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卫生院院前急救措施特点的探讨
2018-01-22师应彪
师应彪
(会宁县老君坡镇卫生院,甘肃 会宁 730700)
新时期下,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个体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各种突发伤害、交通肇事事故以及各种危重病症已经演变成各级医疗急救部门工作的重点以及社会各个领域高度重视的问题[1]。怎样快捷精确、高效的挽回伤残者生命,把伤害程度降低至最低水平,已经演变成现代急救医学领域主要研讨的课题,研究工作质量的优劣程度有能够间接的反映相应区域、医院管理与医疗技术发展水平。近些年尽管各级医师、各级部门协同努力积极研讨与摸索,但是急救医学,尤其是对院前急救工作特点还是缺乏全面的认识。本次研究采用回顾性方法,现做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2016年期间我院收诊的300例院前急救患者临床材料为研究对象,2013年~2014年、2014年~2015年、2015年~2016年临床资料数量分别为85例、98例、117例,其中男性189例,在总急诊总数所占比例为63.0%,女性11例,在总急诊总数所占比例为37.0%。患者年龄2个月~83岁,平均你年龄(46.4±5.7)岁。
1.2 方法:对2013年~2016年期间我院完整性院前急救材料进行一致化采集,同时对数据信息参照院前急救疾病的排布特征与变化模式、疾病类型特征、病亡患者疾病特征、外、内科急救患者疾病类型特征等分别进行整体化处理分析。
2 结 果
在本次研究中,位居前4位的疾病类型分别为脑血管、脑外伤、呼吸系统疾病与骨折,急救例数与百分比分别为42例(14.0%)、38例(12.7%)、32例(10.7%)、26例(8.7%)、24例(8.0%)。通过本次研究发现,脑血管、脑外伤患者是院前急救的高死亡人群。院前急救中,抢救存活患者286例(95.3%),急救无效死亡者14例(4.7%),死亡者中脑血管疾病6例(42.9%)、脑外伤4例(28.6%)、呼吸系统疾病2例(14.3%)、骨折1例(7.1%)。
3 讨 论
院前急救外科、内科患者病种特点:2013~2016三年间收诊的300例院前急救患者临床材料中,位居前5位的疾病类型分别为脑外伤、脑血管、骨折和呼吸系统疾病,所占比重分别为42.9%、28.6%、14.3%与7.1%,还有1例患者因为肝脾破裂出血过多死亡。
本次研究资料显示,抢救存活患者286例(95.3%),急救无效死亡者14例(4.7%),死亡者中脑血管疾病6例(42.9%)、心血管4例(28.6%)、呼吸系统疾病2例(14.3%)、骨折1例(7.1%),这与韩文斌等人做出的报道体现出详实性,这间接的阐明基层医院在院前急救工作的管理、技术方面具有一定应对能力。例如应该对现场包扎技术有扎实的掌握,快速、准确地将伤口用自粘贴、尼龙网套、纱布、绷带、三角巾或其他现场可以利用的布料等包扎,是外伤救护的重要一环。它可以起到快速止血、保护伤口、防止进一步污染、减轻疼痛的作用,有利于转运和进一步治疗。再比如对于前臂骨折固定程序可以做出如下概述:夹板放置骨折前臂外侧,骨折突出部分要加垫,然后固定腕肘两关节(胸部8字形固定),用三角巾将前臂屈曲悬胸前,再用三角巾将伤肢固定于伤员胸廓。
因为基层医院多数被建设在城乡交界位置,服务对象多数是农民群体,现场急救环境相对恶劣,有时候现场施救是在马路街头或者是交通事故现场,医疗操作与处置存在较大难度。或者是有效急救现场与基层医院相距太远,道路蜿蜒曲折,救护车无法顺利抵达患者所处区域,这样急救人员就需要肩负急救箱与有关设备步行较远路程,这就对基层医院参与院前急救医疗人员业务技术提出较高的标准,同时也要具备健康体质与强健体魄以及强烈的职业素质,这也是现阶段基层医院院前急救的实现情况与特征之一[2]。如对于局部烧灼刺痛红肿的患者,止痛是首要步骤。伤口周围用0.25%普鲁卡因及胰蛋白酶200单位局部封闭治疗。其次清理创口,具体是在伤口周围注射3%氨水、5%的碳酸氢钠或0.1%高锰酸钾液等彻底冲洗,最后对伤口周围处理:周围可注射麻黄碱0.5 mL。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湿敷。
基层医院在后续发展进程中,应该加大对院前急救人员业务技能与职业素质培养工作。医护人员应该重点掌握各种常见疾病的急救方法,特别是脑外伤、脑血管、骨折和呼吸系统疾病等,对急救要点与重点有全面性认识,实行综合急救措施,从而使就诊工作质量有所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