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版本初中地理教材的对比及教学策略研究
2018-01-22何春玲
何春玲
【摘 要】随着2011版地理新课标的颁布,2012 版地理教材修订应运而生。文章详细对比了“认识地区”部分新旧版本课标的变化,以“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欧洲西部”一节为例,深入对比分析教材在框架、增删文字、图片编排以及活动方面的同步变化,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地理课标;初中地理教材;欧洲西部;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33-0085-02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随着教育部正式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材编写组对2012版初中地理教材也进行了相应的修订和优化。本文以“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欧洲西部”一节为例,对新版教材和旧版教材从课标要求、教材安排框架、文字系统、图像系统、活动系统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对比分析,以利于更好地理解课标、利用地理教材。
一、新(2011版)旧(2001版)版本课标的比较分析
1. 删去部分内容
将2001版课标中“说出某一地区最有影响的区域性国际组织”删去。近年来,欧盟一直在遭受着债务危机的困扰,这样一个区域性国际组织有些弱化,此处修改更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在2011版课标中,将“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某一地区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说出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中的“变化”和“分布”删去,使表述更为准确、精练。
2. 修改行为动词
在“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某一地区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说出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中由“描述”变为“归纳”;由“说出”变为“解释”。说明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要求在总体上是从“了解水平”提高到“理解水平”,跨越了一个学习水平层,这样体现了新课程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过程,形成地理思维过程,体现了地理课标思想性的理念。
3. 表述更加精确
将“在地图上找出某一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改为“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量、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由此,使表述更为精炼和顺畅。这样改变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课程标准,合理设置知识点的学习水平要求,契合学生的认知特质,真正做到依标施教。
二、新旧版本地理教材的变化
1. 教材框架的变化
2012版新教材“欧洲西部”一节在内容上,由四目减少到三目,删去了第二目“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将一些内容简化放到第一目“工业密集,发达国家集中”中。同时,将第一目的“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修改为“工业密集,发达国家集中”;将第三目“传统的畜牧业”改为“现代化的畜牧业”,使教材内容更加贴合课标的要求,符合地理学科中经济地理发展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地理学科科学性的要求。
2. 文字系统的变化
第一目“工业密集,发达国家集中”,删去了之前2002版教材中介绍区域性组织——欧盟以及它的影响,重点叙述欧洲西部人口稠密、国家众多,是世界上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以及它的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产业结构情况。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这里是发达地区、发达国家的集中地,同时也使学生从中看出全球经济化发展的趋势,理解我国正在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的现实意义。第二目“现代化的畜牧业”,将旧版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内容缩减放到正文里,强调欧洲西部现代化的畜牧业不仅体现为农业生产的高度机械化和自动化,还体现为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将阅读材料的内容更换为《约翰家的乳畜农场》,让学生从一个微观的角度对欧洲西部的畜牧业生产有一个具体、形象的认识。
3. 图像系统的变化
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图像系统是地理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较文字系统而言,图像系统的视觉冲击力更强,能把抽象的地理事物形象化、具体化,并清楚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旧版教材相比,新版教材删除了教材相对应的有关欧盟组织的图像系统,重视用图像数据反映经济发展状况,增强了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
4. 活動系统的变化
新版本教材的活动设计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方式。新版教材第二目活动步骤清晰,层层展开,旨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通过分析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培养他们读图分析、归纳的能力,同时也体现了地理学科因地制宜的思想理念。较之旧版教材,新教材添加了阅读材料部分,降低了学生探究的难度,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三、新课改背景下新教材的教学策略
1. 研读课标,了解编者意图,整体把握教材内容
《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是地理教学的指南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仔细研读课标,针对教材的变化,深入研读教材,挖掘教学资源。
(1)从编者的角度出发,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七年级下册地理是以区域带动地理要素的学习,需要理解编写意图,整体把握教材。
(2)从学者的角度出发,要阅读教材,了解学生当前的认知程度。新课标的要求是对所有学生的最基本要求,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灵活运用,让某些优秀学生可以更进一步。比如,对于“欧洲西部”一节,新课标的要求是: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该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对此,教师可以设计为“运用图表说出欧洲西部气候特点与同纬度的中国气候特点有何不同,以及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学生自然而然地想到:我国农业是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麦。相比之下,欧洲西部的畜牧业远远超过了种植业。所以,中国人与欧洲西部的人们在饮食结构方面有很大的差异。那请同学们探究一下,为什么欧洲西部的农业不同于我国呢?这样设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endprint
(3)从教者的角度出发,要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阅历,选择解读教材的角度。比如,有的老师比较喜欢旅游,就喜欢从旅游的角度设计解读教材;有的老师是个资深的“吃货”,那就可能从饮食的角度进行设计,等等。总之,针对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学情,统筹设计好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
2. 重视案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总结区域分析的方法
进行案例教学是课程标准的要求,案例教学的重点在于教会学生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而不是要求学生记忆系统的区域地理知识。对于教师来说,案例教学是教学方法的一种;对于学生而言,案例教学则是培养自身认知地理事物的一种方法。在进行“认识区域”的教学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归纳区域学习的方法。比如,描述欧洲西部的位置:海陆、纬度、交通位置;说明欧洲西部的区域特征:①自然要素:地形、气候、河流等,②人文要素:居民、文化、经济等;③分析要素联系:位置、气候、地形等与农业的关系等。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情境,让学生模拟政府官员考察,结合欧洲西部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层层深入地分析自然环境对欧洲西部农业生产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揭示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地理事物的区域差异和区域联系,使之学会从地理视角看待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跳出所学区域,将方法用之于其他区域,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与技能的迁移应用能力,从而有利于现代公民素质的养成。
3. 重视教材中的活动教学,创设情境,落实课程标准
新教材中的所有活动都增加了活动标题,指明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向、降低了学生自我探究的难度,提高了知识能力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活动教学,因为教材中的活动部分基本上都是落实课标的具体“认识地区”这一内容,所以应该将课标和活动教学看成一个整体,进行全面、深入地学习理解,在此基础上,再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创设生活情境,设计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地理教学目标。比如,“欧洲西部”中关于欧洲西部旅游线路和导游词的设计,同学们作为地导为考察团出谋划策,设计旅游路线,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热情,且有利于突出教材的重点,落实课程目标。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教育部.全日制義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龚倩,赵媛.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版)行为动词的变化[J].地理教学,2013,(4):42-44.
[4] 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5]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6] 张莉华,宋保平.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新旧版本地理教材比较分析[J].地理教学,2014,(9):38-39.
[7] 吴岱峰.初中地理新课标下教材的“变”与“不变”及教学策略——以人七年级《地理》(人教版·下册)(2012版)“撒哈拉以南非洲为例”一节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3,(6):11-14.
(编辑:朱泽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