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拔罐配合特定电磁波谱治疗仪治疗落枕64例
2018-01-21陈荣
陈 荣
(江苏省昆山市第六人民医院,江苏 苏州 215321)
落枕又称失枕,多由于卧姿不良,如侧卧时枕头过高或过低,产生筋僵;或骤然扭伤,使局部筋脉损伤;或风寒侵袭,使气血凝滞,经络闭塞,发生颈部肌痉挛及相应神经受牵累,引致疼痛、酸胀、斜颈、颈部强硬、活动受限、转动失灵等症状[1]。《伤科汇纂》载:“有因挫闪及失枕而项强痛者。”落枕重者剧痛难忍,坐卧不宁,生活不能自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采用电针、拔罐配合特定电磁波谱治疗仪(TDP)治疗落枕64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月昆山市第六人民医院针灸科收治的64例落枕患者,其中男35例,女29例;年龄19~78岁。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落枕的诊断标准[2]。
2 治疗方法
2.1治疗前准备判断患者的疼痛程度:颈椎活动时疼痛,静止时不痛,为轻者;静止时疼痛明显,活动时更剧烈,为重者。轻者取坐位,重者取俯卧位。患者上下床过程中,患者自己或其他人需用手固定患者的头部,缓慢地完成上下床过程,防止颈部损伤加剧。
2.2具体操作取穴:颈夹脊、阿是穴,一般取6~8穴。针灸针规格:0.25 mm×25 mm;电针仪型号:G6805-2;TDP型号:CQ-36;火罐型号:竹罐,Φ 2~5 cm。操作:①嘱患者放松,局部消毒后快速进针,夹上电针仪,连续波,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时间20 min。结束后松开电针仪,出针,止血。②然后拔火罐,以阿是穴为主拔罐2~4个,留罐10 min左右。TDP照射贯穿治疗全过程,热度以患者能承受为度,严重者治疗后应配以颈托固定。以上治疗每日1次,未痊愈者次日重复治疗1次。
3 疗效观察
3.1疗效评定标准痊愈:颈部酸痛、压痛消失,颈椎活动恢复正常;好转:颈部酸痛减轻,颈椎活动改善;未愈:病情无改善[2]。
3.2结果64例患者经门诊治疗1~4次不等,痊愈39例,好转22例,未愈3例,总有效率为95.0%。
4 典型病例
患者,女,45岁。颈右后侧疼痛2 d,稍做抬头动作则剧痛难忍,头稍歪向左侧强迫体位。患者昨日晨起后已有颈痛,抬头不便,到晚间有所好转。但今早疼痛尤为剧烈,自己以双手托住头部才能起床,无法低头洗漱,路途颠簸亦会作痛。治疗1次后即感轻松,疼痛稍有缓解,次日病情已大为好转,可不必用手托住头部起床,治疗3次后痊愈。
5 讨论
本组落枕患者有些为睡醒后发现,有些为睡醒后尚无不适,洗漱活动猛然转动颈部时发生;有些是白天无意中某动作扭到,起病时症状尚轻,之后逐渐加剧,其共同表现为颈部强硬、活动受限、屈伸转动失灵。落枕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有些可自愈,但有些会在痉挛-疼痛-痉挛加重-疼痛加重的循环下,疼痛难忍,坐卧不宁,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针刺联合按摩可解痉止痛,使颈部肌肉气血通畅,逐渐放松,即可解除症状[3]。
颈夹脊穴位于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第1侧线之间,具有调节督脉与膀胱经气血的功能。督脉与膀胱经均贯脊而行,入络脑,与脊髓和脑关系密切,针刺夹脊穴可调节心神及脏腑气血而止痛[4]。电针夹脊穴能加强针刺得气感,促进局部气血循环,调整肌张力,改善组织营养,消除炎性水肿,解除神经纤维组织压迫,不仅可以改善外周神经的损伤症状,同时还通过刺激中枢神经达到镇痛作用[4]。TDP可增强微循环,促进修复人体病变,提高自身的免疫能力,有消炎、消肿、止痛等功能。火罐的温热刺激可温煦体表,加快气血运行,达到活血止痛、通利关节的作用[5]。嘱咐患者治疗后要保持在相对舒适的姿势静养,如倚靠于沙发、躺椅等,避免活动锻炼。本组患者有未愈者,部分原因为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仍有奔走劳作,未能遵守静养休息之嘱咐,或在收缩拉伸中痉挛肌肉不能松解,炎症无法消散。