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信息技术 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2018-01-22徐琼芳
徐琼芳
【摘 要】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已经成为当今基础教育改革的新视点。文章从以下方面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进行探讨: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演示和验证,领悟数学思想;加强数形结合,体验数学美感;化静为动,感知概念的形成过程;增大信息源,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教学;整合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33-0038-02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已经成为当今基础教育改革的新视点。现代信息技术集文字、声音、动画、图像于一体,具有丰富的教学信息资源、化静为动、生动直观的画面、数形结合、鲜艳美丽的图案的特点,它进入课堂教学后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感,促进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积极思考、合作学习,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数学教学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让学生熟知、亲近的数学走进他们的生活,进入课堂,使之产生亲近感,诱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使学生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想办法来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感。
例如,教学“相遇问题”时,教材例题的静态情境,学生很难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及有关的数量关系,还有题目中的两地、同时、相向、相遇等术语,都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于是,笔者利用信息技术科学地虚拟了“相遇问题”的现实生活情境:两人分别在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直至相遇的全过程。依次为:①两人同时离开A、B两地;②相向而行;③相遇(碰面)适时通过声音、闪动、停顿、颜色变化等手段,变静态为动态,把两个物体运动的全过程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充分理解两地、同时、相向、相遇的含义,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为学生学习相遇问题扫清了障碍。后来,笔者进一步利用信息技术整合这个学习内容:设计了同向、背向、追及、相遇等生活情境,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通过计算机生动、形象、直观的画面,化抽象为具体,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演示和验证,领悟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方法是组织数学课堂教学的一条暗线,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倘若教师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与渗透,那么他不仅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而且能展示知识的发展、生成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加强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对一些重要的事例或实验进行演示和验证,使信息技术有效地介入学科教学过程,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促进数学思维的渗透和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例如,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是这一课时的重点,而向学生渗透“转化”是本节课的数学思想方法。这时,可以利用课件中图形分、合、转、并、移、展等多种形式的动画,再结合有关的必要解说及优美的音乐,使学生身临其境,产生立体感效应,同时利用学生的动手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探寻长方形和圆之间的内在联系及有关公式的推理,得出如下结论:长方形的长等于半圆弧,长方形的宽等于圆的半径,从而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既能充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还能化被动为主动,让学生在经历充分的观察、比较、想象后理解公式、领悟“转化”的数学思想、感悟极限思想、掌握“化圆为方”的这一解题策略。
三、加强数形结合,体验数学美感
新课标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还要从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去领悟。在传统教学中,数学美感关注少,也难关注,单纯的粉笔、黑板、白纸教学工具难操作,也难体现。而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展示数学美的机会便增多了,它可把枯燥乏味的数与形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原不可理解的抽象数学概念和复杂数量关系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实现数与形的和谐结合,充分展示数学中的美。
例如,讲解1+3+5+……+(2n-1)=n2时,笔者运用多媒体展示:①图1,点数,并算数填空,1+3=( )2;②再增加一层,出示图2,填空1+3+5=( )2;③再依次增加一层,出示图3、图4……并填空1+3+5+7=( )2,1+3+5+7+9=( )2,1+3=( )2,1+3+5=( )2,1+3+5+7=( )2,1+3+5+7+9=
( )2;④让学生看看图与式子,并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利用不完全归纳法完成公式推导1+3+5+……+(2n-1)=n2,从而使数与形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原来抽象的数学公式简单化、直观化,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与点拔下,始终兴趣盎然地认真观察、积极思考,轻松地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激发学生爱美之心和求美之情,培养学数学爱数学的感情。此时,学习已不是一种沉重的负担,而是一种无法诠释的快乐。
四、化静为动,感知概念的形成过程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可根据教材内容化静为动,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生动化;对学生的认识具有“催化”的作用,使抽象、复杂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形象。
例如,教学六年级“圆的周长”一课时,笔者利用信息技术演示全过程:首先电脑上出现颜色鲜艳直径不同的3个圆,然后圆周长上闪动一个彩色的亮点作为起点,最后这3个圆开始同时一起滚动一周,得到3条不同长度的线段,这便是圆的周长,周长概念的形成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对圆的周长定义就有了非常深刻的感性认识。而理解圆的周长总是其直径的3倍多一点是这节课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课中利用多媒体显示:大、中、小3个圆的周长展示成3条长短不同的线段,3条彩色直径分别去测量各自的圆,在线段上滚动,滚了3次都剩余一小截(这小截并在闪动),通过声音、颜色的变化,这个动态的过程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新知识——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为学生理解圆周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增大信息源,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影響。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储存容量大的强大功能,利用这种功能,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信息咨询服务,把学生引向自主学习,使之学会知识、学会学习,这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一个重要方面。
例如,在低年级口算练习中设计表1,只要在答案这列空白地方填上得数,完成后按回车键确认,计算机立刻反馈信息给学生,当答案是正确时,在结果栏出现一朵红花,并伴有掌声;当答案是错误时,在结果栏显示“?”并有声音提示,“请你再认真想一下”。利用信息技术容量大的特点,设计每组练习5道习题,完成一组后按回车键即可进入下一组练习。(伴有时间,看看1分钟可以完成几组,记录最高排行榜)
通过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口算结果进行及时反馈,省时高效,让数学教师从烦琐的口算练习中批改解脱出来,并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不同的口算练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算、心算能力,既可以进行全班测验,又可个别辅导或开展小组竞赛。同时,学生在传统的口算练习中,不断地得到红花和表扬,在体验成功的喜悦中不断地学习,实现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步发展。通过这样的整合,使计算机不再是单纯的演示工具,而是成为提高课堂效率的得力助手,学生也把它作为喜爱的帮手。
总之,信息技术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机会,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也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为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教师要做好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刘儒德.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问题的思考[J].教育研究,2014,(2).
[2] 白存端.“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2).
[3] 张海红.走向现代信息技术视野的小学数学课堂[J].中国电化教育,2015,(5).
(编辑:易继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