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效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8-01-22李晓兰
李晓兰
【摘 要】高效课堂教学不能单从时间的角度着手,而应包括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高效课堂教学的思路是很宽的,途径也是很多的,需要我们冷静地去思考。千万不能肤浅,更不能僵化,要从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高度去认识它、研究它。
【关键词】高效;课堂;教学思考
什么是高效的课堂教学,从表层意义上理解,应该是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以最科学的方法和最合理的安排达到教学目的。但仔细推敲,这有点笼统,高效课堂教学不能单从时间的角度着手,而应包括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比如教学内容(重难点)的高效,教法的高效,学法的高效,习题的高效等等。概而言之,就是要讲得精当,练得科学,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率。不过这种理解未必就全面、深刻,只是“一家之言”而已,而在实际工作中,就有不同的看法和做法。
一、有人认为课堂40分钟老师至多占用三分之一,要留出三分之二的时间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不然,就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倘若有老师讲课占去更多的时间、那么这节课就是失败的,这是一票否决法。想想各门课程都有其自的特点,比如数学课就不同于语文课。用这种理论指导数学教学也许可以,而用以规范语文教学怕不完全合理。只要你是语文老师或者你曾经教过语文,这个道理是能够体会到的。说到师生如何分配占有课堂时间,忽然联想到了“精讲多练”。“精讲”有没有时间限制,“多练”有没有时间限制?一节内容简单语言通俗的课老师讲上五六分钟,所用时间也不少;一节内容复杂的课老师讲上三四十分钟,所用时间也不算多。“多”和“少”要相比较而言。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说,学生学习时的注意力是不稳定的。教学活动初期的几分钟注意力不集中,最后的十分钟左右又开始衰退,老师若能紧紧抓住中间的二三十分钟完成教学任务,这节课就是高效的。电视上有个节目的“黄金时段”,课堂教学也是如此。
二、利用多媒体这种现代科技手段辅助课堂教学已然成了一种时髦。有人也曾断言:高效课堂教学不用多媒体教学就是一节不成功的课。就这么绝对吗?我倒想问,多媒体是教学的手段还是教学的内容?如果是教学的内容,那么你说得“千真万确”,如果是手段就不要这么肯定。因为方法、手段都是为内容服务的,教学不能为方法而方法,唯手段而手段。何况,作为手段、方法,我就有选择的权力,一节课我可以用这种方法、手段,也可以用那种方法手段。
当然,多媒体作为现代科学技术在教学活动中其优势是不容怀疑的,比一本教材,一支粉笔的“原始”工具先进了不知多少倍。它突破了传统教学技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加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丰富了学习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等。但如果每节课必用、甚至滥用,就失去了它的意义了。比如一个简单的图形,老师边讲边画,不到几秒钟就画好了,还用得着去搬弄那个放像机,投影仪吗?前年去武汉观摩全国直辖市,省会城市青年教师语文大讲赛,就看到不少老师办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买卖:几十个字的板书,有人特意制作了电脑光盘在这样的大讲赛上显示。我不知他是在教学呢,还是在做广告。几十个字,假如老师边讲边板书,能浪废多少时间,即便是浪废点时间,又有什么大害?40分钟,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给学生一点喘息的时间有何不可。假如听不惯这样的话,你不允许“虚度年华”、“耗费时日”,那么我们不妨算一笔帐:同样的板书内容(以80字为例),一个老师用粉笔板书,一个老师去搬弄、安装、调试、使用(用后还需归还)投影仪,看谁浪废的时间多。
三、还有人认为,一节课学生活动多,就是高效了的课堂教学。果真如此吗?就语文教学而言,学生活动可多可少,这首先要看教学内容、教材的难易程度。从上课伊始至课时结束全由学生讨论、发言,学生活动是多了,可课堂结构是不是高效的呢?
四、集中學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使他们自始至终聚精会神地参与课堂活动,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是课堂效益偏低的主要原因。
1.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是引起和保持学生注意的前提。
学生的课堂心理活动,主要受有意注意的支配。有意注意是一种主动的服从一定任务而又自觉的注意,它是受主观自觉调节和支配的,是与人的意识、高级心理活动相联系的。人们对承担珠任务,工作对象的意义、目的、要求了解得越多,就越能对要完成任务所涉及的各项活动引起注意。所以,如果学生对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性、达到目标的具体要求、教师的教学意图了解得越透彻,就越能为完成这些教学任务所安排的课堂活动引起有意注意。学生只要具有了这种注意力,就会自觉地、主动地去克服课堂上的一切干扰因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心理活动、思维过程与教师的教学同步。所以,课堂教学首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同时要让学生了解这些目标的重要性,以及每个目标应达到的具体要求。
2.应用多种教学方法,保持注意的稳定性。
学生上课,开始注意力是比较集中的,在一段时间内,学生的心理活动、思维过程与教学基本同步。但随着时间变化,在某些教学环节上,如果长时间地讲,就会产生听觉疲劳,出现注意的起伏现象,如打瞌睡。特别是单调的教学活动会降低注意力,削弱注意的稳定性。长期的实践证明,活动的多样化、不同活动的交替进行,都能增强注意的稳定性。由此可见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分心”,实质上是注意力的不稳定性。这主要是课堂活动单调、教学方法单一造成的。如果教师不管学生爱不爱听总是一讲到底地“满堂灌”,就会造成学生听觉疲劳;或只管在黑板上大板大板地写,让学生摘抄,或让学生通读教材、看例题、习题,而无目的、无指导、无重点地阅读,形成“满堂看”,这样会造成学生视觉疲劳。
高效课堂教学的思路是很宽的,途径也是很多的,需要我们冷静地去思考。千万不能肤浅,更不能僵化,要从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高度去认识它,研究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