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学生常见数学计算错误成因及解决对策探析
2018-01-22翁定娥
翁定娥
【摘 要】小学四年级学生应该熟练掌握相关的数学计算技巧,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学生仍广泛存在“会而不对”计算错误的现象,这些都给学生学习数学造成一定的障碍。文章对数学计算中可能出现的错误进行归纳,并试析其主要成因,以此来制订相应的解决对策,让四年级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应有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四年级学生;常见计算错误;成因;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33-0029-02
小学数学教学除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简单的加减乘除,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最新版的四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材,在计算教学内容上进行了调整,更加关注现实生活与实际应用,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运算计巧和数学逻辑思维。
一、四年级学生常见数学计算错误的表现
学生在日常计算练习中,很容易出现计算错误的问题,甚至连一些个位数的计算都会出现错误。通过日常教学的仔细分析,可以发现不是学生不会计算,而是由于种种原因才导致他们在练习或考试过程当中出现计算的错误。如果只从结果来看,计算错误是很简单的,但深究计算过程的错误,它就有各种各样的表现了。学生计算错误的表现主要有如下几种:
1. 看错
这种情况最容易在学生审题的时候出现,一般都是学生“粗心”造成的。例如,在审题时把符号看错,把“+”看成“-”,或把“÷”看成“+”;把文字看错,把加法错误当作乘法来算;把数字看错,有的学生把53看成35,把103看成130。
2. 写错
其一,“神情不一”,有些学生在计算的时候,头脑算对了,可是在慌乱之中却把答案写错了。其二,“张冠李戴”,在计算的过程中将题目从这边抄到那边抄错或打草稿时数位排列错或把数字写错,如把7写成1,把0写成6。其三,“无中生有”或“偷工减料”,如把两位数变成三位数,把10写成100;把三位数变成两位数,把102写成12等。
3. 用错
这种错误不是主观性的错误,而是学生在知识学习和方法运用上所存在的客观性错误。其一,20以内加减法计算能力不足,如8+9=18,35+6=42,134-68=68。其二,乘法口诀混乱,如6×6=26,7×8=65。其三,加减乘除方法混淆,如3+4=12。方法性错误就是在计算过程当中所运用的方法不恰当而产生的错误,这种情况也是比较常见的。例如,运算的顺序出错,当只有加和减时,不顾算式的整体顺序,先算加法再算减法;如果只有乘和除,一味地先算乘法,再算除法。所以,正常的情况下,有括号就得先算括号里面的;如果是四则运算,则先进行乘法和除法的计算,再进行加法和减法的计算;一般是从左往右算的。可是,在现实计算中,很多学生顺序就混乱了。其四,计算方法错误,竖式算式计算时,进位或者退位弄错。
二、四年級学生计算出错的主要原因
为什么四年级学生容易出现这些错误呢?其实,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特点,出现各种各样的计算错误都有其具体的原因。根据以上错误表现的类型,将其原因分为以下几种:
1. 学生身心发展不完善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知识储备不足,身心发展不完善,注意力较容易分散,对事物观察缺乏整体感;同时其注意力的集中时间较短,在数学计算过程当中,时常无法兼顾前后计算,最后导致计算出错。四年级学生在数学计算中更多的是依靠感性思维和形象思维,他们在理性思维和抽象思维方面还较为欠缺,对计算过程整体感知能力较差,准确度较低。此外,在计算的过程中还容易受其他因素的干扰而导致错误的发生。例如,急于求成或轻视的思想所导致,认为太简单了就不认真对待。又如,思维定势、思维惯性所导致的错误。这些都是人们常说的“粗心”的原因。
2. 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
在上述现象的分析过程当中,学生所出现的一些计算错误,是由于课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不牢固,运算口诀背不牢,计算方法没掌握所造成的。
3. 数学素养和学习习惯欠佳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当中,可能由于教师的疏忽和家长的懈怠,导致许多小学生并没有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缺乏良好的数学素养。其一,书写潦草,辨认度低。有些小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没有刻意练习自己的书写,导致书写数学公式和相关解题时辨认度极低,很容易影响整体的解题思路,或者是由于书写辨识度低,导致计算出错。其二,不进行预算,直接书写。数学计算中,打草稿是十分必要的,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运算准确率,还能保证书写整洁。部分学生由于懒惰或过于自信,计算时并未进行草稿运算,最后导致计算错误。其三,乱打草稿。进行草稿运算时,也要注意书写,不能因为是草稿,就随意书写,避免解题过程混乱、复杂,以及因此出现字迹辨识度低等问题,这些都可能导致最终的计算错误。此外,还有审题不仔细、检查随意等问题也值得注意。
4. 教材方面的原因
“人教版”四年级教材,有关计算的练习量安排得比较少;许多计算例题都被删除,只剩下一些经典计算例题。这样虽然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但是同样让学生失去了大量练习的机会。数学计算除了需要严谨的思维逻辑和扎实的基础知识外,还需要大量的练习,才能养成更强的计算能力。
5. 教师教学的原因
新课程改革后,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可是,在日常的数学计算教学中,很多教师仍然坚持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生搬硬套,没有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降低四年级学生计算错误的对策措施
1. 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前提。学生只有在日常学习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在练习或考试过程中出现计算的错误。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素养呢?其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做题时学生要把握住题目的关键点,迅速找到解题思路;其二,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让学生在日常计算中有一张整洁的计算卷面,思路清晰,书写工整,避免因书写潦草而出现的问题;其三,养成学生良好的检查习惯和预算习惯,计算后立即检查或验算可以及时把错误降至最低处,计算时要学会预算、估算,较为复杂的题目一定要打草稿。
2. 注重“双基”教学
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基本计算能力。每节课都可以抽出一点时间,让学生做一些强化口算能力的题目,限时训练,要求正确率百分之百。此外,还要求学生加强对概念及运算法则的理解与运用。
3. 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较为稚嫩,在计算过程中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对学生的心智要加强锤炼。教师要求学生从审题计算到书写一气呵成,避免断断续续地解题,更重要的是将注意力集中在计算题目上;要加强意志锻炼,勇于挑战自我,树立责任感和自信心,力争做一题对一题,不在计算上出漏洞。树立典型的形象,在班级要经常表扬计算正确的学生,树立榜样,如张贴表扬计算全对、书写工整美观的作业试卷等。
4. 创新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学生先做,教师后解,这样的教学速度虽然较快,但是效果却有待提高。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学生身心特点出发,创新和优化教学方式,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数学教师可以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改变数学计算的枯燥性和重复性,采用情境教学法或分层教学法,化枯燥乏味为充满情趣,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数学计算学习兴趣,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总之,提高学生数学计算的能力,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工程,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既要讲究方法、注重技巧,又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既要抓习惯培养,又要注重双基知识落实。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四年级学生数学计算的正确率。
参考文献:
[1] 马文英.从心理层面探索小学生计算错误的成因与对策[J].才智,2013,(33).
[2] 刘中侠.小学生计算错误成因及策略研究[J].中华少年,2017,(20).
(编辑:易继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