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协同治理的农民工职业化实现路径选择
2018-01-23曹玉华
◎曹玉华
一、研究现状
农民工职业化指的是从事非农生产的农民在市场竞争中逐步具有一定的职业资格与从业技能,这与其本身的出身及社会地位没有关系。在职业化的基础上,其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现代化建设中,逐步成长为有技能、有知识、有文化的新型农民工。农民工职业化的主要特征为:一是新型农民工从农业生产中彻底解脱,投入到工业发展中,借助市场机制与规则而获得薪资,成为理性经济人;二是新型农民工和传统的农民工有很大区别,是具备一定的业务技能,工作能力非常强;三是新型农民工充分融合到市场中,擅于学习各种先进的文化知识,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而实现自身报酬的最大化。在我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农民工职业化是必然的,但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
尽管农民工职业化为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方面,但该方面的研究成果却不多,现有的研究多集中于农民职业化与“民工荒”方面。事实上,农民工职业化与农民职业化为两方面。在农民职业化的过程中,农民所从事的仍是农业,是发展现代化农业的重要路径之一。农业职业化最终会导致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只有做好农民工的职业化工作,才能够使得农民工顺利就业,减少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为此,相关部门需要加大教育与培训方面的投资,使得农民劳动力的素质得到改善。“民工荒”的出现使得社会各界开始关注农民工职业化。经济学学者多从劳动力梯度转移的角度展开研究;社会学学者则从农民工价值观念与相关权益保障方面展开研究。学者们普遍认为农民工自身存在一定问题,如知识技能匮乏,无法满足企业的要求。相关统计数据现实,2011年,我国共有25278万农民工,仅有23%的农民工具有高中或以上学历。借助农民工职业化而实现劳动力市场的资源优化配置势在必行。
二、农民工职业化的现状
一是农民工人力资本的特点。当前农民工以初中学历为主,青年一代的农民工学历相对高一些。相关数据显示,未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占到总量的68.8%。由此可知,我国农民工的人力资本存量严重不足。二是农民工的就业特点。就业特点直接影响个体及家庭的社会地位。所以人们普遍希望拥有一个理想的职业。尽管农民工已经在各行各业中就职,但是就业层次普遍较低,对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准入门槛低等行业,且具备显著的地区差异性。相关数据显示其就业量最大的前四个行业为:制造业、建筑业、居民服务业与批发零售业。三是农民工的收入特点。近些年来,农民工的收入水平有了显著提升,但是行业间的差距仍非常大。交通运输业与建筑行业的收入较高,住宿餐饮业与制造业的收入较低。
三、农民工职业化的意义
我国正处于深化改革的阶段,城市化是当前的重要问题。农民工的职业化能够有效地解决我国城市化与现代化过程中遇到的多种问题,促进我国经济增长。
(一)农民工职业化是社会分工的必然结果
在分工理论中,分工是适用于某一国家内部各种职业与工种的有效原则。农民分工就业是将当前兼职的农民分离出来,在职业方面进行划分,也就是说将农民划分为农业生产者与非农生产者。要想有效地保障农民的权益,一方面应促进职业农民实现规模化经营,另一方面要促使职业农民工顺利实现市民化。
(二)农民工职业化能够提高农民工收入
农民工职业化能培养出专业化的工人,促使工业实现产业化与现代化。职业化农民工应具备进取精神,拥有较高的劳动能力及文化素养。农民工可以通过学习而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从而在劳动力市场拥有更多的话语权,提高自身的收入。
(三)农民工职业化有助于我国可持续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人口红利有效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在人口红利逐步消亡的过程中,如何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问题。人才红利是人口红利的有效对接,是促使重要要素从物质资本向人力资本转变的关键。农民工的职业化恰恰能够创造人口红利,优化我国的劳动力结果,促使我国得到可持续发展。
四、协调治理角度下农民工职业化的实现路径
(一)融合协同治理理念,推行城乡一体化的制度
农民工职业化问题关键在于制度方面的改革。各层级政府部门应该系统治理,推行城乡一体化的制度。针对当前碎片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地方政府应加强整合,彻底打破城乡之间的隔阂,实行统一化的户籍管理制度,完善各项配套制度,如土地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住房制度、医疗制度与教育制度等。一是中央政府应立足于宏观角度构建起全面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农民工职业化提供基础保障;二是地方政府应做好协同治理工作,确保中央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在农民从农村走向城市的过程中,其必然会失去一定的权益,针对此有必要向农民工提供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与此同时,教育与土地方面的制度都应当有所调整,使得农民工在职业化过程中无后顾之忧。在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各项制度应相互协作,共同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够促使农民工更快的实现职业化。比方说,户籍制度的全面改革需要同就业制度、土地制度与社会保障制度等同步推进。农民工职业化的过程中,其拥有的土地资源应得到一定保障,相应的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也应得到社会保障制度的支持,不可以因为农民工的职业化其原有的权益就出现“悬空”。
(二)创建多元协同的信息平台,提高农民的素质水平
导致农民工自身素质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农民工获得信息的路径非常少,农民工无法获得有效的就业指导与培训信息。农民工亟待培训的内容非常多,包括社交礼仪、普通话、心理健康与计算机操作能力等。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与新闻媒体应共同协作,构建起智能化的互联网信息平台,农民工可以从这一平台获得丰富的劳务信息。在网站建设方面,政府部门应逐步完善各地农民的保障平台系统,帮助农民工输出地和农民工输入地有效地对接起来,使得全国劳动力市场信息能够实现动态更新,帮助农民工更为科学的选择就业地区,促使农民工有序的流动。与此同时,该网站上还应该包括各种农民工就业鼓励政策、农民工就业方面的法律规定,从而使得新生代农民工能够及时获得最新资讯,当自身权益受到侵犯的时候,能够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权益。企业一方面可以针对农民工人群而提供更多的免费的技能培训的机会,使得农民工拥有更高水平的技能,加快农民工的职业化进程。非政府组织机构可以针对农民工群体组织各种各样的公益活动,推动农民工的职业化发展,使得农民工很好地融合到就业地的生活中。新闻媒体应借助新媒体技术做好各项宣传工作。在新时期,新闻媒体应做好不良信息剔除工作,帮助农民工获得正确而有价值的信息,使得农民工能够更好地发表自己的言论。如此一来,社会各界将共同参与,促使农民工的职业化发展。
(三)构建起多元协同的参政路径,鼓励农民工参与
在当前,农民工政治参与权利被忽视的现象非常严重。在农民工职业化的发展中,农民工参政是非常重要的方面。一是在当前已经构建的智能信息平台上针对农民工群体而开辟专属的政治参与路径,政府部门应针对农民工的日常投诉需求而制定出完善的制度,促使农民工能够及时提出自身的问题及建议。二是在自媒体时代,我们应借助微信与微博等路径,使得农民工能够了解职业化的进程。在这些平台上,农民工还能够畅所欲言,表达自身的看法。三是企业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帮助农民工参政,保护农民工参政的权利。四是非政府组织应做好各种公益活动,努力培养农民工的参政意识,使得农民工意识参政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农民工还应该参与到社区自治中,随时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从而更好地融合到城市中。
(四)强化区域协同治理能力,减轻城市压力
实际上,城市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社会各界可以从横向与纵向两方面而做好区域协同治理工作,减少城市压力。从横向方面看,政府单位与非政府组织、企业与农民工等均应该加强沟通,使得区域内的各种资源能够被充分利用起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比方说在政府的倡导与鼓励下,企业能够针对农民工群体提供更多的免费培训机会,帮助农民工获得更专业的从业技能。从纵向方面看,中央政府做出战略性的规划,为地方政府各项政策提供方针与路线,各基层政府应高度重视农民工群体,针对农民工职业化的需求而为其提供信息、教育、医疗等多方面的资源。
五、结束语
农民工职业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与社会制度变迁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协同帮助才能够实现。农民工职业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推动农民工职业化时应我国的现实状况入手,从户籍、土地、医疗与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制度入手,使得农民工没有“后顾之忧”,安心走上就业岗位,融入到城市生活中。针对农民工群体,社会各界应提供更多的培训与教育机会,使得农民工树立起正确的职业观念,提升其文化修养与职业素养水平。只有这样,我国才能从人口红利大国转变为人才红利国家,社会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