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全面二孩政策对女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2018-01-22张明月岳艺陆柳

现代经济信息 2018年15期
关键词:女大学生就业对策

张明月 岳艺 陆柳

摘要:随着2016年1月1日二孩政策在我国全面放开,适龄女性哺育二孩的可能性增大,用人单位考虑到人力资源成本,使得女性尤其是女大学生陷入求职困境,遭遇“隐形就业门槛”。在此背景下,女性的求职压力也逐渐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本文通过研究全面二孩政策对女大学生求职时的影响,系统分析女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并具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在促进二孩政策良好落实的同时减轻女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关键词:全面二孩政策;女大学生;就业;影响;对策

一、前言

近年来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为了应对这一现状,形成新一轮人口红利,我国在2016年实施了全面放开二孩的政策,女性的法定产假和哺乳假也有所延长,企事业单位作为“理性经济人”,在招聘时出现了性别选择倾向。而与之密切相关的女大学生,初入社会思考能力尚未成熟,面临求职时的“隐性歧视”,维权意识和能力不足,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部分女大学生为走出求职困境,不得不重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2017年两会中,二孩政策再次成为热议的话题。而今,越来越多的社会团体也逐渐加入到提高女大学生就业率的行列中,高校开展针对女性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培训,人力资源市场开展女大学生的专场招聘会等,均体现了对女大学生的人文关怀。

二、全面二孩政策对女大学生求职的影响

(一)提高入职标准

全面二孩政策下规定的产假延长,实行的津贴补助等看似是对女性生育的福利,却在无形中抬高了女性尤其是女大学生入职的门槛,招聘企业的HR表示在二孩时代对于理想女性的要求已从“已婚已育”转变为“已生二胎”,以期减少企业用工成本和潜在的诉讼风险,除非是出类拔萃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女性,否则相比之下男性更为抢手。与此同时,存在一些用人单位对于入职的女性也会让其做出3年或5年内不许生育的承诺或签订保证合同,虽然在法律上此种做法不被认可,但考虑到时间精力方面的成本以及为了避免被单位排挤和同行业企业的拒绝,能够维权的女性却少之又少,从而使得女大学生对于抬高的求职门槛只能默默忍受。

(二)加剧职场隐形歧视

二孩政策的出台使得用人单位担忧对女性员工的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所以招聘更为谨慎。根据广州市妇联发布的女大学生就业状况白皮书显示,女大学生平均投出40多份简历才可能获得一份意向协议。在提及求职感受时,92%的女大学生认为招聘方存在不同程度的性别偏见,会被有意无意问及婚姻状况以及生育意愿等隐私问题,或者在招聘条件上表明男性优先,部分用人单位顾及性别歧视带来的诉讼风险,在接受女大学生的简历后选择无视或在面试阶段刷掉女性。智联招聘发布的2017中国女性职场调查报告发现近八成的女性认为在就业中存在性别歧视,而且学历越高的女性由于所选工作的流动性弱,感受到的就业性别歧视越明显。虽然男女平等已成为一项基本国策,用人单位却在利益面前表现的很“现实”,在隐形性别潜规则下,女大学生通常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找到心仪的工作。

(三)改变职业生涯规划

优先考虑“已婚已育”女性是职场选择的潜规则,而对于女性而言,25岁到35岁又是事业发展的黄金期和生育高峰期。为了避免两期的冲突,增强求职时的竞争力,学校里的“研究生妈妈”越来越常见,更有甚者在本科阶段完成了二胎的生育,女大学生的生育计划被提前,实现在读生育,虽然毕业求职时更有优势,却在一方面影响了学业,另一方面造成了经济压力过大,引发家庭矛盾等社会问题。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部分女大学生选择改变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开始自主创业另谋出路、降低自己的求职标准亦或回归家庭。

三、促进女大学生就业的对策

(一)完善政策保障,保护女性权益

完善相应政策制度,借鉴国外先进的女性就业权保障经验结合具体国情出台保护措施。首先,要落实男女平等原则,意识到女性所承担的重要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贯彻落实劳动法中对于女性权益保护的原则,增强法律相关条文的可操作性,对于违反劳动法不公平对待女性员工的企业给予严惩,而不是让法律的作用边缘化,成为无实际作用的一纸空文。其次要完善生育保障制度,一方面可以实行男性陪产假,男女共享育儿假,减小不同性别间由于生育问题给企业带来的用工成本差异,另一方面政府或用人单位可以提供良好的幼托服务,对雇佣女性员工较多的企业提供生育津贴补助,既可以减轻女性的后顾之忧,及时专注地投身于工作,又发挥了政府的管控作用,促进二孩政策更好的实施。

(二)提升自身素质,增强核心竞争力

俗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当前女性毕业生的就业状态不仅与传统观念,女性的生理特点有关,最重要的是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提高自身价值,具备完全胜任的工作能力。近年来,女大学生毕业后选择继续深造的比率有所上升,一方面是为了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式,另一方面是为了有更高层次的发展,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除此之外,女性也更加注重横向发展,例如双学位的学习,凭着“技多不压身”的心理努力考取多个证书,擴大就业时的选择余地,参加专业培训等都是女性提升自身价值的体现,以期得到社会职场认同。

(三)高校提供就业指导培训

女大学生处在社会经验不足,思考能力尚未成熟的时期,掌握的就业信息十分有限,对于社会所需人力资源的了解不深,面对求职时的种种障碍可能会显得茫然无措,二孩时代更是加剧了女大学生的求职压力。因此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平台,高校可以利用自身资源关注学生和社会两方面的需求,把握大学生就业动向,具有针对性开设一些关于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课程,借鉴一些西方高校设立的就业指导机构和职业服务机构的经验,实体模拟求职场景,分析大学生实际就业现状,并为大学生提供专业的就业指导和信息咨询服务,针对不同个体的情形进行资质评估和职业规划,有助于大学生认识自身就业能力的不足,进而完善自己。

四、结语

二孩政策的出台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有助于调整当前的人口结构,形成新一轮人口红利,另一方面使职场的性别差异愈加显著,加剧了女性尤其是女大学生就业压力,使得女性陷入生育与升职的艰难选择。在此背景下,为了改善女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应从政府部门、用人单位、女性毕业生本身以及高校等不同主体层面共同做出努力,认识到女性自身的优势以及为社会做出的贡献,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解决女性生育的顾虑,同时能够使其在职场上实现自身价值。更好的贯彻落实二孩政策,并形成男女平等的社会观念,缓解女大学生就业压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

猜你喜欢

女大学生就业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六字诀健身气功锻炼对女大学生焦虑心理的影响实验研究
我国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探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