。很多村的会计人员根本就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也未经过任何专业性的培训。在部分村子里,会计人员甚至随着村委班子的变动而变动,或者由村委成员直接兼任。三是相当一部分财务人员缺乏原则性,职业道德观念不强,容易做出违法乱纪的恶劣行为。
三、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财务监控方面各种问题的有效措施
(一)制定出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一是针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社会的现实状况而对当前施行的制度进行修订与完善,全面落实《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对会计核算主体进行明确规定,推行与之相适应的会计核算基础,也就是将村委会作为主体,引入收付实现制度;将村集体经济组织视为主体,引入权重发生制度。三是依据当前农村经营现状,对现有的会计科目进行调整与优化,使得会计处理更有更强的可操作性。三是根据《关于开展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中的有关内容,构建起村账委托乡管的机制,使得各项会计操作得以规范化。
(二)完善现有的监督控制体系
一是推动外部审计组织的发展,将其引入到农村财务管理审计领域中来。我国农村财务管理应构建起外部审计监督机制。相关政府部门应针对农村财务审计的需求而完善各项法规,借助第三方审计监督机构的专业性与独立性而提高农村财务监控水平。政府部门针对此可以推出多种政策,股利第三方审计监督机构参与到农村财务监控中。第三方审计监督机构应受所有村民的委托,针对所有与村民利益相关的会计信息展开审核,也可以受政府部门的委托而开展涉案审计工作。二是完善村级财务内控制度,落实民主理财制度、授权批准制度及相关责任制度等。三是针对村级财务管理状况而创造出约束与激励并村的软环境,针对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优良的村集体给予表彰,对于村级财务方面的违法乱纪行为一定要严惩,绝不姑息[4]。
(三)创建多种财务公开模式,加强财务信息的披露
一是实现村级会计工作的电算化,使得会计信息的各项操作更加规范化。经济欠发达地区可以采用试点的办法来推行会计电算化,不断总结经验与调整推行策略,使得会计电算化在农村会计处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从根本上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水平。二是做好宣传与教育工作,提高村民的民主意识与法制意识,使得农民对会计信息产生需求,为会计信息披露提供动力。三是依据《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暂行规定》中的相关要求做好会计信息披露工作,所披露的内容应具备及时性与重要性,所有披露内容都应由基层政府检查与备案。
(四)加强农村财会队伍建设工作
一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基层政府部门应做好村级会计人员的专业培训工作,将职业道德内容作为培训的重点,使得村级会计人员拥有更高的职业能力。基层政府有必要将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融合起来,鼓励那些优秀的村级财务人员走入到职业院校或大中专院校,得到深造的机会。基层政府有必要对此设置专门的物质奖励基金,充分调动村级会计人员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其能够自主提高会计从业水平。二是改变以往村级会计聘用办法,由基层主管部门直接选派,会计人员受主管部门的直接领导,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会计人员具有独立性。基层主管部门在选聘跨级人员的时候可以优先考虑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人员等,其薪资与待遇则由基层政府承担,在任职期间应采用定期交叉任职的办法。三是制定出有针对性的管理办法,使得村级会计人员的权责清晰。
四、结束语
一直以来,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财务监控问题都是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被社会各界所关注。在新形势下,基层政府部门应从村级财务人员的聘用入手,构建起一支高水平的、独立性强的村级财务管理队伍。相关政府部门应积极引导第三方专业审计机构进入到村级财务监控领域中,强化监控力度,促使各项村级财务活动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