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乳腺导管内癌的超声表现、钼靶影像表现与病理特点探析

2018-01-22曲福杰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83期
关键词:内癌浸润性肿块

曲福杰

(吉林省白山市中心医院病理科,吉林 白山 134300)

乳腺导管内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是女性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该病的癌细胞局限在导管基底膜内,是一种非浸润性癌,导管系统的广泛蔓延会加重癌变严重程度,其治疗方式同浸润性癌症存在差异,故此对乳腺导管内癌尽早进行正确的诊断和及时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医学影像学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使得超声和钼靶X线摄影等影像学检查方法在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中应用广泛,且诊断率随着诊断技术的成熟不断升高。择取我院收治的乳腺导管内癌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展开研究,分析超声、钼靶影像表现及病理特点,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1日~2017年8月2日收治经病理对照确诊的乳腺导管内癌患者60例,根据检查方式的差异进行分组各30例。每组乳腺导管内癌患者经病理诊断确诊低级别4例,中级别10例,高级别16例。观察组年龄20~54岁,平均(36.85±4.73)岁。其中有周期性乳房疼痛史12例,乳房触及肿块6例,乳头溢液4例,无任何临床表现8例。对照组年龄21~56岁,平均(36.94±4.82)岁。其中有周期性乳房疼痛史13例,乳房触及肿块5例,乳头溢液6例,无任何临床表现6例。

两组乳腺导管内癌患者各项资料进行比较差距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超声检查(观察组):患者取仰卧位,将双手举起完全暴露双侧乳房和腋窝,使用 Aplioxv-80高频超声对患者的乳房和腋窝的各个切面进行直接扫查,探讨频率设置为10 MHz,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重点检查疑似病灶的各个切面,将病灶的形状、边界、回声、钙化和血流情况详细记录下来。

钼靶影像检查(对照组):对患者的双乳轴位和斜位进行X线摄片,若得到的图像中有肿块,则将肿块的形状、边缘和密度进行记录,若显示为钙化,则将钙化的数量、分布情况和良恶性进行记录。

1.3 观察指标

超声检查和钼靶影像检查分别由两名超声科医生和两名放射科医生进行检查,对超声检查报告和钼靶影像检查报告以美国BI-GRADS标准为参考,检查结果显示BI-GRADS4级以上则可明确诊断为乳腺导管内癌。

观察两组检查的方法诊断结果,并分析超声表现、钼靶影像表现,总结乳腺导管内癌的病理特点。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微钙化检查情况

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对比微钙化的检出率数据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查的微钙化检出率比单一检查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各级别乳腺导管内癌的微钙化检查情况 [n(%)]

2.2 超声表现

观察组乳腺导管内癌患者中存在实性或混合性肿块20例(66.67%)。肿块的超声表现:位于导管内,形态不规则且包膜不明显,中低回声且为“蟹足样”改变,后壁呈现衰减暗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动脉血流信号丰富且流速快。

2.3 钼靶影像表现

对照组乳腺导管内癌患者中存在恶性钙化影21例(70.00%),以线样、小棒状树枝状、细沙样等为主要表现;存在软组织块影7例(23.33%),以类圆形、圆形及不规则形为主要表现;其中无明显异常改变者2例(6.67%)。

3 讨 论

乳腺导管内癌是一种起源于乳腺末梢导管的异质性肿瘤[1],肿瘤在乳腺导管上皮细胞进行恶性增生,未向基底膜和周围间质阶段进行侵犯。乳腺导管内癌的发病率不断提高,与其他类型乳腺癌相比预后效果相对较好[2],但仍需进行早期诊断和及时的治疗,如何提高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准确率是临床一直在探讨的问题。

乳腺导管内癌的癌细胞可呈现为不同的排列方式[3],且能够互相进行推移,按照乳腺导管内癌的组织学特点可将其分为实性型、筛状型、粉刺样型,但临床上以多种病变相结合比较多见。肿块边缘的清晰或模糊状态可用来对浸润性肿块的边缘影像进行区分;通过造影,能够判断导管中断和导管充盈缺损情况[4],虽不能直接以此指标对乳腺导管内癌进行诊断,但可有效确定病变部位。

乳腺导管内癌发展速度较快,肿瘤内部会出现坏死及钙化情况[5],其中钙化以隐窝形态不规则、粗糙的表现在细胞间隙沉积,钼靶影像学检查可发现早期成簇、针尖样、细小等钙化影,其钙化与导管形态一致,是用来诊断乳腺导管内癌的重要征象之一。另外软组织肿块影是诊断乳腺导管内癌的另一重要征象[6],钼靶影像学检查显示的肿块影边缘表现为模糊或清晰,而浸润性导管癌的肿块影边缘显示为小分叶边缘、星芒状边缘和浸润边缘[7],能够有效区分乳腺导管内癌和浸润性导管癌。

超声检查联合二维超声图像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对乳腺导管内癌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进行,能够有效显示肿块内血流信号,但由于部分导管内癌和存在乳腺腺病的组织混杂在一起,声阻抗差异不大,超声在鉴别区分时容易出现误诊或漏诊情况;另外超声对微钙化的检出率相对不高,在诊断乳腺导管内癌时难以与乳头瘤、单纯性囊肿进行准确的鉴别区分,对于无钙化的病变,容易和腺体增生等良性病变混淆。

超声检查能够将乳腺导管内癌的形态特点有效显示出来,还可清晰显示结节边缘、形态、内部回声和内部血流等信息,便于对结节的性质进行判断[;钼靶影像学检查能够区分典型的簇状微钙化,进而辨别恶性病变,超声检查联合钼靶影像学检查具有较高的微钙化检出率,能够清晰显示乳腺腺体周围结节,便于对结节性质进行判断。单独使用超声检查和钼靶影像学检查在诊断乳腺导管内癌时存在局限性性,故此临床认为在诊断乳腺导管内癌时可结合两种检查技术,局限性可相互弥补,进而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

总而言之,超声检查在乳腺导管内癌诊断中的价值和钼靶影像学检查相差不大,联合两项检查技术能够提高乳腺导管内癌的临床诊断准确率。

[1] 李 杰,谭旭艳,武心萍.乳腺导管内癌的超声表现及其临床价值研究[J].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14,6(6):385-386.

[2] 刘德泉,丁红宇,崔 晶,等.钼靶微钙化阴性乳腺单纯性导管内癌患者超声及病理表现[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7,14(3):226-231.

[3] 刘国江,谭敏华,林 萍.乳腺导管内癌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特征及病理对照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7,24(7):831-833.

[4] 贺 琰,王小燕,凌 冰,等.乳腺导管内癌的超声图像及造影特征与病理对照分析[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5,31(6):494-497.

[5] 毛明锋,杨顺实,谢元亮,等.乳腺导管内癌超声与乳腺钼靶诊断比较[J].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2014,8(2):138-139.

[6] 裴长志,赖育美,林 文.乳腺钼靶X线摄影和超声诊断乳腺导管内癌的对照研究[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4,12(5):391-392.

[7] 刘细斌,程志坚,危成波,等.超声联合钼靶X线片对乳腺导管原位癌的筛查价值[J].现代医药卫生,2014(24):3750-3751.

猜你喜欢

内癌浸润性肿块
颈部肿块256例临床诊治分析
乳腺导管内癌微浸润的危险因素分析
乳腺导管内癌30例临床病理分析
乳腺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1例并文献复习
乳房有肿块、隐隐作痛,怎么办
浸润性乳腺癌超声及造影表现与P63及Calponin的相关性
33例导管内癌组织形态观察及发病年龄分析
浸润性肺结核临床治疗转归与MSCT特征变化分析
触诊阴性乳腺癌的影像与病理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诊治现状及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