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淮安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调查报告

2018-01-22徐赟张海东

当代农村财经 2018年11期
关键词:职业农民对策建议

徐赟 张海东

摘要:近年来,江苏省淮安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加快推进淮安现代农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积蓄了力量。本文结合淮安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情况调查,介绍了淮安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主要成效和做法,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一个时期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出具体对策。

关键词:职业农民;培育培訓;对策建议

为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1号文件精神,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列在4类直接补贴之后,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的工作来部署。近年来,江苏省淮安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加快推进淮安现代农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积蓄了力量。2017年,省以上财政下达淮安市教育培训经费1712.4万元,全市开展省部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21322人,完成省农委下达计划任务的108.2%。

一、淮安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主要做法

(一)调查摸底、广泛宣传,引导农民参加培训

一方面,因地制宜制定培训方案。各县区纷纷深入农村农户,按照“年龄阶段、文化层次、创业需求”进行分类调查,掌握具体情况。实行订单式培训,建立学员名录档案,定期搜集意见建议,分析各类学员需求,进而有的放矢地安排培训日程、课程内容和师资配备。如金湖县对全县种田大户和家庭农场情况进行了造册登记并建立培训档案,将种植面积、联系电话、技术水平和培训情况作为登记的重点,动态掌握培训对象需求。

另一方面,综合施策全力推动实施。各地充分运用各类资源,既搞宣传发动,也靠行政推动。充分依托乡镇农技服务中心,开展多种形式的宣讲引导,讲基层话、说农民事,让广大农民及时掌握培训意义、时间、内容等第一手信息资料,使一开始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积极运用行政推动力量,纳入总体规划和目标考核,层层分解落实。如淮阴区出台《关于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列入区农业农村重点工作和现代化农业发展行动规划,纳入党委政府和协同部门年度考核目标中。

(二)分层教学、典型引路,全面提升培训实效

一方面,依据层次差别开展分层培训。对一些年龄偏大、文化较低的农民,侧重于种植业、养殖业技能培训;对一些已具备初步规模的农场主,开展经营管理、观光农业培训。通过分层培训,在不同领域培植了一批致富创业典型。如盱眙县培训了一批年纪轻、文化层次高的学员,涌现出一批王朝文、胡凤义等新型职业农民先进典型,更吸引了以李春林、范永刚等为代表的一批90后青年职业农民,把互联网技术和品牌营销等经营理念用于现代农业生产。通过典型带动和经验传播,对广大农民观念更新、创业冲动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形成了加快农业产业发展的“头雁效应”。

另一方面,围绕优势产业开展重点培训。各县区结合本地优势特色,以推广新技术、新理念为抓手,发挥微信群、QQ群、农技耘等平台作用,注重农业优势产业提档升级培训,产生了看得见、摸得着、可学习、可推广的良好效果。如盱眙县为策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盱眙龙虾品牌打造,仅2017年度就举办了10期以上虾稻共生种养户创业兴业培训班,对全县1462名虾稻综合种养大户进行轮番集中培训;淮阴区针对全区生猪养殖的产业优势,开展了家畜饲养、动物防疫、休闲农业和水产养殖等多种类型培训,累计开班4期培训近600人。

(三)加大扶持,跟踪服务,推动农业产业发展

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绝不仅仅满足于完成培训任务,而是设身处地的替广大农民着想,既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也强化政策和资金的扶持。

在市级层面,有效整合财政资金,设立了5000万元的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引导资金,重点扶持优质稻米、高效园艺、特色水产、规模畜禽和休闲农业为主的“4+1”现代农业发展。

在县区层面,各县区积极搭建平台,综合运用融资担保、资金补贴等多种方式,对那些有心致富、无力投资的农民予以支持,帮助各类农民创业创新。以淮阴区为例,该区在土地流转、农业补贴、项目融资、市场拓展等方面为新型职业农民创业提供优质服务。因地制宜分产业、按类型开展农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将颁发有农业职业技能鉴定证书的农民纳入现有支农扶持范围,开展定向政策扶持。全区整合青年创业贷款、高标准农田建设、科技扶贫、粮种补贴、家庭农场主认定、农资销售人员认定等20多个涉农项目,对取得农业行业职业技能鉴定证书的学员给予大力扶持。通过政策扶持,坚定了受训学员的决心和信心,带头集中流转土地,带头成立合作社、家庭农场,带头应用新技术、新品种。

二、淮安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主要成效

通过不懈努力,淮安市职业农民队伍不断壮大发展,“双创”农民、“高知”农民相继诞生,传统农民经验优势得到更好发挥,一批农业“土专家”、致富带头人不断涌现,为助推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人力资源和澎湃动力。

(一)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实现较大提升

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将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举办培训班,潜移默化地改变全市广大农民传统农业劳作观念,助推全市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发展。

以盱眙县为例,截至2017年底,全县已建成县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243个,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8家,年收入超亿元8家,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居全市最多。通过举办虾稻共生种养户创业兴业培训班,盱眙小龙虾养殖快速发展、养殖面积逐年扩大,全年新增虾稻共生面积20.4万亩,虾稻综合种养户达到2623户,其中50亩以上规模种养户突破850户,带动发展明祖陵虾稻共生家庭农场集群区、盱眙碧绿园稻麦种植家庭农场、盱眙官滩航悦稻虾养殖专业合作社等500亩以上连片虾稻综合种养殖基地达到98家,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近4000个。

(二)职业农民队伍结构实现多元融合

一是吸引了一批能创新、敢创业的“双创”职业农民创新农业生产方式,催生了农业新兴业态发展。如涟水县的90后农民乔相威,在参加农广校培训班后,创新盆栽蔬菜产业,继而衍生出阳台设计种植、无土栽培模式,深受市区酒店、水果店、医院、银行和广大民众的欢迎。

二是培育了一批想务农、有经验的传统职业农民提升知识结构,發挥了农业经营主体的骨干作用。如涟水县明顺家庭农场农场主李明顺,在多次培训后,扩大了芦笋种植面积,帮带17户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其本人2017年被中共梁岔镇党委、梁岔镇人民政府授予“致富带头人”的光荣称号。

三是促进了一批高学历、有情怀的“高知”职业农民加速成长,为农业生产注入新生力量。通过农业知识再培训,原有的知识积淀发挥了新作用,相继产生了本科学历王利、大专生刘景怡等一批先进典型。王利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生产的生态大米和生态甲鱼远销上海,供不应求,并注册了“红枫缘”牌生态大米;刘景怡的优质新品水稻南粳9108规模化种植,有机稻米口感出色,销售业绩喜人。

(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现良性循环

通过连续多年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不仅造就了一大批勇于开拓、自主创业、大胆创新的“致富标兵”,更培育了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土专家”。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要提高农业附加值,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之路。这些“土专家”常年生活在农村,农业生产经验丰富,示范性、带动性较强,能够带动一大批有知识、有技能的新型职业农民群体。通过这些“土专家”的示范引导,广大农民能够看得明、听得懂、学得会,为破解“谁来种地”“如何种地”问题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如金湖县运用“大户引领、示范引导、政府推动”的模式,优质稻麦品种普及率和秸秆还田面积达到2个100%,稻田套养龙虾面积新增5万余亩,粳稻全面实现了轻简栽培,提前两年实现了化肥减量5%的目标,畜禽疫病防治得到有效控制,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得到普遍应用。

三、淮安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经过多年实践,淮安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开展成效良好、方法措施管用实用,培养了一支爱农业、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全市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发展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有待提高、师资配备选择途径相对单一、培训内容还不够接地气甚至有脱离实际的情况、相关宣传引导工作仍需进一步强化和改进等等。为此,应该从打好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局着眼,立足于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结合全市农业优势产业的发展现状,想农民所想,做农村所需,为更好地服务农业产业化发展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

(一)培训专业更加贴近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围绕当地政府制定的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分类指导,精准培育。全市各个县区现代农业发展都有规划,各有侧重。在此基础上,实行分类指导、因人施教。一方面,精准遴选学员。调研产业从业人员情况,把专业大户、生产骨干、种养能手等有培训需求的规模经营农户、小规模农户以及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纳入项目培育范围,提高培训的精准性;另一方面,分类开展培训。培育对象按专业、规模等进行分类、分层开展培训。将有一定规模的粮食种植、水产养殖、果树栽培、设施蔬菜等专业大户安排全县集中培训,将小规模农户、农业工人等安排在乡镇或田间学校就地就近开展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培训师资更加贴近现代农民职业需求。农广校在全市职业农民培育中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但从全市农广校现有师资结构来看,远远不能满足现代职业农民培育的需要。必须坚持开门办学的思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扩大师资培训队伍。这些年来,尽管各地在培育过程中纷纷采取邀请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参与培训,但由于很多授课人员没有与农民交流的经验,没有明白农民的需求点在哪儿,没有明白广大农民的起步阶段只需要知道怎么做、而无须知道为什么这么做。更有一些授课人员照本宣科,将农民培训当成基层干部培训,所讲内容对农民来说似空中楼阁,不接地气,影响了农民培训的积极性。应鼓励各地从政府涉农部门、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科研院所、当地土专家等人群中选聘师资。既讲实践操作,又讲政策服务;手把手,说土话,带着感情去上课。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职业需求,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之路才能越走越宽广,越来越有实效。

(三)培训内容更加贴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每期时间只有3天,时间紧、内容多,如何筛选培训内容就显得尤其重要。对于创业起步阶段甚至是仍未脱贫的农民,不需要什么高深理论,讲述“互联网+”、大数据理论等热词、新词,只会打消他们创业的念头,挫伤他们创业致富的积极性。应首先培育他们的基本技能,创业激情,由脱贫到小康,由小康再致富。在完成适当积累和经验的基础上,再引导他们扩大投资,引进技术,流转土地,创业致富。各地应紧密结合当地产业实际,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水则水。紧紧围绕当地特色优势产业开场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切实改变目前仍存在的为完成任务而开展的那些大众化、无新意的培训。

(四)培训基地更加贴近现代农业技能实践。随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深入推进,培训基地建设已经成为直接制约培训效果的关键。近年来,全市各地都对此进行了有益探索。如盱眙县,依托虾稻共生、田园综合体、高效园艺、畜禽养殖等农业产业,建立了14个现场教学基地布局,成为农民身边的田间学校。各地为了解决自身实践基地不足的矛盾,采取“走出去”的方式,带领广大农民采取“培训授课+参观学习”“田间观摩+跟踪指导”等形式,开阔眼界,增强本领。客观上由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经费仍很紧张,全市只有淮阴区实行了地方配套补助,其余的都依靠省以上的培训经费,因此很难靠自身力量建设实践基地。建议从“4+1”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引导资金中,对各地建设田间学校等培训实践基地给予适当补助。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财政局)

责任编辑:欣文

猜你喜欢

职业农民对策建议
职校学生手机使用状况调查报告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湖南职业农民培养的困境及机制研究
论农广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性
农民职业化问题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