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针针刺配合理疗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2018-01-22吴彬
吴 彬
(沈阳煤业集团总医院中医科,辽宁 沈阳 110122)
面瘫又称面神经炎,是一种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常见疾病。该病无明显发作季节,也没有特定的发病年龄,并且发病迅速,大多数患者均为一夜之间起病。传统医学认为手足各阳经汇聚于头面,当各阳经尤其是手太阳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功能失调,病邪阻滞面部神经,就可能诱发面瘫[1]。本研究采用毫针针刺联合微波理疗对周围性面瘫进行治疗,取得显著疗效,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9月门诊及住院部收治周围性面瘫患者共9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其中男22例,女24例,年龄30~59岁,平均(39.72±4.51)岁。治疗组46例,其中男24例,女22例,年龄32~56岁,平均(40.01±4.03)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周围性面瘫诊断标准,并在入选过程中主动剔除合并其他血液病、严重心功能不全、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等患者。患者均知情同意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毫针针刺疗法,选穴以祛风通络疏调经筋为主,选取阳白、鱼腰、丝竹空、攒竹、迎香、地仓、四白、颊车、下关、合谷等穴位进行针刺;采用40 mm×0.25 mm华佗牌毫针。患者取仰卧位,行常规消毒后针刺患者的患侧面部,得气后需行片刻捻转,然后再互相透刺阳白鱼腰,先直刺四白穴,然后再向下,太渊穴直刺10 mm;三阴交穴直刺30 mm;外观穴位直刺30 mm;关元穴位直刺20 mm;足三里穴位直刺40 mm;风池穴向鼻尖方向刺入30 mm;內庭、合谷穴位直刺30 mm。合谷穴、风池穴使用泻法,太渊穴、关元穴、足三里穴、外关穴采用补法。观察组在毫针针刺治疗基础上加用超短波联合中频理疗,选取五官科超短波治疗仪作为超短波治疗仪,功率为40 W,使用2个圆电极板,一极放在患者的面部或耳屏前出现不适感位置,另一极放在患者耳后的茎乳突孔区域,在患者急性期予以无热量理疗,在恢复期予以微热量-温热量理疗,每次10 min ,每日1次,1个疗程为10 d。1个疗程结束后休息2~3 d后,继续行下1个疗程治疗。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临床疗效判断标准参考《实用耳鼻喉学》。①痊愈:眼睑睁闭功能、饮食功能、口腔含水等功能正常,流泪不止症状消失,表情肌运动时活动自如,肌力正常,与健侧相比未出现不对称差异;②好转:眼睑睁闭功能、饮食功能、口腔含水等功能基本正常,流泪不止症状消失,与健侧相比,面部自主活动自如,患侧面部在静止状态下基本对称,表情肌力与健侧相比稍差,灵活度欠佳;③无效:经治疗后,运动时及静止时患侧面部与健侧比较,仍出现明显不对称,且椅偏歪。总有效率=(好转+痊愈)/总例数×100%。
2 结 果
经过4周治疗92例患者症状均有所缓解,其中治疗组46例患者中治愈26例,好转1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7.00%;显著优于对照组46例,治愈20例,好转14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3.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中医理论认为周围性面瘫主要是由于人体经脉空虚、正气不足、少阳脉络寒、邪乘虚侵袭阳明,导致筋脉失养,气血痹阻,经筋纵缓不收引起。毫针针刺具有调气血、通经络之效,且可对肌肉紧张起到缓解作用,同时还能有效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并能有效消除面肌麻痹[2]。通过超短波治疗,机体内的吞噬细胞及白细胞功能增强,对患侧区域起到显著脱水的功能,能有效减轻渗出,从而减少渗出,消除组织水肿。在调制中频作用下,还具有调节神经、止痛、消炎功能,松解粘连,锻炼肌肉的作用[3]。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采用毫针针刺配合超短微波联合中频微波理疗的临床疗效明显提高,结果表明,毫针针刺配合超短微波联合中频微波理疗对周围性面瘫具有显著疗效,具有方便快捷,安全性高等临床特点,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1] 王梅英,王艳梅,冯晓朋,等.针刺配合微波理疗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88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1,33(9):1367-1368.
[2] 徐恒书,万小利.针刺配合理疗治疗面神经炎103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24):3817-3818.
[3] 流沙,吴娟,吴克坚,等.针刺治疗在2型糖尿病患者急性面神经炎中的应用[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3,22(5):547-548.
[4] 赵连成,张基伟.针刺配合局部点穴、闪罐治疗周围神经性面瘫的体会[J].中国疗养医学,2013,22(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