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雷火灸预防肛肠病术后尿潴留的应用体会

2018-01-22陈云玲

中国民间疗法 2018年9期
关键词:肛肠病气海雷火

张 会,陈云玲

(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中医医院,云南 玉溪652600)

尿潴留是指膀胱充满尿液不能自行排出,是肛肠疾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高达12%~52%[1]。麻醉、手术刺激、疼痛及肛门术后肛内填塞过多纱布引起肛门坠胀等均易导致膀胱颈及尿道括约肌痉挛,或导致膀胱平滑肌收缩无力,引起反射性排尿困难和尿潴留。笔者根据尿潴留发生的原因,在肛肠病术后早期使用雷火灸预防尿潴留效果较佳,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3—8月玉溪市江川区中医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肛肠疾病患者161例为研究对象,男109例,女52例;年龄18~76岁,平均43.78岁。所有患者均采用骶尾部麻醉,混合痔采取外剥内扎,简单肛瘘采用瘘管切除,肛周脓肿采取根治术,手术过程顺利。

2 治疗方法

161例患者均进行术前健康宣教指导、消除紧张恐惧心理,行术前排尿训练。术后采用雷火灸(慈辉牌雷火灸,LHJ型)灸关元、气海。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点燃雷火灸并吹红全头,置于雷火灸专用灸盒内,灸盒竖放使火头对准关元、气海。皮肤与灸盒之间放一块小纱布,用大毛巾保暖,灸治过程中询问患者感受,注意观察皮肤情况,避免烫伤。雷火灸全部燃尽(20~25 min),皮肤微微发红。雷火灸8 h后仍未排尿者,在无菌操作下导尿。同时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排尿环境,配合局部热敷、按摩、倾听流水声等方法。尿潴留治疗最佳时间为术后2~4 h,此时患者自觉有尿意,膀胱叩诊在耻骨联合上两横指呈浊音,一般不超过脐下两横指。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治疗后观察患者排尿情况。有效:治疗后2~8 h能顺利通畅排尿,或少量多次排尿,症状及体征改善,无需导尿;无效:治疗后8 h仍不能自行排尿,需行导尿术。

3.2 结果 161例患者中,有效127例,无效34例,有效率为78.9%。

4 讨论

尿潴留是肛肠病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属中医闭证中“癃闭”范畴。中医认为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的原因为手术创伤致经脉瘀滞,阻塞膀胱水道,导致气化不利,使小便不通,腹胀疼痛而成癃闭[2]。目前,临床上对肛肠病术后尿潴留多采用物理方法、药物、针灸、导尿等,但物理方法效果不佳;而中药起效慢,西药又存在副作用。尽管针灸疗效确切,但所选腧穴多在腹部,如中极、关元、膀胱附近的腧穴,当尿潴留时,膀胱隆起,针刺下腹部时有刺破膀胱的危险[3]。雷火灸是结合现代医学与古代雷火神针,采用纯中药配方制成的药艾条,药力峻猛,火力强,燃烧时可达240℃,而普通艾条灸只有90℃。治疗时采用悬灸使其热效应激发经气,局部皮肤腠理张开,药物渗透达相应穴位,具有疏通筋络、调和气血、消炎镇痛的作用。所选穴位为关元、气海,均属任脉腧穴,雷火灸关元、气海使腑气畅通,调节膀胱气机紊乱,通利水道,有助于膀胱排泄改善。

本研究结果也表明,雷火灸直接燃烧产生的热力可刺激经络腧穴,并直达盆腔内脏神经,疏通经络,通畅全身气机,促使机体疏泄,从而促进术后及早排尿,避免导尿给患者带来的痛苦。采用雷火灸治疗,患者无疼痛,过程较舒服,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肛肠病气海雷火
医用生物敷料栓对肛肠病术后疗效的观察
周围性面瘫应用针刺联合雷火灸治疗的效果评价
基于磁共振成像的气海俞穴针刺深度研究
雷火灸的临床应用及研究现状
天佑中华·雷火迎春
沼泽地边的雷火与荠叔
冬季,如何防治肛肠病?
防“春困”,这些穴位按起来
自我按摩治疗前列腺病
分析肛肠病常用术式及术后护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