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瑶族舞蹈的文化功能
2018-01-22刘茜
刘茜
摘要:对于瑶族舞蹈而言,属于瑶族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与手段,歌颂者瑶族的文化历史,沉淀了很多瑶族人民的历史知识以及劳动成果。为了可以更好的对瑶族舞蹈文化功能进行发挥,应科学合理的进行分析与研究,探索最佳的措施促进瑶族舞蹈的长远进步。对此,本文分析瑶族舞蹈的文化功能,提出关于瑶族文化的审美意蕴观点,结合时代发展特点等,更好的对瑶族文化进行分析以及赞美,形成良好的文化传承模式。
关键词:瑶族舞蹈 文化功能 发挥
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21-0088-02
艺术,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舞蹈是艺术的组成部分之一。今天我们看到的舞蹈,是经历了社会历史变迁而慢慢形成的,它积淀了人类的原始自然,储存了人类文化的印迹。随着历史的发展,我们可以感受到舞蹈并不是孤立的文化现象,它已然融合于某民族的社会生活中,这些民族通过其独特的人体叙事方式把自己的文化呈现给世人。作为中国少数民族舞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瑶族舞蹈,它能够迈着矫健的步伐,在历史长河中不断的前进,跨越数千年进入今天的艺术世界,首先在于它拥有着自己赖以生存以及传承的艺术生存环境。但是当那扇名为艺术生态环境的窗子打开的时候,我们将会发现这是与瑶族的经济文化相适应,并且逐渐演变而成的,这些都是瑶族舞蹈产生、变化、升华的沃土。
一、瑶舞系统的一般文化特征
瑶族是一个歌舞的富有民族。支撑瑶舞系统的瑶族文化大体分为两类,即宗教文化、山地经济文化。
(一)宗教文化
纵观历史,我们会发现,宗教不仅是一种特殊而又复杂的文化现象,它还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早在瑶族先民迈进文明这个门槛之前就已悄然地在人们精神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瑶族的宗教文化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原始的多神崇拜、巫术文化、道教文化。
在原始的多神崇拜中,又分为自然崇拜、动植物崇拜、鬼魂崇拜和祖先崇拜、图腾崇拜。而其巫术文化中,占卜是一种很普遍的宗教文化现象,包含着草卜、蛙卜、床卦、跳马卦、问帅、招魂巫术、赶鬼巫术等多种形式的占卜。原始的多神崇拜和巫术文化属于瑶族地区宗教文化的自然演变,道教文化则是属于外来的宗教文化,道教文化最初是宋代传入瑶区,自此以后慢慢发展。在清代,道教在瑶区广为传播,渐渐的融入其民间信仰中,在逐渐与瑶族当地宗教融合的过程中,其形成了独特的师公和道公两大门派。
瑶族的宗教文化历史悠久,其宗教文化对于瑶舞系统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很大的作用。比如巫教文化中的“跳马卦”这一占卜行为,瑶语称“夹浪”,这是由问卜人持病人穿戴过衣物到巫师家中,请巫师卜跳马卦,巫师在占卜过程中的动作其实就是瑶舞中动作的来源。
(二)山地经济文化
翻阅历史,我们发现,瑶族是以山为伴的山地民族。早在《风俗通义》里即拥有“盘瓠得女,负而走入南山”,其子女“好入山壑,不乐平旷,帝顺其意,赐以名山广泽”的记载。历史上关于此类记载很多,故而广西地方民谚有云:“高山瑶,半山苗,汉人住平地,壮侗住山朝”。这一特定的居住环境,使瑶族产生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山地经济文化。
瑶族的山地经济文化主要为采集经济、狩猎经济、山地游耕农业。历史上,瑶族人民的居山、耕山、迁徙不定的生活是持续了很久的时间,其独特的山地经济文化与其节日习俗等方面一起,共同对沟通民族集体意识,保持共同文化圈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为其采集、狩獵为其舞蹈来源的一部分,所以瑶舞的表现内容多与农事、狩猎有关,比如:收获、祭祀等。
二、瑶族舞蹈的文化功能
(一)生活功能
生活离不开文化,文化离不开生活。生活,泛指人类文化生存的方式;而文化,指的是人类不断揭示愚昧的过程。从功能上来说,民间舞蹈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起到了调剂民族心理平衡的作用。对于瑶族而言,舞蹈、音乐是一种存在于文化传统和生活模式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人也许他不认识字,但是只要他拥有舞蹈,他就拥有一种文化的表达方式,他就可以抒发自己的情感,使自己融入自然,通过舞蹈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一切都很自然,因为这本身就来源于生活。
从生活这方面来说,瑶舞中的宗教舞蹈、社交舞蹈和娱乐舞蹈都可以算在这个方面里。
宗教舞蹈:宗教文化对于瑶族舞蹈的影响颇大,根据史料记载,最初的瑶族民间舞蹈大多都具有明显的宗教文化内涵。瑶舞中的“盘王舞”是其传统的祭祀性舞蹈,“盘王舞”是对在祭祀盘王时跳的各种舞蹈的泛称,它包括有“启香舞”“铜铃舞”“出兵收兵舞”“祭兵舞”等。主要通过祭祀祖先,还原报恩,祈求丰年。对于当时的瑶族人民来说,除去他们的生活,剩下的便是宗教,他们认为,通过舞蹈来与神灵沟通,可以达到各种各样的重要的目的,如求来年丰年,平安顺意,子嗣兴旺,少灾少病等。
娱乐舞蹈:忙碌的时光总需要闲暇时,闲暇时大家聚在一起,载歌载舞,十分快活,这是瑶族人民在节令时最喜欢的活动。“金锣舞”便是其节令舞蹈中自娱性的舞蹈节目,在每年的除夕晚上,瑶族人民在晒坪上或廊檐下用拉绳吊起一排的金锣,人们伴着几分醉意乘兴起舞,舞者双手分别拿着锣棒和锣槌,边击锣边跳舞。跳完一遍后,每两人可换位也可不换位,然后又继续从头跳起,累了便换人,然后再继续,通宵达旦,狂舞不止。
(二)实用功能
对于一个民族的舞蹈而言,舞蹈是本族人民情感、意愿、风俗习惯、审美趣味和道德风尚所创造出来的一个混杂而又庞然的精神载体,瑶族的舞蹈对于瑶族而言便是如此。从瑶族舞蹈所表达的内容来看,很多从实际利益角度出发的功利性舞蹈与其独特的山地经济文化有很多的关联,比如狩猎舞蹈和农耕舞蹈。
狩猎舞蹈:生活在原始时代的瑶族先民,是以狩猎为生计,以采集为辅的原始人。当他们狩猎或者采集满载而归时,人们必然会聚集庆贺,人们在庆贺时,用简单纯朴的动作配上粗犷豪迈的喊声,使整个狩猎过程得以再现;或模仿捕捉野兽时的姿势;或扮成四散逃亡的野兽,跳跃、腾飞、打滚;或高声呼喊等,这些动作的组合,形成了最初的舞蹈动作。当狩猎者们有了想把狩猎时使用力气所引起的快乐再度体验一次的冲动时,他们必然会再度模仿动物的动作,然后创造出属于自己独特的狩猎舞。瑶舞中的“猴舞”“挡虎舞”“捉龟舞”“左穴舞”等便属于狩猎舞蹈这个范畴。“捉龟舞”是瑶族人们一系列捉龟的动作构成的舞蹈,分为找龟、赶龟、捉龟、背龟回家等内容。
农耕舞蹈:时间流逝,历史向前迈进,随着狩猎和采集向游耕农业的过渡,一些反映农业生产或者与农业生产方式有关的舞蹈也因此而相继出现。瑶舞中的“米杵舞”“开山舞”“约标舞”“三十六套做屋长鼓舞”等为农耕舞蹈的代表,这些舞蹈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生动、详细地在线了瑶族劳动生产的特征。“三十六套做屋长鼓舞”便是从找屋宅地基开始,用36套动作完成了其后的做屋的过程,整个舞蹈十分生动形象。
综上所述,当瑶族先民在自身尚未能够认识和把握外界世界的时候,他们用自己的心灵、意识、思想去填补外部世界那巨大的空间,并且从物质的角度出发,在自己的心灵与世界之间,可知与未知、不可知之间建立起了一种神秘而又独特的联系。
三、瑶族舞蹈的审美意蕴
通过对瑶族舞蹈的一些描述,我们不难看出,“民族文化”这四个字,是一个包含了多个层面的复合整体,是一个民族以其特有的方式所营造出来的。从“民族文化”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整个民族灵魂深处的热情,感受到全民族的生活脉络,感受到各民族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高度协调。苏珊·朗格曾经这样说过:“审美活动必须以文化为基础进行建构”。
我们从瑶族舞蹈中可以知道瑶族人民的审美情趣,瑶族民间舞的动作,乍看之下仿佛复杂多变,但当你自己分析之后却发现其实很简单。许多舞蹈,主体动作几乎只有那么几个,这便是简约。这个简约并不意味着单调、乏味,简约中包含着瑶族人民历代人的扬与弃,并且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过滤,保留动作的精华,使每一个动态都能让人从中体会到它的多义性,正所谓简约而不简单,充满着韵味,这便是它内涵深邃的表现。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形成的瑶族舞蹈,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鲜明的美学特色、丰富的表现功能以及浓郁的乡土气息。瑶族独特的文化底蕴使其审美情趣富有自己民族的特点,并且使瑶族舞蹈以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呈现于世人面前,以其鲜明的民族性、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浓郁的民族地方特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