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村保险市场影响因素分析

2018-01-22贾林娟

中国经贸导刊 2018年32期
关键词:发展潜力影响因素

摘 要:我国保险业起步较晚,与城市保险相比,农村保险市场发展缓慢。本文将我国农村保险市场的演进过程分为萌芽、起步、复苏、快速发展四个阶段,然后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对我国农村保险市场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从财产保险、人身保险和涉外保险三个方面指出我国农村保险市场的未来发展潜力。

关键词:农村保险市场 影响因素 发展潜力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农村金融问题。农村保险作为农村金融体系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农村金融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大幅增加,农村保险市场需求日趋旺盛,保费规模逐年增长,覆盖面逐步拓宽,农村保险取得了巨大成绩。随着“三农”问题日益突出,建立以服务“三农”为主体的农村保险保障体系成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发展现代农村保险市场,对防范化解农业生产风险、稳定农民收入,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深化农村保险业改革,繁荣农村保险市场,提升我国保险业整体发展实力与核心竞争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村保险市场概述

(一)农村保险的含义

所谓农村保险是指在乡镇、乡村地区为了服务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社会经济而开办的各类政策性和商业性保险,包括所有面向“三农”开办的各类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农村保险是一个地域性的概念,是保险公司专门针对农村保险市场需求开发的各类险种,即保险公司通过收取保费的形式,用于补偿因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或在人身保险事故(包括因死亡、疾病、年老)发生时给付保险金的一种经济补偿制度。

农村保险是我国一项基本的社会经济制度,是加强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我国当前最基础、最重要的民生问题之一。近些年,我国农村保险市场迅速发展,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基本形成了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农村医疗救助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此外,商业保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为广大农民提供包括农业、失地、养老、医疗、意外、子女教育等在内的多种保险保障,对丰富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现代农村保险的含义

现代農村保险强调“现代”一词,是相对于传统农村保险而言。传统农村保险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实施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农业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传统农村保险的社会保障功能日益弱化,农村医疗、养老、子女教育等问题日渐凸显。现代农村保险是在传统农村保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转变了农村保险的传统业务拓展模式,是对传统农村保险的深化和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保险作为一种全新的销售模式在城市和农村推广,保险内容更加丰富,险种更加细化。现代农村保险更符合当前农村发展实际,满足农民多元化、多层次的保险需求。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我国农村发展的内在条件和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农村保险不能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保险需求。与传统农村保险相比,现代农村保险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迎合农业现代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建立能充分发挥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功能的农村风险管理体系。发展现代农村保险,对实现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农民持续增产增收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三)农村保险市场的概念

保险市场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保险市场是指保险商品交换的场所;广义的保险市场是指保险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农村保险市场是保险企业在农村地区开展保险活动的一系列关系的总和,包括农村财产保险市场和农村人身保险市场。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保险市场得到了较快发展,保险机构网点迅速增加,营销队伍不断扩大,保险产品种类不断丰富。但与城市保险市场相比,我国农村保险市场建设相对落后,市场发展水平较低,保险需求与供给严重不平衡,不能满足“三农”发展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我国农村保险市场的演进过程

由于我国保险业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农村保险发展水平较低,保障能力较弱,因而,我国农村保险市场的发展大致可以以1978年为界分为四个阶段。

(一)20世纪80年代农村保险的萌芽阶段

1980年我国开始恢复国内财产保险业务,1982年恢复国内人身保险业务。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建立了部分乡镇保险服务机构,保险业务是在政府政策的统筹下进行的,保费收入主要是政策划拨的经营收费方法,保险业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独家垄断经营,险种单一,保险业务发展缓慢,规模较小。由于农村保险的经营利润较低,保险公司对农村保险业务的涉足较少,缺乏对农村保险知识的宣传,对农村保险市场的开发不足。农民由于整体文化水平较低,对保险知识了解甚少,对风险的防范仍处于原始状态。另外,在我国部分地区,农民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或还处于温饱边缘,生活的窘迫使他们没有多余的资金用来购买农村商业保险。农村保险业务的发展处于萌芽阶段。

(二)20世纪90年代农村保险的起步阶段

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保险经营也呈现多样化和专门化趋势。保险公司数量逐渐增加,保险业务开始精细化,险种多样化。政府加大了对农村保险的支持和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相关配套优惠政策,激发农民的保险意识,鼓励保险公司积极开发农村保险市场;保险公司也加快了保险体制改革和产品创新,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开发农村保险市场;农民对保险形成了粗浅的认识,保险意识有了明显进步,部分农民已开始购买保险。我国农村保险进入起步阶段。

(三)20世纪90年代末农村保险的复苏阶段

1996年以来,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济一体化,国有保险公司开始与国际保险业接轨,实行财产保险与人寿保险的分业经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对保險业的行政干预减少,通过市场调节合理配置保险资源,保险市场主体不断增加,保险业的竞争趋向合理化。保险市场的同业竞争激发了农村保险市场的活力,农民对保险的认识更加深入透彻,购买保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了很大提高。保险公司的工作重点开始由城市向农村地区转移,本着“走进农村、贴近农民、服务农户”的经营理念,对农村保险市场展开深入调查,了解农户的真正需求,加大农村保险的宣传力度,让农民了解农村保险究竟保的是什么、怎么保、有哪些险种、参与农村保险有哪些好处等。我国农村保险进入复苏阶段。

(四)2000年以来农村保险的快速发展阶段

2000年以来,城市保险市场经过多年的开发,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而农村保险市场发展滞后,有待进一步开发。保险公司开始转战农村保险市场,力求将农村保险作为新的业务增长点。近年来,随着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以及农民文化水平的提高,保险在农村得到了广泛认识和普及。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全面小康社会的推进,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新阶段,农村保险将出现新的增长极,呈现一系列新的发展态势:保险运营模式将面临新变革,如互联网保险的出现;保险公司组织形式呈现多元化,由原来的只有国有保险公司到国有独资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保险市场格局出现质的变化,由垄断向垄断竞争格局转变。我国农村保险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三、我国农村保险市场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影响农村保险需求的因素

保险需求是指在一定的费率水平上,保险消费者从保险市场上愿意并且有能力购买的保险商品数量。保险需求是消费者对保险保障的需求量,可以用投保人投保的保险金额总量来计算。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保险意识的增强,我国农村保险市场得到了一定发展,保险需求不断增加,农村保险市场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影响农村保险需求的因素主要有:

1.风险因素。保险需求存在的前提是风险的客观存在。保险需求总量与风险因素存在程度成正比,风险因素存在的程度越高,范围越广,保险需求总量就越大;反之,保险需求总量就越小。我国是农业大国,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给农户带来巨大损失,投保农业保险成为减少农户损失、保障农业生产稳定的必然选择。我国农业保险基层服务网点已覆盖全国的48%的行政村,保险产品不断创新,保险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目前,我国已成为亚洲第一、全球第二大农业保险市场,成为农业保险大国,到2020年,实现向农业保险强国的转变。

2.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保险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建国初期,我国农村经济落后,农民收入水平低,购买保险的经济能力十分有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优惠政策,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除去基本的生产生活开销,多数农民有了一定数额的存款,具备了购买商业保险的物质基础,从而对保险的需求总量增加。

3.人口因素。人口因素包括人口总量和人口结构。人口总量与保险需求呈正比,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人口总量越大,对保险的需求总量也越大,反之则越小。我国农村地域广阔,农村人口众多,随着农村土地的减少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医疗和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农村保险拥有广阔的市场和发展潜力。人口结构包括年龄结构、职业结构、文化结构、民族结构,不同的年龄风险、职业风险、文化程度和民族习惯,对保险商品的需求也不同。

4.保险商品价格。保险商品的价格即保险费率,即应缴保险费与保险金额的比率。保险费率是保险人按单位保险金额向投保人收取保险费的标准保。险费率与保险需求一般正比,即保险费率越高,就会增加投保人的负担,保险需求越小;反之,则越大。随着保险费率市场化的发展,我国监管部门不再制定保险费率,而是由保险公司按照一定的原则和程序自定费率。我国农村保险险种较多,不同险种要按照各自的保险条款和标准制定,由于许多保险企业缺乏开展农村保险的经验和技术,因此在费率厘定和保险责任的确定上存在较大困难。

(二)影响农村保险市场的供给因素

保险供给是指在一定费率水平上,保险市场上的保险企业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保险产品数量。保险市场供给可以用保险市场上的承保能力来表示,它是各保险企业的承保能力之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业迅速发展,农村保险市场也得到了一定发展,农村保险市场规模扩大,为了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保险需求,保险供给不断增加。影响农村保险供给的因素主要有:

1.保险供给者的数量。通常情况下,保险供给者的数量越多,保险供给量越大。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农村保险成本高,市场风险大,技术不成熟,缺乏经营管理经验。加上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频繁出现,加大了保险机构的对损害赔偿的界定难度。目前我国农村保险的市场主体以人保、中华为主的国有企业,基层网点较少。农村保险的特殊性使一些规模小、资产少、刚起步的保险企业不能在短期内获得利润,保险收益的不确定性使它们不愿涉足农村保险,只有少数大公司有能力且愿意开展农村保险,从而导致农村保险供给主体数量偏少,农村保险市场缺乏竞争性。

2.保险成本。保险成本是指保险公司在一定期间内经营保险业务所发生的各项支出,主要包括赔款、工资、佣金、房租、管理费等。对保险人来说,如果保险成本低,在保险费率一定时,利润就越多,那么保险人就会扩大保险业投资,保险供给量增加。因此,在一般情况下,保险成本与保险供给成反比,即保险成本越高,保险供给就越少;反之,保险供给就越大。与城市保险相比,我国农村保险市场发展缓慢,保险产品开发技术难度较大,展业成本高,不同险种的保险费率厘定困难,使得开展农村保险的成本增加。

3.保险市场竞争。保险市场竞争对保险供给的影响是多面的,一方面,保险竞争会引起保险公司数量的增加或减少,但总的来说会增加保险供给;另一方面,保险竞争促使保险人改善经营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开发新险种,从而扩大保险供给。长期以来,我国保险公司以城市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导致农村保险市场竞争程度较低。农村保险产品单一、服务同质化、低价竞争,成为制约农村保险市场发展的重要障碍。少数保险机构为了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故意夸大保险产品功能,淡化对客户的不利条款,欺骗农户进行投保,扰乱了保险市场秩序,挫伤了农民的投保积极性。保险同业之间的盲目、无序竞争,不仅损害了整个保险行业的利益,而且损害了投保农户的利益,阻碍了农村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

4.政府政策。政府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村保险业的发展,如果政府对农村保险采取扶持政策,则保险供给增加;反之,若政府采取限制性政策,则保险供给减少。我国农村保险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完善,缺乏支持农村保险发展的长效机制,制约了农村保险市场的发展。为了规范我国农村保险市场,政府应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加大对农村保险的财政补贴力度,为农村保险市场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四、我国农村保险市场的未来发展潜力

我国农村保险市场发展处于初级阶段,无论从解决“三农”问题的角度,还是从农民对保险需求的情况考虑,开发农村保险市场已成为必然选择。我国农村保险市场潜力巨大,农村市场将成为未来保险竞争的主战场。在“十三五”规划的开关之年,保险公司要抓住有利机遇,大力开拓农村保险市场,推进农村保险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做大农村保险市场这块“蛋糕”。

(一)财产保险潜力巨大

1.农业保险。一方面,随着全球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极端气候现象频发导致我国自然灾害逐年加剧,给我国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带来了严重影响。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弊端,农户的分散经营无力承受天灾带来的损害,应通过保险合同把众多分散农户的资金以保费形式聚集起来,发挥经济补偿职能,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种植业结构的调整,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近年来,农村一些商业性较高的行业,如蔬菜大棚、水果种植、水产养殖、畜禽饲养等行业发展较快,其经营者的保险意识较强,参加保险的愿望更强烈,为农业保险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2.农村家庭财产保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户成为独立的经营主体,有利于调动生产积极性,实现资产的积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积累了一定数额的自有资产。据农业有关部门统计,2015年全国农户自有固定资产19061亿元,比上年增长30.8%。目前,中、高档家用电器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已经相当普及,大屏幕彩电、摩托车、小汽车、高档家具等逐渐走进许多农村家庭。与城市家庭相比,农村家庭财产保险标的的构成更加丰富,不仅包括房屋、家具、服装、家电等日常用品,农机具、粮食、农副产品等也可以成为保险对象,为农村家庭财产保险提供了广阔空间。

3.乡镇企业财产保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得到了长足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乡镇企业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服务“三农”,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乡镇企业产权制度的变革,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日益完善,企业家会更加重视企业财产风险的防范,这必然带来企业财产保险的相应增长。

4.农村机动车保险。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农村面貌和农民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其中一个显著现象就是农村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有关数据,2016年我国农村居民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17.4辆,同比增长31.3%。广大农村地区蕴藏着巨大的保险市场:一是农村家用汽车将成为第一大车险客户。随着收入的增加,农民的购车愿望更强烈,农村家用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对交强险的需求随之增加。二是农村货运车辆保险需求强烈。农村营运货车一般经营规模较小,风险承受能力弱,要求保全保足,续保及时。三是农村“五小车辆”保险需求数量大。目前“五小车辆”参保量为35%,其中拖拉机和摩托车审验率较低,拖拉机交强险由于有政府补贴,投保率高一些,摩托车上牌率低,大多不买保险。随着国家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农村新型机动车的出现,又会产生新的保险需求。

(二)人身保险需求强烈

人身保险的资源是人,我国是农业大国,全国13多亿人口中,有10亿多在农村。与城市居民相比,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许多农民尚未被纳入社会保障体系范围。我国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分散经营,农业抗风险能力差,迫切需要农业保险提供保障。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消费理念等方面都有了很大转变,更加重视人身风险的防范。尤其是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通过购买人身保险来获得经济赔偿已成为农民消费的一种时尚。此外,从投保缴费能力来看,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一部分农民已经具备了购买商业保險的经济能力。可以说,我国农村蕴藏着巨大的保险资源。

(三)涉外保险条件日益成熟

自我国加入WTO以后,进出口贸易逐步增长,农村参与的国际经济活动日益频繁,农村经济在资金、人力、技术、产品销售等方面,都逐步与国际接轨。随着外资企业的涌入以及劳务输出、技术改造、旅游等活动的增加,涉外保险日益活跃。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客户要求保险公司根据国际保险惯例,积极为国外的资金、技术、人才和设备进入农村提供配套的保险服务,同时为农村地区的产品、技术和人才走出国门提供相应的保险保障,开办涉外保险的条件日趋成熟。

参考文献:

[1]田芳.我国机动车保险费率市场化问题的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6.

[2]宋安顺.中国农村保险市场差异化竞争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1(12).

[3]国家统计局.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 http://www. changsha. gov. cn/xxgk/szfgbmxxgkml/szfgzbmxxgkml/skjj/tjsj_454/zxtjbgnj_456/201604/t20160408_899744.html,2016—03—07.

[4]张晓霞.从农村家用汽车保有量看消费[EB/OL]. http://www. sohu. com/a/125127465_531786,2017—01—25.

[5]许鑫.山东省农村人寿保险市场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08.

[6]李新光,戚振宇,蔡珊珊.推进农业保险供给侧改革思考——以吉林省为例[J].中国经贸导刊,2018(02).

[7]张天琴.县域保险市场营销现状及策略建议[J].中国经贸导刊,2018(26).

〔本文系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项目“安徽低碳产业发展的科技金融支持体系研究”(项目编号:SK2017A1019)、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项目“安徽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困境及破解途径”(项目编号:SK2017A1014)阶段性成果。〕

(贾林娟,安徽广播电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发展潜力影响因素
基于钻石模型的山东省玉米产业竞争力探究
2019中国首批试点城市5G产业发展潜力研究白皮书(节选)
金融大数据在金融行业中的发展潜力分析
浅析新经济环境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潜力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2007年中国管理软件评选-获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