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责制在企业的应用初探

2018-01-22淮敏娟

现代经济信息 2018年15期
关键词:问责制党风廉政企业

淮敏娟

摘要:国有企业作为党的思想践行者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要以中央精神和国家战略为指向,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利用好企业“问责制”利剑,把责任追究作为执纪审查的延续,形成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根”和“魂”。

关键词:党风廉政;企业;问责制

为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颁布了《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国有企业作为党的思想践行者必须把握好“问责制”利剑,把责任追究作为执纪审查的延续,形成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根”和“魂”。

作为严格执行问责制的监督执纪问责机构,企业纪委身为问责制的主体,担负着一定职责,如坚决将反腐败工作进行到底、建设良好党风、行事清明廉政,就如何发挥好企业纪委守门人的问责制,是当前需要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什么是问责制

问责制是指问责主体(本文指企业纪委)对其管辖范围内各级组织和成员是否明确自己的权责和义务,违纪违法时是否承担相应的责任,履行义务的具体情况进行监督,是一项能够在发生严重过失后要求其承担后果的一项责任追究制度。

二、企业问责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加强企业的问责制,首先要从思想这个角度去理解如何开展这份工作具有很大的意义,问责制逐渐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手段,成为企业健康发展、反腐败行为、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以及建设庞大队伍的需要。因此,笔者认为,问责制在企业的积极推广应用,对企业的基业长青有促进性。

(一)问责制是维护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的需要

每个企业的成长、变化和稳定都离不开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许多企业在其思想上存在一个错误认识即没有意识到其实问责制对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并没有阻碍,这种错误认识必须得到纠正,特别是个别同志认为,对某方面的问责就是跟某方面负责人过不去,找麻烦,或者故意找茬,把问责工作和个人联系在一起。在问责制的应用中,第一,便于各级党派面对违纪违法、贪污腐败事件时能够严格执行党的路线、政策、方针以及法律法规,对企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第二,企业有时候会存在不按照上级指示做出一些正确的决定、忽略企业制定的一些规章制度,这些行為在问责制的作用下会得到根治;第三,一个企业的经营是否完善,与其员工存在很大关系,比如企业内部出现的一些问题,员工会及时提出来,此时,问责制在这方面就能发挥出作用,会让企业在当前竞争激烈、具有挑战的环境中实现其深化改革、健康发展的局面。

(二)企业问责制是强化企业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必然需求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一方面通过开展企业问责制,针对企业内部建设队伍中出现的现象即苗头性和倾向性,要遏制其发生,倘若发生了也要及时纠正其错误观点,预防小错误会变成不可弥补的大错误;另一方面,想要杜绝腐败行为的出现,须从其源头上根治,通过执行企业问责制,趁早意识到企业在经营管理、制定的规章制度等层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和薄弱部分,合理化给出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建议和意见,彻彻底底的把腐败根源给解决了。

(三)企业问责制是提升企业管理和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

企业只有持续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综合实力,实施由之前的粗放型转向精细型的经营管理方式,才能在这个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的、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占据上风。企业想要适应市场、企业间的竞争这个目标,企业问责制是一项不错的手段和高效的措施。一方面,促使企业管理中建立并强化“硬管理”与“软管理”结合。“硬管理”即要建立健全企业规章制度,明晰权责,奖惩分明,杜绝推诿扯皮现象;“软管理”即积极营造推行问责制的氛围,将企业利益与职工利益结合起来,提高职工的“参政”意识,扮演好企业的“纪检人”角色。另一方面过企业问责制,加强对领导干部管理和监督,增强领导干部责任意识,主动承担应付的责任,以充分发挥问责制的效力,高效提升企业干部工作质量,并能合理规范其工作行为,培养企业干部职工队伍逐渐形成良好的风气。

三、问责制实施的障碍因素

目前,大多国有企业问责制在建立和贯彻落实期间仍然面临处于困境之中,以及出现的很多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从整体来说,国有企业实施问责制的障碍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问责后果不够规范

被问责的对象出现问题后,只是给予一个预警式的行政警告或记过处分,存在“此地问责、异地做官”的现象。在执行问责期间,单方面对其执行环节进行问责,无视问责的监督、决策部分。对事前和事中的问责没有过多上心,只注重事后的问责。

(二)问责力度不够到位

为何在工作中处处讲问责,但实施起来却总是“雷声大,雨点小”的状态。主要体现在:第一,在实施问责制期间常伴有严重的情感问题,这个现象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偏向权利而不注重责任的追究、注重态度而处罚力度小、很难依照法律法规给其定责和追究责任。第二,由于开展问责态度不够严肃、追究责任不够彻底,致使问责制不能恰到好处的落实,导致问责过程具有形式主义的倾向,使问责效果大打折扣。

四、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一)权责不清导致问责不明

职责含糊不清、权限是否真的明确、责任所属不清晰等现象至今还存在于许多企业职能部门,这些问题导致在操作问责时遇到许多瓶颈,各部门都不想承担相应的责任,一旦责任追究下来,只会互相推诿、扯皮,都不知道自己是有责任还是没有责任,该不该承担这个责任,导致追究责任和落实责任的主体很难确定出来。问责制度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倘若将其简单理想化、盲目扩大化,不考虑任何情况、不弄清事发根本原因,不分青红皂白的追究责任,很大程度上会打击企业职工人员努力工作的积极性,与问责制的方向偏离了。

(二)问责制度没有完善和建设到位

问责制度建设得不合理、不到位,主要表现在问责该具有的法律法规、相关政策以及规范没有。依法行政问责的法律制度不够妥善,承担的责任过于简单化且不明确,让其有足够活动的自由空间,导致在落实和追究责任的时候,会发生责任和处罚不相匹配的现象。问责假如没有国家法律给予保障和相关制度的有力支撑,问责的实施只会停留在表层,没有真正发挥其作用。

(三)对问责制的理解不透彻,认识不到位

一是对问责制的认识观念存在着惯性思维并存在着不少误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现象很多;二是一些领导干部没有很强的责任意识、只“唱高调”却不落实问责制。长时间发生的问题往往只会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并受到处罚,追究领导该承担的责任是很难实现的;三是企业领导干部没有理解问责制真正的含义,且对其认识微不足道,甚至连问责制有哪些基本组成部分都不清楚,导致在开展责任追究和落实时只会表现出不积极、不配合还内心委屈的样子,这些都会阻碍是否能顺利的推行问责制和发挥其功能作用。五、推行问责制的对策及措施

企业问责机制是否能顺利开展,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针对出现的问题,高效采取多种合理的措施和解决办法。

(一)加强责任管理,明确划分权责

企业党政各部门都有其相应的职责与权利,各部门行政人员之间同样存在独立的权责,实施问责制的先决条件就是要明确划分各自拥有的权责、赋予各自责任权利与体系。依据权责一致的原则,明确各级该承担的责任,并将其分解到企业任何一个单位、任何一个岗位以及任何一个职工,做到这一点体现了问责任制度得到有效实施。合理、科学的设立岗位责任制,根据各部门的实际工作情况,确定其问责范围、对象以及条件,为保证问责制不受任何阻碍情况下健康发展。

(二)积极推进问责制的配套建设

“责”是问责制的关键所在。首先要把问责制与企业绩效评估、领导干部考核关联起来。对于追究问责、评估绩效及考核干部起到相应的鼓励制约作用。彻底消除责任意识淡薄“庸、懒、散、浮、怠”的工作状态和“生、猛、冷、硬、逼”的工作作风,真正实现奖优罚劣,治理其庸、懒、散,科学合理的贯彻实施问责制。其次是要做到政务公开与问责制相结合。扩宽企业政务公平公正公开的范圍和层面,把极易出现发白行为的领域和企业职工极其上心的注意事项作为关键点,杜绝“两面人”现象,维护党章党规党纪的严肃性。最后要把依法行政与问责制相结合。让问责制与依法行政挂钩起来,促使其步入法制化的轨道,真正做到优权利的同时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使用职权的过程中受到监督、一旦违纪违法应当受到责任追究。

六、结语

没有问责就难有担当,任何一个企业想要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竞争剧烈的环境中生存下来,作为一个企业的纪委要意识到问责制的实施是很有必要的,必须将问责制同其他监督方式联合使用,实现问责内容、对象、方式的制度化,依托制度建设扫除责任盲区,以问责常态化促进企业管理落实到位。

猜你喜欢

问责制党风廉政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加强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 落实“一岗双责”
淮委召开2019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
十年来国内无为问责制研究的成果及前瞻性分析
作风建设视域下的无为问责制度建设
我国行政问责制的现实困境与完善路径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的“三不”与“三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