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仲景汗法论治湿、水、饮病思路探析

2018-01-22张丹丹温成平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8年2期
关键词:水气宣肺麻黄

张丹丹,温成平

(1. 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 福州 350122; 2. 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杭州 310053)

汗法是指通过开泄腠理、调和气血、宣发肺气、促使发汗,以达到解表、解肌、调和营卫、宣散水湿、逐邪外出、开泄郁热的一种治疗大法。汗法不仅可以治疗外感病还可用于治疗杂病,祛风湿、散水饮是张仲景汗法的一大特色,湿病、风水、皮水、溢饮、支饮、饮邪郁肺所致的咳嗽上气、肺胀等都可随证选用。

湿、饮、水异名而同类也,与人体津液代谢密切相关[1]。正常情况下,水液布散全身,上下内外,无处不至。正如《素问·经脉别论》所言:“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津液代谢失常时,湿、饮、水就可形成病理产物,并成为新的致病因素,甚至形成一种独立的病证。《金匮要略》关于湿、水、饮病的论述内容丰富,治疗以汗法为着眼点,治法有共通之处。本文欲通过梳理张仲景汗法的作用原理,探析辨治水饮类疾病的思路,丰富汗法的临床应用。

1 汗法在湿、水、饮病中的作用机理

1.1 宣发腠理,致津液通

湿、水、饮三者异名而同类也,其产生与人体的津液代谢失常密切相关。湿有内湿及外湿之分,张仲景论湿病主要以感受外湿为主。水主要是指水气病,是水气内停导致水肿的一种病证。饮的基本病理变化为饮郁于肺,影响肺之宣降进而导致的一系列痰饮、咳嗽上气等病证。湿、水、饮均为有形之邪,皆由津液所化。《说文解字》:“汗,身液也。”由此可见,汗与湿、水、饮本为同源,均与人身之津液密切相关。在正常情况下,流行布于四肢、肌表之津液,一方面发挥其濡润作用,另一方面则有部分水液由汗而出,以维持水液代谢平衡[1]。当湿、水、饮成为一种致病因素时,其邪需有外出之路。《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开发腠理,致津液通气也。”通过宣发腠理,渍形以为汗,把水、湿、饮邪排出体外,使津液流通,恢复正常的津液输布,为汗法治疗水液病奠定了理论基础。

1.2 其在表者,汗而发之

表者内涵有二,一为病因,感受外邪,表卫失和;二为病位,人体的皮毛、肌肤、腠理等身之浅表部位及人体的上部(腰以上部位),感受风、寒、湿等六淫邪气,邪郁肌表,可以通过发汗解表散邪。如张仲景治疗湿病,因以外感湿邪为主,故以微微发其汗为宜,治疗水气病挟风邪外感之风水,亦提出“汗出乃愈”。湿病、风水皆因有外感,故一方面可通过汗法祛表邪,另一方面可通过汗法散水湿。在无外邪的情况下,应用汗法其机理源于病位皆与卫表相关,如皮水为水气在皮肤中,溢饮为饮溢肌表,病在肌表,故其脉浮,治疗上应采取“其在表者,汗而夺之”,因势利导,祛水外出。此外,张仲景创造性地提出了“诸有水者……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腰以上肿者,病位在上,偏表属阳,运用发汗法治疗使水气从汗而解[2],也是因势利导、就近祛邪治疗原则的具体体现。

1.3 肺合皮毛,宣肺发表互相为用

《素问·咳论》云:“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进一步指出:“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由此可见,肺合皮毛,通过汗法可恢复肺气的宣降功能。卫者主一身之表,肺主一身之气为水之上源。在生理状态下,肺气宣发使卫气行于皮毛,发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及抵御外邪侵袭的作用;肺气宣发,输津于皮毛及脏腑组织,发挥濡润、滋养的功能[3]。在病理状态下,外邪犯肺,或水饮停肺,卫气不能畅行于表,肺之宣发肃降功能失常,肺气上逆,则为咳嗽上气;水液输布代谢障碍,泛溢肌肤则为水气、溢饮等。肌表、皮毛为肺之门户,肌表受邪,毛窍闭塞,使肺不能对津气进行正常的宣发功能,肺气为之不利[4],会影响肺之功能正常的发挥。汗法通过宣通腠理、流通津液,恢复肺气的宣发功能,使水饮、津液各行其道,水肿随之消退,饮停之咳嗽上气随之消失。

2 湿、水、饮病汗法的论治思路

2.1 微汗去湿

张仲景所论湿病是指感受湿邪为主,伤于汗出当风,兼夹风寒,侵犯肌表,流注关节,出现以恶寒、身重、骨节疼痛为主症的病证。风湿相合,侵犯卫表,当以发其汗为宜,一者辛温发散,风寒之邪可随汗而解;二者水湿之邪可随汗由肌表排出体外。然湿病又有夹风夹寒之别,表实与表虚之异,气虚与阳虚之不同,法随证立,方随法出,不可不辨。外感湿病表者居多,故论治以汗法为大法[5]。寒湿表实者身疼烦,以麻黄加术汤散寒祛湿,覆取微似汗;风湿在表兼化热之势者身疼发热,以麻杏苡甘汤发汗去风湿,服后微汗宜避风;若见风湿表虚、身重、脉浮、汗出者,以防己黄芪汤益气固表祛湿,令微汗则愈;风湿兼见表阳虚则以附子温经助阳发汗。湿病发汗,但以微微似欲出汗者为宜,不可令大汗淋漓,因大汗出者风气去,水湿仍在;除此之外,大汗出不仅不利于水湿排出,更易伤人体阳气及津液,故应微发其汗,以防止“伤阳耗阴”之变[6]。

2.2 发汗散水

水气病系水液输布代谢障碍、水湿泛溢肌肤或潴留于体腔,是以肌肤浮肿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疾病[3]。水气病有风水、皮水、正水、石水之分,张仲景创造性地提出“若小便自利及汗出者,自当愈”“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的治疗原则,并明确指出风水“汗出即愈”。风水、皮水以身肿为主症,风水兼见恶风、脉浮等症,病机属水气兼有风邪外袭,故以发汗作为治疗大法,既能发汗散水又能祛风解表,治疗以越婢汤为主方,发表散水兼清郁热;若表虚而兼有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则以防己黄芪汤益气固表,微汗散水。皮水身肿而不恶风,其水在肌肤分肉之间,病位在皮肤、肌表,故其脉亦浮,仍以发汗为大法,使水饮从体表发之;皮水兼见小便不利、脉沉等症,在越婢汤基础上加白术以健脾利水;若皮水表实无热,则以麻黄甘草汤宣表散水。水气病属于少阴者,其脉沉,水病仍需发汗,因其阳虚故以麻黄附子汤温经助阳发汗;其脉浮者以杏子汤,方虽未见但测其用意仍以宣肺发汗利水为宜。

2.3 宣肺化饮

咳嗽上气,病位在肺,病机与饮邪郁肺、肺失宣降相关;或寒饮郁肺,或饮热迫肺,以咳嗽、脉浮为主症。寒饮郁肺,咳嗽上气,喉中水鸡声,以射干麻黄汤宣肺利咽;咳而脉浮,胸满上气,则以厚朴麻黄汤宣肺除满。肺胀多由痰饮伏肺,因外邪袭诱发而致病[7],发作时外邪牵动内饮,以咳嗽上气、气喘为主症,成鸱张之势,病势颇为急迫。饮热迫肺,肺气胀满,目如脱状,以越脾加半夏汤宣肺化痰,清热除满;外寒内饮,咳嗽上气,烦躁而喘,则以小青龙加石膏汤解表化饮,清热除烦。溢饮为狭义痰饮的一种,以肤肿、身重、恶寒发热、脉浮为主症。支饮内停,外感风寒,以咳逆倚息、喘满、恶风寒为主症。溢饮、支饮虽饮停部位不同,但外寒里饮的病机相似,异病同治,皆以小青龙汤宣肺解表,散寒化饮。以上诸多病证,其病变脏腑主要在肺,病变核心在“饮”,故以宣肺解表、发汗散饮作为基本的治疗大法。

2.4 善用麻黄,随证配伍

观张仲景汗法治疗湿、水、饮病共16方(麻黄加术汤、麻杏苡甘汤、防己黄芪汤、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越婢汤、越婢加术汤、甘草麻黄汤、麻黄附子汤、射干麻黄汤、越婢加半夏汤、厚朴麻黄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小青龙加石膏汤),以麻黄为主药者占12方,随证配伍,足见其善用麻黄之功。麻黄为辛温发汗的代表药,明·李中梓《本草通玄》称:“麻黄为发表第一药。”麻黄辛温微苦,其性猛烈,其气轻浮,功擅发越走泄[8]。麻黄发汗之

力较为峻猛,但与不同的药物配伍,其功用及发汗之力大为不同。湿病发汗,以微微似欲汗出为宜,寒湿者以麻黄配伍白术(麻黄加术汤)缓和发汗之力,增强利湿之功;风湿欲化热者,配伍薏苡仁利湿泄热(麻杏苡甘汤);水气病用麻黄取其宣肺行水之功,兼有郁热者配石膏清泄里热(越婢汤类);兼见阳虚者配合附子温经发汗(麻黄附子汤);皮水表实配合甘草(甘草麻黄汤),虽宣肺行水而不伤正气;咳嗽上气用麻黄取其宣肺平喘之功,合射干宣肺化痰(射干麻黄汤),伍厚朴宣肺行气(厚朴麻黄汤);溢饮身肿兼见恶寒发热,麻黄合桂枝增其解表发汗之功(大、小青龙汤)。

3 典型病案[9]

李某,女,28岁,2004年3月就诊:“类风湿关节炎”病史5年。1年前病情复发并加重,多关节疼痛剧烈,经西医抗炎镇痛、免疫等治疗半年,效果不著,遂寻求中医治疗。症见畏风寒,无汗,周身关节疼痛呈游走性,掌指关节肿胀、晨僵超过2 h,腕、肩关节酸楚重着,难以握笔写字,纳少便溏,经行愆期,舌质红苔白腻,脉滑。辅助检查血沉99 mm/h,RF223 mg/L,CRP86 mg/L,诊断痹症(寒湿痹阻证),中医以解表散寒、祛风除湿为先。以麻黄加术汤加减:生麻黄10 g,桂枝10 g,炒白术20 g,威灵仙15 g,葛根18 g,补骨脂15 g,蜈蚣1条,扁豆花10 g,北细辛5 g,炙甘草6 g,7剂水煎服。

二诊:患者自诉服用3剂后微有汗出,7剂后肩周酸痛渐除,胃纳明显改善,大便转佳,晨僵较前缓解,惟掌指、腕关节肿胀、酸楚、口微渴。病人疼痛减轻,虽湿浊痹阻较重,但病久加新汗易伤及阴液,故发汗力量宜稍减,故减麻桂用量,酌加养阴利湿之品,知母、薏苡仁等随证选用。

三诊:关节肿胀、酸楚明显减轻,晨僵近除但觉神疲乏力,经行愆期。遂酌减祛风除湿之力,重健脾益肾法巩固治疗,酌加山药、菟丝子、女贞子等。其后守上方化裁治疗半年,关节症状稳定,复查血沉、RF、CRP恢复正常。

按语:本案初诊时症见畏风寒、无汗、关节疼痛重着、纳少便溏、苔白腻等一派寒湿痹阻之象,证属寒湿在表,治以发汗解表、散寒除湿,故给予麻黄加术汤化裁,药后患者微微汗出,寒湿之邪随汗疏解,畏风寒消失,关节症状减轻。二诊有伤阴之象,减轻麻桂用量,减少发汗力度,并酌加养阴利湿之品,其后以健脾益肾利湿治法巩固治疗半年,患者病情稳定。

[1] 蒋明.《金匮要略》湿、饮、水三病治法剖析[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17(1):10-11.

[2] 张迎.《金匮要略》水气病治法特点探析[J].国医论坛,2006,21(1):4-5.

[3] 张甦颖.汗法在《金匮要略》水气病中的运用[J].河南中医,2006,26(5):1-2.

[4] 刘银伟,丁吉善,张晓芬.浅析肺卫 肌表 毛窍与汗法[J].四川中医,2012,30(8):30-32.

[5] 张振南,谢利民,于潼.《金匮要略》中湿病治法与方药探究[J].吉林中医药,2015,35(1):6-8.

[6] 范铁兵.浅析湿病当微发其汗、利小便[N].中国中医药报,2011-4-12(4).

[7] 旷惠桃,兰红勤.《金匮要略》治肺胀四法[N].中国中医药报,2006-11-24(5).

[8] 柴瑞震.《伤寒杂病论》麻黄配伍应用的研究[J].中医药通报,2009,8(6):8-11.

[9] 温成平.现代疑难病经方验案评析[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2-3.

猜你喜欢

水气宣肺麻黄
辽中区患病草鱼体内嗜水气单胞菌分离、鉴定与致病力测定
海上边水气藏利用试井资料确定水侵状况研究
特低渗透油藏CO2 混相驱和非混相驱水气交替注采参数优化
A Network Pharmacology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Influenza
Systematic Pharmacological Strategies to Explore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COVID-19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孟河医派治疗水气病的组方用药规律研究
提壶揭盖法治疗闭经的探讨
麻黄对甘草3个成分血药浓度的影响
宣肺止嗽合剂辅助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风邪犯肺证患者
祛风宣肺止咳方治疗风痰闭阻型感染后咳嗽3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