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腔内激光和传统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近期疗效比较
2018-01-22王兴华
王兴华
黑龙江省社会康复医院外科,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静脉曲张在临床中较为常见,是一种以血管屈曲、伸长为主要表现的血管疾病,其中以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最为常见[1]。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在发病早期通常无明显的不适感,随之病情加重,会出现溃疡、感染、下肢功能障碍以及静脉血栓形成等严重病症,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为探寻更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对近两年的部分患者采用静脉腔内激光疗法,并将其疗效与传统手术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是选取该院在2015年5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样本数量为92例,均经静脉造影被确诊。所有患者均为单肢患病,其中男女患者分别为51例、41例;最大年龄者为 74岁,最小年龄为 30岁,平均(52.3±3.9)岁;CEAP分级:C2~3级53例,C4~5级39例;其中有15例患者合并原发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采取抽签分组的方式将92例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6例。对比两组患者的资料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研究可比性。
1.2 方法
实验组患者予以静脉腔内激光疗法,为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处理,在位于患者腹股沟韧带下2 cm部位取1个长度为2 cm左右的小切口,在大隐静脉入股静脉下1.5 cm处,将大隐静脉结扎。具体疗法是在患者的内踝上方2 cm处穿刺大隐经静脉,利用导丝引导将激光光纤导管送入静脉腔内,而后将导丝拔出,取5 mL肝素盐水注入导管之中,目的是进行抗凝处理。注入完毕后,向光纤导管内注入波长为600 μm的光纤,每个激光脉冲功率为12 W,1 s给激光和1 s间隔灼烧血管壁,脉冲间隔中将光纤退出,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控制好速度,使光纤全部退出。最后使用导管针对患者小腿上曲张成团的血管进行穿刺,拔出针心后再插入光纤,对曲张的静脉团进行烧灼。参照组患者予以传统手术疗法,对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处理,而后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治疗期间要对所结扎的大隐静脉进行抽剥与切除。所有患者术后均予以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保持卧床休息,还要将患肢适当抬高,并使用弹力袜进行巩固治疗。
1.3 疗效评定标准
患者腿部疼痛、酸胀等自觉症状消失,腿部表面无曲张血管,则为显效;患者腿部疼痛、酸胀等自觉症状有所改善,腿部表有不明显性曲张情况,则为有效;患者的自觉症状、腿部症状均未见明显好转,或加重,则为无效[2]。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
1.4 评价指标
①术中出血量。②VAS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患者术后48 h的疼痛感进行评估,最低分为0分表示无痛,最高分为10分表示剧痛;分数越高说明痛感越强烈。③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血栓性浅静脉炎、隐神经损伤、皮肤瘀斑硬结、皮下脂肪液化感染、曲张静脉残留以及血肿等。
1.5 统计方法
将研究中的数据均输入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s)的比较结果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n(%)]的比较结果采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研究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参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
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参照组,术后48 h的VAS评分低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参照组也更低[4.35%(2/46) vs 26.09%(1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s)
表2 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s)
注:*表示与参照组比较P<0.05。
?
3 讨论
手术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有效途径,但在手术方式的选择上,临床中尚无统一定论。近年来,随之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该院引进静脉腔内激光疗法。该疗发是一种从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上改进、发展而来的新型疗法,以光热作用为原理,能够对血红蛋白产生高选择性的热凝固与气化作用,促使血管内壁凝固、收缩、固化、闭锁[3]。其机制是利用光纤以脉冲式或持续向静脉腔内输入不同波长的红外线激光,来损伤内皮细胞和血管壁,进而促使受损的管壁纤维化以及少量血栓形成,以达到大隐静脉永久性闭合的目的[4]。在手术过程,要适当使用肝素来预防血液凝固;在此期间,手术操作对正常组织的损伤性较小,不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术后疼痛感也较轻。与传统的手术疗法比较,静脉腔内激光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需要注意的是,激光疗法与剥脱治疗不同,激光治疗时,血管仍存在患者体内,在纤维坏、坏死过程中,可能会引起皮下瘀斑硬结情况[5],因此在手术中要注意手法,精准的手术操作可以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或并发症。该研究中,对实验组患者施以静脉腔内激光治疗法,对参照组患者施以传统手术疗法,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术中出血量、术后48 h的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与参照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足以体现静脉腔内激光疗法在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中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在静脉曲张的治疗中,采用静脉腔内激光疗法与传统的手术疗法对比更具优势,值得推广。
[1]姜国忠,李蕾,赵建飞,等.下肢静脉曲张3种外科治疗方法疗效比较[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3,16(2):149-150.
[2]丁峰,余启松.用静脉腔内激光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10):175-176.
[3]樊宝瑞,金泳海,段鹏飞,等.静脉腔内激光消融联合点式剥脱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6,26(3):333-336.
[4]崔鹏,舒畅,程丹桂,等.静脉腔内激光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近期疗效及生活质量影响研究[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4(6):430-432.
[5]那双锁.静脉腔内激光和传统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近期疗效比较[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