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师声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

2018-01-22陈伟

艺术评鉴 2018年21期
关键词:民族音乐文化高师声乐教学

陈伟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声乐艺术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出于对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弘扬,声乐教学领域也越来越重视对于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有关高师声乐教学中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也成为了当代声乐教育工作者共同讨论的话题,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是一项艰巨而且复杂的任务,需要在当代传统声乐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与改革。

关键词:高师 声乐教学 民族音乐文化 传承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21-0103-02

一、高师声乐教学中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一)促进声乐教学课程的发展

在我国几千年的文化历史发展中,诞生了像秦腔、京剧、黄梅戏等多种样式的传统音乐文化,并建立了丰富的传统音乐文化体系,可谓是博大精深。将这些传统民族音乐文化融入到高校声乐教学课程内容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声乐教学课程朝向最优化水平发展,并丰富完善了声乐教学的多元化课程体系。学生们通过对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的学习,培养并增强了对我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审美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促进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

一个国家的传统音乐文化并非独立存在,而是依托于这个国家的民族历史、文化氛围、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是这个国家多元文化因素的综合体现,也是这个国家传统文化艺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个国家民族文化、民族地域风俗的了解,可以通过对一个国家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认知来实现。我国是一个拥有着悠久历史和多元文化的国家,传统民族音乐文化是我国声乐艺术的根源,因此,将我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融入在声乐教学中,可以很有效的促进我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二、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艺术特征

(一)字正腔圆

为了保证在整个声乐的表演过程中观众对歌词内容有着较为清楚的听觉感知,歌词的声调变化成为了传统民族音乐旋律的基础,“字正腔圆”也成为了传统民族音乐审美的重要标准,也是实现歌词清晰表达的主要途径。在声乐表演时,演唱者首先要咬准歌词中的每个字的发音,以便于观众可以清晰的聆听到歌词的内容,在歌词清楚表达的基础上完整流畅的进行演唱。同时还要根据歌曲意境中的描述,将情绪尽量做到生动准确,使观众在理解歌词含义的同时,通过演唱者声情并茂的歌唱来体会音乐作品所具备的艺术思想与美学内涵,从而使演唱者与观众在音乐理解上产生共鸣。

(二)情感表現

情感作为声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歌曲演唱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准确真切的情感,可以赋予音乐表演独特的灵魂。情感表达的合理应用可以使声乐演唱更加形象生动,为声乐演唱者实现音乐作品的内涵提供支持与保证。与欧美声乐作品中情感的热情、直接、个性化不同,我国传统民族音乐更加含蓄细腻,注重作品的抒情与意蕴,情感的准确表达是演唱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诠释传统民族音乐内涵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音色的独特发展

欧洲的声乐演唱侧重于音色之间的有机结合,追求共振的音响效果。我国传统声乐与之不同,注重声音的明亮、通透,多以线性旋律思维主。音色具有独特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特征,不同民族的音乐具有不同的音色特征,因此需要演唱者对于民族音乐知识有着熟练的掌握,并对不同民族音乐的音色特征有较为精准的辨别,以便于更加准确实现民族音乐的演唱。

(四)润腔的运用

在声乐演唱过程中,对唱腔进行适当的修饰美化,以达到音色的圆润、有光泽,是润腔的主要功能,它是在声乐艺术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润腔的有效运用可以增强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与感染力,从而使声乐作品更直接的进入观众的精神世界,使观众在内心中产生共鸣,更加真切的领会作品的艺术精髓。

三、如何在声乐教学中实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一)将情感融入到声乐教学中

我国拥有56个民族,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与文化环境,基于不同民族的文化氛围下所产生的民族音乐自然也各具特色,并有着属于自身独特的民族情感。因此将民族音乐融入到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情感的表达就显得极为重要,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声乐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对所学习的音乐作品的歌词内容作细致的阅读,在咬住字音的前提条件下,尝试领会歌词内容所蕴含的深意。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当向学生介绍音乐作品的相关外延知识,包括音乐作品创作时期所处的时代背景与社会环境,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使学生对所学习的音乐作品有着准确、清楚的认知。在老师的讲授与引导之下,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学习产生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音乐表现力,从而将情感更好的融入到作品演唱中。学生们通过对情感的有效运用,可以实现自身对于音乐作品的高质量演唱要求,增强对学生对声乐学习的兴趣,以便于对声乐知识达到更好的掌握。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还要准确的将民族音乐的演唱技巧准确的教授给学生,何时声音应该清脆集中,铿锵有力,何时声音需要自然圆润,都需要教师作细致详尽的讲授。针对不同学生的嗓音条件,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嗓音的独特优势,选择适合他们嗓音条件的作品,从而实现歌词声音的最优化塑造,为学生们在音乐作品中实现情感的融入提供可行性。

(二)师生互动,激发感知潜能

不同学生在性格、兴趣以及思想方面都各不相同,因此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欣赏水平也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性。但是对于音乐的感受是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不论学生是否可以准确理解民族音乐,都可以通过听觉感知来聆听音乐,欣赏音乐。而学生对于传统民族音乐由盲目的欣赏到领会其深意的这个学习过程,就需要声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其引领作用。教师在让学生欣赏音乐的之前,可以先设置一些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思考积极性,比如歌曲所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歌曲的情绪情感是什么样子,歌曲有什么民族特色,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欣赏音乐,音乐播放完之后在与学生一起分析、讨论,在学生对作品的知识内容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再对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并尝试对作品进行演唱。这个时候,教师需要在学生领会作品所要表达的意境的同时进行相应的技术性指导,使学生在音高、节奏、速度、音色等方面达到准确无误,从而使学生们更好的实现对民族音乐作品的生动演绎,并对民族音乐文化形成一定程度的了解,提高学生的民族音乐审美能力,以增强音乐文化修养。

(三)提高声乐教师的教学水平

声乐教师对民族音乐作品进行讲授之前,需要在课前对于民族音乐领域的知识作细致的了解,并加强对民族音乐的教学与研究,掌握所讲授声乐作品的时代背影、人文环境以及相关的民族音乐知识。不仅需要教师对学生技巧性的问题作具有针对性的介绍,同时还要以民族音乐艺术为载体,向学生普及民族音乐文化知识,通过对这些知识的讲授,使学生真正掌握传统音乐文化的相关信息,从而更好的完成对于作品的演唱。而对于一些民族音乐的歌唱技巧与发声方法,教师也需要熟练掌握,这就需要声乐教师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大量阅读相关民族音乐方面的文献资料,为课程讲授提供理论支持。只有在自己对民族音乐知识具备熟练掌握的基础之上,才能更好的将民族音乐文化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对传统民族音乐产生认同感与归属感。因此,提高声乐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是实现传统民族音乐与声乐教学相融合的重要途径。

(四)声乐课程的设置与教学设施的运用

近些年随着科学进行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设备在学校教学过程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在声乐课程上尤其如此。学生可以通过电脑音响设备,对声乐作品的原唱进行直观的感受与聆听。为进一步领会民族音乐作品内容提供了前期基础,教师可以在学生聆听音乐的之前,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为学生营造相关背景,使学生在欣赏过程中逐渐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使学生对传统民族音乐文化产生兴趣。

四、结语

从目前来看,在高校的声乐课堂中融入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确可以有效的实现传统民族音乐的传承,使学生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产生认同感与归属感,并提高学生自身的民族音乐文化素养与民族音乐审美能力,从而增强民族凝聚力,更好的传播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

参考文献:

[1]孙骈.浅谈如何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J].北方音乐,2015,(19).

猜你喜欢

民族音乐文化高师声乐教学
高师音乐学院音乐教材的规范性研究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
音乐教育中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对策
高师声乐教学改革初探
地方高师钢琴专业课考试侧记
论高师人文学科教师教育者的“师士”使命的源起
论流行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