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因透用”法治疗过敏性皮炎临床应用❋
2018-01-22,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哈尔滨 150040)
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发现,研究通因通用法与透法的理论源流及对临床治疗指导作用的文章甚多,尤其是透法在皮肤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多数学者认为,“通因通用”适用于中下焦通而不畅的病症,如泄泻、痢疾、小便失禁、崩漏、遗精等[1]。而对透法的研究,一般将其分为辛凉清透法、清热透表法、透热转气法等应用于皮肤病治疗以透邪外出[2]。有少数学者将络病学思想融入皮肤病的治疗中,认为病络是很多皮肤病的理论基础及中晚期阶段的特征性改变,以活血化瘀通络为治疗大法[3]。笔者认同以上观点,但“通因通用”应有更为广泛的含义与应用范围,在皮肤病的临床治疗中透法及通络法的应用机制仍有可商榷之处。笔者导师张福利教授在深厚的经典底蕴与丰富临床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叶天士的卫气营血-经络系统辨证理论提出“透因透用”法,是对以上观点的整合与升华。笔者在梳理相关文献和理论总结的基础上,通过一则验案进行探讨,以期有助于过敏性皮炎的临床辨证论治。
1 “透因透用”之理论源流
“透因透用”源于《素问·至真要大论》“通因通用”,是因势利导、驱邪外出的一种治疗原则。第一个“透”为透邪之法,后者为透而不畅病理状态。《简明中医辞典》:“透邪,也称达邪。[4]”“通”字,《说文解字》中意为“达也”,均为使气机畅达,邪有出路之意[5]。在人体而言,气机升降出入无碍是维持气血、脏腑、经络正常代谢的保证。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明确了因势利导的治疗原则。《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火郁发之。”张介宾注:“发,发也越……当因其势而解之,散之,升之,扬之。”“透因透用”蕴含其中。
张仲景的“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为“通因通用”的临床应用条件,麻黄汤辛温开表透邪外出。东晋·刘涓子在《鬼遗方》中针对痈疽提出托里透脓以排毒的阶段性治法,明·申斗垣《外科启玄·明内托法论》提及“托者起也,上也”[6],托法有补托、透托之分,透托法为“通因通用”法与透法合而为用,是皮肤病治疗方面的延伸,是“透因透用”的萌芽阶段。
清代温热大师叶天士《温热论》“温热时疠,上行气分,而渐及血分”“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言明疾病传变过程和邪气内传之路径;“斑疹皆是邪气外露之象”,说明皮肤病的症状为机体自发透邪于外的表现,亦为治疗过程中邪气外透之路径。“辛凉泄卫,透汗为要”“入营犹可透热转气”“急急透斑为要”为针对卫气营血各层次的分层应用[7]。虽未直接提出“透因透用”但已呼之欲出。叶天士在分出卫气营血层面和阳络-气经-阴络层面的基础上,又注重各层面在生理病理上的联系,形成了卫气营血-经络网络系统观,为临床多层同治的复方合法治疗奠定良好基础。
张福利在叶天士卫气营血-经络网络系统观的指导下,认为临床疾病多为卫气同病、气营同病或卫气营血俱病,仅表现为单一层次的很少见。且法于叶天士,认为皮肤病为营血阴络之热外发于体表阳络,或气经湿热蒸腾外透至体表阳络的病理表现。提出“透因透用”一法,卫分、气分、营分、血分,阳络、气经、阴络多层兼顾,多法并行,逐层透转,因势利导,驱邪外出的治法。 “透因透用”在临床治疗应用中,尤其是在过敏性皮炎的治疗中收效甚好。现举1例报告如下,以供同道共同探讨与提高。
2 “透因透用”法适用病机及组方用药特点
张福利认为,“透因透用”法适用于阴络血热或气经湿热外发不畅之病机,根据卫气同病、气营同病或卫气营血同病病位之不同,及阴络血热与气经湿热病性之不同,在治疗上均宜顺势而为,导邪外出,以清、养、透三法合用,透因透用贯穿始终,卫气营血-阳络-气经-阴络多层兼顾,养阴、凉血、清热、透邪多法并行。作用于营血分阴络的药物均有滋养阴液兼具流动之性,甘寒生津而不滋腻,养阴而不恋邪,有滋而能通能透的作用;作用于气经层次的药物多为清中有透、辛凉清透之品;作用于卫表阳络的药物多为质轻宣散之品,辛温、辛凉并用以防肌腠闭阻。治疗过程中不宜过用寒凉药物清热解毒,若一味用苦参、地肤子等寒凉药物易凉遏气机,使邪透发无力,即便过敏症状消失,亦非邪去正安之象,为关门留寇之弊。张福利临床治疗皮肤病一般不用外用药物,因外用药物的应用会影响邪热外透之势,掩盖病机,不利于疾病的根治,容易影响临床疗效的判断。
3 典型病案
孙某某,女,50岁,以面部皮肤过敏于2016年就诊于我处。2个月前开始发生面部皮肤过敏反应,开始就诊于某皮肤病研究所,给予扑尔敏停药复发。旋即在某三甲中医院先后在2名中医处各服中药汤剂半月余无显效,转诊我处。面部烘热,皮肤红斑、脱屑、瘙痒,下午或晚间加重,伴口干苦而渴、腰酸、心烦、失眠,已停经半年。舌质红绛,舌苔薄黄微腻,脉象无明显异常。处方:生地黄20 g, 麦冬20 g, 玄参20 g,白芍25 g,牡丹皮15 g,赤芍15 g, 竹叶10 g, 鹿衔草15 g, 栀子10 g,连翘15 g, 薄荷10 g, 防风10 g, 荆芥10 g, 当归15 g,合欢皮25 g, 生姜7.5 g,7付水煎服。服药后过敏反应减轻,口干、失眠减轻。二诊处置以一诊方略加减变化,再服药2周获得痊愈。
分析:患者面部烘热,皮肤红斑、脱屑、瘙痒,无特殊性皮损,类似现代医学过敏性皮炎。接触过敏原性抗原,如化学药品、尘螨、海鲜、花粉等引起的过敏反应,然而本病例无任何明显诱发因素。在《中医外科学》教材中亦无相关诊断、证候分型及治疗。在《中医妇科学》经断前后诸证中并未涉及任何皮损,更无相关论治。张福利试将其诊断为“更年期相关性皮肤过敏”,认为50岁女性患者,正值“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更年期肾阴虚阳偏亢而导致营血阴络热盛,故见舌质红绛、腰酸、烘热;营血分热可引发或加重气经层面心火内蕴,故见口苦、心烦、苔薄黄微腻;气经邪热外发至体表阳络,而发为皮肤泛红、爆皮、瘙痒;此即叶天士之“斑疹皆是邪气外露之象”,治宜顺势而为,驱邪外出。以玄参、麦冬、生地、赤芍、牡丹皮、竹叶养阴并凉散透泄血热,佐以鹿衔草及少许生姜温药除血热,以栀子、竹叶、连翘清凉心火、透泄邪热;以薄荷、竹叶辛凉散邪热,以防风、荆芥辛温助邪热外透,形成卫气营血-经络、气血同治的复合法组方。
4 讨论
《中医外科学》阐述外科疾病总的发病机制是气血凝滞,营气不从,经络阻塞,脏腑功能失调,认为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与气血、经络、脏腑的关系极其密切。在临床多以透法为治疗皮肤病的大法,一般将透法分为辛凉轻透法、清热透表法、战汗透邪法、化湿透邪法、透热转气法、凉血透斑法等,虽然卫气营血各层次均有相应治法,但单一透法无以兼顾。如临床治疗牛皮癣多以凉血透斑法为主,治疗湿疮多以化湿透邪法为主,而皮肤病临床多以卫气同病、气营同病、卫气营血多层同病的病理机制常见,且临床鲜有医生将阴络-气经-阳络的人体层次融入皮肤病的治疗中。张福利提出的“透因透用”法是在叶天士卫气营血-经络系统观指导下,结合自身的丰富临床效验,将卫分、气分、营分、血分与阳络、气经、阴络多层同时兼顾,其顺应疾病发生趋势多层同治、顺势而为、导邪外出的治法,不仅适用于本案中过敏相类似的症状,对于中医外科学所涉及的皮肤病,不论是阴络血热外发至体表阳络的日晒疮、药毒、葡萄疫等,还是气经湿热蒸腾于体表阳络的湿疮等均在适用范围内。而张福利临床应用“透因透用”法治疗以上病症收效良好,故期望本文对过敏性皮炎的临床辨证论治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