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焦辨证论治儿童反复发作性过敏性紫癜湿热证
2018-01-22
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0
过敏性紫癜(Henoch-Schönlein Purpura,HSP)为中医学中“紫癜”“血证”等范畴,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系统性IgA血管炎,以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关节炎或关节痛、胃肠道出血及肾炎为主要临床表现[1]。大约三分之一的过敏性紫癜累计肾脏[2],表现为紫癜性肾炎(Henoch-Schönlein Purpura Nephritis,HSPN)。HSP总体预后良好,然而国内相关研究表明HSP患儿约67%均有复发倾向[3],Alfredo等[4]国外学者发现约14.4%HSP患儿有复发倾向。胡海玉等[5]报道186例HSP患儿中复发组50例,其中肾脏受累者占34.0%。有关资料表明,过敏性紫癜复发率高,且病情易反复,至今无特效疗法[6]。HSP辨证分型中湿热证除皮肤紫癜外,多伴有反复咽喉肿痛,四肢的肌肉和(或)关节肿痛,腹部疼痛不适,也可伴便血、呕吐及恶心、尿血及蛋白尿等症状。运用三焦辨证论治反复发作性HSP湿热证,可明确病位,有的放矢,起到更好的疗效。
1 三焦辩证理论与HSP湿热证的关系
三焦为孤府,是躯体以内而包含诸脏的一腔之大府,主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以及精微物质的输布排泄,被称为三焦之气化。《黄帝内经》将其归为六腑之一,为六腑中最大的腑,是元气运行的通路。《灵枢·营卫生会》将其总结为“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五脏六腑”在《难经》中也存在相关的论述。在相关的中医学论述中三焦辩证理论的建立依赖于三焦的气化功能。
HSP辨证分型中湿热证多表现为皮肤紫斑色黯,或起疮,多出现在关节周围,伴有四肢关节肿痛炽热,尤以膝、踝关节多见,肢体活动受限且有沉重感;可伴有腹痛、咽喉肿痛、食欲不振、渴不欲饮、便血、尿血;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湿热之邪侵袭人体,相互搏结,留恋在上、中、下三焦,热以湿为屏障,则热邪不能透转外泄,热灼血脉致血瘀,湿邪重着且凝滞,留而不去,致皮肤紫癜反复且迁延难愈。湿热留恋于上焦,表现为咽腔及扁桃体红肿,长期鼻塞,呼气不畅,鼻渊等慢性感染症状。湿热留恋于中焦,阻遏气机,导致气机失于畅通,不通则痛,发为腹痛、关节痛及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症。湿热留恋于下焦,邪气积存日久,使肾脏受累,损害肾络,出现血尿、蛋白尿。
2 反复发作性HSP与三焦湿热的联系
近年来已有一些循证医学的研究表明呼吸道感染常常是HSP发生和反复的触发因素[7]。湿热郁结上焦,多表现为咽腔充血、乳蛾肿大及长期鼻塞、呼气不畅、鼻渊等慢性感染症状,易于反复,迁延难愈。湿热伏于上焦,湿热相互熬煎,伤于血络,上焦血络受损,致咽腔充血及乳蛾肿大;湿热之邪黏滞、重着,易阻碍热邪消散,湿热阻滞于上焦难以祛除,致长期鼻塞、呼气不畅、鼻渊。鼻炎、鼻窦炎、扁桃体炎等潜在的上呼吸道慢性感染灶,可能通过异常的免疫应答,产生包含IgA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在小血管壁,诱发IgA血管炎(HSP)的发生,甚则造成肾损伤。湿性胶着而黏腻,火热具有炎热向上之特征,故其易郁于上焦,热与湿相互熬煎,致使紫癜易反复迁延难愈,病情更加复杂。
“少火生气”,生理性的少火为阳明胃、太阴脾之升降出入的正常运行。“壮火食气”,病理性的壮火为湿热蕴结日久所致。湿热之邪气充斥上下内外,伤及中焦之络,故常出现皮肤紫癜伴腹痛、吐逆等症状。从中医学角度看,过敏归根于正气亏虚,不耐邪扰[8]。中焦湿热,气机升降出入失常,津液运行输布失司,致正气亏虚,无法濡养周身四肢关节及肌肉。且脾胃为中焦之脏腑,湿热之邪阻于中焦,则中焦气机不畅,不通则痛,胃失和降致吐逆,肠腑传化失司,甚至湿热燔灼胃肠血络而便血,致腹痛。湿热留滞于中焦,均致腹痛及关节、肌肉痛反复。
“伤于湿者,下先受之。”(《素问·太阴阳明论》)“湿郁为热,热留不去,热伤血”。(《黄帝内经》)故湿热易于蕴结下焦,损伤肾之血络,以致肾的封藏作用失常,出现蛋白尿、血尿等症状。
小儿过敏性紫癜反复,湿热阻于三焦之内,留滞于此,病久不愈,日久则气阴耗伤。湿热阻滞于中焦脾胃,致使气机升降出入及运化均失常,则水湿之邪生于中焦。“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脾为精微物质的升降出入的要道,脾的散精功能失司,肺之通调作用失常,肾失开阖之功效,使得三焦均失于运化,致津液运化失常,导致水肿、蛋白尿等症。肾者,为封藏之本,是下焦脏腑之一。中焦的运化对其封藏的精微物质运行有重大作用。中焦失司,肾失于封藏,下焦运化失司,精微物质不固,可加重水肿与蛋白尿的发生。
3 HSP湿热证三焦辨证论治方与药
HSP湿热证的治则为清利湿热,化瘀通络,以四妙丸为主方进行加减。方药如下:苍术、黄柏、薏苡仁、牛膝、白术、紫草等。在治疗上,辨证为湿热蕴结患者,上焦湿热郁积为主,应遵循“ 治上焦如羽, 非轻不举”治疗原则,以疏风清热、解毒通络为治则,应用四妙丸合银翘散加减,如咽腔充血或扁桃体肿,可加用木蝴蝶、黄芩,治以清热燥湿、利咽消肿;中焦湿热郁积为主,以“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为基本原则,以清胃理脾、通络消积为治则,应用四妙丸合清胃散加减。脾主四肢肌肉,如出现四肢关节肿痛及肌肉痛,可加黄连以清利湿热;如强烈的腹痛及便血,加白芍、藿香,以和胃化湿、缓急止痛;腹痛重者加木香、元胡;下焦湿热郁积为主,应遵循“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的治疗原则,应用都气丸加减,如出现蛋白尿、血尿等尿检异常及尿道灼红,可加金钱草、墨旱莲、山药清热利湿、滋阴补肾,随证加减。
4 典型案例
刘某,男,5岁。2017年2月13日初诊。以反复皮肤紫癜1年余,再发4天为主诉。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较密集皮肤紫癜,色红,且伴有腹痛及关节肿痛。于当地医院诊断为“过敏性紫癜”收入院医治,查尿常规未见异常,予以对症治疗,疗程7天。出院之后反复皮肤紫癜多次,均未有腹痛及关节痛。4天前上呼吸道感染后紫癜再次复发。刻下症:患儿双下肢零星皮肤紫斑,色黯,四肢沉重,伴有关节疼痛及炽热,无腹痛,纳差、咽痛、小便正常,大便稍干。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西医诊断为:过敏性紫癜;中医诊断:紫癜(湿热证)。治宜清热利湿,化瘀通络。方药(天江药业中药免煎配方颗粒):黄柏10 g,苍术10,牛膝12 g,薏苡仁15 g,木瓜10 g,紫草12 g,生白术10 g,黄芩12 g,牛蒡子10 g,黄连6 g,当归 12 g,川芎 9 g,藿香 10 g,茯苓 10 g,桑枝12 g,三七3 g,炙甘草6 g。每日1剂,分2次早晚饭后冲服。10天后复诊,双下肢皮肤紫癜明显减退,偶有零星皮肤紫癜新出,腹痛及关节痛已完全消失。方药调整为上方去桑枝,木瓜,继服半月。再次复诊时已无紫癜新发,食欲好转,治疗方药调整为上方去藿香,继服1个月。随访1年余,紫癜已未再反复新发。
按:此患者双下肢皮肤紫斑色黯,见于关节周围,予以紫草、当归、三七化瘀通络;伴有关节肿痛灼热,应用黄连及黄柏以清利中焦及下焦湿热,缓解疼痛;四肢沉重,予以木瓜、桑枝舒筋活络;苍术及白术健脾燥湿;薏苡仁、茯苓健脾除湿,利水渗湿,均清中焦及下焦湿热之邪;咽喉肿痛,运用黄芩及牛蒡子以清热利咽,清解上焦湿热;纳差,加藿香理气和胃,健脾祛湿;甘草以调和诸药。全方除湿清热同治,健脾主运同在,同助三焦之运化,共奏清利湿热,健脾主运之功效。
三焦辨证论治属于脏腑辨证方法之一,在临床中,以三焦辨证为基础论治儿童反复发作性过敏性紫癜湿热证运用广泛,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