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改下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

2018-01-22刘志斌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51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初中数学培养

刘志斌

【摘要】在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课堂教学不但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还应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针对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本文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对促进有效训练数学思维的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等,在教与学方面进行的策略探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思维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51-0153-02

我认为要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贯彻科学课堂理念,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本文对在新课改下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如何促进思维的培养进行策略的探讨。

结合我们农村的初中数学课堂,应该重视以下几个策略贯彻于课堂教学过程中。

一、在数学课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欲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创设适当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引导他們将旧知识的巩固与新知识的探究自然过渡,根据旧知识发现新知识,从而激发起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另外,教师也可以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来引入课堂所学知识,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对生活的重要作用,感受到数学学科的魅力无处不在。数学源于生活,在这个过程中,数学教师一定要注意情境的创设一定要有明确的导向性、启发性和趣味性,要融于生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帮助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与探究的状态。

如:在了解三角形的一些基本概念后,到底组成三角形的元素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一起做个小实验:两条竹棒一端相连但能转动,一根长20cm,一根长30cm。另外,这里还有三根长度不同的竹棒,一条长15cm,一条长10cm,一条长60cm。现在要钉一个三角架,使端点相互连结,请同学们试试看,用哪一根竹棒合适?

通过实验,学生发现,10cm和60cm长的竹棒都不合适,只有15cm的竹棒合适。

由此,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直观印象,要构成一个三角形,则三边的长度有某种制约关系,某一边过长或过短都不行,那么这种制约关系是什么呢?从而设置情境引入课题,得出“三角形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结论,及“a+b>c,b+c>a,c+a>b”的数学表达式。

说明: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证明线段不等关系的重要依据,应使学生确实掌握。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动手、观察、分析,归纳出数学结论,从而比较好地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头脑,无疑是有价值的。

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当教师将课堂教学的目标展示在学生面前,并为学生创设的良好的学习情境之后,就需要学生自主进行探究与掌握,在整个学生将知识进行内化、形成自己内部系统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对学生在其探究内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予以及时的纠正和帮助。尤其是对于学习基础薄弱、思维能力差的学生更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引导。

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合作学习。

当学生无法自行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时,教师不要急于介入,而是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生之间不同的观点和思路会在小学合作讨论的过程中产生差异和冲突,从而激发出学生积极探究真理的强烈欲望,强大的内在驱动力可以帮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每一个学生的观点在合作讨论的过程中得到集体的评价,大家可以一起共享思维的成果,分析问题的角度就会更全面、更客观。当然,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作为合作者参与其中,和学生们一起探讨、交流,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共同提高与进步。

在教学“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时”,首先让学生联想直线与圆、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接着让一学生用大小不同的两个圆圈进行摆弄成各种位置,其他学生眼看、嘴说、耳听,空手比划,再无拘无束地进行交流,学生饶有兴趣。然后几人一组进行讨论,各抒己见,自由表现,一说得不对就激起针锋相对的辩论,老师参加他们其中一组讨论时,肯定了他们的想法和进行补充时,特别专注,最后经过师生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熟悉地掌握了两圆五种位置关系。在师生互动的氛围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更是激发了学习兴趣,有效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四、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迁移与反思。

当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得出一定的结论之后,学生们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这些数学知识,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通过一些相应的练习来检验和巩固学生的课堂所学。这些练习的设计不能过于呆板,需要有一定的变化性,通过不同形式的变化,让学生能够概括出同一类题目的共同特征和相应的解题方法,有针对性地训练相关内容,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引导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及时法迁移与反思,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刚才探究完圆和圆的位置有五种位置关系结论后,这时不急于引入到用圆心距d和两圆半径r1,r2的数量关系判断两圆的位置,而准备好点和圆(直线和圆)关于点(或直线)到圆的距离d与圆的半径r的数量关系判定位置关系的旧知练习,先让学生温故,而后知新,利用旧的认知迁移到新的认知来,学生理解掌握知识情况好,且提高了数学分析类比的思维能力,促进教学效果。

(一)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

1.教师要精讲,教学要分层。

由于发展不均衡,同一地区的农村学校发展不均衡,即使同一学校同一班级,由于生源不同,也在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广州市郊区的城乡结合部的学校尤为突出,如果一刀切进行教学,必然会让优秀学生觉得太简单,“学困生”觉得太难,这样不利用于学生的思维的发展。因此进行分层教学能充分体现面向全体、分层优化、因材施教和主体参与,能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让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思维培养。

2.注意数学变式,促进数学思维的培养。endprint

张奠宙编著的《中国数学双基教学》中关于“数学问题结构性变式的研究”中提到问题的核心是数学结构的学习,逐步增加认知负荷、逐步驱动高层的数学思维,逐步由表层类比向结构类比转化,增加深层策略,由原来的程式知识转化为策略知识,由表层学习向结构学习转化,逐步增加深层结构的学习结果,逐步增加对数学本质的深层体会,逐步增加对数学价值的深层体会,使数学学习由起点到终点深层经历。

如变式题1:梯形ABCD中,AB∥CD,∠B=∠C=90°,E是BC的中点,DE平分∠ADC,求证:AD=AB+CD.

如變式题2:梯形ABCD中,∠B=∠C=90°,E是BC的中点,DE平分∠ADC,求证:AE⊥DE.

如变式题3:梯形ABCD中,∠B=∠C=90°,E是BC的中点,∠ADC的平分线DE与∠BAD的平分线AE相交于点BC上一点E,求证:CE=BE.

3.适当运用复述策略。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知识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主动的信息构建者,复述策略是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必要整理,创造性通过组织语言输出信息,它是帮助学生在现有的技能上构建新的知识和发展思维能力。

所以复述策略的运用,简单易行有效果的策略,胜过反复做题操练。学生对经典数学题型解法进行复述,学生须理清数学思路,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有利用巩固所建立数学思想和并促进数学思维能力发展。

4.善于结合农村当地实际,灵活处理教材。

农村学生在新知识信息了解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知识储备和认识面比较窄小,现行教材部分情景难以引起学生共鸣,因此结合农村实际,灵活处理教材,有助于促进教学思维活动。如把学习应用题时把存款问题改为农村利士钱问题;把行程问题编为学生每天骑车上学路途问题;把工程问题改为农田种植问题等。数学问题贴近农村日常生活实际,有助于开动农村学生的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二)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1.先学后教。为确保学习的有效性,教的针对性,“先学”是学生必须的,运用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通过思考研究来推断、领悟新知。“后教”则对学生无法理解、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的点拔指导,启发学生怎样解决问题,“能不代劳的绝不代劳,可不代劳的尽量不代劳”,促使学生多动脑。

2.养成动笔画草图的习惯。课堂上让学生多笔画草图一来减少开小差的情况(有任务驱使),二来通过画草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和理清思路,学生的思考总是从“写”体现出来,形成习惯后,促进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效率。

3.给学生充分思维时间。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室里寂静,学生集中思索,要珍惜这样的时刻。”课堂上让学生有思考、总结、交流、讨论、动口、动眼、动脑、动手的时间。

4.改变作业评价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适当采取小组互评或自我评价,让学生成为作业评价的主人,思考分析错在哪里,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中来,为自己学而不是应付老师而做,效果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标准解读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高文、徐斌艳、吴刚.建构主义教育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2

[3]察大明.问题情景创设是为了数学教学,中学数学,2004

[4]鲍建生、顾沅沅等,变式教学研究[J].数学教学,2003(1)endprint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初中数学培养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