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G实验和真菌培养在艾滋病人深部真菌感染中的联合诊断

2018-01-23张汇征万东勇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葡聚糖艾滋病一致性

张汇征,付 晓,万东勇

(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重庆400036)

深部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主要是指因真菌入侵皮下组织、黏膜及脏器引发的真菌感染性疾病,随着近年来广谱抗生素、抗肿瘤药物以及免疫抑制剂的大量应用,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出现增高,其发病机制也相对复杂,是医院感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1]。艾滋病患者由于其免疫机制受到破坏,免疫力相对低下,其发生深部真菌感染的概率增高,但由于艾滋病患者的病情相对复杂,加上深部真菌感染并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导致艾滋病患者发生深部真菌感染后往往未能及时发现,可能会导致多个器官受累,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2,3]。因此,临床上应积极寻找灵敏、可靠的实验室指标或检测方法,对艾滋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进行早期诊断。真菌培养是深部真菌感染的最常用检测手段,但其耗时较长,而近年来临床上也出现了一些快速的诊断方法,如血清(1,3)-β-D葡聚糖检测,因葡聚糖英文为glucan,故临床上将血清(1,3)-β-D葡聚糖检测称为“G实验”[4]。本次研究通过对2014年6月-2016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疑似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艾滋病患者进行G实验、真菌培养,进而对G实验与真菌培养联合诊断在艾滋病患者深部真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进行探讨。现作如下报道。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于2014年6月-2016年7月,选取该阶段内我院收治的120例疑似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艾滋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54例,女性患者66例,年龄分布于30-6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63±12.34)岁。检查前,所有患者均出现单个器官功能障碍,存在真菌定植的证据,且对检查方法及目的进行了详细的了解,签署知情协议。HIV患者经我院初筛和区疾控中心确诊实验室阳性患者。

1.2方法

1.2.1血清样本制备 对患者进行G实验检测、真菌培养,采集患者的静脉血液4 ml,以每分钟3 000 r 的速度进行持续10-15分钟的离心处理,取血清0.1 ml,加入至0.9 ml的样品处理液中,充分混匀后,在70℃的环境下进行持续10分钟的孵育,再将其放置于冷却槽中冷却5分钟,作为待测的血清样本。

1.2.2G实验 G实验采用LKM-02-64微生物动态检测仪及配套试剂进行检测,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取0.1 ml待测血清样本加入反应剂,待其溶解后,将其转移至无热原平底试管中,采用LKM-02-64微生物动态检测仪对其中的(1,3)-β-D葡聚糖含量进行快速检测。

1.2.3真菌培养 真菌培养采用DL-960血培养仪对患者待测血样本进行震荡培养,利用真菌生长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会被感应器内荧光物质吸收这一特点,通过对血培养仪中的荧光值进行计算,来判断是否存在真菌,当荧光值的增高幅度与真菌代谢产物形成正比时,血培养仪会提示“阳性”;待血培养仪作出阳性报警后,将可疑血清样本转移至培养基中,在35℃的环境下进行培养、菌株分离,阴性报警时限设置为7天,截止阴性报警时限时,如未出现真菌生长即为阴性,反之则为阳性。

1.3观察指标

对G实验检测、真菌培养的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并以临床综合诊断(活体组织学检查、微生物学检查、特异性抗原抗体检测、X线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对G实验、真菌培养以及联合诊断(并联诊断,即任一检出阳性就可判断为阳性)对艾滋病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Youden指数进行计算和比较,计算不同检测方法与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1.4诊断标准[5]

深部真菌感染:经活体组织检查,存在真菌侵入性感染的组织学证据;排除痰液、尿液,在任意两个单独、无菌的封闭器官或体腔中,存在真菌感染的微生物学证据。

G实验阳性:≥100 pg/ml;真菌培养阳性:培养出常见深部真菌,且经真菌鉴定板证实。

1.5统计学方法

所有研究数据均录入至SPSS17.0软件中进行处理,采用McNemar检验,即配对四格表的卡方检验;各检测方法的结果与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之间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Kappa<0.4表示一致性较差,Kappa为0.4-0.7表示一致性中等,Kappa>0.7表示一致性良好。

2 结果

2.1临床综合诊断结果

120例疑似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艾滋病患者中,共有100例患者经临床综合诊断被证实为深部真菌感染。

2.2G实验、真菌培养及联合诊断对艾滋病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结果比较

联合诊断的诊断敏感度明显高于单一的G实验、真菌培养(P<0.05),其特异度与单一检测结果较为接近(P>0.05),且联合诊断的Youden指数最高,说明其筛查效果最好。见表1、表2。

表1 G实验、真菌培养及联合诊断对艾滋病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结果

表2 G实验、真菌培养及联合诊断对艾滋病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结果比较

2.3G实验、真菌培养及联合诊断与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比较

G实验、真菌培养、G实验联合真菌培养的诊断结果与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Kappa值呈递增关系,其中G实验、真菌培养与确诊结果的一致性中等,而联合诊断与确诊结果的一致性良好。见表3。

表3 G实验、真菌培养及联合诊断与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3 讨论

真菌感染性疾病主要根据致病真菌入侵机体的范围可分为浅表真菌感染、皮肤真菌感染、皮下组织真菌感染以及系统性真菌感染,其中,浅表真菌感染、皮肤真菌感染被归为浅部真菌感染,其临床表现较为明显,且治疗方法较多,预后良好,而皮下组织真菌感染、系统性真菌感染被归为深部真菌感染,其病情相对复杂,治疗难度较大,且预后欠佳[6-8]。深部真菌感染是院内感染的主要类型之一,多发生于机体免疫力低下人群,尤其是艾滋病患者,由于艾滋病患者的免疫功能出现缺陷,甚至完全丧失,导致患者容易受到病原菌入侵而致深部真菌感染[9]。艾滋病患者一旦发生深部真菌感染后,其机体内器官功能受损,病情加重,死亡风险增高,因此,临床上应对艾滋病患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进行积极的治疗[10]。

早期诊断是艾滋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但由于艾滋病患者本身病情相对复杂,加上深部真菌感染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深部真菌感染往往会被原发病情掩盖而导致患者未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发展为全身性的多器官功能衰竭,加快患者的病情进展,患者的生存期限也明显缩短[11],因此,临床上应对艾滋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进行深入研究,以寻求可靠、敏感的早期诊断方法。

真菌培养作为真菌感染的主要检测方法,主要是根据检测样本是否培养出真菌而对真菌感染进行判断,但在真菌培养的过程中容易受到样本采集、培养皿、培养仪等质量的影响,导致真菌未能培养出,出现漏诊,同时,真菌培养通常需要长时间的等待,耗时较长,不利于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12,13]。G实验是一种新型的检测手段,主要是通过对血清中的(1,3)-β-D葡聚糖含量进行检测,从而对是否存在深部真菌感染进行判断,对深部真菌感染的检出率较高,但由于G实验无法对菌种和菌属进行有效鉴别,导致其可能出现误诊,即假阳性[14,15]。两种检测方法均具有其各自的优缺点,因此,临床上考虑将二者结合对深部真菌感染进行诊断。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联合诊断的诊断敏感度明显高于单一的G实验、真菌培养(P<0.05),其特异度与单一检测结果较为接近(P>0.05),且联合诊断的Youden指数最高,说明联合诊断对深部真菌感染的筛查效果最好;同时,本研究还发现,联合诊断与确诊结果的一致性良好,而G实验、真菌培养与确诊结果的一致性中等,说明G实验与真菌培养对艾滋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进行联合诊断的诊断价值显著提高,提示我们在对艾滋病患者的深部真菌感染进行诊断时,应将二者进行结合。

综上所述,G实验、真菌培养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检出艾滋病患者机体内发生的深部真菌感染,二者结合可有效提高艾滋病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1]刘意心,王 敏.艾滋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58例临床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1,10(6):429.

[2]Oliveira-Garcia E,Deising HB.Infection structure-specific expression of beta-1,3-glucan synthase is essential for pathogenicity of Colletotrichum graminicola and evasion of beta-glucan-triggered immunity in maize.[J].The Plant Cell,2013,25(6):2356.

[3]张嗣兴,寇建琼,李惠琴,等.艾滋病患者深部真菌感染菌群分布及其耐药性[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1,10(5):351.

[4]陈社安,李炜煊,吕婉娴,等.G实验和真菌培养联合检测对临床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08(18):2213.

[5]王秋莲.以深部真菌感染为临床表现的2例艾滋病报道[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4):93.

[6]Rupesh D,Vishnu M,Mala R,et al.Approach towards biocatalytic valorisation of barley beta-glucan for bioethanol production using 1,3-1,4 beta-glucanase and thermotolerant yeast[J].International Biodeterioration & Biodegradation,2013,82:81.

[7]张利侠,李芒会,张华,等.检测血浆(1→3)-β-D-葡聚糖对深部真菌感染诊断的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9(1):83.

[8]杨惠琴,梅亚宁.血浆(1,3)-β-D-葡聚糖对深部真菌感染诊断的临床意义[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1,06(3):136.

[9]姜月红,孙丽芳,冯恩航,等.(1,3)-β-D葡聚糖检测在深部真菌感染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基层医药,2015,22(19):2941.

[10]施保华,汪海霞,范泽旭,等.不同检测指标对临床深部真菌感染诊断的评价[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9):2540.

[11]丁银环,向成玉,杨 葵,等.(1,3)-β葡聚糖检测对真菌感染的诊断性能评价[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5):1818.

[12]匡 红,周琳瑶,刘书荣,等.G 实验与真菌培养在临床深部真菌感染辅助诊断的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23):3308.

[13]Grekin SJ,Holcomb MJ,Modi G.M,et al.Lollipop lesions in nephrogenic systemic fibrosis mimicking a deep fungal infection[J].Journal of cutaneous pathology,2012,39(11):982.

[14]马 清,于 农,尹秀云,等.GM、G试验及真菌培养鉴定对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J].军事医学,2016,40(3):234.

[15]刘 双,陈龙琴,丛 琳,等.G试验显色法与浊度法对深部真菌感染诊断的比较分析[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5,28(11):1175.

猜你喜欢

葡聚糖艾滋病一致性
葡聚糖对原糖精炼品质及产品质量的影响
《 世界艾滋病日》
注重教、学、评一致性 提高一轮复习效率
对历史课堂教、学、评一体化(一致性)的几点探讨
β-1,3葡聚糖对肉鸡免疫器官指数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IOl-master 700和Pentacam测量Kappa角一致性分析
葡聚糖对原糖精炼过程的影响
α-葡聚糖酶在甜菜制糖中的试验研究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