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体地位认识下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2018-01-22王琴

文理导航 2018年2期
关键词:主体地位动力课程改革

王琴

【摘 要】学生主体地位说是新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它体现了对学生在学科教学中地位的再认识。教师只有以学生为主体,才能把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落到实处。

【关键词】课程改革;主体地位;动力;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它在学习过程中扮演着引领、激发和维持的角色,直接决定着学生课堂参与程度和学习效果。中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有着强烈的知识探求欲望,教师必须因势利导,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热情,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一、丰富教学语言

数学教学的系统性与逻辑性特征使得教师教学语言严密性与科学性显得十分重要,教师对教学中概念、定理、性质的叙述必须体现准确性、条理性。教师备课环节往往对课堂教学语言前瞻性思考、斟酌、把握十分充分,以确保课堂教学过程游刃有余。但是所谓过犹不及,教师课堂教学语言千篇一律不仅无法对学生思维产生撞击效果,使学生迸发出思维火花,而且也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还要反思教学语言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对照问题寻找化解之道。诚然,数学教学对教师语言的严密性与科学性要求不容置疑,但是在确保教学語言运用的严密性之外,教师还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根据学生所见所闻诠释教学知识,达成数学教学具体化目标;教师要适时运用幽默语言渲染课堂教学氛围,营造更加活泼、宽松的教学情境。一方面,教学语言的运用要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思维能够最终着落在已有的现实情景中,让抽象的数学知识有相对实际的物体支撑,降低学生数学学习难度;另外一方面,教师还要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通过声情并茂的阐述增加语言的穿透力,从而仅仅抓住学生心理,学生一旦有了舒畅的心情,他们的思维会变得更加敏捷。事实上,数学教师教学语言运用的丰富性可以使学生已有的经验和新教学知识之间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促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积极主动探究知识的来龙去脉,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从而改变学生数学学习枯燥乏味的片面认识。

二、面向全体学生

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课堂教学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提高全体学生数学科学素养。数学教学中,教师总能够发现一些学生由于自身数学学习基础,以及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原因无法跟上课堂教学节奏,久而久之成为学困生,对待这部分学生广大教师必须秉持“一个也不能落下”的思想,鼓励他们放下包袱,努力前行。学困生的学习一般表现为对于数学概念理解一知半解,欠缺运用自己语言再现数学概念的能力;对于数学公式的运用只会生搬硬套,不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看不到数学学习进步的希望,自暴自弃行为突出。针对这些情形,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弄清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帮助学生反思有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否体现战胜困难的信心;包括反思自己有没有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知识与知识之间难以建立有效衔接的原因是什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与学困生建立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包括关心和体贴他们,了解他们具体知识的学习难度,摸清他们的心理变化,让这些学生感觉到他们从来没有被教师遗忘。同时,教师应该提供学困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包括让他们回答难度较小的思考题;对于一些简单的可以通过硬纸片、小铁丝等材料制作的简单几何模型,教师可以考虑多让学困生到讲台进行呈现,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困生努力的闪光点,及时表扬他们。课后教师对于学困生提出的任何问题除了要耐心解答外,还要不失时机地肯定他们的提问,培养他们学习信心,让他们同样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紧密联系生活

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实际问题的意识,这侧面表明了数学与日常生活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关系,毋庸置疑,数学学习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可以解决学生数学学习抽象性问题。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与数学教学紧密联系的素材,并在教学中有机渗透,让学生思维找到现实生活的支撑点。传统数学教学的主要不足在于教师只是片面关注于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的培养,其结果必然导致学生被动学习、机械答题,单调乏味的学习氛围、永无止尽的题海困扰难以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热情,更谈不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诚然,机械模仿、重复训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解题能力,甚至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但是学生由于缺乏自主探究过程,他们通过数学工具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将无法提高,创新精神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善于选择契机、找准切入点,把学生所学数学知识与他们的现实生活相互融合,把抽象的数学概念与他们现实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相互结合,减轻学生思考的难度,例如在圆的知识教学中,教师不是照本宣科讲圆的概念,而是通过多媒体把诸如车轮等学生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图形呈现给学生,这样既减轻了学生思维的难度,同时也让学生耳目一新,学习兴趣油然而生。通过现实生活创设数学教学情境已经是数学教学的基本共识,只有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那么他们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意识也会随着提高,学习兴趣的培养也将水到渠成。

总之,兴趣是学生探求数学知识的原动力,也是数学学习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助推剂,教师只有从备课环节开始关注并思考如何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才能结合课堂教学实践不断探索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方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尤玉明.巧设数学问题,培养数学情感[J].新课程, 2014

[2]付俊博.数学教学中实施数学文化教育的研究[J].才智,2017

[3]曹长春.趣味数学,引入特长生高效数学课堂[J].科学大众,2013

[4]袁均娟.中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J].神州,2013endprint

猜你喜欢

主体地位动力课程改革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0)
阳光动力
讲究纠错艺术,提升英语学习效果
尊重主体地位,彰显人文关怀
浅析参与式教学法的运用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动力船
把美好的想像转化为动力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