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教师教育中的“学术性”和“师范性”

2018-01-22柳晓娜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5期
关键词:教师教育学术性

柳晓娜

摘要:20世纪80年代高校教师开始参加教师培訓工作,随后90年代教育政策大幅度调整,教师教育这一策略随后走进了各个院校。教师教育在形成不同的培养模式之后效果显著。总之,在新时代培养的高要求、高质量教师的前提下,实现学术与师范融合的目的,改变过去呆板、单一的教学方式,结合理论与实践达到教师专业的理想程度。

关键词:教师教育;学术性;师范性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5-0029-02

一、引言

我国的教师教育在学术性和师范性这对矛盾问题上往往差强人意。目前教师专业的理论和实践指明了教师应达到的具体目标以及要求:培养学科和教育兼得的新型教育资源,这就改善了师范与学术长期以来的矛盾问题,实现了教师教育的学术与师范的融合,使得这一矛盾走向和平相处的道路上。

二、学术性和师范性对峙是教师难以回避的问题

教师教育的本质就是通过师范性和学术性对教师进行培养、训练来达到教师的专业化。一般来说,师范性是反映教师的思想、道德、行为、素养和技能等方面的因素。它体现的是一个教师的教育专业化程度,主要问题是“怎么教”,但学术性则是在学科知识和教研任务中的学术水平程度,主要问题是“教什么”。这是人们的普遍看法,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因为教师教育的追求目标是学术性的专业教育和师范性的水准保证,两者缺一不可。就因为对学术与师范的内涵有了简单的理解和教师教育的双向性的结构矛盾,使得两者的长期对峙问题难以解决[1]。

长久以来,我国教师教育的师范性普遍,学术性也不高,导致对于教师工作的专业化发展被忽视。前者主要是教学课本内容老旧、仅限于书本的内容;后者主要是长期存在单一的、呆板的传统教学方式,实践中体现单一教学而忽略学术方面的研讨。因为学术性与师范性各自的实现水平,以至于影响着教师教育的专业化,使得它们各自独立,互相影响。在发达国家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比如19世纪的学者认为,师范学院应该着重在教学方法和技巧上,而不是一味地执着于书本上的内容;而20世纪的学者强调生活源于书本却高于书本的理念,教学缺少的不是技巧和方式,而是内容的深入研究与探讨,要通过专业和综合来培养教师的学术素养。这种思想也是对于目前我国教师的认知现状。我国教师只注重课程形式而忽略教师教育的理念,要不就是在学术与教育之间简单拼合进行,使得学术与教育形成两条互不干扰的平行线[2]。与此同时,教育课程的开设,并未进行系统和专业的汇总,而学术课程又是减少内容,降低要求,成为缺乏专业水平的主要原因。这在学术方面的问题体现在偏离原有宗旨、师范问题突出,这样会导致两者的关系僵化,成为教师教育难以回避的重点问题。

三、学术性和师范性融合是教师教育的本质

影响教师质量的因素是学术性和师范性缺乏沟通的长期僵持。其实二者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应该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彼此有着不承认的恶性关系;若是它们能够彼此理解、包含、促进便可完整地构成教师教育的独特魅力。古今中外,若是学科学术好的大学必是教学水准一流的大学,反之亦然。这说明,学术性和师范性的有效融合是如何使学术教育与师范教育两者整合。

学术作为基础,在专业中应该体现教育方法和实践。学术性和师范性的要求是学术专业程度与师范教育的理论、实践相结合,既是新的标准,也是教育专业化的认知。从实际的教育年限来看,学生在完成学科教育后,便可达到教师教育的资格。这种模式的第一阶段缺乏教育,第二阶段缺乏学科,它是教师培养过程漫长、效率低的主要因素。然而我国借师范生坚实的基础和学术要求可以使未来教师具备宽阔的视野和学科发展力。以高技术的科研作为教学基础,以研究教育教学为目标,提高教学与学术科研的相互性,这有利于学术性和师范性向更高层次的磨合和发展[3]。

目前我国的教师已经从数量增加为质量的要求,很多省市都在提高中小学教师的质量,现有的中心是在大学方面。在高层次培养中低端层次的教师,必会带来学术教育的提高,而且学术性通过教育研究与实践,可达到师范性的要求目的。这种情况促进了我们在教育和研究的追求目标和学术与师范融合的积极讨论。随着教师教育的发展与改进,尽管两者的问题都有待改进,两者的融合不断增加,但他们从相互对峙到相互磨合不会在短时间内消失,因此从两者强强对峙到相互之间的完全磨合成功是教师教育的长期目标。

四、学术性和师范性磨合的途径

我国教师教育的发展和改革需要推进教师教育的理念,在探索学术和师范两者的磨合路上不断创新,确保教师在专业化方面培训的多种渠道和途径。为了确保二者的进一步磨合,有以下方法:

首先,在教师专业化方面培养创新模式。教师专业化的关键是学术与师范的磨合机制。长期以来我国对于教师的专业化不够重视,通常用封闭、单一、理论、终结等方面来培养,这就是导致学术与师范两者之间不融合的内在原因[4]。因而,应着重建立教师专业化体系,重视教师教育专业的课程,使教师专业化的水平和教育不断提高、不断创新、不断实践,大大地提高学科和教育方面的问题,从而促进两者的磨合,至此提高两者的水平。

教师的专业化培养在原有不可避免的矛盾中,建立多种多样的教育模式。因此学者认为将两者同时进行整合,提供模块式的分阶段模式。比如:采用“2+2,3+1,4+1”等专业学科与教师专业的分离,进一步从传统思想中解放,是一种超前的思想。让教育教学在发展上与其他院校一同前进、平等发展、共同进步,这是一种既提高专业化的质量又促进学术与师范的磨合的教育教学模式。

其次,在教师教育中培养开放型教师。我国教师长期的封闭性和依赖性较强,在开放探讨的教学方式上有所欠缺,以至于在教育各方面存在着很大的滞后性,严重影响到学术与师范的相互磨合。为了改变现状,需要我国教师主动培养专业化,在有条件的大学中共同培养中小学教师。鼓励具备条件的大学去开展教育,确保吸引更多感兴趣的大学生去从事教师职业,这种充满竞争性的培养方式更有利于创办教师教育。这不仅促进了各个教师的综合素养,也适应了职业的多种性和综合性。开放型培养教师教育的质量,也必会使两者更加融合。

最后,促进教师教育课程的改进。突出体现是把教育学科和教育实习列在普通公共课之内,使其水平低于非师范类;而教育专业也严重缺乏学科专业与教育专业,整个课程极不协调并影响着整体质量[5]。因此,应推进教师教育的课程改进,实现专业学科与教育学科的双向整合。为确保学术性和师范性的磨合,需要在课程进行时体现选择、创新、研究和实践性。

五、结束语

在教师教育的实施中,必须推进创新模式、创新体制、创意要求的改进,努力实现学术与师范彼此的相互磨合的要求。在不断探索学术与师范的磨合道路上,用专业化的、开放性的、专业一体化的方式,来提高教师教育的高质量和高要求,从而提高我国教育质量,使得我国的教育改革发展有着更好的前途。

参考文献:

[1]李国庆,张正锋.论高等师范院校的师范性[J].教育研究,2002,(8):66-6.

[2]张正锋.关于“学术性”与“师范性”之争的原因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5):7-9.

[3]陈永明.教师教育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88.

[4]曲铁华,冯茁.专业化:教师教育的理念与策略[J].教师教育研究,2005,(1):10-15.

[5]郭朝红.高师课程设置:前人研究了什么[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2):36-41.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师教育学术性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强化学术性和现实性并举
基于相关性分析的网页学术性算法研究
思辨性与学术性:史学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的应然取向
视觉万象 化境心源——学术性与思考型意象油画家任传文
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教育转型发展的基本原则与路径选择
我国教师教育实践研究综述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军事历史》应以学术性为主
学术性要更加深化 知识性要更加丰富——《军事历史》1988年第1期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