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职教集团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研究
2018-01-22姜桂红
姜桂红
[摘 要]职业院校和企业是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重要主体。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构建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是增强职教集团内生动力、提高集团化办学水平的重要举措。针对职教集团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即职教集团校企在合作动机上存在差异、尚未形成长效运行机制、合作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结合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教育集团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实践,提出完善集团校企合作管理机制、建立集团校企合作人才共育机制、构建集团校企文化融合机制等促进职教集团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产教融合;职业教育集团;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11-0225-03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创新办学模式的必然趋势和内在要求。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创新发展,“校企合作”已成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高频词汇。集团校企合作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整合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的优质资源,通过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集团校企深度融合,能够更好地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生产链深层次链接,能推进集团化办学进程,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如何推进集团校企深度合作,探索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新模式,这是新时代职业教育需要研究的重点课题。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运行机制
“机制”一词最早来源于希腊文,意指机器的构造和运作原理。在现代社会中,“机制”一词已被广泛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泛指某一复杂系统的内部结构,运动工作原理及其内在的规律性。运行机制是指在一个组织机构的运转中,各管理要素、管理职能发挥管理效能的动态过程以及反映它们整体作用的分工与联系[1]。
(二)职教集团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职教集团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是集团内校企合作过程中的主体机制,是学校和企业合作发展的内在机能及运行方式,包括校企合作模式、组织管理体系、资源配置机制、人才培养机制、绩效评价机制、成果使用和转化机制等。集团校企合作是个持续的过程,运行机制促使校企双方不断地进行自我调节,以保障校企合作可以协调、有序、高效地进行[2]。
二、职教集团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职业院校和企业是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两大重要主体,而影响职教集团化办学的最大弱点恰恰在于校企合作。集团校企合作的实践涉及政策环境、体制机制、内部管理等多种因素,因而在实际运行中仍存在实质性的校企合作不足、校企合作缺少外部力量推动、企业参与集团化办学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一)职教集团校企在合作动机上存在差异
从目前职教集团校企合作来看,学校合作意愿明显高于企业。学校希望通过校企合作,将教学与生产相融合,创新双元人才培育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于企业而言,参与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动机主要是社会责任和利益驱动,依托集团平台寻求人力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公益性和企业的短视性、趋利性使二者不具有相容性,在实施的过程中,不能同时实现双方所有的合作动机[3]。不同合作动机的驱使,导致校企双方在参与集团工作中的动力及投入程度存在显著差异。
(二)职教集团校企合作尚未形成长效运行机制
大部分职教集团属于松散型的联合组织形式,校企合作的责权利没有实质性的约束,这就造成了在顺风时双方合作亲密无间,红红火火,一旦遭遇逆境就相互推诿,一拍两散,合作难以持久恒定[4]。“校热企冷”“合多作少”一直是集团化办学的软肋,这导致集团校企合作运行效率较低,合作处于表层。集团化办学人才培养缺乏校企共建的统一标准,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岗位的实际需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企业技能型人才需求得不到满足。
(三)职教集团校企合作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
集团校企合作需要分属教育系统的职业院校与产业系统的企业统一筹划,通力合作。当前,推动集团校企深度融合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尚不健全,校企合作还处于职业院校和企业之间的自发行为。以经济利益为追求的企业,在无相应优惠政策的支持下,参与集团化办学的根本利益没有得到保障,积极性不高。优化集团校企合作的政策环境是职教集团科学发展的重要问题。
三、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教育集团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实践
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教育集团(以下简称“集团”)自成立以来,按照“顶层设计、重心下移、激活细胞、健康发育、成长壮大、持续发展”的工作思路,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并举,不断探索和构建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集团化办学运行机制,形成了良性运行的校企合作机制,主动服务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努力打造“辽宁特色、国内领先”的示范性职教集团。
(一)建立集团校企合作管理机制
集团实行理事会治理机制,理事会是集团最高决策机构,秘书处是理事会的常设工作机构。建立健全集团理事会治理结构和校企合作运行管理机构,单独设立集团秘书处,从集团牵头院校抽调具有一定运行管理能力的工作人员,专门负责集团日常运行管理工作;制定集团章程等系列规章制度,建立校企合作的动力机制和保障机制;成立集团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工作委员会,专门负责校企合作工作。目前,加入集团的理事会成员单位已达157家,其中企业100家、行业协会12家、本科院校1所、职业院校44所,均为辽宁省装备制造行业具有一定影响的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
(二)搭建集团校企合作交流平台
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集团形成集团定期工作制度。校企间通过互利共赢的专业标准、现代学徒制、实习就业、公共实训基地等实质性的项目合作,促进校企间深度交流与合作。集团组织调研组多次深入企业开展实地调研,了解“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战略对接背景下广大企业,特别是沈阳中德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等德资企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情况,掌握装备制造类行业企业对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及素质结构的要求,及时调整完善专业教学体系,为集团院校构建“双元制”本土化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校企“双主体”育人提供了有力依据。通过组织集团成员开展校企調研、举办“双元制”职业教育和师资专业能力培训班、召开集团校企合作经验交流会以及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等活动搭建校企交流合作平台,建立了校企双方参与的对话协作机制,集团成员千余人在调研、培训等活动中受益。
(三)创新集团校企双元培育人才模式
2016年5月,沈阳市获批成为国家首批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技术技能人才双元培育改革试点城市。根据企业人才需求情况,按照双元培育改革试点要求,集团积极探索双元、双主体育人模式,坚持校企双主体选拔学生、双主体探索培养模式、双主体培训师资、双主体共建实训室、双导师共同指导、双主体考核评价。通过校企双方共同研究和实践探索,形成了具有集团特色的人才培养“四化”“三贯通”模式,即课程项目化、师资认证化、设备生产化、基础通用化,使职业素质、企业文化、技能培养贯通人才培养始终。集团“2611”特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即“二双”(双重身份:学生、企业员工;双导师:校内教师、企业师傅)、“六共”(共定培养方案、共定课程标准、共同开发教材、共同培养、共同管理、共同考核评价)、“一交替”(学校和企业交替学习)、“一融合”(理论与实践融合),为高职院校实施校企联合培养、双主体育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四)推进集团项目校企共管共建
按集团校企达成的项目建设实际需要组建项目协作组和专家评价组,下移项目建设重心,激活集团成员单位集团化办学活力。集团专业教学标准项目建设协作组,围绕装备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组织行企校专家共同分析典型工作过程及工作任务,制定机械设计与制造等装备制造类主体专业教学标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为集团装备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及课程建设提供指南。现代学徒制项目建设协作组,研究制定校企协同育人的长效体制、管理制度及相关标准,建立企业、社会、家长、学生四维评价机制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形成校企一体化育人的长效机制。
(五)建立集团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机制
集团本着“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原则,探索政府主导,集团内行业企业和院校参与的多元共建装备制造业公共实训基地,满足集团内院校学生专业实训、生产性实训、技能鉴定、技能大赛需求,并为集团内教师、企业员工提供技术培训和应用项目研发服务。按照德国标准建设集团AHK机电一体化工公共实训基地,为集团成员单位机电一体化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技术骨干开展专业培训,培训成果在其单位人才培养实践中加以应用。集团为辽宁省首批教育决策咨询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主要职责是全省装备制造业重点企业人力资源现状以及人才需求研究、协作。集团院校两位教师被聘为技能型人力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专家,其主持的装备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课题获批辽宁省教育规划重点课题。
四、职教集团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对策思考
职教集团是校企合作的平台和载体,而校企合作又是提升集团化办学水平、提高职业教育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切入点。职教集团要创新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促进校企深度融合,充分发挥集团化办学的优势。
(一)完善集团校企合作管理机制
在集团理事会的指导下,在集团内部设立专门的校企合作组织机构,安排专人负责系统研究、思考和开展校企合作工作,这是集团良性運行、持续发展的前提保证。制定校企合作相关工作制度,明确院校与企业的责权利,充分调动校企参与集团化办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校企参与集团化办学目标逐渐趋向一致,推进校企合作向纵深方向发展。规范和监控校企合作项目全过程,建立相应的考核和监督机制,为集团校企合作顺利进行提供有效保障和激励机制。
(二)建立集团校企合作的政策保障机制
集团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完善的法律保障及配套政策的支持。有关政府部门应制定和完善支持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确定校企双方在集团化办学中的法律责任和义务,推进具有法人身份的实体型职教集团建设,将职教集团内校企双方或多方的利益捆绑在一起,以此推动产教的深度对话与互动[5]。完善企业参与集团化办学的税收优惠政策,对参与集团化办学的企业给予相应政策保障,对在集团化办学中发挥主体作用的企业予以奖励,让校企合作成为推进集团化办学的更大动力。
(三)建立集团校企合作人才共育机制
职教集团化办学的本质就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保障。职教集团应聚焦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人才需求,依据国家职业教育专业目录明确的专业核心课程,以典型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典型项目任务为载体,探索校企双元、双主体育人模式,建立校企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长效机制。构建校企共同参与的人才质量评价机制,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分析岗位能力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做到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岗位需求相吻合,实现专业与产业、课程与岗位的对接[6]。
(四)构建集团校企文化融合机制
集团中的学校和企业是两种独立的社会组织,分属于不同的系统,其文化理念也不尽相同。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大部分是面对企业的,这就要求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植入企业文化,营造企业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集团校企双方可互派师资队伍,在企业建立教师工作站,在学校建立企业大师工作室,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教学生产情境中,促进教学与生产融合、教师与师傅融合、学生与员工融合、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职教集团要集聚校企协同育人合力,始终将职业精神养成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促进学生对职业技能的掌握与职业素养的培养高度融合,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创业能力。
(五)构建集团校企资源共享机制
共享集团优质资源是集团化办学的功能,也是集团成员参与集团化办学的动力。建立校企合作的信息共享机制,改变传统校企合作各主体的各自为政的执行方式[7],集中集团教学资源、设备资源、师资资源、人力资源等,从分散到共享,形成聚合效应,抱团取暖。加快集团信息平台建设,发挥新媒体优势,促进成员间信息交流互通有无,凝聚校企合作互利共赢的力量,从“校企合作”到“校企融合”,最终实现“校企一体化发展”。
(六)建立集团校企顶岗实习共管机制
顶岗实习是集团校企合作的重要环节。职教集团应充分发挥校企在顶岗实习教学中的双主体作用,创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健全集团顶岗实习运行机制,完善顶岗实习规章制度和评价标准,做到实习基地校企共建、实习计划校企共定、实习学生校企共管。通过顶岗实习,一方面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需求“零距离”对接;另一方面使校外实习基地成为教师企业实践、校企研发团队技术攻关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的基地,实现校企互惠互利,双赢发展。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也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职教集团要创新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激发职业院校和企业参与集团化办学的活力,促进校企深度融合,形成集团整体优势,提高集团化办学水平,增强职业教育社会竞争力和影响力,培养新时代大国工匠,助力社会经济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刘佳.辽宁省职业教育集团运行机制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2] 韩静静.河南省职业院校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3] 周凤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现状与运行机制研究——基于对青岛市的调查[J].职教论坛,2015(13):17-24.
[4] 赵琼.我国职业教育集团校企合作机制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5] 刘晓宁.职教集团校企资源共享实践研究——以嘉兴欣禾职教集团为例[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6] 付向阳,李赞忠.基于职教集团视角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构建——以内蒙古化工职教集团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0):66-70.
[7] 李捷.职业教育中的校企合作机制研究——以深圳职业院校为例[D].南昌: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责任编辑:陈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