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思维导图”之手 提复习课堂之效
2018-01-22郑秋银
郑秋银
摘 要: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像式的思维工具,它的图文并茂形式,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有很大的吸引力,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框架,把学生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建构成知识网格图,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复习课的课堂练习,对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推理能力、分析能力等都有较大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复习课;思维导图
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都是我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课型,但在我们山区小学中,老师关注得更多的是新授课和练习课,复习课已然成了被遗忘的角落,把复习课上成练习课,或干脆不上的现象时有发生,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复习课就是一个“温故”的载体,它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主要的是能加强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复习课也应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之一;“思维导图”作为一个知识可视化的思维工具,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复习课”“思维导图”两者,表面上看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细细想来,其实两者之间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如何借用“思维导图”这只手,提高复习课的课堂效率呢?
一、利用思维导图的框架,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化
在我们小学数学教材中,无论是哪一种版本的教材,每一单元都有所要学习的知识点,区别只在于知识点的多少和不同而已,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会渐渐地遗忘这些知识点,因此,单元复习、期中复习、期末复习等各类复习就有了其必要性,用合理的方法把学生平时已学得比较分散的、零乱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再现,构建成知识网络,使学生已学过的知识点条理化、系统化是复习课的重点。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虽然比较简单,但却能用图文并茂+关键词的形式形成较完整的思维体系,运用思维导图的框架,把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是我们复习课的一种好方法。
比如,学生学习完“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这一单元后,学生利用周末的时间对这一单元知识进行了整理,下面是两个学生基于自己的理解画出的思维导图:
图形的分类、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都在图上,学生在上复习课的时候,把这张思维导图展开,与同学一起交流自己梳理的知识,并在小组内进行补充,然后老师指名汇报自己所整理的知识,其他学生进行补充、修改,一个单元的知识网络也就出来了,一张小小的A4纸包含着一个单元的知识点,学生自主参与思维导图的绘制和修改,把细碎的知识点整理成系统化的知识网,记忆起来也更加容易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二、巧用思維导图可视性,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
复习课教学的目的是促进零散知识点的系统化,教师放手让学生在个人整理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构建成知识网络,如果只是把这些知识点进行梳理,而不去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就不可能深刻地感受到知识脉络的走向,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可视化的特点,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把知识点串成知识链,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比如,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运算律”这一单元,知识点包括了四则混合运算、加法的交换律和乘法的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学生做的思维导图都是把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用字母表示或举例说明,绘制的思维导图基本如下面的形式(图一):
学生汇报以后,我引导其他学生看着这个作品,说一说这些知识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字母表示形式,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两个运算定律其实内涵一样,只是符号不同而已,沟通知识的联系后作了修改的思维导图(如图二)。
虽然只是小小的改动,添加了两个小箭头,但是修改后的思维导图更能体现这一单元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学生更能理解“交换律”“结合律”的含义,利用思维导图可视性,复习课“串知识点成知识链”的特点更加明显,相对于平常的复习课来说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更有利于提升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效率。
三、基于思维导图设计练习,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如果说用思维导图整理所学知识是“温故”,数学复习课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知新。“知新”的载体是基于思维导图的数学复习课的练习设计,复习课中的练习设计要很好地体现练中巩固、练中出新、练中拓展,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1.练中巩固
这一类的练习,基本上是围绕思维导图上所归纳的知识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基础性较强,是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要掌握、运用的。
比如,在学生用思维导图整理出“认识方程”这一单元的内容,并交流补充形成知识网络后,我首先让学生完成如下一组题目:
(1)下面的式子,哪些是方程,请把它的序号说出来:
①29+a=68 ②35+12=47 ③45-2k>15
④36y-13.6 ⑤2m+n=17 ⑥13m=4.6+n
(2)判一判:
①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
②一支铅笔要a元,买4支则要a4元。( )
③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
(3)解下列方程:
5b+40=280 4y=32 13x+26=52
这样的练习设计,紧紧围绕着学生用思维导图整理出来的知识点:用字母表示数、方程、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等,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最基础的知识,真正达到“温故”的目的,提高学生的理解内化能力。
2.练中出新
有效的练习设计可以成为一节课的亮点所在,复习课的练习设计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要在重视基础知识的同时“推陈出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练习,这样才不会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3.练中拓展
基于思维导图的复习课,练习设计还要注意“拔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让他们的思维得到更好的发展,体验到更多的学习乐趣。比如,在复习了“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后,在练习阶段,教者设计了这样的练习:
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你能求出下面的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在练习中通过把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转化成学过的三角形,求出它们的内角和,这样的练习设计培养的是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在思维导图的基础上设计复习课的练习,无论练习的形式怎样,最终都要体现综合性、灵活性和发展性,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借助思维导图的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能更好地避免低效或无效的复习,提升学生的认知境界,新的复习课形式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纵横联系,加深对所学知识结构的理解,他们的认知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的提升,数学素养的提高在这样的复习课堂上得到最好的体现。
参考文献:
东尼·博赞.《思维导图》系列丛书[M].卜煜婷,译.化学工业出版,2015.
注:该论文是广东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思维导图在山区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DES13536)。
编辑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