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的公益模式变革
2018-01-22王凯
摘要:通过对于现行互联网公益发展趋势和开展模式的研究,归纳出新型公益模式的发展优势和潜在问题,为传统公益机构在互联网时代的转型提供理论思路。
关键词:互联网;公益;网络;模式
1.引言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壮大,以及人民群众对于公益活动的广泛关注,网络媒体已然成了大部分公众、企业及公益机构传播及获取公益信息的主要途径;另一方面,一大批通过互联网平台衍生出的新型公益模式不断涌现,极大丰富了公益行业运营模式,加大了公众对于公益事业的参与度。然而,互联网公益自身潜在的问题和相关法律空缺等原因,使互联网公益模式面临着一些棘手的发展问题。
2.公益组织经营模式
我国慈善事发展史可分为三个阶段: 官办 “慈善”垄断与民间慈善消失阶段、官办慈善主导与民间慈善萌芽阶段、官办慈善危机与民间 (网络) 慈善壮大阶段。
公益组织通过对现存公益资源的合理配置,使社会弱势群体能够维持社会基本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公民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倡导正确的新时代价值观。根据我国基本国情,我国公益事业的运营模式必须切合实际,力求达到既能促进资源的有效分配和又能符合社会进步需求的目标。我国公益组织的经营模式主要分为三种类型:非市场化模式、半市场化模式以及市场化模式。
3.移动互联网对于公益的影响
3.1公益传播者及传播内容
从传统的公益传播途径到互联网的公益传播途径,公益信息的来源发生了质的飞跃,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信息传播的双向乃至多向互动性和赋予广大网民一定的话语表达权。通过互联网平台,任何公益志愿者都可以借助便捷的线上渠道抒发己见,无数网络意见汇集起来从而产生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社会舆论。援助者与求助者相较传统模式地位更加趋于平等,有利于真实求助信息的梳理与采集。同时,援助者和求助者并没有任何固定的身份划分,这也就是说公益信息在更长的时间维度来看具有双向性,援助者和求助者的身份完全可能更换,从片利共生转为互利共生。全民参与下的公益信息传播,推倒了传统模式下专业信息采集标准化的信息壁垒,使得公益信息数量更为丰富,内容更加贴近民生实际,拓展了传统传播方式的局限,将公益关注范围扩大到了社会各个阶层。
3.2公益传播模式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互联网公益传播途径已经从传统模式下文字、图像、影音等单一模式转化为多媒体混合下的新型模式。现行网络传播模式主要包括:网站类、博客类、广告式及NGO类。
网站类公益传播是指无偿的为个人与组织的公益行为提供展示平台的网络站点,属于早期的网络公益类型。主要包括两类:一种是全职传播公益信息的专业慈善网站,它主要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双重关系,推广深层次的公益思想,倡导世界和平与社会稳定,让公益观念贯穿人们的日常生活。逐步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是各大门户网站下属的公益专题网站。凭借广大的用户量,由这些门户网站发起的网络公益捐款及大型公益项目等往往能收到大力响应,并凭借互联网的及时性和交互性,汇集慈善力量,传递人文关怀。
博客类公益传播是借助网络平台,以信息共享为目的的新型自媒体公益形式。个性化、自主化的特点使得公益信息传播者及公益信息受众的人数大大提高。其中名人博客的作用尤其突出,凭借个人的强大號召力和影响力。名人往往在网络公益倡导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个人看法也发挥着极大的潜在影响。
网络公益广告主要通过电视及网络播放平台进行宣传,主要通过各类图文、歌曲及影视模式,潜移默化地倡导公益观念,其受众较广但传播方式属于单向性。近年来公益广告类型更多地把焦点着重于人们日常的关注热点,通过展现易于引起观看者强烈共鸣的公益问题,推动了公益活动的进一步推广。
NGO是指非营利目的的非政府性社会组织。由于非营利性和非政府性的特点使其发展迅速,大多数组织属于民间社会公益组织,比如反家庭暴力、寻找拐卖儿童等。然而缺乏政府的认可一直以来是该类组织所面临的巨大问题,平衡社会公益力量使其发挥出有利的社会效益将是NGO与政府部门的共同任务。
4.互联网公益的潜在问题
尽管互联网为传统公益模式转型指出了一条新的路,但公益事业的发展走向仍然充满了不确定性。
第一,不法分子可能通过网络公益平台谋取个人利益,偏离公益活动本身的原本意义,进而使得公益组织的声誉受损,降低公益参与者的信任度,增大公益宣传和组织的难度;
第二,部分公益活动缺乏专业人士指导,对于慈善资金与物质的处置安排未必合理,既损害社会公平性又无法发挥资源的本有价值,是整个社会资源的浪费。
第三,网络化公益平台一方面受网络舆论监督,另一方面也受到网络暴力行为的困扰。许多群众的个人信息未经个人允许就在网络上风传,这一行为严重侵犯了受助者的个人隐私,也是公益传播行为的不良倡导。
第四,盲目从众心理在互联网公益模式下被放大,许多网民在不了解受助者及公益活动的真实情况下盲目参与,使得慈善资源没能得到有效分配。
第五,重形式轻实施,重宣传轻反馈,由于缺乏组织安排许多网络公益活动无法做到善始善终,而且最终的公益实施效果也因为缺乏反馈机制无从得知。
结语
互联网对于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具有相当大的影响,从公益信息的传播、公益模式的开展、公益规模的扩大等多个角度改变了以往单一的公益模式,定义了新时代的公益新理念。与此同时,法律的空缺与信息的不对称也增大了网络公益模式的不确定性。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公益需求,我国公益模式需要进一步完善互联网公益的监督和管理工作,积极推动公益事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秀秀.官办抑或民办: 中国慈善事业在网络化时代的变局[J].思想战线,2014(06): 78-83.
[2]赵华.中国互联网公益传播模式初探[D].兰州大学,2012(04)
作者简介:
王凯(1994- ),男,湖北利川,土家族,本科,金融专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