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活动让课堂教学更精彩

2018-01-22李晓艳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数学活动兴趣有效性

李晓艳

摘 要: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要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而通过数学活动可以有效地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因此,数学活动成为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主流趋势,结合小学生有关数学知识经验,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品尝到攻克难关的快乐,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体验。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活动;兴趣;有效性

数学活动是让学生通过活动的形式学习数学,通过算一算、猜一猜、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量一量等途径,充分地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手,使教学成为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并且实现“教、学、做”合一,让学生在活动中快乐、轻松学习知识,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促使他们的个性、兴趣及潜能等方面得以充分发挥,并且在自主探索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这是素质教育的时代发展需求。那么,教师如何组织数学活动,才能有效地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实现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呢?

一、数学活动应深度挖掘数学内容,彰显“数学味”

目前,很多教师在设计数学活动时,都注重将数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但他们关注的重点只在于“数学活动生活化”,而忽视了“活动数学化”,不仅无法有效保证数学活动时间,而且也忽视了数学内部之间的逻辑关系,致使数学活动呈现出一种“生活活动”的病态,数学学科的价值尚未得到充分的体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缺乏了数学味”。因此,小学数学活动的设计,首先必须彰显其“数学味”,而在数学活动中,数学性的体现是利用生活素材,借助生活中的实例或经验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方法或规律,然后再利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来完成对新知识的构建。例如,在学习《分数意义》内容时,笔者设计了“分苹果”的数学活动,(1)将12个苹果分成两份,拿走其中一份,那么,单位“1”代表了什么?如何用分数来表示拿走的这份苹果?进而引出分数的概念。(2)将12个苹果分成三份,拿走其中两份,那么如何用分数来表达拿走的这两份苹果?以此类推,将12个苹果分成四份、六份,分别拿走其中的三份、五份,又该如何用分数表示?(3)将分苹果过程中所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并填入表格中,然后对分数大小进行比较。通过分苹果的活动,让学生从生活的角度去理解分数的真正含义以及单位“1”的构建,并进一步掌握分数的具体应用。彰显“数学味”的数学活动,才能保证学生对数学知识探究的广度與深度,才能促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

二、数学活动应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显现“有效性”

数学活动只有围绕教学目标开展与实施,明确活动的重点内容,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正确引领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究。例如,在学习《最大公因数》内容时,在教材中有这样一道练习题:“有一块长16分米,宽12分米的空地,如果要用边长为整分米数的正方形地砖将空地铺满,那么可以选择边长为多少分米的地砖?”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以分米为单位的正方形边长可以取哪些整数,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数学活动引导学生探寻哪些整数既是16的因数,也是12的因数,进而带领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中发现公因数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在明确这一教学目标后,在设计数学活动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不仅需要铺满空地,还需要用正方形的瓷砖来铺设,然后,引导学生通过画一画、算一算、拼一拼等方式动手探究。最后,借助于多媒体课件演示问题分析的过程,帮助学生从中发现规律,构建最大公因式的基本概念,这才是数学课堂的重点。

三、数学活动应符合学生个性发展,凸显“探索性”

数学活动的本质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探讨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需要学生独立的思考,自主的探索,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激发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此,教师在设计数学教学活动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取数学知识。例如,在学习《百分数》内容以后,笔者设计了以“超市促销”为主题的数学活动,在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一些商家往往会通过打折、赠送、摸奖等多种促销方式,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现在有三家大型超市促销活动如下:(1)A超市,全场商品一律九折;(2)B超市,部分商品买一送一;(2)C超市,购物满58元以上可以打八折。那么老师需要购买10盒牛奶,每盒8元,应该选择去哪个超市购买比较划算?然后,让学生分组对这三家超市的优惠政策展开讨论,并且通过分析、计算、协商得出最划算的购物方案。又如,在学习《奇数和偶数》内容后,让学生利用扑克牌上的数字,来研究奇数和偶数相加、相减后结构的奇偶性,学生在通过算一算、猜一猜,从中不断地发现与总结规律,这样学生在问题的探索过程中,不断地动手、动脑,充分体现了数学活动的“探索性”,也促使学生养成积极探索和创造意识。

四、数学活动应精心设计教学情境,体现“综合性”

数学活动开展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情趣盎然的活动,从熟悉的实例或事物中去学习数学、理解数学、领略数学的作用,并体验数学思维活动的乐趣。为此,在数学活动设计中,创设生活情境对于学生思维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比如,在学习《利率》内容时,笔者创设了购房数学活动情境,老师需要在某小区内购买一套住宅房,让学生根据房价、装修、付款方式等设计购房方案,同时为学生提供教师的经济状况、购房付款政策、银行贷款利率和期限、装修价格等资料,让学生分组在对资料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求解问题。又如,在学习《统计》知识后,笔者设计了一次“我是城市交通局长”的数学调查活动,让学生分组到交通大队进行访问,并且观察路口在不同时间段的人流量,并将访问的结果和调查的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利用这些数据来设计数学应用题进行分析和计算,如在什么时间段容易发生交通堵塞?如果我是交通局长,该如何来解决交通拥挤问题?最后,学生分组展示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经验交流,在这个活动中,不仅涉及了数学学科、美术学科、地理学科等多门知识,而且需要学生参与调查、访问、测算、绘制统计图、编写数学题目、解决数学问题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人际交往、动手能力、思维方式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得到极大的发展,真正实现寓教于活动之中,寓教于学习之中。

五、数学活动应达到寓教于乐目的,凸显“趣味性”

趣味是数学活动的灵魂和核心,是吸引学生注意力,促使他们主动参与活动的关键因素。为此,在设计数学活动时,教师应注重内容的新颖、新奇、有趣,同时注重形式的多样化,这样才能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进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吸引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参与活动,并且在活动中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最终达到寓教于乐,寓玩于学的目的。例如,在学习《百以内加减法》内容以后,笔者设计了“快乐颜色”的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口算,将图中计算正确的式子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在涂上颜色后再来观察这些式子,能够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学生们为了探究到底是什么图形,于是带着浓厚的兴趣开始进行口算,当学生完成计算、涂上颜色后,发现原来是一只可爱的小兔子,学生们异常兴奋,而不是单一的口算训练给他们带来的乏味。又如,在学习《20以内的数》时,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这样的活动情境:森林的小动物们要举办歌唱比赛,来报名的小动物可多了,长颈鹿老师让小动物们依次排好队,然后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来报名?然后利用电脑为学生演示,从左到右一行一行地数,提问第n只动物是什么。学生如果答对了,电脑显示,答对了,并为学生鼓掌。这样充分利用多媒体呈现的声、光、动画等特殊效果,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吸引他们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并且在愉快的情境中进一步体验基数和序数概念的理解,并且逐步地掌握了有序观察、有序数数的数学方法。诸如此类的数学活动,不仅开发了学生智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情趣,充分体现了数学活动的“趣味性”。

六、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活动以思考性为主,综合了学生所学各方面知识,不仅内容生动有趣,而且让学生学习轻松自如。在数学活动中,教师只有艺术地进行引导,才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并且通过活动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去领略数学的作用和美妙,促使学生的个性、能力得到充分发挥,进而达到全面提升学生数学素质的教学目标。endprint

猜你喜欢

数学活动兴趣有效性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微课技术在初一数学课堂教学运用初探
刍议苏科版初中数学活动的对策
浅谈主题区角活动中有价值的数学活动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